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迎霜雪渡衣冠 > 第53章 身世

我迎霜雪渡衣冠 第53章 身世

作者:藏尾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08:14:36 来源:文学城

“大人,不可。”身边人轻声道,“大人可知这小子的真实身份?”

苏季闻一听,不动声色地缓了下来。他清了清嗓子,又对薛察说道:“罢了,念在你是薛临海的儿子,且年幼无知,本官不同你计较。”

但薛察显然不想放过苏季闻:“烦请苏大人告诉我,我父亲因何卸的职?照制度,我父亲是犯了哪一条才会被迫卸职?”

被迫二字被说得很重,苏季闻却只想赶快拜托这个麻烦,于是敷衍道:“你父亲在政务上有所纰漏,刚好被皇上发现,是皇上下旨卸了你父亲的职。”

薛察张了张嘴,又想辩驳。但苏季闻打断他的话:“好了,今日到此为止。”

他扔下惊堂木,朝那方才一直站在他身边的小吏瞧了一眼,遂一走了之。

小吏很识趣地追了上去。

他们一直走到无人的后院,苏季闻四周瞧了瞧,这才停下脚步,转过身来打量着这名小吏。

“你方才是什么意思?”

小吏恭恭敬敬地低着头,回答道:“小人知道薛察的来历。”

苏季闻佯装道:“他能有什么来历,不就是薛临海的儿子么?”

小吏笑了笑:“小人这么说,当然是因为薛察不仅仅是薛临海的儿子。”

“那你说,他还能是谁?”

小吏不答反问:“苏大人可还记得眉山党的冤案?”

苏季闻嗤笑一声:“当然。”

“那苏大人可还记得当时替眉山党辩护的官员?”

苏季闻皱起了眉头:“那时虽说眉山党已成为众矢之的,但还是有不少官员为之辩护的,本官怎么可能记得清楚那么多人。”

“别人也许不记得,但有一个人,大人肯定忘不了。”小吏微微一笑,慢慢道,“监察御史沈知举。”

苏季闻一怔。

沈知举这个名字,在十余年前可是如雷贯耳。只不过自从眉山党覆灭之后,沈家也遭到了牵连,沈知举这个名字逐渐被人遗忘。

虽说只是个监察御史,品阶不高。但沈知举这个人却毕生将监察二字做到了极致,他从来不管这个人是好是坏,和他是友是敌,只管这个人是对是错,若是被他弹劾还能躲过去的人,寥寥无几。

当年眉山党被千夫所指,第一个站出来唱反调的人便是这个沈知举,不仅大力维护眉山党,而且尽得罪沈党袁党之人,在人人自危的关键时候,人人皆知他的大名。

你说这人真奇怪,明明也姓沈,却偏偏和沈具言最不对付。

到最后,沈知举和他的三个儿子都被砍了脑袋,沈家门第飘零。

“他和沈知举难道有关系?”苏季闻不敢置信。

“不止有关系,而且关系十分密切。”小吏不再卖关子,“他是沈知举最小的儿子,当年托付给薛临海养的。”

沈知举和薛临海又有什么交情?为什么沈知举会把儿子交给薛临海养?薛临海怎么敢答应的?你又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苏季闻肚中满腹疑问,但他没有问出来。

他在等,等这个小吏自己说。

“沈知举想必也知道自己迟早惹来杀身之祸,于是提前将薛察交给了薛临海。但沈知举为什么会信任薛临海,没有人知道。”小吏轻叹,“那是个黄昏,在沈家门口,薛临海将年仅五岁的薛察拖上了马车,薛察哭着闹着不肯走,但是他的父亲沈知举从始至终未看过他一眼。”

“那时我以乞讨为生,刚好乞讨到了沈家附近,就撞见了这一幕。没想到今日,我竟然可以将这些往事托盘而出。”

苏季闻沉吟:“那么,你说这些又是为了什么?”

“我虽不再乞讨,但如今还不过是混口饭吃的普通人。当年袁沈眉山闹得轰轰烈烈,百姓都有所耳闻。方才若是薛察真的闹起来,不知会说出什么话,悠悠众口,介时苏大人您还有我们这些小人又该怎么办呢?”

苏季闻顾虑地抿了抿唇。若这小吏字字属实,若薛察真是沈知举的儿子,待这消息传到长安,引起皇帝注意,岂不是更加确定了他要替眉山书院翻案的决心?介时沈党该怎么办?沈具言岂不第一个拿他问罪?

苏季闻忽然觉得这就像是场笑话。

“今日你同我所说,切不可向旁人提起一个字。”他说。

“小人明白。”

小吏正打算退下。

“……你等一等。”苏季闻又喊住他。

“大人还有什么吩咐?”

“你把头抬起来。”

小吏不解地抬起头。

这是张可以算得上丑陋的脸庞,嘴角边长着一颗大大的痣。苏季闻看了一眼,便不想再看第二眼。

“你退下吧。”他不耐烦道。

小吏这次真的退下了。

苏季闻一个人站在原地,烦躁地想抓自己的头发,抬手却只碰到冰冷的官帽。

对,他现在不能急躁。

顾大帮的案子还没有解决。

苏季闻又冷静下来。

在顾兆的案子结下后,顾大帮夫妇便被放回了同化村。可是近日,二人却离奇死在自己家中,而且从种种痕迹来看,属于自杀。可是,他们有何理由自杀?

这一切都太奇怪了。若是他不能将顾大帮的命案给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结果,那么今日的薛临海可能就是后日的苏季闻。苏季闻可不傻,也不愿白白丢掉筹谋已久的官帽。

他深深长叹一声。

**

“咦,小陈呀,你们回来啦!”安大娘的包子铺还在那个位置,她眼尖,一下子便瞧见了陈偃。

“安大娘!”陈偃看见她,扬起笑容,凑上前道,“几月不见,您的生意是越来越好了!”

“哈哈哈,借小陈你吉言,我这铺子还能再开二十年!”安大娘爽朗笑道,“你们回来,我也没什么好招呼的,给你们拿几个包子吃,好不好?”

说罢,她自顾自地拿出油纸,挑了几个好包子放在上面包起来,一边包着一边念叨:“哎,小陈呀,其实大娘不该提起这事的,不过看见你大娘就想起这事了。”

“什么事?”陈偃问道。

“你之前不是还和这姑娘一起管过顾家那小子的案子么?这回顾家那两口子也没了!听说还是自杀的,你说说这一家人多可怜哟……”安大娘不免感到唏嘘。

谢照安一听,讶然道:“什么时候的事?”

“就三天前吧。”安大娘想了想,肯定地点了个头,“对,三天前,那天天刚亮,顾大帮的邻居想给顾大帮送几个鸡蛋,结果一推门就发现两口子都没了!也不知道这老顾家造了什么孽,接连着死了三个人……唉……”

又晚了一步。

谢照安只感觉头重脚轻,随时都可能倒下去,她下意识抓住陈偃的胳膊,稳了稳心神。

她本就是为了顾大帮来的,现在顾大帮却死了。难道是有人知道她会来,提前下了死手?难道她兄长当年的事,真的查不清楚了?

她不信,死也不信。

陈偃接过油纸包,叹息道:“真是怪事一桩……”

“小察快走了!”傅虞提醒他们两个道。

陈偃点点头,说道:“小察最近没怎么吃东西,这些包子不如给他先吃吧。”

“嗯。”

他们三人又跟上了薛察。

薛察自从离开衙门,就开始心事重重。

他并不觉得苏季闻会尽心负责父亲的命案,说不定连父亲的官位都是苏季闻搞丢的。可他并不想这件事就这么算了,他要想办法,他一定要想办法。

他已经忍受过一次父亲冤死了,他不想再忍受第二次。

他茫然地走在拥挤喧闹的大街,明明四周都没有变,还和去年一样,但他的心却已经和去年不一样了。

突然,他停下脚步。

回头,却见不远处的巷口探出了三个脑袋。

傅虞:“他回头了。”

陈偃:“他看见我们了。”

谢照安:“嗯。”

薛察无奈地笑了笑。他并不想让他们知道自己此刻心中的想法——他不想让他们为自己太过担心。他知道,他们都是真心为他好的,他又岂能疏忽作践他们?

薛察走过去,说道:“苏刺史跟我说了,他会还我父亲一个公道的。”

“那你……”

薛察摇摇头:“我没事,不过我想在这里待几天,为我父亲守几天孝——这里毕竟是他劳碌半辈子的地方。”

其实按照传统,他应该为父亲安安静静守孝三年。可是如今凶手逍遥法外,自己又在漂泊流浪,这些规章礼法只能暂且不顾。薛察忍不住握紧双拳,胸中憋了一口气。

“好。”

陈偃这时将油纸包递过去,希冀道:“小察,你最近没怎么吃东西,先吃些包子垫垫肚子吧。”

“这些包子是安大娘铺子的,很好吃的。不吃东西,人怎么撑得住?”谢照安附和道。

“对呀,小察,你就吃一点吧。”傅虞说道。

薛察鼻子一酸,他轻颤着双手,覆在那油纸包上,笑着看向他们:“我们一起吃。”

**

很快便是黑夜,群星黯淡,夜色无光。

薛察一个人走到书店,向主人借了纸笔,写下一封信,拿蜡封号。随后便去了驿站,将这封信交给了驿使,告诉他交给徐州的薛辨。

等做完了这些,他缓缓松了口气。

薛辨是他的兄长,在拿到这封信之后,一定会赶去长安,为父亲申冤的。薛察心道。

父亲的死,既然江陵查不起,那就长安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