他看着叶虹跟同学聊天的样子,又看了看窗外的操场,忽然觉得,这个陌生的学校,好像也没那么难适应。
早读课的铃声“叮铃铃”响了,语文老师抱着课本走进教室,是个戴眼镜的女老师,姓陈,说话很温柔。她让大家翻开《诗经》,从“关关雎鸠”开始读,教室里立刻响起参差不齐的读书声。
许惟舟不太熟这篇课文,跟着旁边的同学小声读,眼睛却忍不住往斜前方瞟——叶虹坐他前两排的斜对面,背挺得很直,头发扎成马尾,随着读书的节奏轻轻晃。她读得很认真,声音不高,却很清晰,能隐约传到他耳朵里。
“许惟舟,你起来读一段。”陈老师突然点了他的名字。
许惟舟愣了一下,赶紧站起来,翻到课本上的段落,却因为太紧张,读错了好几个字。教室里传来几声低低的笑,他的脸一下子红了,攥着课本的手都在冒汗。
“没关系,坐下吧,下次多预习。”陈老师没批评他,只是温柔地说,“大家继续读。”
许惟舟坐下,心跳得飞快,不敢再往叶虹那边看,只盯着课本上的字,假装认真读。过了一会儿,他感觉有人碰了碰他的胳膊,低头一看,是同桌李阳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别紧张,我刚开始也读错”。
李阳是北京本地人,爸妈在市场里卖水果,性格很开朗,昨天开学就主动跟许惟舟搭话了。许惟舟朝他笑了笑,把纸条叠好放进兜里,心里舒服了点。
早读课结束,课间十分钟,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李阳转过来跟他聊天:“你老家是湖南涟源?我听我爸说过,那边的酱板鸭特别好吃。”
“还行,我奶奶会做。”许惟舟说。
“那下次有机会带点来尝尝啊!”李阳笑着说,“对了,你昨天看见叶虹了吧?她跟咱们一样,也是刚从老家来的,湖北洪湖的,听说那边的荷花特别多。”
许惟舟心里动了一下,原来叶虹是湖北的。他想起昨天她回头时的样子,耳尖好像也是红的,跟现在聊天时的大方不太一样。
“叮铃铃”,上课铃又响了,这次是数学课。数学老师是个男老师,姓赵,嗓门很大,一进教室就拍着黑板说:“今天咱们学圆,都把圆规拿出来,没带的同学举手。”
许惟舟心里“咯噔”一下,赶紧翻书包——昨天收拾书包的时候,光顾着放课本了,把圆规落在家里的桌子上了。他在书包里翻来翻去,铅笔盒、课本夹层都找了,还是没有,额头上开始冒冷汗。
“没带圆规的举手!”赵老师又喊了一遍,眼睛扫过全班。
许惟舟没敢举手,他不想再被老师点名,也不想再被同学笑。他悄悄碰了碰李阳的胳膊,小声问:“你有多余的圆规吗?借我用用。”
李阳摇摇头,小声回他:“我就一个,刚买的,还没拆封呢。”
许惟舟叹了口气,只好把书包拉链拉上,假装自己带了,低着头不敢看老师。赵老师已经开始在黑板上画圆了,粉笔在黑板上“吱呀”响,他却一个字也听不进去,满脑子都是“怎么办”。
就在他着急的时候,突然感觉有个东西从旁边递了过来,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他愣了一下,转头看去——是叶虹。
叶虹坐在他右边的斜前方,这时候正背对着他,肩膀微微耸着,好像有点紧张。她的手里拿着一支圆规,递到他的桌子边,圆规的金属脚上,画着一朵小小的荷花,粉色的,画得很精致。
许惟舟没反应过来,盯着那支圆规看了几秒。叶虹好像察觉到他没接,又往他这边递了递,耳尖慢慢红了,像熟透的苹果。
“谢谢。”许惟舟赶紧小声说,伸手接过圆规,指尖不小心碰到了她的手指,有点凉。
叶虹没回头,也没说话,只是轻轻“嗯”了一声,就转了回去,继续看着黑板,后背挺得更直了。
许惟舟握着那支圆规,心里有点发烫。圆规的手感很轻,金属部分被叶虹捂得有点暖,那朵小荷花好像活了一样,在他的手心里晃。他抬头看了看叶虹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圆规,突然觉得数学课好像也没那么讨厌了。
“许惟舟,你在干什么?认真听讲!”赵老师突然点了他的名字,“上来画个圆,我看看你会不会。”
许惟舟赶紧站起来,拿着圆规走到黑板前。他深吸了口气,回忆着老师刚才教的步骤,把圆规的脚固定在黑板上,轻轻一转,一个很圆的圆就画好了。
“不错,下去吧。”赵老师点了点头,没再批评他。
许惟舟松了口气,回到座位上,把圆规放在桌子上,盯着那朵小荷花看。他想跟叶虹再说声谢谢,可又不知道怎么开口,只好等着下课。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赵老师刚走出教室,许惟舟就拿着圆规站起来,走到叶虹的座位旁边。叶虹正在收拾课本,看见他过来,手顿了一下,抬头看他,眼里有点惊讶。
“那个,谢谢你的圆规。”许惟舟把圆规递过去,有点紧张,“刚才要是没你的圆规,我就惨了。”
“不用谢。”叶虹接过圆规,小声说,把它放进铅笔盒里,“我正好有两个,一个给你用没关系。”
许惟舟看着她的铅笔盒,是蓝色的,上面印着卡通图案。他的目光不小心落在她的课本上,语文课本的扉页上,写着她的名字“叶虹”,旁边还有一行很小的字,用铅笔写的,是“湖北洪湖”。
“你是湖北洪湖的?”许惟舟忍不住问。
叶虹点点头,眼里亮了亮:“嗯,你怎么知道?”
“我同桌跟我说的,”许惟舟笑了笑,“他说你们那边的荷花特别多。”
“是啊,”叶虹的话多了点,语气里带着点骄傲,“夏天的时候,洪湖的湖里全是荷花,特别好看。我小时候经常跟我爸妈去湖边玩,还摘过荷花呢。”
“那一定很有意思。”许惟舟说,他想象着满湖荷花的样子,觉得比涟源的稻田好看多了。
“你老家是湖南涟源?”叶虹问他,眼里带着好奇。
“嗯,”许惟舟点头,“我老家那边有很多山,还有稻田,夏天的时候,蝉鸣特别响。”
“听起来也很好玩。”叶虹笑了笑,眼睛弯成了月牙,“我还没去过湖南呢,不知道山是什么样子的。”
“以后有机会可以去看看。”许惟舟说,说完又觉得有点唐突,赶紧补充道,“我是说,要是有机会的话。”
叶虹的耳尖又红了,低下头,收拾着课本:“嗯,好。”
这时候,课代表走了过来,喊着“收数学作业了”。叶虹赶紧把作业拿出来,递给课代表,许惟舟也转身回了自己的座位,把作业找出来。
回到座位上,李阳凑过来,笑着问:“可以啊,你跟叶虹认识了?刚才我看见她借你圆规了。”
“嗯,刚聊了几句。”许惟舟说,心里有点甜。
“叶虹人挺好的,就是有点害羞,”李阳说,“昨天她刚来的时候,也不怎么说话,跟她搭话她都脸红。你能跟她聊这么久,不错啊。”
许惟舟笑了笑,没说话,只是从铅笔盒里拿出一支笔,在课本的空白处,轻轻画了一朵小荷花——跟叶虹圆规上的那朵很像。
上午的课很快就结束了,放学铃响的时候,许惟舟收拾好书包,正准备走,叶虹从旁边走过来,小声问:“你中午回家吃饭吗?”
“嗯,我爸妈在市场里摆摊,我去他们那儿吃。”许惟舟说。
“我也是,”叶虹点点头,“我家在厨具区,离熟食区好像不远。”
“真的?”许惟舟有点惊喜,“那咱们可以一起走。”
“好啊。”叶虹笑了笑,点头答应了。
两人一起走出教室,操场里有很多同学,三三两两地往市场方向走。许惟舟和叶虹走在人群里,没怎么说话,却也不觉得尴尬。阳光照在他们身上,暖暖的,风吹过梧桐树叶,“沙沙”响。
“你爸妈是卖厨具的?”许惟舟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嗯,”叶虹点头,“我爸会修锅碗瓢盆,我妈就负责卖,有时候我放学了也会去帮忙。”
“我爸妈是卖熟食的,卤猪耳、卤鸡爪什么的,”许惟舟说,“你要是想吃,下次我给你带点。”
“不用了,谢谢。”叶虹摇摇头,又赶紧补充道,“我不是不喜欢,就是觉得太麻烦你了。”
“不麻烦,”许惟舟笑了,“我爸妈做的卤味可好吃了,你尝尝就知道了。”
叶虹没再拒绝,只是点了点头,耳尖又红了。
两人走到市场门口,许惟舟指了指左边:“我家的摊位在那边,熟食区最里面。”
叶虹往左边看了看,又指了指右边:“我家在这边,厨具区第三家,门口挂着‘洪湖厨具’的牌子。”
“我知道了,”许惟舟说,“下午上学的时候,我来找你一起走?”
“好。”叶虹点头,眼里带着笑,“那我先走了,下午见。”
“下午见。”许惟舟看着她走进厨具区,直到看不见她的身影,才转身往熟食区走。
走到摊位前,妈正在给客人装卤味,看见他过来,笑着问:“今天上课怎么样?跟同学处得好吗?”
“挺好的,”许惟舟点头,拿起一个鸡爪啃了起来,“我认识了一个同学,叫叶虹,湖北洪湖的,人挺好的,今天数学课还借我圆规了。”
“是吗?那挺好的,”妈高兴地说,“多认识点好朋友,在学校也不孤单。对了,你爸去买馒头了,马上就回来,你先坐着等会儿。”
许惟舟坐在摊位旁边的小凳子上,啃着鸡爪,心里还在想着叶虹递给他圆规的样子,想着她课本上的“湖北洪湖”,想着她笑起来的样子。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好像还能感觉到圆规的温度,还有那朵小荷花的纹路。
爸很快就买馒头回来了,看见他高兴的样子,问:“怎么了?今天有什么好事?”
“没什么,”许惟舟笑了笑,“就是觉得学校挺好的。”
爸和妈对视了一眼,都笑了。妈摸了摸他的头:“那就好,只要你觉得好,我们就放心了。”
中午的饭很简单,馒头就着卤味,还有一碗小米粥。许惟舟吃得很香,比昨天多吃了一个馒头。他想着下午要跟叶虹一起上学,想着数学课上的那支圆规,心里充满了期待。
吃完午饭,许惟舟帮爸妈看了会儿摊,到了下午一点半,就跟爸妈打了招呼,往厨具区走。他很快就找到了叶虹家的摊位,门口果然挂着“洪湖厨具”的牌子,叶虹正在帮妈妈擦锅,看见他过来,赶紧放下手里的布。
“你来了。”叶虹笑着说,跟妈妈说了声“我上学去了”,就拿起书包,跟许惟舟一起走。
“你刚在帮忙啊?”许惟舟问。
“嗯,上午的客人多,锅碗瓢盆都没擦干净,”叶虹说,“你呢?中午帮你爸妈看摊了吗?”
“看了一会儿,”许惟舟点头,“我爸妈的摊位上午也忙,好多老主顾来买卤味。”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从老家聊到北京,从学校聊到市场,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走到学校门口的时候,李阳正好也到了,看见他们一起过来,笑着说:“可以啊,你们俩都约着一起上学了。”
许惟舟和叶虹都有点不好意思,叶虹的耳尖又红了,赶紧走进教室。许惟舟也跟着走进去,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着叶虹的背影,心里暖暖的。
下午的第一节课是英语课,老师教大家读单词,许惟舟不太会,叶虹就悄悄把自己的单词本递过来,让他照着读。许惟舟看着她的单词本,上面的字写得很工整,每个单词旁边都标了音标,还有易错点。
“谢谢你。”许惟舟小声说。
叶虹没回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嘴角却带着笑。
许惟舟拿着她的单词本,认真地读着,心里想着:这个学校,好像真的越来越好了。而那支画着荷花的圆规,还有那个来自湖北洪湖的女孩,好像成了他在这个陌生城市里,第一个温暖的牵挂。
放学的时候,许惟舟又跟叶虹一起走回市场。走到分岔口的时候,叶虹说:“明天早上我来找你一起上学吧?我家离你家的摊位也不远。”
“好啊。”许惟舟高兴地答应了。
看着叶虹走进厨具区,许惟舟转身往熟食区走,脚步都轻快了很多。他想起今天发生的事,想起那支荷花圆规,想起叶虹的笑容,觉得北京的夏天,好像比他想象的,要美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