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为君 > 第13章 三司会审

为君 第13章 三司会审

作者:钰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27 23:48:04 来源:文学城

此时夜已深,刑部府衙里,息延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恍惚听见颈骨咔咔作响,只想回去睡个觉。

那方少爷却片刻也等不得,拉了息子帆便风风火火地出了门。

别看他只是个瘦弱少年,一身气力却堪比蛮牛,竟拽得息子帆也几乎小跑起来。

已不知几更,长街空寂无人,一行四五人走着,只闻喘气、脚步声不时响起,息子帆打破沉寂,“方少爷,便是这时去抓人,那陈申想必也已逃了。依我看,不如回去睡一觉,明日......”

“息大人贵庚?”

“怎么?方少爷要给我说亲?”

“哈!想得倒美。看息大人面相也不算老,为何跟我那老爹一般爱瞌睡?”

息子帆——正当年纪自诩风流的大好青年,还是头一次被人说老——好半响没说出话来,“喂,你小子别以为......”

“息大人可愿跟下官打个赌?”方亭脑子里转得像风,快得无影无形,又随口打断了息延的话。

息延真想替方太尉教训教训这小子,可那个打赌一说还算投他所好,听着不坏,“哦?赌什么?”

“自然是赌那陈申还在不在那桥洞。”

“方少爷要赌什么?”

“大人若输了,需对我那老大客气些,别处处与他为难。”

“好大的口气!”息子帆却也意外极了,没想到这世上竟有人要为赵庄来跟他打赌,随口问,“方少爷筹码何在?”

“下官俸禄不如大人,只够吃饱不饿,恐怕没法跟大人赌银子,相信大人也不是那般见钱眼开之人......”

息子帆忙道“不不不”,却听他又道,“......下官的筹码,必比银子诱人百倍。”

“哦?”

“下官认识位平康里的花娘,说是风华绝代,也是这词衬不上她,息大人若赢了,下官可割爱让大人与之一见,怎么样?”

他小小年纪,说起烟花之事,竟有如此道行,当真教息子帆对他刮目相看,连问,“哪位花娘?”

想了想,又回过味来,“既是花娘,息某人自个儿去见便是,何须劳你方少爷引见?”

“嘿嘿,下官既要跟大人打赌,大人还不知这位花娘是谁?”

息子帆见这小子表情狡猾,恰似一只偷得肥鸡的狐狸,莫名有被暗算之感,“呃……”

那少爷道,“看来大人想起来了。没错,便是那位谁都愿搭理,就是不大搭理大人的白青青,白姑娘。怎么样大人?白姑娘可算得上绝色?这筹码可还值得?”

“……”

“噗!”

身后两个跟着的隐形人没忍住笑出声。

息子帆几次三番被这么个小子戳中那痛脚,大感颜面扫地,猛一掌拍在其中一个下属脑后,“好笑?”

“不好,噗,不好笑。”

“……”

“大人,赌吗?”方小少爷狭长的狐狸眼里闪着亮光。

“赌!那陈申若不在此间,我可要看看方少爷你如何让那位白姑娘见我息子帆一面!”

再不废话,匆匆朝桥洞赶去,甩给众人一个潇洒背影。

那方小少爷心中暗笑,运气跟在他身后,“息大人,下官不是什么小少爷,姓方名亭,只是个区区黑甲,大人等等我啊!”

似闹似真地赛跑般直奔桥洞而去——在那将平康长街一分为二的护城河上、拱桥下,夜半之时,无风无月,无声无光,只有河水在暗夜里静静流淌,阵阵馊水臭味从洞里传来。

方亭摸出怀中火褶,掩着吹燃,见半月形的洞中只一床发潮薄被,被中却无人,几人面面相觑,隐隐又一股奇异味道从上空飘来,混着微微湿润的水汽,让人酥酥麻麻......

息子帆鼻翼一动,率先翻身上桥,然而久不听其动静,惹下头几人直问,“大人?”

息子帆的声音传来,似是叹息,“上来罢。”

几人不明所以,慢慢上了桥,听他又说,“带走。”这才注意到,那桥上正端端站着个人。

那是谁?

——那是团半弯着身子、长发披散的黑影。夜深人静,这矮矮一团不声不响地杵在桥上,比桥上石栏高不了太多,若非它伸出了一只手悬在河面,任什么粉末从指尖飞撒出去,而那香味勾起了众人的记忆,简直要让人以为是一块石头,又或什么鬼影,而因此忽略过去。

但那自然不是鬼影。

那是谁?

两场晚秋雨一落,大地失色,空气渐冷,昼也愈短、夜也愈长。

立冬过后,太阳更忽地躲藏起来,变得鲜少露面,只偶尔一日午时出来片刻,便又钻回云层,数日反复,京城渐不见蓝天,反而被凄哀的风吹得阴惨惨的,不到酉时,街上便没了人气。

琅邪虽好了些旧伤,到底不如以前生龙活虎,又因南方人耐不住冻,早早便从花园挪到屋里,又令福伯燃了炭盆,自个儿裹着毛毯、整日蜷在长椅上抄书,一边抄书,一边发愁觉不够睡书抄不完,一边听福伯讲近日三件大事。

哪三件事?

一是天网不漏,逆民陈申终究于某夜落网。二是那困扰数日的魅香之事也得解,且得来全不费工夫——便是此人在作怪,抓他那日,还妄图销毁证据。三么——三是天启大要闻:此次对皇上不敬的案子,倒不像往常那般由长安司独审、独奏皇帝,而改了刑部尚书、大理寺寺卿、御史大夫会审,长安司只管监察,等每审结束再呈报樊帝。

据说那陈申冥顽不灵,始终一言不发,唯独一次开口露了本性,出口便是皇帝篡权,直让三司如履薄冰、不敢细问,更惹得赵庄跳脚不已,几次忍不住要用刑、杀他泄愤。

然不知怎地,这人如此可恶至极,樊帝却不肯只依那些言论便定他罪,非要他说出所以来。

众人审了又审,奏了又奏,那陈申只不肯再说,由此始终未得定罪。

又不可思议的是,连审得几次不得结果后,这日午时,息子帆忽带着一道圣旨光临,念给琅邪,让他暂停抄写,改去听审陈申。

其时琅邪心里“嘎达”一声,以为皇帝这是要借口问他话,不想到了大理寺,并未革他的职,也未要他跟陈申一道站在下头受审,只给他在刑部下头腾了个位置,像安置个娃娃似的将他摆在那儿——当真是听审。

那陈申被押上来时,琅邪已认不出他。

只见那人半驼着身子,头发蓬乱,发丝似已白了一半,一身污脏囚衣,手铐脚镣拖在地上“垮垮”地响,走到堂中央,头也不抬,只如行尸走肉一般瞧着地面,一点不像那日破庙中的愤慨青年,更无那日京华楼里的半分自如。

听说人是在夜里抓的,只不知他们如何认出?

“陈申,两日前让你交代同党一事,你当时不发一言,如今可都想清楚了?”

“你若不知从何说起,本官现问你,你只需老实回答。你如何混进城来?谁人帮你?你身边常跟着那几个孩子又在何处?魅香一事你究竟是主谋还是从犯?若有同党,现在何处?”

那陈申被身边狱卒一踹,双脚跪在地上,然而对这问话却是置若罔闻。

“陈申!只冲你连日里的胡言乱语,本官便可依法治你谋反死罪,处你凌迟、腰斩极刑,如今圣上仁慈,特允你坦白从宽,你如何不感念天恩从实道来,反如此冥顽不灵?!”

他始终如聋了一般低垂着脑袋。

堂上三大臣面面相觑,正不知如何是好,赵庄道,“几位还不用刑,朝廷威严何在?!”

“赵大人,皇上有令,我等需得遵从。”

赵庄“哼”了一声,似是不屑几人妇人之仁,“这厮若藐视天威,概不招供呢?”

“赵大人放心,按照律法,人犯得两次机会为己申辩,倘若错过,魅香一案便以那日我等找来的香料为证,定他扰乱朝纲的罪。别的他若交代倒好,若不交代,也算认罪。”息延突然开口。

赵庄却不依,“圣上要的是供词。”

“端看如何解这‘供词’罢了,坦白交代是供词,默认算不算供词?”

琅邪瞥他一眼,一时不知息延这话是说给赵庄,还是给那陈申听的,只是见陈申终于有了反应,“还是大人厉害,嘿,你们英明无比的皇帝,硬要这份供词做什么?”

“何必做这些样子?若是怕我同党,将西郊所有罪民罪臣之后一并杀了不更好?呵呵,斩草除根灭个干净,何人还敢多言?若怕被人非议,悄做一场大火,烧他个光,连尸骨也不存,又如何?怎地忽地惺惺作态起来?看得令人作呕!难不成是坐了几年龙椅,真当自己成了皇帝,突地想起爱民如子这一说?是了,是了,必是如此,可假龙便是假龙,再如何散播‘杨姓不为王’,再如何挥举义旗,也不过是篡位夺权!篡位便篡位罢,非要学人做什么仁名善名,又做不干脆,成了伪君子,真笑死人也.....”

他不说则已,一说便没完了,说完,喉咙里发出“呼呼喝喝”的响声,越来越大声,偌大一个大理寺,只见他前俯后仰,疯癫大笑,笑得堂上堂下俱是心惊肉跳,终于惊堂木“砰”地一声,“逆贼陈申!如此大不敬之言,我等听之犹有罪过,你如何还有脸再说?!今日便是皇上怪罪,我等也不容你在此大放厥词,来啊!给我掌嘴!”

“哈哈......”那陈申还在怪笑,旁边狱卒已上前,左右开弓地抽他耳光,只听“啪啪”乱响,仿佛竹片被扔在火中爆烧,不知多少下后,只见一口鲜血从那乱发中喷出,陈申一头栽在地上,不省人事,左右脸颊已肿得老高。

赵庄喝道,“水来!”

一桶冷水迎头泼去,陈申蜷着身子猛地清醒,又被粗暴架起,浑身哆嗦。

赵庄又道,“再打!”

“且慢。”

这声音一出,众人先是一愣,都望了过来,只听赵庄道,“侍郎有什么事?”

琅邪微微一笑,“赵统领是要将人当堂打死么?”

“本官将这乱臣贼子当堂打死,侍郎有怨言?”

琅邪摇摇头,“不好,不好。”

赵庄冷笑一声,“哦,听说大人被此人救过性命,有些恩情。可大人之前不是说不识得此人?怎么,大人不会就是他的同党吧?!”

他盖来这样一顶帽子,堂中气氛登时紧张起来。

那蔫头耷脑的陈申亦抬了抬眼。

琅邪站起身,拱了拱手,“众位大人在上,下官戴罪之身,本无权插嘴,然而听此人方才所言,下官以为这不过是激将之法,若是就此打死了他,恐怕正中此人计策,也非皇上本意。”

“满嘴胡言!”赵庄喝道,“琅邪,你为替此人开脱,竟敢揣测圣意!”

琅邪冷冷道,“圣意便是用来揣测的,只分对或错;各位大人何不听听,若觉得下官说错了,再当下官胡说,治下官的罪。”

“大胆!”刑部尚书喝了一声,“琅邪,皇上许你出来听审,不是要你妄议,既知无权,还胡言什么,退下。”

他是琅邪顶头上司,这小子连番惹事,已让他和息子帆堆下不少公事,此时制止他,有护短之意,也是要警告他别多事。

熟料这小子一点儿不怕威胁,“大人觉得下官胡说?那大人说,此人早可治罪,皇上为何偏要三司会审?审了不够,为何还偏要供词?大人当真不曾想过?还是明知不说?”

尚书见他戳穿,似存心惹事,不知如何答话,只狠瞪着他。

大理寺卿打圆场道,“侍郎说的也有理。尚书大人,御史大人,赵大人,圣上既让侍郎听审,必有思量,不妨听他说说,也免得……圣上怪罪。”

他这么一说,堂中御史也无意见,琅邪便不再顾忌,“下官以为,方才这陈申虽满嘴胡言,却有一事说得不错......便是他说皇上要博仁名、善名。”

众人脸色一变。

“还在胡说八道!”

“各位大人听完再捆下官不迟。”

“大人,下官不才,方才听这位人犯说皇上要博仁名善名时极尽冷嘲热讽,各位大人也似当它洪水猛兽避而不谈,下官实在不知为何。”

刑部尚书瞪他一眼,“要你知晓什么?圣上乃真龙天子,治天下乃圣上生之使命,何须博你所说什么仁名善名?倘若这便是你要说的,不必再言。”

“大人,恕下官仍要问一问,皇上若不为博名,为何不让赵大人干脆直接杀了这小子?

“平民百姓都知道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皇上贵为天子,虽不必在意小小功名,但古有尧舜、文景、贞观开元等名传千古的盛世明君,亦有夏桀、殷纣甚至近到前朝杨骅这等残暴昏君,众位因何记得他们?难道不正是一个‘名’?皇上虽是上天选中之人,古来帝王哪一个不是上天选中?难道博仁名善名还不好?要学夏商亡国才好?

“大人不说话,是否因为下官没有说错?

“下官虽没有各位大人书读得多,但也当着官差,知西郊是块敏感之地,听这陈申所言,虽大逆不道,却像积怨已久,也绝非此一人作此想,这样关头,皇上改令各位大人来审,各位却又避而不谈,生怕触了皇上忌讳——

“身为臣子,为君忧思本是本分。可大人们可曾想过,皇上常年坐镇深宫,终不能以一人之耳听天下、一人之眼看四方,如此才有我等为人臣的去替他看、替他听;眼下西郊是块脓疮,倒不如狠一狠心,将它亮出来挤了,也好过不闻不问,自欺欺人,以致扩散感染了旁的地方。皇上既有决断,众位只是愚忠,难道要陷皇上于不义之地?”

“砰”地一声,抢先打断赵庄的发作。

是那堂中央始终一言未发的白发御史,到底年长沉得住气,“侍郎,莫再多言。”

琅邪看他一眼,忽地察觉到旁边一道目光正注视着自己,扭头看,原来是息延。

他笑了笑,瞥一眼那被架在堂下的陈申,心知自己尽力,也不再多言,坐回椅上。

御史道,“各位,我等不敢揣摩圣意,但圣旨不可不听,赵大人,让你的人退下罢。”

“便照息大人所说,但问两次,人犯不答,视为供词呈报。”

他既发话,赵庄当无话可说。

只是如此一问一默审到结尾,赵庄还不甘心,“陈申,你当日掳走刑部侍郎,到底为何?你二人可有别的交集?”

琅邪右眼一跳,望向陈申。

那陈申也抬起头来,隔着凌乱发丝与他对视。

忽地低低笑道,“什么刑部琅邪,他不叫这个名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