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闻香识君意 > 第151章 为之计深远

闻香识君意 第151章 为之计深远

作者:糕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4 04:36:14 来源:文学城

“是卫世子来了。”

“什么?那个邪公怎么来六安城了?”

“谁清楚……”

几位大臣刚巧从皇上的书房出来就撞见了冷面煞神卫骁,他板着一张脸定定地扫过众人,他看得仔仔细细,脸上却一丝波动,仿若站在他面前的皆是一群死人。

卫世子一一将他们的神色收拢在心里,谢非池经过后同他点头示意,算是见礼。几位大人之中唯有鱼大人停下脚步,主动同他打了声招呼。

“卫世子好。”

“见过各位大人。”

“是卫骁啊,你怎么从荆州来六安了?可是出了何事?”

不外乎鱼大人这样开口。

自卫国公留守荆州后,就已打定主意再不来都城。这里尔虞我诈,他又性子暴烈直接,自己的后人皆一脉相承,故而也同太上皇打过招呼说是荆州养人,替先帝驻守,如无意料再也不会来六安搅弄浑水。

卫国公向来直接,太上皇也知晓,再三劝解无果,只得无奈地同他痛饮一场放他离开。

卫骁摇头不语,他一身劲装包裹着精壮的身躯,不似城中人长袍加身。

袖子由上好的牛皮制成皮革裹住,脚上踩着黑色的长靴走动间有银光流转,内敛又奢华。他竖着冠,长发微微一荡,整个人意气风发。

“见过鱼大人。我递了请安帖子给皇上,皇上便唤我来城内一叙。”

“这样……”几位大人心道哪儿会有这么简单,可也不归他们细问。这个意思不就是皇上与他的私事么?“那我们就先行一步,你若是在六安城久留,可千万要记得来找我喝酒。”

卫骁点头称好。

几位大人离开,卫骁转头抱臂远望,只觉得情况有些糟糕,这些老古板掩饰的太好,见到他皆是一派惊讶,并无惊慌之意。

他停得有些久,内侍在一旁轻轻地问:“世子,皇上还在书房等着您呢。”

书房里皇上正提袖写字,一字写完,他接过内侍递的茶。有些累得转了转手腕。内侍端着托盘,体贴问道:“皇上都已处理了一上午的折子,可要小人帮您按按肩松快一番?”

皇上没有应允,也未将桌上的圣旨合起来。

这可是他登上帝位后第一个亲手书写的旨意,并未让其他人代为。这也是方才皇上与几位老臣舌战后的结果。桌上早已备好玉玺,皇上吩咐着:“盖印吧。”

“是。”

内侍垂首,并不乱瞟,盖印之时上头的字就自然显露在眼前,并不需要他刻意去窥视。圣旨上废除先帝先前所定律法,从圣旨下达之日起,所有从商之人及其子弟不得参与科举。

有些大臣劝阻皇上不要更改此法,不日后就要举行会试。此举无外乎是彻底断了已考上且是商人身份的举子,他们的官场之路,这么多年寒窗算是白读了。

可皇上却分毫不让,此次贪污之案满门抄斩了近十几户的人家。正是这些人里有许多从商之辈,并非皇商却擅用皇上的商船及水路河道。范围之广,令人发指。

贪污了近千万两的数额,更不要说他们从中兜售商品得到的便利,以兜售的货物获取的利润,直接充实国库近一亿的银子。

皇上开口了,这又是明摆着的事实,众人不好反驳。皇上虽年轻,但大家都已知晓这位皇上的习惯,常常是掌握切实的证据再下旨意,是为名正言顺。

例如上次砍了通政使的权力,交给了身边近臣内侍打理,却又让人无从争辩。

几位大臣不言,皇上稍退一步说本次考上的就止步于举人,按照寻常的待遇安排官职,但再不能参加会试。皇上退了一步,众人不好再苛责什么,以防被其他人扣上帽子。

内侍稳稳地按下玉玺,紧接着收拢在盒子里放好。

“回皇上,印好了。”

“拿下去吧。让门下省通知中书令,向各地发放,即可生效。”

“是。”

这一张圣旨不知让多少人的当官之梦破碎,但这并不是内侍需要考量的。

皇上年轻且懂制衡之术,他们内侍没有子孙后代,又都是穷乡僻壤出来的,无身世仰仗,还割了子孙根得众人唾弃。皇上的权力越大,他们的权力自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内侍刚走,卫世子站在门外等了一会儿才被传唤进屋。他跪拜行礼,皇上让他平身。

二人已是许久未见,说是生疏都不为过。

卫骁并不是个婉转啰嗦之人,与皇上简单寒暄几句后,他趴在地上直言道:“皇上,卫国公已逝,臣是特来六安送讣告的。”

“什么?”皇上将手按在桌边一愣,有些不可置信,“怎会如此突然?朕不久前才收到过卫国公送来的瓜果,也不过才几月的功夫。”

卫骁神色漠然话却说得略带磕绊:“回皇上,卫国公身子康健,平日里也不沉溺**安逸。每日都会早起打拳,并不是寿终正寝亦或是患病离世,而是被他人暗杀毒害!这也是臣未在帖子上写明缘由的原因,还望皇上不要怪罪于臣。”

皇上闻言立马起身,他拧着眉头,一只手搭在桌上,从神色露出少有的困惑。

“卫国公既然是被他人暗害,那定是要彻查的。你还不快起身与朕好好讲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若真是有幕后之人指使,朕自会替你做主。”

听到皇上开口应承,卫骁才起身将怀中早已写好的卷宗、验尸的折子与包裹着红菇碎屑的布一一呈给皇上,并把卫府内发生的事都禀明。

他如此信任皇上,盖因皇上从小就是明辨是非之人。他是六皇子,但为何是由他登上帝位,受众人拥趸,也是有缘由的。

皇上并不会被私情困扰,还能行事八面玲珑,面面俱到。从不死板迂腐,事事都能处理得妥帖和善,尽管偶尔骨子里的刚正不阿会显出有些不近人情,但能令其余人都信服不已。

后又因宫学聚集了中央五品以上大官的儿女,当时六皇子年幼,其他皇子都已年长并不参与其中,因此他也靠着此次经历,拉动了许多人脉,与他们都相交甚好。

先帝许是幼年得子的缘故,很是疼爱六皇子。又因早年丧母,近乎是在先帝身边亲自教导长大。故而未受到大家强烈的立储阻拦。

要说其他皇子是否有不甘心,自然是有的。

先帝虽骄奢淫逸,但料理政事却很卓越,在大事上从不含糊。尽管边境有过几年战乱,大周有过摇摇欲坠之势,但先帝也能将大周局势稳住,之后一如既往的好好享乐。

在皇子们常常想要翻出乱子之时,念头初萌就会早早被先帝扑灭。

先帝执意立六皇子为太子,并非一时兴起。

在宫学,如今的皇上,也就是六皇子深受大家喜爱。三师三公无一不赞叹其课业,君子六艺皆是样样出头,其才情卓越都是被众人明晃晃看在眼里的。

卫骁低着头将事说尽,掩去关于沈香龄的部分,只说查到暗杀之人来自无双城,犯人亲口承认后就被灭口。他道:“臣怀疑此事同无双城逃不了干系。”

无双城……

皇上听他说完,命令站在外头的内侍给卫世子上了一杯茶。

趁着内侍端茶之时,他定定地坐着打量卫骁片刻,一双眼眸黢黑深不见底,人仿佛静止一般地被定住。在卫骁即将被皇上盯得不耐之时,才有了些动作。

皇上食指轻点桌面。

“既已身死也做了验尸,留下了证据,便不好再停灵,以免饶了国公清净,还是尽早下土为安才好。只是调查一事不好兴师动众,就像你所说,这些都是一些人证,直接干系的物证近无,若是真要查无双城,怕是很难服众。”

卫骁并未将香料告知于皇上,一是对沈香龄有所疑虑,她确实是毫无动机。沅芷对沈香龄颇为亲近,他不愿让沅芷伤心动气,毁了将养好的身子。二是他担心皇上会让朝中之人插手,打草惊蛇,到时就更不便追查真凶。

“这无双城朕也有所耳闻,实在是奢侈□□。是父皇在时,专门给父皇供奇异珍宝各色美人之处,自然也得父皇深爱。父皇丧期才过,朕也不好多说什么。”

卫骁捏着拳。

原来如此!无双城同先帝还有这般深的渊源?

“不如…这样,朕给你大理寺少卿的令牌,特许你有亲查此案的权力,只不过有一点你定得做到——莫要太张扬。”

卫骁抬头:“这是自然,事关祖父…“他似乎是觉得称呼拗口含糊着,“臣请皇上放心。”

“还有——将你所写的卷宗及其证据撰写好上交给大理寺存档,朕不想听到任何关于你‘仗势欺人’的非议。此案相关的,若是有了新的证据定要亲自来向朕禀报。明白了么?”

卫骁提起衣摆跪下行礼。

他此次前来也是有三成在赌。

无双城幕后之人甚是诡谲,无人知晓。越是掩饰就越是牵连至深,若是皇上不愿调查企图遮盖,那必定也有所瓜葛。可今日皇上却直言同先帝有瓜葛,但他仍就可以应允卫骁调查。

不管皇上背后有其他深意,卫骁都很感激。

“多谢皇上,臣遵旨。”

皇宫很大,若是从南门一刻不停地走到北门就需半日。圣旨一下却也只需半日,近乎六安城中都传遍了。沈夫人高坐厅堂神色却有些痛苦,她捏着眉头,索性将账目丢到了桌上。

“真是……”

沈馨宁轻叹一声,停下拨弄算盘的手,温柔劝道:“母亲若是嫌瞧着眼花,便先歇歇。年末我与香龄一起盘算账目就是,母亲您也好少费些心。”

桌上杂乱,纸墨笔砚除外,算盘账本间还有放了个瓷盘,沈香龄捏着桂花糕咬了一口。

“是啊母亲,已过半日,账目也不是一日就能算完的。”

二人的宽慰并无多大用处,沈夫人撑着桌子支着额头,她摇头:“哪里是烦这些账目,是你弟弟——这下可好,算是彻底称了他的心意!”

“我早就同他说过,让他孳孳不倦,早日科举。指不定哪日这律法就被改了。你们看看,才不过半日的光景,我们家怕是以后再无法有能入仕途之人,可惜啊…”沈夫人鲜少露出忧愁,向来飞扬的凤眼此刻低垂沮丧,因抬眉苦恼额头显了几道横纹。

听罢,沈馨宁微张嘴,实在不知如何安慰。这谁能料到律法会更改?再者是皇上要改,谁敢置喙?便不再言语。

她想,沈明喆即便是再努力,连丙末都难上榜,也只有母亲不肯放弃。

沈香龄一块桂花糕吃完,她饮了口茶:“母亲莫要烦闷了。就算沈明喆不考取功名,也得在书院读满九年才行。我们女儿家读书也不为做官,不也得踏踏实实地读满么?反正家里有银钱可以供得起,多读书总没坏处。”

见她又伸手拿了一块糕点,姿态悠闲,沈夫人心里骤然气不打一处来。

“你听听你说的是什么话!你能同你弟弟比么?他是男子,若是不能入朝为官,要他有什么用!!”

“?”

沈香龄被母亲的骤然厉斥之语惊到。

沈夫人言毕用拇指顶着额头,已然是气极。

见状,沈香龄赶忙擦了下手,微努着嘴,尽力地压下委屈,说着好听的:“母亲想了半日,头该痛了。弟弟读书再不济,回府来我教他看账目,姐姐教他打理铺子,怎么着都不会差的。”

沈馨宁放下手中账本,她抬手,本想让香龄别再开口,却已拦不住沈夫人的厉声直言。

“不会差?”沈夫人猛地放下手,轻嗤一声,“你日日过得快活,今日游街,明日打马。可知那城中多少人在背地里看不起我们?你瞧瞧那日办个生辰宴,连那小小的内侍——他才几品!就敢在我面前耀武扬威。”

“我们沈家富贵在天,便是来个侯爷都未必比得上,却硬生生让他在我们面前狗仗人势。”

“幸好、幸好你还攀上了个谢钰!不会差?若是没有谢钰,你且说那日我们该如何自处!你说得倒是轻巧!”

沈香龄皱着眉,她一只手撑在椅子扶手上,挺直身子一脸困顿。实在不明就里,母亲这般心火究竟从何而来,自己明明只是想宽慰一下她。

“母亲你……”

沈夫人再次打断:“我早就劝过你,早早为妾嫁入谢府,便不用再等先帝新丧,刚入新丧谢钰就出门游历。婚事竟推到明年,整个城里都在看我们的笑话!”

“人人都说商人低贱,可不知我们过得比他们有多好!你是享了福,一句不会差惹得你弟弟、你姐姐和我,被多少人的口舌扰过!?”

言至于此,沈香龄霍然站起身,衣袖带翻了瓷盘,掉落在地上发出刺耳的脆响。

顷刻间,她眼中就已模糊一片。虽已同沈夫人争吵过数次,也多次安慰自己,早已习惯不必在意。可当母亲刺耳的XX扑面而来,她筑起的心墙再次坍塌。她明明是好心关切,为何母亲还要咄咄逼人,伤她至此?

她以好言报之,可母亲总是像个无尽的黑洞只管吸纳她的热切与关爱,却吝于给予对她付出哪怕一丁点的耐心。

沈香龄喉间溢出一声轻笑,泪水止不住地从脸上滑落。沈馨宁赶忙上前想要安抚,却被她坚定地推开。

沈夫人见状拍了下桌子:“让她说!我看她今日是想翻了天不成!前些日子让她跑了,怎么?今日也要走!?”

“我走?我凭什么走!”沈香龄哽咽一瞬,赶忙吞咽着,将满满的委屈忍下。她硬生生忍住破碎的声音,直直地向沈夫人发出诘问。“商人难道不下贱么?”

“母亲你身上的这件衣裳不知是多少绣娘绣瞎了眼的杰作,你每日膳食是厨娘天还未亮就备好的,论起用的住的,他们哪一个人不比你的日子过得辛苦?”她攥紧拳头,“在外头田地里,多少人种了粮食下地,累断了腰才能一年挣得二两银子。”

“母亲你日日点着炭盆,又可知这炭是多少人寒冬腊月砍树烧出来的!又沾了多少人的血!而你只需要在家里拨拨算盘,在各位大人和同僚的饭桌上说几句好话,一买一卖就能得多少银子!”

“大儒曾言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士农工商本没有高低贵贱之意,好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

“是这世上的人心可恶,要分出个高下来显得自己尊贵。”

“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他人又凭什么看得起你?!你说委屈,那内侍难道是自己长着腿跑到宴上来的么?你办宴真的是为了我?不是为了笼络宾客,宴请官员笼络人脉的么?”

“世人所说商人善攀高结贵,阿谀奉承,敢问又有哪一桩冤了你!”

她字字珠玑,沈夫人站起身,额上的青筋凸起,一只手指着沈香龄不住地点头,气急了竟一句话也说不出口。沈馨宁左右徘徊,赶忙拍着沈夫人的背。

“好了好了,不要再吵了。我们……”

“好呀,真好!”沈夫人她推开沈馨宁,鼓起掌,“看看!看看!这就是我沈家养出来的好女儿!我送你去读书,你倒头来痛骂父母,说我、我攀高结贵,阿谀奉承。怎么?少了你的一口吃的?你又脱得了干系,干净起来了?!”

“我是不干净,但我不委屈!也不从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沈香龄擦了擦眼泪,她苦笑着,“我当然脱得了干系。母亲,你给的例钱,每一份每一毫我都已存好。若你想要我随时都可以还于你!”

“我多久没向账房要过银子,我院子里的每一分钱都是从我账上所出,你日日翻看账目,不会不知道吧?”

这沈夫人自然知晓,她沉默不语。

闻言,沈馨宁是彻底楞在原地,她搂着沈夫人,素来沉稳的脸上,是满满的不可置信:“母亲,香龄说得可是真的?你,你早已知道怎么…?”

只是沈夫人微敛着凤眼,睨出一声笑来:“我哪里知道她从何处得来的银子。”

沈馨宁一下子松开手,被沈夫人言语中的贬低气愤:“母亲怎么这般说话!那自然是香龄挣的!”

心早就痛得千疮百孔,也不差沈夫人插入的这一针。沈香龄深吸一口气,她的心绪缓和下来,眼中已没了泪,只通红着一双眼。

因哭得太急,沈香龄的眼尾脸颊都泛着仿佛在冬日里才会被冻伤的红痕:“母亲自然以为是谢钰补贴的我。”

“院子里过得多好我知晓,下人们也知晓,他们嚼舌根我不在意。母亲掌家多年,自然算的清楚,这十来年白得的好处有多大,自然不会吭声。”说完,沈香龄冷笑一声。

“……”

这话倒是戳中了沈夫人的肺管子,她捂着胸口。

“怎么?吃穿用度不是沈府所出,你就能离得开沈府?你要真算,那十月怀胎你又如何去算?!”

“母亲!!”沈馨宁急了,她第一次发出急色之音,忙抓紧沈夫人的手。焦急地劝着“母亲你现下在气口上,还是少言吧,真要逼得香龄似哪吒般刮骨割肉么!!”

闻言,沈夫人抿着唇,却不肯低头。

“母亲,难道我与你之间,我们母女二人之间只剩下一笔笔明算的恩与怨,其他的便什么都没有了吗?”

她从不认为母亲不专于后院是件错事。

只是想让母亲在繁忙之时,能关怀一句长姐时,也能顺势关心下自己。让母亲在自己归来之时,也能道一句辛苦,说一句心疼。而不总是批评与谩骂。

当母亲在抉择家里的轻重之时,能偶尔选择偏爱自己。哪怕只有一次。

她不妒忌母亲看重姐姐,也不怨恨母亲疼爱弟弟,只是他们的存在,明晃晃地告诉自己,她是不被爱的那一个。沈香龄一直信奉钱用来过活,爱用来养人。

当两者相反而行,得到的就是苦痛。

可现下她连一句索要之言都说不出口,如鲠在喉。

她已然二十,并不是十三、五六,也并不似孩童。若是再说此等矫情之语,同母亲讨要对子女的爱来,显得格外幼稚与好笑。

诚然自己并未吃苦,甚至可以说一辈子衣食无忧,她也认可自己过得快活,已然是得到了九分的幸福。她巴巴地期盼着最后一分,可事实却不如自己所愿,不得不承认,这一分终归是再也得不到了。

既已错过说稚嫩之语的年纪,错过了要求疼爱的时机,又能如何再开口去向母亲索要来补救?纵使再补救,也无法弥补往日期盼的心境。

只是徒增笑话。

沈香龄无谓地轻笑一声,她垂着眼帘,手掌拂过黏湿的脸,此刻竟一丝泪也流不出。言毕,她缓缓行礼果决地离开。

她的背影让沈馨宁不禁有些心酸,却无法开口阻拦,只得垂手站在原地。沈馨宁甚少哭,此刻也不免替香龄感到委屈。

“我知母亲用心为我们子女三人筹划,可母亲你是不是太委屈香龄了……她分明是最爱你的孩子。”说完哽咽了一阵,“你这般、这般……”她说不出责备之言,只道,“香龄是嫁出去了,可她依然是您的女儿啊!难道嫁出去了这辈子便不再相见了吗?”

“你纵然再不喜香龄,那依香龄所言,也得竭泽而渔吧?”

说完,只觉得母亲是无可救药,她摇着头,盯着沈夫人微微抬起下巴,依然是一贯冷漠的面容,倔强又倨傲。沈馨宁不知如何再开口,恐伤了母亲的心,毕竟,这是从小就疼爱她、看重她的母亲,只得追向沈香龄。

……

……

沈夫人趁她离开后才长吁一口气,踉跄一步,堪堪扶稳桌沿坐下。屋外有下人低着头,战战兢兢地进屋想要行礼,沈夫人抬手闭眼,一个干脆的手势便令他们噤声退下,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下人便小心地蹲下收拾起地上破碎的瓷盘。

她扶着额头瞧地,只觉得今日真是着了魔,许是头痛才惹得她脾气大涨。

话赶着话,竟说得比从前还过分。

想到这儿,一抹后悔涌上心头。沈夫人闭上眼,胳膊支着桌子,她想,定是那日瞧见她与谢钰争吵,今日又遇到沈明喆之事因此心中不安,这才一时冲动失了分寸。

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她叹了口气,缓缓地拭掉眼尾那不易察觉的泪,许是下定决心放纵沈香龄去谢府之时就踏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