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为君 > 第12章 兹事体大

为君 第12章 兹事体大

作者:钰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27 23:48:04 来源:文学城

【周鑫供通缉犯陈申线索一案】(密)

审官:长安司统领赵庄、刑部侍郎息延(尚书告病)、大理寺卿柳辰安

笔录:王壬之

人犯:周鑫

审官(柳):人犯姓甚名谁,住在何处,因何击鼓?

人犯:禀老爷!小的周鑫,住城西郊外,因有通缉犯线索,特来向老爷举报。

审官(赵):大胆,无凭无据,贪图赏金,玩弄朝廷命官,可知牢中大刑?

人犯:禀老爷,小人不敢欺瞒老爷,实是知晓此人线索,特来向老爷提供。

审官(赵):还说不敢欺瞒,迟迟不说是为何意?来啊......

审官(息):周鑫,你且说何处见过陈申?

人犯:禀老爷,小的这就说。老爷知道,小的家住西郊,路远地偏.....

审官(赵):再敢耍弄花招!

人犯:小的不敢啊老爷,实是那陈申也是西郊之人,小的因此交代认识缘故罢了。小的在西郊几年,这个陈申也见过几次,次数虽不多,但因此人嘴里甚是不恭,逢人便说疯话......小的以往不知晓他名字,以为此人有些疯癫,便没放在心上,此番见了老爷们张贴在城门边的通缉画像,方知此人竟不止言语不恭敬,还有谋反之实!兹事体大,小的并非贪图赏金,不敢隐瞒,请老爷明察!

审官(赵):他说了什么疯话?

审官(柳):赵大人,此事等捉拿陈申归案,禀告皇上再问不迟。

审官(赵):且听他说,我今日便上奏皇上!

人犯:小的这就交代。那陈申,自六年前刚去西郊,便总说些对皇上、对天启不敬之话,似是对,对......

审官(柳):支支吾吾什么?

人犯:大人,各位大人明鉴,接下来这话,小的感激圣恩,不敢隐瞒,可大人得与小的作证,不是小的说的......

审官(赵):还敢讨价还价!来啊......

审官(柳):周鑫,皇上赏罚分明,你莫卖关子,如实说来。

人犯:是。皇上圣明!那陈申先是说......当今皇上谋权篡位,逼死真龙,名不正言不顺,又说圣上假仁假义,收买人心,实则背地尽是龌龊之事……

审官(赵):大胆!大胆!!大逆不道!来人,给我拖下去杖毙!

人犯: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审官(息):且慢!赵大人,按律法,审案期间,举报之人陈述他人之言不为罪,赵大人何必迁怒?此案最终需交皇上定夺,请大人耐心听完此人所述。

审官(赵):哼!息子帆,赵某知道,此事牵扯到你那位好兄弟,你自然处处维护着他,依我看,第一个便应当将你上报皇上,撤销此次审案资格!

审官(息):圣上若真有此意,又为何还让息某与你二位大人一同审案?赵大人,大家都为皇上办事,息某在朝廷上,只知皇上,不知朋友,还请赵大人收回方才的话。

审官(赵):你!

审官(柳):二位!二位!堂下跪着犯人,笔录还在记着,如此笑话闹给谁看?息大人,此人方才所说,确实不堪入目,赵大人恐怕是关心则乱;赵大人,本官亦可担保,息大人为人刚正,绝非结党营私之徒,此事请莫再提。

审官(柳):周鑫,你且再说,那人可有同党?他是何时说?都向何人说的?旁人都作何反应?若有一字作假,本官这便替皇上将你就地正法!

人犯:......是,是,大人,小的,小的不敢隐瞒,请大人......那陈申,那陈申说那些十恶不赦的话,并不是对哪一人说,在西郊逢人便讲,尤其是在前、前朝暴君刚死之时......大、大人知晓,西郊那地方,都是些罪民之后,因此,谁听了也不去报他,便,便也当笑话听了,也有些,有些如陈申这般大逆不道之人,听了便传给别人......

审官(柳):何人乱传?

人犯:有,有些已经死了,有些还,还在那西郊。小的若要知晓,小的可说与大人名字。

审官(柳):说。

人犯:赵呈海,李斌,吴红婴,赖……

审官(柳):你最后一次在何处见着陈申?

人犯:那陈申这两年不出来发疯了,好像是捡了几个孩子,住在西郊更西的破庙里头,我们也就少见着他。只是有人路过那里,见着他教那几个孩子拜那破落佛像,拜成......

审官(赵):如何又不明言?!

人犯:小的怕说出来又惹大人生气。

审官(柳):快说!

人犯:是。陈申在那庙里拜起了皇上,又拜什么世子殿下,一会儿万岁一会儿千岁地,那群孩子便也跟着他,一起喊千岁万岁。

审官(赵):好!好!息大人!这样的厉害人物藏在京里六年,你们竟全无察觉?呵呵,此人那日将侍郎掳走,独留大殿下与人去害,只怕更说不清楚!

审官(息):周鑫,你还未回答柳大人的问题,你先说,最后一次见陈申是何时?何地?

人犯:回大人,小的最后一次见那陈申,是在那十日前的平康,小的一眼便认出……

审官(息):平康长街数十里,你说的何处?

人犯:回大人,在那召香阁的后门倒馊水。

审官(息):你为何去后门?

人犯:小,小的喝了些酒,走错了地方。

审官(息):那陈申是何打扮?

人犯:穿得如同龟公、厨子这类下人,还包了块头巾略作掩饰。

审官(息):可与一贯扮相相当?

人犯:(摇头),此人平日却穿得如书生一般。

审官(息):你饮醉酒,他又不作平日打扮,你是如何一眼认出他?

人犯:禀大人,小的那日正巧在墙上他画像,因此他那脸,小的记得十分清楚,小的还与他打了声招呼,那人一听小的叫他,明显吓了一跳,立刻取了顶兜帽半套在脸上,掩着从后院逃走,馊水也不要了。大人,小的本也以为认错人,偏生这人如此做贼心虚,小的也忍不住再一问那阁里的下人,他们有的说不知,有的又说见过这么个人,此人才被换到此街不久,每日路过,只埋头倒水,不肯开口说话,他们还以为他是个哑巴......

审官(息):你的意思是,陈申自知惹事不逃,反其道行之,改名换姓藏在闹市之中?

人犯:小人怀疑如此。

审官(息):且不说怀疑,此事便是真,为何前两日不报?

人犯:......小人,小人......

审官(赵):说!

人犯:大人,小人如实说来,小人,小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怕,怕认错了人,不敢强出头,望大人明察!

审官(赵):你可知知此谋反大事不报,该当何罪?该当同罪!

人犯:大人饶命,小人,小人......

......

“万岁爷,万岁爷?”桂珺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樊帝回过神,手里捏着那封了“密”字的折子,见刑部侍郎、大理寺卿、长安司统领都还跪在桌前,道,“都平身罢。”

“谢皇上。”

樊帝将那折子往桌上一搁,“各位爱卿都如何看待?”

赵庄道,“皇上,乱臣贼子大逆不道之言,谋反大事,该当诛除九族,卑职今日便带人去平康封街查人,必将陈申找出。”

“周鑫如何处理?”

“周鑫瞒而不报,该当同罪!”

樊帝沉默。

“谁审陈申?”

三人面面相觑,赵庄率先道,“皇上,此人胆大包天,逆天谋反,看这供文还有许多同党,卑职请皇上将此案交给卑职来审,绝不放过一人!”

樊帝看他一眼,眼中精光之后似有一丝悲意。

大理寺卿柳辰安伏在地上,“......圣上,臣与赵大人意见不同。”

“说。”

“臣以为,兹事体大,既有举报,当务之急仍是先找那陈申,待人捉到手,三司六部进行会审,倘若那等诛心之言真乃陈申所言,要问他罪谁也无话可说,如今仅凭那周鑫一人所言,未经审或经一人审便定罪,有违律法,不利皇上仁名。”

皇帝点点头,“柳卿思虑得是。”

“西郊又何处?”皇帝终问。

众人一时没有答话。

“咳咳......息大人?”

息延直直跪下,“臣,请皇上将臣从此案中撤出。”

“缘由?”

那笔录记得分明,虽有些不能入皇帝眼,三人不敢隐隐,还是这么报了上来,此时樊帝要问为何,息延只好硬着头皮道,“正如赵大人所言,此案涉及刑部侍郎,臣与琅邪平日有私交,未免包庇之嫌,应当尽早撤离出来。”

樊帝道,“柳卿方才所言,侍郎没明白?”

息延一怔。

只听他又道,“陈申尚且不能定罪,如何能定侍郎之罪?”

“可......”

“刑部一个告病一个禁足,都躲朕怕朕,息卿也要推了朕的差事?”

“臣不敢!”

“你告诉朕,陈申当不当抓?”

“当。陈申是否出言侮辱圣上,周鑫一人可以说谎,西郊数人定不会皆都诬陷于他,此事一问便知......再者,”息延一顿,“再者,陈申当日在街上抓走琅邪,倘若为真,依照律法,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樊帝朝后微微一靠,“好,抓陈申。咳咳......赵庄,别乱用刑,要三司会审。”

“臣遵旨!”

“皇上,那周鑫......”

“周鑫升斗小民,胆小惜命,不值此时大动干戈。”

“是!”

皇帝闭上眼,手指敲那金椅,再开口,已不再问公事,“息延,琅邪的字,抄得如何了?”

“臣前几日去,抄了两遍有余。”

“你告诉他,倘若期限内不得抄完,便再禁两月,何时能抄完,何时再出。”

“是。”

皇帝拂了拂手,几人忙退出外头。

至于那西郊如何处之,到底未说。

刚出得门外,便听背后房间里,一阵连环的咳嗽,那尖气的嗓子喊道,“万岁爷,喝了药,去躺躺罢......”

那咳嗽不肯消停,几人没得令不敢进也不敢走,都守在门外,听皇帝连续地咳嗽,好半响才说出句连续的话来,“......办你们的事去。”

“臣等告退。”

此时夕阳正无限好,只是已近黄昏。

樊帝喝了药,终于缓了咳,桂珺大着胆子又劝,“万岁,便去歇息歇息罢,为这腌臜话气坏了龙体,怎地了得?”

樊帝置若罔闻,又拿起那折子,反复阅了两遍,眼看夜幕降临,宫人抬来的膳也不用,吩咐道,“去把太子叫来。”

这边召樊勤进宫,那边息延几人早已各自行动,去那平康拿人。

天启建朝至今六年,已然有杨擎开国之势,太平盛世,官民和谐,鲜少如今日般有大队佩刀官兵骑马往人群里闯,人人都觉好奇,自动让开两路挤着看,以为又有什么公主使者要来。

眼见那队官兵朝着平康而去,众人愈加兴奋,那些闲来无事的,更是撵着追着去看:不知青.楼汇聚的地方出了什么事?莫不是有什么争风吃醋杀了人?

进不得平康街里头,已被围圈的官兵堵了去路。

为首的赵庄带了一队人直入召香阁,楼上楼下,里间外间,雅间后厨......任他姑娘咿呀乱叫,客人衣不蔽体,下人惊慌失措,只板着脸,好似此间个个都是人犯。

如此闹个鸡飞狗跳,却只得各处下属报了一声,“大人,无人!”

赵庄怒转那召香阁的老板,“此人窝藏朝廷钦犯,扣起来!”

那召香阁老板全然不知发生何事,生意被人打扰已是恼怒,为何还惹上官司?街里街外看戏的人不少,今日若被带走,往后哪里还有生意做?当即大喊起来,“大人,大人冤枉,大人给小人个明白!”

赵庄道,“装模作样,回去牢里问你话!”

那人也是陷入了钱窝,“大人,大人这里问话便是,这般把小的带走,小的还如何洗得清?往后如何做生意?”

赵庄正在火气上,哪里管他这些,当即着人强押着他,只是走了不几步,便又教人挡了去,息延道,“赵大人,皇上只令抓陈申,大人为何抓个无辜百姓?”

“呵!无辜!息大人,那陈申在这阁后院倒着馊水,大人还以为他无辜?”

“赵大人,若说在后院倒个馊水也成了同党,那整个平康便无一家青楼说得清白了,大人是要将他们全抓了去?”

“就是啊大人!”

“你!”赵庄指着息延的鼻尖,“息子帆,你定要事事与我作对,是不是?!”

此时大理寺卿已不在,此二人甚不对付,又各为两边顶头上司,实在令人头疼。

息延不再理他,刑部已有人捧出那陈申画像,朗声向阁内诸人,“刑部捉拿朝廷钦犯,现给诸位一个时辰,若有线索者当立刻报上,瞒而不报,当为同罪。”

这长街人来人往,一日见人没有上千也有几百,管你什么钦犯,若非大富大贵,老板哪有那个心思去记住?当即摇头,“不曾见过。”

那龟奴、姑娘们各自交头接耳一番,也都摇头。

只听一个厨房做工的下人嘀咕了一声,“此人像那收馊水的。”

他一说,旁边几个人也探头探脑,“是,就是那收馊水的!此人每日都来,是个哑巴!”

赵庄道,“此人乃朝廷钦犯,你们为何瞒而不报?!”

那几人被他喝得直往后躲,胆子大的便顶一句,“这,大人,谁知他是朝廷钦犯?”

“此人画像便挂在城墙,每日进出都可瞧,如何不知?!”

“每日做工,哪有功夫去瞧城墙画像?”

“你!”

“......”息子帆曾以为赵庄这人只是外形粗鄙,手段卑劣,近日与他合作,方知此人空有一身武力,实际头脑简单至极。

赵庄不肯与他息子帆合作,倒合了他意,原想借此机会跟皇上禀明,此案他便不跟了,奈何刑部另两个早撂了挑子,他再不干,龙颜不悦,干脆往后都别想干了。

息延站在那姹紫嫣红的青楼里头,却没了往日万分之一的恣意,不合时宜地怀念起自己的搭档,不由感到几分寂寞:若琅邪在此,定是快快地完事,便去饮酒便去寻欢,哪这么多屁事?

又想,若琅邪得知不能抄完又得禁足,不知要露出什么表情?

哎,只求此人安分些,莫再惹事,好生过他的日子。哎,看他流年不利,莫不真得去庙里去去晦气?

他这般神游片刻,赵庄又要下令乱抓人,忙打起精神盘问,“此人来此间多久了?”

“一月有余了。”

“最后一次来是何时?”

“只怕,也有十来日了罢?”

“打草惊蛇,人已经躲起来了。”息延沉吟片刻,“赵大人,不如分散人马,挨着长街问此人行迹,想他在此一月,必然有人听过看过,也好比这般乱折腾。”

赵庄听他说自己“乱折腾”,哪里能忍,又要动肝火,他手下一个少年却插.嘴道,“老大,息大人说的不是没理。”

那少年唇红齿白,眉眼细长,长得像只小狐狸,跟在赵庄这莽汉身边,不像个黑甲,倒像养的兔儿爷。

息延忽地想起来,这便是朝中传的那位不肯读书考学、执意跟着赵庄做个黑甲的方家小少爷?听说他老子方太尉嫌他给自己丢人,要断绝父子关系,这少年也不拉扯,直接干脆地搬出家去,跟众黑甲们住在一起,把他老爹气了个半死。

那赵庄闻言,虽狠瞪那方家少年一眼,却终究吩咐人散开去打听。

息延也自带了人马,问了十几处打听,有说不认识没注意的,有说注意过只知是个哑巴并不知住在哪里的,还有信口胡说此人日日夜宿青楼的,息延听了,一一让人记下,拿回去和赵庄比对。

赵庄不肯听他指挥,自带人四处去“抄家”,那方家少爷却自己拿了笔录过来与息延交换,边看边说这陈申甚是胆大,身为通缉嫌犯,除换了身衣服,竟敢每日大方地在这街后门游走,似也不怕认出,打算就此蒙混过去。

那少年道,“我听说西郊之人不能随意进城,难怪他不怕被人认出。只是他是如何混进来的?那周鑫又是如何蒙混进来的?”

息延亦是抬头,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开口。

那少年说的是,“有人帮他。”

息延说的是,“桥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