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开得很慢,风从车窗吹进来,带着卤味的香气,也带着厨具区铁皮碰撞的清脆声响。许惟舟靠在车窗上,嘴角忍不住上扬——北京的夏天,好像比他想象的,要温暖得多。
周末两天过得快。
妈帮他洗了校服,又缝了个新笔袋,里面塞了三支笔、一块橡皮和一把尺子。爸每天都跟他念叨学校的事,从“上课别走神”到“别跟同学吵架”,絮絮叨叨没停过。
周日晚上,许惟舟没睡好。
他躺在摊位后小隔间的硬板床上,外面市场的脚步声忽远忽近。翻来覆去的时候总在想,明天去新学校,会碰到什么样的老师和同学。
“惟舟,起床了!”
周一早上六点,妈就掀了他的被子。“早饭做好了,吃完早点去学校,别迟到。”
许惟舟爬起来套上校服,洗漱完坐在小桌前。粥是温的,卤蛋剥了壳,妈还烙了饼,夹着他爱吃的咸菜。
“多吃点,上午上课容易饿。”妈把饼往他碗里推,“书包收拾好了,户口本复印件和学费在最外层口袋,别弄丢。”
“知道了妈,丢不了。”许惟舟咬着饼点头。
吃完早饭,爸锁了摊位门,陪他往新龙学校走。
市场早热闹了,蔬菜区卸着货,肉区传来剁肉声。熟食区的邻居见了都喊:“惟舟去学校啊?好好读!”
许惟舟笑着应:“知道了李叔!”
走了十分钟到学校铁门。
校门口比上次来的时候热闹,不少穿蓝色校服的学生三三两两往里走,说话声裹着风飘过来。
“我送你到这儿。”爸停下脚步,拍他肩膀,“去找张主任报到,听老师的话,有事给我打电话。”
许惟舟心里有点发紧,还是攥紧书包带往里走。
张主任的办公室门开着,里面坐了几个来报到的学生和家长。
“张主任,我是许惟舟,来报到。”他小声说。
张主任抬头笑了:“来了?先坐会儿,等齐了一起去教室。”
许惟舟找了个靠墙的凳子坐下,偷偷打量其他人。
有两个男生凑在一起聊:“你老家哪儿的?”
“河北的,你呢?”
“我河南的,听说这学校都是咱们打工子弟。”
角落里还坐个女生,扎着马尾,攥着笔记本低头抠页角,看着跟他一样紧张。
等了大概二十分钟,张主任站起来:“人齐了,跟我来。”
几个人跟着张主任往教学楼走,走廊墙皮掉了几块,露着红砖,墙上贴着手写的“好好学习”标语。路过几个教室,能听到里面的读书声,许惟舟的心跳又快了点。
“到了,高一(2)班。”张主任敲了敲一扇木门。
门开了,一个戴眼镜的女老师探出头:“张主任,辛苦你了。”
“这几个是新来的学生,交给你了。”张主任说完,又回头跟他们说,“好好适应。”
女老师笑着让他们进教室,拍了拍手:“同学们安静下,咱们班新来几位同学,一个个来介绍下自己。”
第一个是个女生,声音细细的:“我叫林晓,从山东来。”
然后是个男生:“我叫王浩,老家安徽的。”
轮到许惟舟时,他攥着校服衣角往前走了两步,声音有点发紧:“我叫许惟舟,从湖南来。”
话音刚落,前排忽然有个女生回头。
她的头发梢扫过课本,露出光洁的额头,眼睛亮晶晶的,看着许惟舟愣了一下。
许惟舟也愣了——这女生看着有点眼熟,好像在哪儿见过,又想不起来。
他正琢磨着,女老师已经开口:“许惟舟,你就坐最后一排那个空座位吧,旁边是叶虹,也是刚转来没多久,你们互相照应下。”
“叶虹?”许惟舟心里嘀咕了一句,往最后一排走。
路过前排时,刚才回头的女生又看了他一眼,这次还轻轻点了点头。
他走到空座位旁,放下书包坐下,才发现同桌就是刚才回头的女生——原来她就是叶虹。
“你好,我叫叶虹。”女生先开口,声音软软的,“我上礼拜刚转来的,老家湖北的。”
许惟舟没想到她会主动说话,有点慌,赶紧回应:“你好,我许惟舟,湖南的。”
叶虹笑了笑,转回头去听老师讲课,阳光从窗户斜进来,落在她的发梢上,泛着浅金色的光。
许惟舟看着她的侧脸,忽然想起上周跟爸妈去市场厨具区送东西时,好像见过一个扎马尾的女生,蹲在摊位前擦锅——会不会就是她?
他正想再问点什么,老师已经开始讲数学题,黑板上写满了公式。
许惟舟赶紧拿出课本,却忍不住又瞥了叶虹一眼,她正低头记笔记,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很轻,混着窗外走廊的喧闹声,竟让他觉得莫名安心。
这节数学课,许惟舟没怎么走神。
不是因为听懂了公式,是因为旁边坐着的叶虹——她记笔记时会轻轻咬着笔杆,遇到难题会皱下眉头,样子很认真。
下课铃响的时候,叶虹还在整理笔记,许惟舟犹豫了一下,小声问:“刚才老师讲的最后一道题,你听懂了吗?”
叶虹抬头看他,眼里带着点惊讶,随即点头:“我记了步骤,你要是没听懂,我可以给你看看。”
她说着,把笔记本往他这边推了推。
许惟舟凑过去看,笔记写得工工整整,重点地方还画了波浪线。
“谢谢啊。”他说。
“不用谢。”叶虹笑了笑,“咱们都是新来的,互相帮忙应该的。”
走廊里很快热闹起来,有同学过来问他们老家是哪儿的,还有人热情地介绍学校的情况:“食堂的饭有点贵,不过门口的包子铺好吃”“体育课就在操场,就一个篮球架,想玩得抢”。
许惟舟没怎么说话,大多时候是叶虹在回应,她比他外向点。
他看着叶虹跟同学聊天的样子,又看了看窗外的操场,忽然觉得,这个陌生的学校,好像也没那么难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