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温室的玻璃穹顶,变得柔和而慵懒,在层层叠叠的绿叶上涂抹出温暖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被加热后的植物清香,宁静得能听到细微的水分蒸发声。
顾时韫坐在工作台前,面前摊开着一本厚重的植物志,但他手中的笔却久久未动。
他的目光没有聚焦在书页上,而是虚虚地落在前方一盆姿态优雅的蕨类植物上,眼神里带着一种罕见的、属于学术思考之外的怔忡。
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冰凉的金属外壳。
脑海里反复回放着上午的画面——林夕将雨伞递还时轻声的感谢,那杯温度糖分都精准无比的咖啡,她低头工作时纤细脖颈弯出的弧度,以及她询问是否需要续杯时,眼中那抹不易察觉的、带着点试探的微光。
这些画面碎片,对于拥有超忆症的林夕而言,或许是清晰到每一帧都能独立调取的高清影像。
但对于顾时韫,它们更像是模糊背景中几处突然聚焦的光点,虽然细节有限,却异常明亮,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
吸引力!
他发现自己开始下意识地期待她的出现,不仅仅因为她高效的工作能力能极大提升他的研究效率,更因为那种……
难以言喻的舒适感!
这种舒适感源于她对他那些微小习惯的精准把握。她似乎总能在他需要某份资料前就将其找出放在手边,总能在他觉得口干时恰好递上一杯温水,总能在他因长时间阅读而眼睫酸涩时,不动声色地将台灯的角度调整得更为适宜。
这一切都发生得悄无声息,自然得仿佛本该如此。
没有刻意的讨好,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是一种极致的、几乎令人叹为观止的细致入微。
而这种细致入微,源于她的超忆症。顾时韫理性地明白这一点。
但这并不妨碍他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被妥善安置的安心。
他的世界因为脸盲症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需要时刻警惕的社交消耗,但在林夕这里,一切变得简单、清晰、高效,甚至……
愉悦!
他拿起手机,指纹解锁屏幕。界面停留在最普通的录音软件上。
这不是一个常规的笔记应用,而是一个语音备忘录。
对于依赖视觉记忆普通人而言,文字或图片或许是首选,但对于更依赖听觉和细节逻辑关联的顾时韫来说,声音的维度往往更能触发有效的记忆关联。
他的拇指悬在红色的录音键上方,迟疑了片刻。
这是一种有些奇怪甚至冒昧的冲动。但他需要一种方式,一种超越那枚树叶胸针的、更系统化的方式,来“锚定”这位越来越重要的“林助理”在他世界里的存在。
胸针是固定的标志,但人是动态的,会有不同的衣着、发型、甚至情绪。他需要更多维度的数据。
他按下了录音键。
手机屏幕上开始显示录音时长。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压低,带着一种在实验室记录数据时的客观口吻,但仔细听,又能品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
“备忘录:关于林夕助理的识别特征补充。日期:十月二十一日。”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脑海中检索和过滤信息。
“首要识别标识:银色树叶形胸针,佩戴于左胸衣领附近。稳定性:高。”
“新增听觉特征:音色柔和,中音区偏清亮,但语气平稳时尾音略微下沉。
语速中等偏快,逻辑清晰时会有轻微加速。
辨识度:中高。”
“新增行为特征一:周二与周四下午,通常会系一条丝巾,材质多为丝绸或薄棉,花色……
需后续补充具体观察。”
“新增行为特征二:使用中性笔,黑色,笔杆印有极细的暗纹,品牌待确认。
习惯将笔夹在笔记本右侧。”
“新增气味特征:靠近时隐约有淡香,非香水,疑似某种植物成分护手霜,与‘老王记’咖啡店的气息有微弱关联性。
待进一步确认。”
他一条条地说着,语气冷静得像在描述一种稀有植物的观测记录。
但记录的内容,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点滴细节。
这种反差本身,就带上了某种难以言喻的专注和……隐秘。
录音持续了大概两三分钟。
他停了下来,却没有立刻结束录音。
指尖在桌面轻轻敲击了两下,似乎在思考还有什么可以补充。
“……工作效率极高,记忆检索能力超越常规,疑似与超忆症相关。协作舒适度:极高。”
最后,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低声补充了这样一句。
这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识别特征”范畴,带上了一点个人感受的评判。
说完这句,他似乎才意识到这一点,指尖一顿,迅速按下了停止键。
录音保存。他给这条语音备忘录备注了一个简单的标题:“林-特征库”。
做完这一切,他将手机屏幕朝下放在桌面上,仿佛这样就能掩盖掉刚才那个略显异常的行为。
他端起旁边已经凉透的咖啡喝了一口,试图用那苦涩的滋味压下心头一丝莫名的……
心虚?或者说,是一种被窥破内心波澜的错觉。
尽管,这房间里只有他和那些沉默的植物。
他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植物志上,强迫自己进入阅读状态。
然而,书页上的拉丁学名似乎都变成了跳跃的音符,无法有效地组合成有意义的信息。
他的听觉变得格外敏锐。
他能听到远处温室另一端,水滴缓慢渗入土壤的细微声响;
能听到窗外偶尔经过的学生的谈笑声,模糊不清;更能清晰地听到,身后不远处,林夕敲击键盘发出的清脆声响,节奏稳定而快速,像某种令人安心的白噪音。
还有她偶尔翻动书页的声音,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甚至她极其轻微的呼吸声。
这些声音,与他刚刚录入备忘录的那些特征,奇异地交织在一起,构建出一个越来越清晰的、立体的“林夕”的形象。
这个形象不再仅仅是一个戴着胸针的模糊轮廓,而是开始拥有了声音、习惯、甚至…气味。
这种认知让顾时韫感到一种陌生的充盈感。就好像他原本贫瘠荒芜的“人脸识别领域”,突然被开辟出了一小块精心培育的苗圃,里面种着一株独一无二、特征鲜明的植物,他正在努力记住它所有的生长习性和细节。
时间在一种静谧而微妙的气氛中流淌。
林夕完全沉浸在资料的海洋里。超忆症让她在处理这些信息时得心应手,但庞大的信息流依然需要她高度的集中力。
她并没有察觉到顾时韫那些细微的心理活动和那个短暂的录音行为。
她只是觉得,今天的温室似乎格外安静,也格外……
令人专注!
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定感包裹着她,让她效率奇高。
直到她遇到一个难题。
一份关于某种稀有兰花花期记录的原始手稿,字迹潦草模糊,有几个关键数据点难以辨认,连她的超忆症也无法从过往的记忆库里找到匹配项。
她蹙着眉,反复看了几遍,最终不得不抬起头,望向顾时韫的方向。
“顾教授,”她出声询问,声音在安静的温室里显得格外清晰,“打扰一下,这份手稿第三页右下角关于光照时长的记录,您看这个数字是‘6’还是‘8’?还有旁边的缩写‘P.M.’,是指下午还是某种特定光照强度的代号?”
顾时韫几乎是立刻抬起了头。
她的声音像一把精准的钥匙,瞬间打开了他在备忘录里记录下的那个“音色柔和,语速中等偏快”的标签,与他脑海中刚刚建立起来的那个立体形象完美契合。
他的目光越过工作台,精准地落在她手中的那份泛黄手稿上,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需要先模糊地寻找声源,再凭借其他特征进行二次确认。
这种反应速度的细微提升,连他自己都略微讶异。
他站起身,走到她的工作台旁。
靠近时,那股极淡的、他曾在备忘录里提及的疑似植物护手霜的清香,隐隐约约地飘入他的鼻腔。
他的心跳似乎漏跳了半拍,但脸上依旧维持着平时的平静。
他接过她递来的手稿,身体微微倾向她,以便看清那些模糊的字迹。这个距离有些近,他能看到她低垂的眼睫,以及她因为专注而微微抿起的嘴唇。
他的指尖无意间碰到了她的手背。很轻的一下,一触即分。
两人似乎都顿了一下。
林夕下意识地蜷了一下手指,感觉被他碰到的皮肤有一点微弱的、奇异的触感残留。
顾时韫则迅速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手稿上,仿佛那上面有着世界上最吸引人的谜题。他仔细辨认着那些潦草的笔迹,借着良好的光线和专业的辨识能力,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是‘8’。”他的声音比平时更低沉一些,“缩写是‘Partial Mid-day’,指的是午间部分遮荫的光照模式,这是当时我们实验室内部使用的一种简写方式。”
“原来如此。”林夕恍然大悟,立刻将这个新的信息点存入她庞大的记忆库,并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了链接,“谢谢顾教授。”
“不客气。”顾时韫将手稿递还给她,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或许比必要时间长零点几秒,然后迅速移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坐下后,他却没有立刻继续工作。他下意识地又拿起手机,点开了那条名为“林-特征库”的语音备忘录。
拇指在播放键上犹豫着。
最终,他没有按下播放。
只是看着那条音频文件的标识,沉默了片刻。
然后,他打开了一个新的录音条目,声音压得更低,语速更快,仿佛在记录一个需要保密的重要数据:
“补充:对专业术语及历史资料有极强的好奇心和钻研欲。
提问时习惯微蹙眉尖。手部皮肤温度偏凉。”
录下这句后,他迅速收起手机,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重新拿起笔,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面前的植物志中。
只是这一次,书页上的拉丁学名似乎不再跳跃,变得清晰而有序起来。
而温室另一端的林夕,解决了难题后,心情轻松了不少。
她抬手将一缕滑落的碎发挽到耳后,指尖无意识地掠过耳垂,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她并不知道,自己这样一个微小的、无意识的动作,或许已经在某个独特的“语音备忘录”里,成为了又一个被小心收藏起来的、用于拼凑“林夕”这个存在的、珍贵的数据点。
阳光缓缓移动,将两人的影子悄悄拉长,交织在铺满绿色生命的地面上。
温室里依旧静谧,只有知识流动的声音,和某种悄然滋长、未被言说的心思,在沉默的空气里缓缓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