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五十年代女材料学家 > 第2章 华侨

五十年代女材料学家 第2章 华侨

作者:连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8:54:57 来源:文学城

陈国栋的办公室不大,陈设很简单,就一张斑驳的旧办公桌,两把木头椅子,一个文件柜。墙上挂着大幅的工厂平面图和生产进度表。冬日屋里唯一的暖意是来自墙角的一个烧得通红的铸铁炉子。

陆向真裹着粗布绿棉袄,蜷缩在炉子旁唯一一把稍微像样的扶手椅里,手里捧着一缸子滚烫的热水。捂着热水了,指尖的寒意才稍稍退去一些。

她低垂着头,大脑在高速运转,思考着如何编织一个能留在这里的谎言。

她瞄到了日历,她穿到了1950年1月。她又瞥到了办公桌上空白的空白草纸,纸上的红色标头就表明了地点单位——鞍山钢铁厂。

……真的是穿越。

她心死了。

没有人会相信穿越,陆向真拼命回想中学时代所剩无几的历史知识,给自己的突然出现找个合适的理由。

死脑!快想!

救命啊,她一个理科生,历史早八百年没听了。

陆向真低头,极力隐藏自己的痛苦面具。

陈国栋坐在办公桌后,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光如炬,静静地审视着她。

他没有催促,但无形的压力让狭小的办公室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陆向真?”陈国栋终于开口,打破了沉默。

陆向真抬头,对上他审视的目光,心脏狂跳,艰难地点了点头。

“说说吧。你的身份,来历,还有……你怎么知道轴承会断?”他的问题直指核心。

陆向真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她知道,这是关键的时刻。

她缓缓放下茶缸,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虚弱和迷茫:

“我……我不知道。我记不清了。”她开始发挥她为数不多的表演天赋,眼神放空,带着一丝痛苦,“我好像……走了很远的路。坐火车?还是轮船?记不清了。有枪声,很乱,有人追,我爹、我爹让我快跑。他说,去鞍钢,找……找懂技术的人……”

她断断续续地说着,语无伦次,努力模仿着受到巨大惊吓后的混乱状态。

陈国栋眉头微蹙,没有打断。

“我爹他是在南洋的工程师,搞冶金的。他教过我一些东西。轴承的声音不对。我爹以前说过,那种‘嘎吱’声,是金属快不行了。”

陆向真将她和她的预言包装成一个家学渊源的海外华侨背景,这是她能想到的最合理的解释。这个年代,归国华侨投身建设并不罕见,而且背景往往模糊,有操作空间。

“南洋?你父亲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厂矿?”陈国栋追问,语气听不出情绪。

“我想不起来,”陆向真痛苦地捂住头,身体微微发抖,“嘶——头很痛。只记得他让我来鞍钢。说这里有国家需要的东西。然后……然后我就被追……摔倒了。醒来就在车间里了。”

她将失忆作为最后的挡箭牌。

陆向真,加油啊!你演得很棒!他绝对看不出来破绽!

哥,你最好信。不信的话……哈哈,小生真没招了。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沉默,只有炉火噼啪作响。

陈国栋的目光锐利如刀,似乎要剥开她所有的伪装。陆向真心如擂鼓,后背的冷汗浸湿了单薄的内衣。她知道这个谎言漏洞百出,但这是她唯一的生机。

良久,陈国栋放下记录的笔,缓缓靠回椅背,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他似乎在权衡,在判断。

向真注意到他的表情没有一开始严肃了。

有戏!

门却在此时被倏地推开,沈屹带着一身寒气走了进来。他没看陆向真,径直走到办公桌,拿起那份关于陆向真的简单记录扫了一眼,随即转向陈国栋,语气简短又压迫感十足地发话:“陈总工,解释。”

陈国栋深吸一口气:“沈工,事发突然,陆同志自称南洋归国华侨技术员的女儿,途中遭遇变故,与家人失散,记忆混乱,只记得父亲教过她一些冶金和机械的知识。”

“南洋?华侨?”沈屹嘴角勾起极淡的笑意,比起单纯的微笑更像是嘲讽。

他的目光终于转向陆向真:“陆向真同志?‘疲劳裂纹扩展’这种术语,你是怎么知道的?令尊是在南洋哪个厂矿执教?还是说……”

他故意顿了顿,“你接受过更系统的,不可与外人道的教育?”

陆向真的心脏狂跳。这人太敏锐了。她刚刚察觉到陈国栋的迟疑与软化,没想到半路杀出个他来,用词和态度是明晃晃的不信任与怀疑。

她强迫自己对上沈屹冰冷的目光:“我真不记得了。我只记得家父提过轴承异响是危险信号。他……他好像提过‘裂纹’这个词。啊,我头好疼,我胡乱喊的……”

陆向真再次发动演技,抱着头,把脸躲在下面。

沈屹盯着她,眼神没有丝毫松动,办公室陷入令人窒息的沉默。

炉火噼啪作响,向真紧绷的神经也是。

老天,放过我放过我放过我。

良久,沈屹才移开视线,看向陈国栋,语气听不出情绪:“身份存疑,来历不明。陈总工,你的处理?”

他把皮球踢了回去,压力全回到陈国栋身上。

陈国栋额头渗出细汗。他深知沈屹身份特殊,代表军工部,此次检查来访,有临时专断之权。他又看了看脸色苍白的陆向真,想起她刚刚显示出的价值。

他咬了咬牙:“沈工,眼下厂里最大的难题,是炼铁高炉的炉衬耐火砖,寿命太短,苏联专家的方子也不理想,严重影响生产。”

沈屹没反驳,他在巡检时确实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很麻烦也很重要,他原计划再调工程师过来研究,不过这其中需要的流程和时间太长,能不能成也不能确定。陈国栋此时提起……

陈国栋看向陆向真,带着孤注一掷的决断:“陆向真同志,你说你懂,你就去解决它。解决了,鞍钢有你一个位置;解决不了……”

他没说下去,但意思很明确。

陆向真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再难也比被当成特务强啊。

她说:“我需要看原料、工艺和废砖。”

沈屹冷哼一声,带着毫不掩饰的质疑:“看原料?凭你?”

他对陈国栋说:“陈总工,国家钢铁生产,不是儿戏,让一个身份不明的人碰钢厂生产。出了问题,你担责么?”

向真的心又提了起来,连忙看向陈国栋,暗暗祈祷他不要变卦。

陈国栋不知想到了什么,他顶住压力,眼神坚定:“沈工,我亲自督办。给她一个窑位试烧。若不成,我全责。”

沈屹的目光在陈国栋和陆向真之间逡巡片刻,最终冷着脸,算是默认了这个方案。

但他离开前,深深看了陆向真一眼。那一眼,仿佛在说:我看你能玩出什么花样。

陈国栋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灯火稀疏的巨大厂区轮廓:“建国前,这里到处打仗。我也出过事,身份证明没了,还受了重伤,若不是遇到好人,现在也坐不了这里。现在国家百废待兴,正需要有能力的人。我看你眼神清澈,出口也有章法,这个任务不涉及保密项目,去做吧。”

“我需要去现场看看,看你们的原料,看现在的生产工艺,看废砖的状态。”向真再次提出要求。沈屹走了,她的声音不再颤抖,带着对自己的信心。

陈国栋:“好。明天一早,我让铁柱带你去原料堆场和耐火砖车间。你需要什么,直接跟他说,或者找我。”

他顿了顿,补充道:“记住,陆向真同志,你现在是‘归国华侨技术员遗孤’,途中遭遇劫匪与家人失散,受刺激记忆混乱。你的档案,我会想办法。”

这算是初步接纳,但也划定了界限。

陆向真重重地点了点头。她知道,自己暂时安全了,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几天,陆向真在王铁柱充满好奇和怀疑的目光陪同下,像个幽灵一样穿梭在鞍钢巨大的厂区。

她一头扎进灰尘弥漫的原料堆场,仔细辨认着各种粗糙的黏土、铝矾土、硅石;她蹲在闷热嘈杂的耐火砖成型车间,观察工人手工捣打、半机械压制的原始工艺;她更是在废砖堆里一待就是大半天,不顾脏污,仔细敲打、观察那些失效砖块的断口、侵蚀层和颜色变化。

王铁柱担负沈屹指派的看管职责。他起初觉得这女人神神叨叨,净看些没用的东西。但陆向真那股专注到近乎痴狂的劲头,以及她对着废砖喃喃自语时蹦出的那些完全听不懂的词汇,让他渐渐收起了轻视,只剩下茫然。

这怪女人到底什么来历啊……

陆向真的大脑在飞速运转。条件太简陋了。比她穿越前的抠门导师还难搞。

没有XRD分析矿物相,没有热重分析仪看烧结曲线,没有高温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一切只能靠肉眼观察、经验判断和……她脑子里储存的现代材料科学理论。

她发现现有的耐火砖主要问题是:原料配比不合理、烧结温度控制差、颗粒级配烂……

总之,问题很多,但也有解决办法。

“陈总工,”几天后,陆向真拿着一块写满密密麻麻公式和潦草字迹的纸,找到了陈国栋,“我需要调整原料配比,主要是增加高铝矾土的比例,减少低熔点的黏土;另外,需要严格控制烧结温度,特别是升温曲线和保温时间;还有,原料粉碎后,最好能筛分一下,粗、中、细颗粒按比例混合……”

向真没注意到办公室里还有另一个人。

她身后的王铁柱瞥了一眼站在门后的沈屹,一句话都不敢说。

向真还在耐心地尽量用陈国栋能理解的词汇解释,那些精确的比例数字和控制参数,让陈国栋眼中异彩连连。

这绝不是瞎蒙。

当然,表面上他还是有着总工的沉稳。

“你有把握?”陈国栋沉声问。

“理论上有。但需要试烧。”陆向真不敢打包票,毕竟条件太原始。

“好。我给你一个窑位,原料按你说的配。铁柱,你全程跟着,按陆……陆技术员的要求办。”陈国栋果断拍板。

陈国栋敏锐地感觉到,这个来历不明的女子,或许真能带来惊喜,解决这个困扰他多时的难题。

等向真抱着方案和陈国栋的首肯出去了。陈国栋才有些得意地对面若寒霜的沈屹拍手笑,像一个在田里发现璞玉的朴实老农民。

试烧的过程并不顺利。缺乏精确的温控设备,窑炉的温度全凭经验丰富的烧窑师傅看火色。

陆向真几乎寸步不离窑口,根据火焰颜色、窑内气氛和她的估算,不断指挥着烧窑师傅调□□门和加煤量。

王铁柱跑前跑后,累得够呛,看着陆向真被炉火映得通红、满是汗水和煤灰的脸,第一次觉得这个怪女人有点厉害。

几天后,新配方的耐火砖出窑了。颜色更深,质地看起来更致密。

陈国栋、马师傅和一众技术员都围了过来。

马师傅拿起一块砖,掂了掂分量,又用锤子敲了敲,听声音。

“嗯,沉手,声音脆亮,比以前的强。”他难得地给出了初步肯定。

接下来是严格的服役考验。

一批新砖被砌在了一座即将大修的高炉风口区——这是侵蚀最严重、温度最高的区域。

时间一天天过去。高炉日夜不停地轰鸣着。所有人的心都悬着。陆向真更是每天都要跑到高炉下,仰头看着那个位置,仿佛能看穿厚厚的炉壁。

一个月过去了……一个半月过去了……那座高炉依然在稳定运行。而按照以往经验,这里的耐火砖早该换了。

当高炉最终按计划停炉检修,工人小心翼翼拆下风口区那批试验砖时,现场响起了一片惊呼——

新砖的侵蚀程度肉眼可见地减轻了。虽然也有损耗,但结构依然保持完整,远优于旁边同期砌筑的旧配方砖块。

“好。好啊。”陈国栋抚摸着那批功臣砖,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看向站在人群中,同样激动得眼眶微红的陆向真,朗声道:“陆向真同志,你立了大功。这炉衬寿命,至少延长了百分之三十。”

马师傅也走上前,看着陆向真,眼神复杂,最终用力点了点头:“丫头……不,陆技术员,俺老马服气!你这手本事,硬是要得!”

这是来自实践派最高的认可。

周围的工人和技术员看向陆向真的目光彻底变了,从怀疑、好奇变成了敬佩和感激。延长炉龄意味着减少停炉,意味着更多的钢铁能更快地生产出来。

王铁柱更是咧着嘴傻笑,仿佛这功劳也有他一份。

沈屹终于无话可说,他在人群中转身离去。

陆向真站在巨大的高炉阴影下,脚下感到大地传来机器运作带来的微微震动。

她抬头,听着钢铁巨兽的轰鸣,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她脑子里的知识,在这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或许真的能发挥大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