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系统让我谈恋爱 > 第7章 第 7 章

系统让我谈恋爱 第7章 第 7 章

作者:蔓越莓甜甜2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7 21:11:43 来源:文学城

童妮所在的第六生产队分成工工整整的三排,正中间一条马路穿过。童妮家就住在第一排的最左边,他们家边上就是一个大斜坡,大斜坡过后是一条水沟,这条水沟把他们生产队和七生产队的地界刚好分隔开来。

她从十岁时好运在这里捉到一条怀孕的母兔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养兔生涯。这关系到她是以后否会饿肚子,所以她特别小心,谁也没告诉。

为了安全起见,童妮自己摸索着用柳条编出了一个兔笼,偷偷在自己的床底下养起了兔子。因为兔子特别会打洞,如果不保护好了,它很可能会偷溜。

她爸爸有一手竹编好手艺,可她不敢叫大军知道,大军知道了就等于翠华知道了,如果翠华知道了,兔子是保不住的,她只能自己私下偷偷弄。

好在大军的心思都在翠华身上,并不怎么关注她。翠华也看她不顺眼,没事绝对不会靠近她的房间,这才得以瞒了这么久。毕竟在房间里养小动物哪能没点异味,这两人要是稍微对她上心一点肯定能发现问题。

童妮每天割草喂兔子的时候都忍不住流口水,这可是在自己拼命忍住才留下来的种兔,她每次投喂时都忍不住祈祷母兔能生多多的崽,以后她就不担心饿肚子了。

可能是生活逼人成长,她靠着挖野菜,抓兔子、养兔子,生活竟然还过得去,各项实用技能也跟着蹭蹭蹭的往上涨。

除了左边的树林子,生产队右边还有一条贯穿整个生产队的大湖,家里没有水井的队员,多半都是从湖里挑水吃。队里人淘菜,洗衣服,打农药,给庄稼浇水也多半是在湖里取水用。

这个湖,它对童妮而言最有用的一点是里面有鱼,特别是湖对面,因为常年没人去,边上长满了荆棘杂草,安全感十足,这是鱼最喜欢呆的地方。

童妮想换个口味的时候,就会下水捕鱼。她用柳条编了个像长颈花瓶一样的篓子,里面放点米糠,加上几块石头,晚上的时候把篓子下下去,第二天天不亮就要过来收,不然被别人偷走了都不知道。

其实队里的不少人都会竹编的手艺,冬天农闲的时候,大都会聚在一起,编些实用的物件好拿去供销社换点钱。

就是费工夫,先要把砍好的竹子劈成一条细细长长的篾条,这个活既考验手艺,又耗时。之后再慢慢用蔑刀把这一根根细长的篾条打磨光滑,再一点点的编出自己想要的工具,提篮,簸箕,筛子等等。

她既没这手艺,也耐不得这个烦,自然也赚不来这个钱。还是简单粗暴的柳条筐好用,既能抓鱼又能养兔子。

靠着这些,她至少不会挨饿了,就是名声不太好听。童妮的大妈碎嘴,一次来家里时,在她房门口闻了闻,总觉得有异味,可一时又想不起是什么气味,就在外面传出了童妮邋遢不讲卫生的谣言。

谣言这个东西往往都是越传越离谱,最后竟演变成了她又懒又馋,邋遢不讲卫生,脑子可能也有点问题。生产队里的人问童妮她妈翠华时,翠华似是而非的的话更是让人浮想联翩,加上后来的一些事情,队里人多半就信了这话。

不过童妮一点也不在意,她确实和别家的女孩子不一样。因为翠华和大军基本上不怎么管她,她需要自己找食物,找资源,自然不能像同龄的其它女孩子一样任劳任怨的给家里干活。

她身上穿的衣服鞋子都是自己用兔子皮和人换的。而这种机会也不是经常有的,所以她身上的衣服不是短了大半截,就是补丁叠着补丁,就是补丁也比别人的难看,因为她针线活不好。她确实看起来有点像小叫花子,说她不讲卫生这条也不算冤枉。

除此之外,她性格还孤僻,不爱和人说话,经常独来独往,所以队里不少人都是叫她小傻子的。

砚青的爸爸韩成文从小就聪明,读书比村里所有的孩子都灵光,这是唯一让父母骄傲的事了。家里就这么一个独生子,要是能把他供出来,不比孩子多的人家差。

韩父韩母有一们做豆腐的好手艺,在村里除了种地,闲暇时挑着豆腐担子走街串巷的叫卖也能挣点钱,但是要想长期供孩子读书,也是不够的。

韩父难得当了一回家,咬咬牙找亲戚一家借了点钱在县城开了一家豆腐铺。县城的经济条件比乡下要好多了,那里的人自然也更舍得花用,老俩口靠着起早贪黑的辛勤劳动,总算把儿子供出来了,还完债后手里还略有结余。

韩成文也争气,在省城读完大学后回父母所在的县城找了个教书的工作,他是家里的独生子,不可能找离家里太远的工作,但好歹也算是脱离了农门吃上了商品粮。

那个时候乡下是真苦,起早贪黑累死累活的劳作,一年到头交完公粮家里也就不剩什么了,只能说勉强能保持不饿死,一年上头连顿干饭都吃不起。所以韩成文能吃上商品粮,在村里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韩成文一家回乡探亲的时候,就被七大姑八大姨,一些相干的、不相干的亲戚缠上了,都想把自己家适龄的姑娘介绍给他。

大家只知道乡下的苦,对城里的一切都止于道听途说,总觉得那里人人吃香的喝辣的,人人都有好日子过。

韩成文那时刚工作没几年,只想好好教书,多赚点钱好让父母能提早退休养老,并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事。可架不住人有心算计,同村的一家乡亲的表外侄女,五小队的胡桂花趁着来“走亲戚”的机会,在某个晚上胆大包天的爬上了韩成文的床。

家里三干的房子,正中间的是堂屋,左右两旁分隔成了四个小房间。他们家人长期住在县里,亲戚又一直来说情,老俩口就把左边的两间房借给了韩母娘家哥哥暂住,打着照看房子的名义。不过右边的两间房留了下来,他们春节总是会回老家过年。

在乡下,家里来客人住不开的时候,找邻居或是相好的亲朋好友借住是很正常的事。不过韩成文比较重视**,本来是不愿意的,可韩母嘴快同意了,他不好当众下亲妈的面子,就没再说什么。

他晚上被劝着喝了点酒,也没关房门,万万想不到过来的不是说好的男孩子,而是个不认识的姑娘。

这下好了,人家姑娘委委屈屈的在他床上醒来,看着他的样子意思很明显了,就是想让他负责。可他不是无知少年,很清楚两人之间什么也没发生,他不想闹大,也不想被迫结婚。

可人家哭求了几句,说没了清白要是不结婚就活不下去了,只能一死了之。再加上姑娘家人又恶狠狠的威胁,说要是不愿意负责就闹大,闹到韩成文工作的单位去,鱼死网破。

韩父韩母当即吓的妥协了。韩父人老实没什么主见,除了去县城做生意这事,家里其它大小事都是韩母做主。韩母也是个胆小的,只敢在家里厉害,在外面一点底气也没有。

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又被孝道压着,砚青的父亲韩成文不得已和他妈胡桂花结婚了。

韩成文虽然没有把这气撒到胡桂花身上,可心里多少有点疙瘩,和她说好了,暂时先不要孩子。除了这个原因,父母这些年为了供他读书特别劳累,家里现在也只能算小有结余,并不富裕,他想先努力工作多攒点钱,好让老俩口能早点退休养老。

打豆腐是个劳苦活,天不亮就要起床磨豆子,煮豆浆,点卤做豆腐,是个既耗体力又耗精神的活。韩成文体恤父母年纪大,想让他们早点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他想等家里条件好了,再讨论孩子的事。胡桂花本来也不喜欢孩子,想着婚都已经结了,他还能反悔不成,就爽快的同意了。

刚开始桂花还是比较满意新生活的,做豆腐生意虽然辛苦,真的是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可吃这个苦的不是她,她只需要平常帮点小忙,站在铺子里卖卖豆腐就行了。

而且这一家人脾气都好,彼此都知道当初是她故意算计的,除了刚开始那会儿脸色难看了点,等她嫁过来后并没有为难她。

不过也是她会来事,她家里人要彩礼的时候她是向着韩家人的,还把自己说成爱慕韩成文,一时糊涂才犯了错,而不是为了进城故意算计他的坏女人。

在县城住了小半年,桂花看城里的有钱人穿金戴银,有的竟然还有小车,她的心思又跟着活泛起来了,可她还来不及干点什么,□□来了。

韩成文眼光敏锐,一早察觉外面的情况要不好了,不顾家人的反对提前在家里多准备了些高价粮食。后来情况越发严重,有钱都没处买粮食,家里的存粮有限,灾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结,韩成文又叮嘱家里计算着安排吃食。

就算这样,粮食也有耗尽的时候,桂花跟着忍饥挨饿了好一段时间。哪怕好不容易弄点吃的回来,韩成文也会先紧着父母,说是他们年纪大了,身体差熬不住。

还有之前韩成文屯粮的时候,韩母跟着街坊邻居瞎抱怨孩子不懂事浪费钱,买那么些高价粮在家里之类的。

当时说的人和听的人都没把这话当一回事,现在开始饿肚子了,人家也想起来韩家有余粮的事来,这家来哭穷,那里来哭饿,韩母在外面一向胆小怕事,抹不开面子想给点,被桂花凶狠的拦住了。

桂花拿着把大扫帚又打又骂的把邻居赶走了,嘴里也生气的开始训韩母:“你借了第一家要不要借第二家啊,啊?你儿子为了弄这点高价粮没日没夜的写文章赚钱,手指头都写凸了,你没看到啊?你眼瞎啊?”

“你要不要把我们全家都饿死了,把家里的粮食全拿去救济邻居?没那本事就少拿主意,老老实实的干活不行吗?”

骂完了韩母骂韩父,他的不作为也是错,问他年纪一大把了,连个女人都管不住,活着也是浪费粮食。自己都快饿死了,乱充什么好人......

胡桂花骂完心里不平衡了,凭什么呀!她男人为了这两口子累死累活的,除了学校的正经教书工作,还经常忙着想办法赚外快,自己都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紧着父母,可这两人还脑袋有坑的穷大方。

越想越气,又不是她的父母,她也想吃点好的。桂花软硬兼施,枕头风也吹了不少,韩成文就是不吃她这一套。想了想,桂花心生一计,她决定还是生个孩子的好。

如果她怀孕了,韩父韩母难不成还有脸跟她抢吃的?打定主意后,她歪缠着韩成文弄了几回,总算如愿以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