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武周女官升职记 > 第39章 御前应对

武周女官升职记 第39章 御前应对

作者:芮祎Sophie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1 15:38:44 来源:文学城

神龙元年正月,壬午。洛阳宫城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弦已绷至极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硫磺般的危险气息。连日来,紫微城内异动频频。北门禁军调动比往常频繁了许多,往日里只需递送寻常文书的小宦官,如今脸上也带着掩饰不住的仓皇。太平公主府澄心堂内,烛火几乎彻夜不熄,往来文书虽依旧按部就班,但那纸墨间透出的肃杀之气,却比严冬的寒风更刺骨。

杜善已连续值宿三日,眼中布满血丝,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她经手的文书,内容愈发敏感,多涉及宫禁宿卫名册核对、各衙署紧要物资调配、乃至一些看似寻常却需急递的“口谕”记录。她敏锐地察觉到,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平静的水面下汹涌蓄势,而自己,正处在风暴眼边缘最微妙的位置。

是日傍晚,天色阴沉如墨,雪意浓重。杜善刚核完一批由鸾台转来的、关于次日元日大朝会最终仪注的确认文书,正欲稍歇片刻,值房的门被猛地推开,带进一股凛冽的寒气。来的不是寻常宦官,而是太平公主身边一位极少露面的心腹老宦官,面色凝重如铁。

“杜掌记,”老宦官声音沙哑急促,不容置喙,“即刻随咱家走,圣人召见!”

“圣人召见?”杜善心头剧震,手中的笔险些掉落。她区区一个正八品掌记,何曾有过直面天颜的资格?即便是公主府核心属官,若非特旨,亦难入贞观殿。此刻深夜骤召,必有惊天之事!

她强压住狂跳的心,不敢多问,迅速整理了一下官袍,紧随老宦官而出。两人穿过重重宫阙,沿途侍卫林立,甲胄森然,目光如炬,盘查比往日严厉数倍。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并非走向日常理政的贞观殿,而是径直入了后宫深处,来到一座名为“长生院”的僻静殿阁。此处乃女皇晚年静养之所,戒备尤为森严。殿内灯火通明,却异常安静,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药香与檀香混合的气息。

老宦官示意杜善在殿外廊下静候,自己先行入内禀报。杜善垂首立于寒风之中,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如擂鼓般的心跳声。她悄悄抬眼,只见殿内帷幔低垂,影影绰绰可见数人身影,气氛凝重至极。

片刻,老宦官出来,低声道:“进去吧,圣人问话,据实回奏,切勿多言。”

杜善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躬身步入殿内。暖意扑面而来,夹杂着药味,让她有些眩晕。她不敢抬头,依制跪拜于地,声音尽量平稳:“微臣掖庭局掌记杜善,叩见陛下,恭祝陛下圣安。”

“抬起头来。”一个苍老、疲惫,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威仪的声音从上方传来。

杜善依言微微抬头,目光所及,心头再次巨震。武则天并未端坐御座,而是半倚在一张铺着厚厚貂裘的软榻上,身上盖着锦被,银发未簪,面容憔悴,眼窝深陷,唯有那双眼睛,虽已浑浊,却仍如古井般深邃,锐利地审视着她。太平公主神色忧虑地侍立榻旁,而榻前还跪着两名身着紫袍的高品级宦官,正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虽强作镇定,但眉宇间难掩一丝惊惶与戾气。

“杜善,”女皇的声音缓慢而清晰,“朕问你,今日申时三刻,由你经手核发的那份,关于北门羽林军增调巡防手实的敕牒,原件何在?批红用印,可都齐全?”

北门羽林军巡防手实!杜善脑中嗡的一声。那份文书她记得!那是今日午后鸾台紧急送来的一份普通敕牒,内容是关于因元日大典在即,临时加强北门玄武门一带禁军巡防班次与口令更换的例行安排。她核验时,见格式、用印、批红(是太平公主的批红)皆无误,便按例登记发放了。为何此事会惊动圣人深夜亲自追问?而且张氏兄弟为何在此?

她心念电转,意识到这绝非简单的文书核查,其中定有惊天隐情。北门禁军,玄武门……这敏感的地点,这非常的时间点……一个可怕的念头在她脑海中闪过——莫非有人欲借调整巡防之机,行非常之事?而这份文书,可能被做了手脚,或是成了某种阴谋的环节?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飞速回忆着文书处理的每一个细节。不能慌,绝不能慌!一字错,满盘输,性命堪忧!

“回陛下,”杜善声音沉稳,尽量不带一丝颤抖,“今日申时,确有一份关于北门羽林军增调巡防的敕牒经臣手核发。臣依制核验,文书为鸾台拟定,上有鸾台侍郎签押,批红为太平公主殿下朱批,所用印鉴为‘鸾台之印’,印文清晰,与存档印模核对无误。文书内容为增派两班巡哨,更换酉时口令。核验无误后,臣已登记在册,原件由鸾台来人取回,依制传递至北门禁军统领衙门。”

她回答得条理清晰,将核验的重点放在格式、程序、印鉴的合规性上,这是她职责范围内最稳妥的答法。

女皇静静地听着,目光始终未离开她的脸。榻旁的太平公主,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而张易之却突然开口,声音尖利:“陛下!此等紧要军务,岂是一小小掌记所能核验?必是有人勾结,篡改文书,欲图不轨!臣请严查此人!”

杜善心中一寒,张易之这是要将祸水引向她,甚至指向她背后的公主!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太平公主开口道:“五郎何必急切?杜掌记所言,皆是依制而行。那份敕牒,儿臣确曾批红,内容亦是鸾台与兵部依据常例所拟,增防之事,历年元日前皆有成例,并非突兀之举。莫非五郎觉得,这例行公事,有何不妥之处?”公主语气平和,却将问题轻轻挡了回去,并点出此事乃“常例”,反将了张氏一军。

女皇浑浊的目光在张易之和太平公主之间扫过,最后又落回杜善身上:“杜善,朕再问你,核验之时,可曾发觉文书有任何异样?笔墨?用纸?或是传递之人有可疑之处?”

这是最关键的一问,直指核心。杜善屏住呼吸,仔细回想。那份文书……纸张是专用的敕牒黄麻纸,墨色是官制松烟,笔迹是鸾台熟悉的楷书,印鉴无误……似乎并无明显破绽。然而,就在她几乎要肯定回答时,一个极其细微的异常突然闪过脑海——那份文书的装订丝绦,颜色似乎比平日所用的青绫略深一分,且打结的方式,也略显仓促,不似鸾台文书吏一贯的工整。

这是个微不足道的细节,甚至可能只是她的错觉。但在此刻,任何细微的异常都可能意味着生死。若如实说出,可能被指为攀诬或过度敏感;若隐瞒不说,万一事后查出确有问题,她便是失察大罪。

电光石火间,杜善做出了决断。她不能凭空指证,但也不能完全撇清。她叩首道:“回陛下,臣核验之时,着重于文书内容、印鉴格式,此乃臣之本职。至于用纸、装帧等细微之处,臣……臣当时并未特别留意。然陛下既垂询,臣斗胆回想,似乎……似乎文书封装丝绦之色,与平日鸾台所用,略有深浅之差,然此或是光线所致,臣不敢妄断。”

她既承认了自己主要职责所在,又提供了一个极其模糊、需要进一步查证的“异样”,将判断权交还给了女皇,将自己置于一个谨慎、尽责却又不敢妄言的位置。

殿内陷入一片死寂。女皇久久不语,目光深邃难测。张易之还想说什么,被女皇一个眼神制止。

良久,女皇疲惫地挥了挥手,声音低沉:“朕知道了。退下吧。”

“微臣告退。”杜善如蒙大赦,再次叩首,躬身退出殿外,直到走出长生院,被冰冷的夜风一吹,才发觉双腿发软,内里的衣衫早已被冷汗浸透。

回到澄心堂,郑司记仍在焦急等待。见杜善回来,忙问情形。杜善简略述说,省略了张氏兄弟在场等细节。郑司记听罢,长舒一口气,紧紧握住杜善冰凉的手:“好!答得好!沉稳有度,不卑不亢,切中要害又留有余地。今夜这一关,你算是过了!”

杜善瘫坐在椅上,心有余悸。她明白,刚才在长生院的那一番对答,看似平静,实则是刀锋上行走。女皇晚年多疑,张氏兄弟步步紧逼,任何一句失言,都可能万劫不复。她能过关,凭借的是多年历练出的沉稳,对文书制度的极致熟悉,以及关键时刻的冷静判断。

她也更深切地体会到,在这皇权巅峰的漩涡中,自己这等微末小吏,亦可能被瞬间卷入生死之争。那份关于北门巡防的文书,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张氏兄弟为何如此紧张?女皇的深夜追问,又预示着怎样的风暴?

这一切,她都不得而知。她只知道,神龙元年的这个冬天,注定不会平静。而她,必须更加谨言慎行,在这最后的惊涛骇浪来临之前,守住自己的方寸之地。窗外,雪终于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覆盖了宫城的重重阴谋,也暂时掩盖了即将到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