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熹微小心翼翼地将顾怀瑾送来的那束白玫瑰插入办公桌上的透明花瓶中,纯白的花瓣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清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花束中并没有附带任何卡片,但她心中却清楚地知道这束花来自何人。
这种超越了常规商业礼节的温馨举动,与顾怀瑾之前那种公式化、公事公办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格外微妙。
“熹微,李总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
同事小林探进头来,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色,眼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好奇,
“听说有个大客户专门指定要你负责项目呢!”
沈熹微轻轻整理了一下玫瑰花瓣,确保每一片都舒展自然,然后站起身,理了理衣角,朝着老板的办公室走去。
她的心中隐约感觉到这件事可能与昨天的某个会面有关,但具体是什么联系,她一时之间却难以确定。
李总的办公室内,气氛明显与往常不同。
这位平时总是沉稳内敛的中年男子,此刻脸上却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仿佛遇到了什么天大的好事。
“熹微,快坐!”
李总热情地招呼道,语气中透着掩饰不住的激动,
“有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你——明德集团委托我们公司负责他们创始人的告别式!”
沈熹微听到这话,微微一怔。
明德集团可是本地赫赫有名的企业,其创始人张明德更是商界的一个传奇人物。
这样的大客户,通常都会选择那些高端大气的殡仪馆,而“归途”这样规模较小的服务机构,似乎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明德集团?他们是怎么找到我们的?”
沈熹微谨慎地问道,心中充满了疑惑。
“说是通过商业伙伴的推荐。”
李总递过一份初步的需求文件,脸上洋溢着自豪,
“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确要求由你全权负责策划和执行。熹微,这可是我们公司有史以来接到的最大单子啊!”
沈熹微接过文件,仔细地浏览着,心中的疑惑却越来越深。
明德集团提出的预算远超常规,而且对服务内容几乎没有设置任何限制,这种高度的信任在初次合作中极为罕见,让她感到有些不安。
“对方联系人是谁?我想亲自沟通一下细节。”
沈熹微问道,希望能从对方那里找到一些线索。
“是明德集团的副总裁,姓周。”
李总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
“听说这位周总年轻有为,是创始人一手提拔起来的得力干将。”
周?
沈熹微脑海中瞬间闪过顾怀瑾的助理周晨阳的面孔。
难道这只是一个巧合吗?
她的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沈熹微立即开始研究明德集团和张明德的背景资料。
随着了解的深入,她惊讶地发现张明德与陈国栋教授竟是大学时代的同窗好友,两人私交甚笃。
这一发现部分解释了为何明德集团会选择“归途”——很可能是陈教授家属的推荐。
但指定她个人负责,依然显得不太寻常,让她心中隐隐感到不安。
接下来的两天,沈熹微全身心投入到明德项目的准备工作中。
与周副总裁的初步沟通非常顺利,对方不仅专业素养极高,而且对她提出的意见表示充分的尊重,完全没有大客户常有的那种傲慢态度。
与此同时,她注意到自己的生活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常去的那家面馆老板突然记得了她的口味偏好,每次去都能吃到最合心意的那碗面;
花店的老奶奶也主动为她预留最新鲜的花材,甚至有时还会送她一些小礼物;
就连房东都联系她,表示可以续签三年的租房合同,并且不涨租金。
这些变化单独看都合情合理,但集中发生在她拒绝顾怀瑾的提议后,就显得有些过于巧合了,让她不得不多想。
周五下午,沈熹微参加了一场行业交流会,意外地遇到了医院太平间的管理员林佑宁。
这位温文尔雅的男士是少数理解并尊重她职业选择的人之一。
“听说你接下了明德集团的案子?”
林佑宁递给她一杯热茶,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温和而敏锐,仿佛能看穿她的心思。
沈熹微有些惊讶:
“消息传得这么快?”
“业内都在讨论。”
林佑宁微笑着说道,
“明德集团可是块肥肉,很多大公司都在争抢。‘归途’能拿下这个项目,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沈熹微抿了一口茶,犹豫着是否要说出自己的疑虑。
“有件事我不知道该不该问...”
她最终还是开口了,
“如果你感觉到有人可能在暗中帮助你,但又不愿明说,你会怎么做?”
林佑宁思考了片刻,缓缓说道:
“这取决于帮助的意图。如果是真诚的好意,接受也无妨;但如果别有用心,就需要警惕了。”
他顿了顿,看向沈熹微,
“你怀疑明德集团的委托不是偶然?”
“我只是觉得有些太巧合了。”
沈熹微谨慎地回答,心中依然充满了疑惑。
林佑宁点点头,表示理解:
“我明白。在这个行业,我们见惯了生离死别,反而对突如其来的‘好运’格外警惕。”
交流会结束后,沈熹微独自走在回公司的路上。
春日的阳光温暖宜人,街道两旁的梧桐树抽出嫩绿的新芽,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这本该是个令人心情愉悦的午后,但她心中却笼罩着一层薄雾,难以驱散。
手机突然响起,是好友姜悦欢快的声音:
“微微!猜猜怎么了?我的小说被一家大影视公司看中了,他们想买改编权!”
沈熹微由衷地为朋友感到高兴:
“太好了!是哪家公司?”
“磐石娱乐!听说他们是磐石公关的子公司,业内很有实力!”
姜悦兴奋地说,“而且他们的代表超级专业,给出的条件也很合理。”
磐石。
这个词让沈熹微的心跳漏了一拍,脑海中闪过顾怀瑾的身影。
“你什么时候接触他们的?”
她尽量保持语气平静,不想让姜悦察觉到她的异样。
“就前两天,他们主动联系我的责编,说是有个高管偶然看到了我的小说,非常喜欢。”
姜悦的声音突然压低,
“说实话,我一开始还怕是骗子,但他们太正规了,连合同草案都准备好了。”
挂断电话后,沈熹微站在街角,感受着阳光照在脸上的温暖。
姜悦的好消息与明德集团的委托,这两件事通过“磐石”这个关键词联系在一起,指向同一个可能性:
顾怀瑾在暗中操作!
这种认知让她心情复杂。
一方面,她感激有人如此用心地帮助她和她在意的人;
另一方面,这种不透明的干预方式让她感到不安,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着一切。
回到公司,前台叫住她:
“沈小姐,有您的信。”
那是一个朴素的白色信封,没有任何寄件人信息。
沈熹微拆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简洁的卡片,上面打印着一行字:
“真正的礼物不应期待回报。”
没有署名,但她认出了那种简洁有力的表达方式——与之前顾怀瑾给她的合同中的用词如出一辙。
沈熹微拿着卡片回到办公室,看着窗台上的白玫瑰,陷入深深的沉思。
顾怀瑾的行为模式与她认知中的商界精英截然不同。
他似乎在用一种近乎笨拙的方式表达歉意或善意,却又拒绝直接沟通,这种矛盾的行为让她感到困惑。
这种矛盾激起了她的好奇心,她决定深入了解顾怀瑾的背景。
她打开电脑,开始搜索顾怀瑾的公开信息。
报道大多聚焦于他的商业成就,个人背景寥寥无几。
只有一篇深度报道提到他曾在部队服役,后来因不明原因退役转行。
报道中有一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
“顾怀瑾的公关公司以处理危机著称,尤其是那些与伤亡事故相关的企业危机。”
伤亡事故。
这个词将顾怀瑾的世界与她的世界连接起来,让她心中一动。
沈熹微关掉电脑,拿起外套走出公司。她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只是需要散步整理思绪。
夕阳西下,街道上行人匆匆,每个人都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
在路过一家书店时,她无意中瞥见橱窗里陈列的一本书:《沉默的语言:非暴力沟通的艺术》。
鬼使神差地,她走进书店买下了这本书。
走出书店时,手机响起,是一个陌生号码。
“沈小姐吗?我是周晨阳,顾总的助理。”
电话那头的声音年轻而专业,
“顾总委托我询问您是否收到了明德项目的相关资料?如果需要任何支持,我们很乐意提供。”
沈熹微停下脚步,终于确认了自己的猜测。
“周先生,请转告顾总,我感谢他的帮助,但希望以后有任何安排能够直接沟通。”
她尽量保持语气平和,不想让对方察觉到她的情绪波动。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随后周晨阳回答:
“我会转达。不过沈小姐,顾总其实...不太擅长直接表达。”
这个回答出乎沈熹微的意料。
在她看来,顾怀瑾是极其直接的人——直接提出商业合作,直接表达需求,直接给出条件。
“不擅长表达?”
她反问道,心中充满了疑惑。
周晨阳似乎意识到自己说了太多,匆忙结束通话:
“总之,我会转达您的意思。祝您周末愉快。”
夜幕降临,沈熹微回到公寓,泡了一杯安神茶,坐在窗前看着城市的夜景。
远处,CBD的高楼灯火通明,其中一盏灯后,或许就坐着那个矛盾的男人——能够冷静处理最复杂的商业危机,却不知如何表达最基本的善意。
她翻开新买的书,第一章的标题是“倾听的力量”。
也许,顾怀瑾需要的不是情感顾问,而是一个愿意倾听的人。
而她自己,在帮助无数生者面对死亡的同时,是否也忽略了生者之间的情感沟通?
这个想法让她对周一的会面有了新的期待。
不是因为商业合作的可能性,而是因为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人,或许能在彼此的世界中找到某种共鸣。
窗外,一轮新月升起,清辉洒满窗台。
在这个充满计算的世界上,有时最动人的不是华丽的言语,而是沉默中的真诚。
而沈熹微开始意识到,顾怀瑾的“看不见的推手”,或许正是他笨拙的真诚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