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公司的会客室静谧得仿佛连窗外梧桐叶的沙沙声都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每一片落叶都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沈熹微轻手轻脚地为顾怀瑾沏了一杯普洱茶,茶香在空气中氤氲开来,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宁静。
两人相对而坐,仿佛是来自两个截然不同世界的代表,在这方寸之地偶然相遇,彼此间的距离既近又远。
“顾先生特意前来,是对陈教授的告别式还有后续事宜需要进一步讨论吗?”
沈熹微开门见山,声音平和而自然,仿佛是在谈论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顾怀瑾接过茶杯,指尖在温热的瓷杯上轻轻摩挲,感受着那份微妙的温度。
他曾在心中预演过无数次开场白,但面对沈熹微那清澈如水的目光,那些精心准备的说辞突然显得苍白无力,仿佛在阳光下瞬间蒸发。
“不完全是。”
他放下茶杯,动作从容而优雅,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轻轻放在桌上,
“我有个商业提案,想请沈小姐认真考虑。”
沈熹微接过文件,目光落在标题上,微微挑眉:
“‘情感顾问’合作契约?”
这个标题让她感到一丝意外,心中不禁泛起些许好奇。
“简单来说,我希望聘请沈小姐作为我的私人情感顾问,为期三个月。”
顾怀瑾的声音保持着商业谈判的冷静与理性,
“报酬方面你可以完全放心,我会提供行业顶尖水平的待遇。”
沈熹微没有立即回应,而是低下头,仔细阅读着合同条款。
当她看到“研究非传统场合下的情感沟通模式,拓展公关服务边界”这一条款时,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情绪,仿佛心中某个角落被轻轻触动。
“顾先生,我不太理解。”
她合上合同,目光直视顾怀瑾,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
“您是公关领域的专家,而我只是一个殡葬礼仪师。
虽然我们的行业在某些方面有所交集,但专业领域相差甚远,您为何会选择我?”
顾怀瑾早已准备好答案,语气坚定而自信:
“正因如此,你的视角才显得尤为珍贵。
殡葬行业直面人类最真实、最深刻的情感状态,这种独特的经验对公关行业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比如,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情绪稳定,如何有效引导群体情感走向积极方向……”
“所以您是想研究我?”
沈熹微轻轻打断他,问题直指核心,毫不拐弯抹角。
顾怀瑾罕见地语塞,这个问题太过直接,瞬间撕破了他精心构建的商业化外衣。
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试图争取更多的思考时间。
“是互惠互利的研究。”
他最终选择坚持原方案,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
“我可以支付高额费用,同时,‘归途’公司也能通过这次合作拓展高端客户资源。
据我所知,你们最近正在积极寻求业务升级。”
沈熹微微微摇头,将合同轻轻推回顾怀瑾面前,眼神中透着一丝坚定:
“顾先生,我理解您的商业逻辑,但情感不是可以简单量化研究的产品,哀伤更不是需要被管理的危机。”
这个回应在顾怀瑾意料之中,却又比他预想的更加坚定有力。
他试图挽回局面,语气中带着一丝恳切:
“或许我用词不够准确。我不是要‘研究’你,而是希望学习你处理情感的方式。这对我的工作和个人状态都有极大的帮助。”
“个人状态?”
沈熹微敏锐地捕捉到这个用词的变化,眼神中闪过一丝探究。
顾怀瑾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但话已出口,无法收回。
他深吸一口气,决定部分坦诚:
“我最近睡眠状况极差,而上次在陈教授的葬礼上,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自然入睡。”
这句话在安静的会客室里落下,带着不同寻常的分量,仿佛在空气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沈熹微注视着他,目光中既有专业性的评估,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同情:
“失眠确实是一种非常痛苦的体验。”
“所以这个提议,不仅仅出于商业考虑。”
顾怀瑾趁势补充,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
“我相信你的专业能力可能对我有实质性的帮助。”
沈熹微沉默片刻,手指轻轻划过茶杯边缘,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顾先生,您找过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和治疗吗?”
“最好的睡眠诊所,最贵的心理咨询师。”
顾怀瑾嘴角泛起一丝苦笑,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他们给了我各种方案和数据,但效果却非常有限。”
“所以您认为一个殡葬礼仪师能提供比专业人士更有效的帮助?”
沈熹微的问题不带讽刺,只是纯粹的好奇,眼神中透着一丝探究。
顾怀瑾再次语塞,确实,从逻辑上讲,这个想法站不住脚。
但世间有些事情,本就超越逻辑,无法用常理来解释。
“我相信不同的视角可能带来不同的解决方案。”
他选择了一个相对理性的解释,试图让这个提议显得更加合理。
沈熹微轻轻叹了口气,这个细微的表情变化让她看起来更加真实,少了些专业距离感:
“顾先生,我理解您的需求,但恕我直言,您试图用商业合作的方式来解决情感问题,这本身可能就是问题所在。”
一语中的,这句话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顾怀瑾心中某个封闭的角落。
顾怀瑾感到内心某处被轻轻刺痛。
多年来,他习惯将一切问题商业化、方案化,甚至包括自己的情感状态。
沈熹微的直言不讳,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思维模式的局限和盲点。
“情感需要的是真诚的交流和理解,而不是冷冰冰的契约和报酬。”
沈熹微继续说道,声音温和却坚定,眼神中透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心,
“如果我接受这份合同,那就违背了我的职业信念和做人原则。”
顾怀瑾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女子,突然意识到她与自己是如此不同。
在商界,他见惯了为利益妥协原则的人,而沈熹微却能在巨大诱惑面前坚守本心。
这种品质,在当今社会几乎已成奢侈品,显得尤为珍贵。
“我尊重你的决定。”
顾怀瑾收起合同,职业笑容重新回到脸上,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丝复杂的情绪,
“但如果改变主意,随时联系我。”
沈熹微送他到会客室门口,突然问道:
“顾先生,您上次真正放松是什么时候?”
这个问题让顾怀瑾愣在门口,他迅速在记忆中搜索,却发现自己想不起答案。
每天都是会议、谈判、危机处理,连休息时间也被各种商业社交填满,几乎没有真正放松的时刻。
“我不太记得了。”
他最终诚实回答,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自嘲。
沈熹微点点头,没有评价,只是轻声说道:
“有时候,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承认问题存在。”
......
走出“归途”公司,阳光有些刺眼,顾怀瑾坐进车里,没有立即让司机开车。
他透过车窗看着那栋朴素的小楼,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沈熹微拒绝的失落,也有对她话语的深思。
拒绝在意料之中,但沈熹微最后的那个问题,却像一颗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生根发芽,引发了他对自身生活状态的反思。
“回顾公司吗,顾总?”司机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例行公事的平淡。
顾怀瑾摇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决然:
“去江边。”
车沿着江岸行驶,顾怀瑾看着窗外流动的风景,思绪万千。
沈熹微说得对,他确实试图用商业手段解决情感问题,这种模式已经成了他的本能反应,但或许正是这种思维模式让他陷入了困境。
手机响起,是周晨阳汇报蓝海科技危机处理的进展。
顾怀瑾简洁地给出指示,挂断电话后,却突然对司机说:
“停车。”
他下车走到江边护栏前,看着浑浊的江水滚滚东去,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感慨。
多年来,他像这江水一样不断向前,却很少停下来思考方向是否正确,是否真的符合自己的内心需求。
沈熹微的拒绝,反而让他更加确定自己需要她的帮助。
不是因为商业考量,而是因为她是唯一一个能让他感到平静的人,她的存在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窗。
但如何说服一个不为利益所动的人?
这是顾怀瑾从未遇到过的挑战,也是他必须面对的难题。
他拿出手机,打开搜索引擎,输入“沈熹微”三个字。
除了专业文章和零星报道,几乎没有个人信息。这个发现让他更加好奇——在这个社交媒体泛滥的时代,一个人要如何保持这样的低调?
一张照片吸引了他的注意:
沈熹微在一次行业论坛上发言,背景横幅写着“生命教育与哀伤辅导”。
照片上的她神情专注,手势坚定,与平时温和的形象有所不同,却同样吸引人。
顾怀瑾放大照片,注意到她手腕上戴着一条简单的红绳。
在殡葬行业,这种装饰颇为少见,更像是一种个人护身符,象征着某种特殊的信念或情感。
这个小小的发现让他感到一丝莫名的欣喜,仿佛窥见了沈熹微不为人知的一面,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回到车上,顾怀瑾对司机说:
“去城西的花市。”
这个决定出乎意料,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
但有一种直觉告诉他,如果想要赢得沈熹微的信任,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用真诚而非商业手段去打动她。
一小时后,顾怀瑾捧着一束白玫瑰回到“归途”公司前台。
在接待员惊讶的目光中,他递上花束和一张卡片:
“请转交给沈小姐,表达我对今天冒昧打扰的歉意。”
卡片上只有简单的一句话:
“谢谢你的坦诚。顾怀瑾。”
没有商业提案,没有契约条款,只是一束花和一句感谢。
这对顾怀瑾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举动,也是他放下商业思维,尝试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诚意的一次尝试。
走出公司,他感到一种奇特的轻松,仿佛卸下了多年的重担。
或许,放下商业思维,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诚意,才是正确的开始。
手机再次响起,周晨阳急切地汇报:
“顾总,陆子豪又放出了新消息,这次是针对您个人……”
顾怀瑾平静地打断他,语气中带着一丝从容:
“按原计划处理,我相信你的判断。”
挂断电话,他回头看了一眼“归途”公司。
窗后的窗帘微微晃动,仿佛有人刚刚离开窗边,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期待。
顾怀瑾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而他,已经找到了新的方向,心中多了一份坚定和期待。
夜色渐浓,城市华灯初上,喧嚣与繁华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卷。
在这个充满计算和伪装的世界里,一场不同寻常的追求悄然开始。
而故事的两位主角,都还未意识到,他们的生命轨迹将因此而彻底改变,
迎接他们的将是全新的挑战和未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