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下百官失言,各有心思。
宁王短时间内又是在淮河大坝一事上玩忽职守,又是杀害了去督工的于友发,枉为亲王,如何胜得君主之大气?
可就是这样的事让宣孝帝前段时间还在生气,昨日却能被宣孝帝原谅,这实在是太过宠溺。
众人都说,连太子都没有这样的待遇。
这些原本站在太子这头摇摆不定的人皆投入宁王麾下。
为此,朱承昀甚至在自己的寝宫里砸了一盏忽鲁谟斯国进贡的戗金琉璃器皿。
谢聿礼知道朱羡南在急什么,他睨了一眼对面的人,波澜不惊:“你慌什么?你是瑞亲王府的人,不论谁好谁坏都和你搭不上边。”
瑞亲王不会站队,朱临风朱羡南这样的皇家子弟也会到最后慢慢没了权势,只做个逍遥王爷。
不管是太子也好,宁王也罢,最后都不会对他们的皇叔一家做什么出格的事,除非他们为了那么一点小权势而不怕天下人的辱骂。
朱羡南见他说着风凉话十分不解气,他顿住脚步,一骨碌往谢聿礼边上去坐,疑惑道:“那你怎么不急?你不是帮朱承昀的吗?”
谢聿礼哼了声,就没想过要瞒他:“陛下态度之所以会大变,不过是前日我到文渊阁同陛下说过那首罪之人非真凶。”
文渊阁是宣孝帝除奉天殿外下朝后和亲信商议政事的地方。
他无需多说,老谋深算的帝王能一下子就会意。
“你怎么敢的!”朱羡南瞪大眼,看着面前一脸淡漠的说出对兄弟两肋插刀之话的人来,“朱承昀知道了一定会扒了你的皮!”
谢聿礼却不以为意:“你当陛下是傻的吗?太子不必如此,朱承昀在陛下的监视下更做不了,让亲兄弟提前反目成仇之人,定是不把大明安危放在眼里之人。”
“宁王此番带朱昱珩回来可不只是为了述职。”
这话说的也是。
不管宁王和太子斗的如何水深火热,宁王不会离开封地,太子也一直留在应天府治理一方。
在宣孝帝没有任何暗示前,二人明面怎敢不安分些?
宁王如今敢带子进京就说明坐不住要提前动手了。
最直接的原因或许就和朱临风把矛头直指向他以及那首罪之人的幕后之主有关。
如果那首罪之人不是朱承昀的人也并非宁王的人,那就是想看大明因亲兄弟自相残杀而搅的血雨腥风之人。
朱羡南却在这层意思里悟出另一层意思:“我大哥只是太过死板较真,不会是为了让宁王坐不住才抖出来的!”
谢聿礼点头:“我也没说那幕后之人是你哥啊!”朱临风的事迹谁人不知?
凡过他之手的案子,这高堂之上就不会不拖出一个重罪之臣。
“太过清廉死板只会树敌太多。”谢聿礼好心提醒。
朱羡南哼了声:“那有什么法子?若我大哥不做陛下手里一把利刃,我瑞亲王府能安好无损到现在么?”
宣孝帝要惩治不听话的权臣,可又不能明说,那么总要有一个誓死效忠他的人为他做明盾以凸显他帝王温情。
所以朱临风站了出来,以自己的性命保全瑞亲王府不被陛下猜忌顾虑。
谢聿礼思来想去,怕朱羡南不懂,不小心告到朱承昀那头去真成了他是叛徒,还是解释了一番:“我同陛下说明实情也不过是提醒再次朝中还有人借夺嫡之争在筹谋动乱。”
宣孝帝当然也就知道于友发的案件和宁王还有太子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陛下让宁王留在京师也是希望那幕后之人露出马脚?”朱羡南脑子飞快转动,凑过去,压低声音。
谢聿礼挑了挑眉,语气愉悦:“还不算太笨。”
“谢晏舟!”朱羡南气。
谢聿礼摆摆手,眼下他无心高台的刀光剑影。只在捋那田老汉的言行。
他们是顺利找到田老汉,可是对于他那日去做了什么,田老汉一概不说,只说于友发死的好。
若是是要严刑逼供,田老汉便害怕的一点字也不敢说出来。
于是二人对田老汉的怀疑加重了。
朱羡南这想想那想想,还不忘捻一颗梅子吃。
那梅子都是长在城外林里,由林户们种起来拿到京师去卖给干果铺子的,梅子还未到时候,晒起来酸的很,朱羡南入口一瞬面容就扭曲起来。
也就这么随心所欲时,他脑子不知道哪根筋搭上了,灵光一现,他瞪大眼问谢聿礼:“他一农户住京郊,为何会出入九大门?”
京郊可不用进内城的。
谢聿礼猛然抬头,看多了手册,下意识的就把这些人都当作是城门里来的了。
林户种树做柴卖给城里的人,那农户自然就出入城门将农作物卖给城里人。
“那他为何不说?”朱羡南自己陷入了疑惑。
田老汉种的是庄稼,秋收刚忙过,正该将这些庄稼运进城里去。
谢聿礼双眼微眯:“怕是运的东西不敢说。”
运的东西不敢说?
朱羡南略略思索:“总不能是抢了于友发的福.寿膏去倒卖吧?那可是罪加一等。”
谢聿礼不置可否,他也不知道。
这时一个守卫走了进来,一手拿着一只信鸽,一手拿着一封密封的信笺。
谢聿礼接过信就拆了看起来,渐渐的,朱羡南看到他眉宇间的神色愈发凝重。
“怎么了?”
谢聿礼把信递给他看,说:“张大后面回忆起泽州那个民女的母亲,他说当时于友发是亲自射箭刺穿她的腘,以至落水沉下去。可毕竟没有真的瞧见人死。”
朱羡南边看信边说:“刘婆也瘸腿,你怀疑那个母亲没死,就急信让泽州的县令去查?”
谢聿礼点点头,信上说当年到现在,河里捞出来的尸体没有符合刘婆的,又或许是他们没捞到,但又到河下游附近的地方找当年的人问了下,八年前的一处寺庙里,的确有和尚收了一个新徒弟。”
“且泽州那边认识刘婆的都知道,她的女儿并非落下悬崖而死,是被权贵所害。”
到目前,这个权贵是谁已经不言而喻了。
“这倒是符合弑女之仇、神佛信仰,和那个崔韬合谋也未尝不可。但是错就错在她没有作案时间啊。”
谢聿礼脑子也嗡嗡的,他实在想不通,刘婆杀人动机和机会都有,可偏偏于友发死时她在姜婉枝屋子里。
“这么看,刘婆还真有可能是巧合,我看着还是田老汉可疑。”朱羡南脑子又转回去。
又说回田老汉,谢聿礼就站起身来:“官驿后面有什么?”
朱羡南想了半天没想出来。为了方便这些官员,官驿里有的东西可多着呢。
“或许我们忘了一件事,田老汉的女儿是上山采药被杀害的。一农户家为何采药?”
“当然是卖了。”
二人一唱一和,好不默契。
随即谢聿礼扭过头看着朱羡南微微一笑:“明霁,你说的对。”
顿了顿他心中那份猜测加重几分:“他可以给粮商送稻谷也可以卖草药多赚一份钱。去各大药铺和粮商铺子那问问。”
朱羡南见谢聿礼看着自己,刚想说叫长庚去啊看我做甚,忽然又想起长庚没在。
“我?”他张大嘴巴不可置信,“谢晏舟你使唤我做这些事?”
你好歹在朝为官,身边只有一个下属是什么意思?
“你去。”朱羡南撇了撇一边的天机,“天机你去一趟。”
天机哭兮兮:“殿下,我一个人要伺候两个主啊……”
朱羡南听这话就不顺了,他一脚踹天机屁股上,骂道:“你伺候的是他吗?你老早就想去这厮边上和长庚作伴了是吧?那你可记得要找谢大少爷要月俸!”
天机丧着个脸,往后退一步到安全距离立马躬身求情:“殿下恕罪!小的只唯殿下马首是瞻,殿下叫我去查我就去查!”
朱羡南本来也没真的生气,见天机这么识趣,也就恢复了端庄模样,微微一笑摆摆手:“那你早去早回,莫要苦了自己。”
天机:“……”
天机一走,朱羡南就伸手对着谢聿礼。
谢聿礼疑惑:“干嘛?”
“我替你做事你不得给我工钱?”
“天机不是不要么?”
“他不要我要啊!没我的允许天机能帮你做事?”朱羡南理直气壮的。
谢聿礼扯扯嘴角,拿过一遍的油纸伞就往外头走去:“你倒是和姜三学了个十成十。”
朱羡南手一顿,嘿,还真是。
姜婉枝强词夺理的问他要钱,他问死皮赖脸的问谢聿礼要钱。
就这么停留一瞬,朱羡南就看到谢聿礼已经走到对面廊间,他拿过另一把油纸伞,飞快的追上去:“你去哪?”
“刘宅。”
“去那做什么?”朱羡南问。
谢聿礼目视前方,边走边回答,一脸漠然:“若是田老汉真去药铺了,那他鬼祟在后山或许只是偷了官驿的药草。”
朱羡南唏嘘:“他倒是大胆……”旋即又明白了,“你是怕他只是偷盗官府药草所以不说而非杀了于友发?”
谢聿礼点点头:“这么多人里,只有田老汉和刘婆嫌疑最重。”
“可刘婆全然没有作案时间啊?”
“有的时候,杀人无需一直在场。你说说一个内城妇人,为何住进驿站?”谢聿礼问。
一个老妇人是闲钱多了特地去住城外住一夜再回来么?
朱羡南想想也是,可还是没看透:“于友发是被人捅死的,她如何做到自己不在能叫于友发身亡?”
“亥时正于友发的确没死,亥时子刘婆又没有作案时间,难道会是你们大理寺的仵作误判吗?”朱羡南问。
谢聿礼也一时间想不出所以然。
但心中疑团重重,刘婆实在奇怪。
次日。
秋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
辰时三刻,许妈妈匆匆来到常熙明院子。
没多久,绿箩就推门进来将常熙明喊醒。这禁足的日子太无趣,直接让常熙明日日嗜睡过时辰。
绿箩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小姐,许妈妈来催,说夫人喊您去花厅呢。”
常熙明被绿箩拉起来后简单的洗漱收拾好,这才醒了神。
她这几日安安分分的,连院子都不曾出过,阿娘喊她又是何事?
带着满心疑惑,她稍作整理,便跟着许妈妈来到花厅。
常老太太坐在主位,赵湘宜和许迎安在旁,常瑶溪安静站在角落。
“妙仪,宁王回京述职带了个厉害的戏班子,陛下体恤臣子,让戏班在正祠戏台唱《琵琶记》,全忠孝正义,你在屋子里闲闷的很,正好我带你和溪姐儿去开开眼。”常老夫人笑着说道。
常老夫人不喜欢热闹,各大府邸宴请都不会去,就连济宁侯府办席她都不曾出面,至多坐在花厅里和人唠上几句就回院子。
难得喜欢听曲儿,这曲儿又是宁王从南地带来的,她们这些女子在京师北地的可一辈子听不到。
常老夫人愿意出门,做小辈的自然要在边上尽孝,这不,连许迎安都来了。
常熙明面带微笑,双手却蜷在袖间,一时间恍惚神。
宁王回京了?她还记得蔡云祥之前提过一嘴,但如今才十月刚到他就急着赶回来述职?
且述职就述职,为何带戏班回来?
阿爹刚投了宁王,眼下宁王就回京,她就说前两日阿爹和大哥分别来看她时为何欲言又止的。
常熙明这边正思索着,而赵湘宜却是见常熙明乖乖巧巧的站在中央,没有喜出望外也没有一丝不耐烦,反而露出得体的笑来。
于是她着常熙明的眼神便温和了几分,这些日来常熙明确实温顺很多,她本就想着要解了她的足的。
她对常熙明温柔地叮嘱:“出去要守规矩,跟着祖母,别乱跑。”
常熙明只得点点头,离起床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她的行程就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赵湘宜说完又带着歉意的看向常老夫人:“媳妇前院还有账要理,不能陪母亲去听戏还望母亲勿怪。”
常老夫人摆摆手:“无碍,你们这些年纪的倒也听不进戏去,白瞎了一出好戏,既不能去也就算了。”
赵湘宜笑着亲自将常老夫人扶起来,一行人就往大门口走去。
在赵湘宜再三嘱咐莫要乱跑下,常熙明一边点头一边和常瑶溪一同坐上马车。
老夫人和许迎安坐一辆,常熙明就只能和常瑶溪一块儿坐了。
绿箩和红豆撑着伞跟在外头随行。
自从上回隆福寺回来,常熙明常瑶溪对对方做的事都心知肚明,只不过谁都没先提出来撕破脸面。
一路上,马车在青石板路上缓缓前行,济宁侯府的马车内一片寂静。
常瑶溪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而常熙明静静地望着窗外雨幕,满心惆怅。
她也不知道这惆怅从何而来。许是这雨一连下了几日,叫人烦闷。
不足三刻,一行人便到了正祠戏台,戏台上已布置妥当。
众人在戏楼一层的大院里找了个方桌边的太师椅坐了下去。
锣鼓声响起,戏正式开演。
饰演赵五娘的戏子一出场,便引得众人目光聚焦。
她扮相精美,水袖轻扬间,满是韵味。
随着剧情推进,她开嗓唱起,那声音婉转悠扬,饱含深情,将赵五娘的悲苦与坚韧诠释得丝丝入扣。每一句唱词都仿佛带着魔力,把席间众人带入了戏中的世界。
一卷快结束了,想加更,怎么没有宝宝催我加更啊哈哈哈[吃瓜]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1章 倒是和姜三学了个十成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