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尉迟公子宠妻日常 > 第11章 来京

尉迟公子宠妻日常 第11章 来京

作者:尔泠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10 16:33:56 来源:文学城

说起来这尉迟府的关系,可以从两个府邸谈起。

尉迟筠常年留守京城,尉迟珩因军功封侯之后,便也和哥哥嫂嫂住在了一起。这京城的侯府只有两兄弟居住,尉迟筠又没有后院,仅有的正房妻子范惟青膝下有一子一女,尉迟珩又刚刚成婚,关系简单得犹如清水,一眼便看得到头。

然而,位于漠北的老尉迟府,却又完全不一样。

老尉迟公尉迟贺的正妻生下尉迟筠两兄弟后已去世,他便将妾室苏络扶正当了继室,除了苏氏之外,尉迟贺宝刀不老,姨娘通房大大小小的有二十余人,子嗣也有十余个,是正经的大家庭。

尉迟筠和尉迟珩自小养在正妻身边,最是看不管尉迟贺这般行径。再加上两人的母亲去世时,与这位苏氏还有些龃龉,因此向来是多见一面,不如少见一面。长大之后,更是早早的同老尉迟府脱离开来自立门户,逢年过节的也少回去。

原本尉迟贺和苏氏也算是识相,一年到头住在漠北,就连尉迟筠尉迟珩成婚,都没有过来

可没成想,如今尉迟珩刚刚已成婚,那苏氏便要闹嚷着让那一伙子人来京城了。

范惟青见两兄弟的脸色均不好,她扶了扶手边的茶盏,道:

“他们来也未必住在这侯府中,之前京城的老宅子不还留着,让他们住那边去罢了。”

尉迟筠却迟疑道:

“可那边在京郊,位置偏不说,又有好些个年份没人住过了,要真住的话也要留时间修缮。更何况……”

他是读书人不方便明说,但是范惟青和尉迟珩哪里不懂得,这苏氏已然动身才通知京城,用的这先斩后奏的法子,岂能是打算住在那宅子里的。

多半是寻思着尉迟珩也成了婚,进京来磋磨这妯娌俩来了。

再加上刚刚找上来的苏婉儿……

范惟青眨了眨眼,蓦然笑了:

“我说这婉儿之前还安安静静的,最近怎么又是送汤又是送饭的来了,原来这是有靠山了。”

若是苏氏真的来了,让她在老爷耳边多吹几日的风,说不定真的能将苏婉儿给尉迟珩指了去。到时候,这个一直不做声的二弟,也不知道会有何动作。

尉迟珩一直没说话,听到这里,修长有力的手指在桌子上敲了敲,道:

“嫂嫂,还劳烦你请人将京郊的院子收拾出来。”

范惟青抬了抬眉毛:“这自然没问题,只是,也不知来不来得及。”

尉迟珩声音平淡:

“即是要来,自然有来得及的办法。”

他眉眼深深,鸦羽般的眉毛轻抬,看向京郊那一片深翠翠黑黝黝的山。

*

疆北苦寒,京城寒深。

但是宫皎月的小院子里,倒是暖意融融,自得其乐。

现如今侯府掌事的仍然是范惟青,宫皎月虽过不了大笔的银子,范惟青却将后院每月的开销都让她经手,加上每月固定的月例银子二十两,宫皎月一刚成婚,每月经手的便有百两之多。

范氏还说了,等她熟悉了内务,便将尉迟珩在外头的庄子和商铺也都给她管着,那个时候,经手的银钱更多。

宫皎月乍一看到这些银子心花怒放,对尉迟珩那些传言中的理都不理,心想着就算一辈子不圆房那有怎么养,有这么多的银钱,她势必要将尉迟珩好生生的供奉起来的。

可是,没想到,自从回门之后,尉迟珩便一直去了军营操练,鲜少回来。

倒是那范氏,和宫皎月甚是合缘,三不五时的便领了孩子来到后院解闷子。

这一日正逢天气晴好,天蓝盈盈的,像一个硕大的大湖倒映在头顶,说不出的澄澈清明。阳光灿金一样洒在地上,虽并不十分温暖,看上去却是格外的喜人。

宫皎月上午刚刚和丫鬟们扎了鸡毛毽子,此时正几个人捉对踢得正欢。

范氏领着娃子进来时,正看到宫皎月换上了竹青色的短褂,裙子也扎起一截,和一个胖大的丫头踢得正欢。

她身材虽圆润,相比于外头的其他姑娘,却多了不少灵巧生动,将那五彩的鸡毛毽子踢得上下纷飞,直踢得比屋檐还要高。

身旁的芽儿看得直鼓掌,连声叫道:

“二婶婶,我也要踢!我也要踢!”

宫皎月这才注意到范氏和芽儿,连忙停了下来,白中带粉的脸颊上流了滴晶莹剔透的汗,她胡乱的擦了一下,将鸡毛毽子递给了芽儿:

“你踢吧。”

芽儿欢天喜地的接下来。

可是她头一次踢,踢得并不十分好,宫皎月也并未介怀,反而教得愈发仔细。

一大一小的两个脑袋凑在一起,看上去倒不像是婶子和侄女,更像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姐妹花了。

范氏一开始还看得乐,但看着看着,心里头却是有些不对劲儿。

眼前的宫皎月相貌圆润好福气,但这胸前却是平平,身上也没有新嫁娘应有的羞怯,反而仍是一味的天真烂漫,看上去……像是……没有经过事儿一样。

再一想到仆役群中的闲话……

范氏心中突然一哽,再看到宫皎月,却越发觉得自己的猜测有眉目起来。

她心里头不由得暗暗着急。

也不知道这老二是怎么想的,就算是觉得宫皎月人尚小,也不应该如此的纵着。难道他不曾想过,若是那苏氏真的来了京城,以她那人精一样的性子,能看不出来两人间藏的事儿来吗?

到时候,万一让她拿到这个漏处来做文章该怎么办?真的过了那么久都没圆房,她这个继母再一主持,给尉迟珩多娶回来几个妻房,这后院,便得不了安生了。

她心里头暗暗心惊,决定等尉迟筠回来,便和他说道说道这件事。

但是表面上,仍笑着对宫皎月说:

“你也别太纵着她了,她一个女儿家,不爱女红,反而爱这种子玩意,将来可怎么好嫁人。”

宫皎月此时已经和芽儿踢了个有来有往,听到范氏这么说,扬声笑道:

“这有什么?我在我娘身边的时候,也是爱玩这些嘞。嫂子你不知道,我射箭投壶,马球蹴鞠都玩得可好了!”

声音仍天真一片,犹如未出阁的少女一般。

范氏听了表面上笑着,但心里头却暗暗的摇了摇头,也不制止,只对她说:

“那你且让芽儿慢些。”

宫皎月这才笑着应了下来。

两人又顽上了少半个时辰方才停下来。

宫皎月接过素馨递的帕子净了净面和手,又将玉梅刚刚做好的栗子糕给范氏和芽儿吃。

芽儿吃了赞不绝口:

“二婶婶,你们屋里这栗子糕,可是比苏姨做的好吃多了。”

宫皎月一时失笑,指着刚刚那个胖大的姑娘,小声对芽儿说:

“你可少说些,要是让我们的厨娘大人听到你拿她和苏婉儿比,该不高兴了。”

芽儿慌忙的用手捂着嘴,眼珠子咕噜噜的转。

范惟青见两个人凑一起是一点正经都不讲,不由得又笑了起来。

她这次过来,一是来解闷子,另外一件事,则是和宫皎月说,让她随自己一起去参加户部尚书夫人举办的赏灯宴的。

这赏灯宴,是冬日里京城的达官贵人常开办的宴席。将家里头的宅院用花灯装饰得富丽堂皇,再请其他贵人来赏玩。宴席不拘于女眷,常常有男宾参加,因此许多时候又被用于已经有眉目的男女相看之用。

宫皎月下意识的点头,再一想到这户部尚书,不就是和宫若微结亲的那一家吗?

她不由得好奇问道:

“嫂嫂,这赏冬宴,不是给户部尚书家的公子订婚的吧?”

范氏笑道:

"这又怎么说的准。"

“不过,那户部尚书家里人口多,男眷也多,你和芽儿多多跟着我,少往别处去。”

宫皎月擦了下额头上流下来的汗,点头应了。

*

时光飞瞬,转眼间,便到了赏灯宴开办的当天。

用了晚膳,宫皎月随着范惟青和芽儿上了马车,摇摇晃晃的往尚书府而去。

时值上元灯节,这一路走过去,街边数不清的各式灯笼,直将傍晚的街上映得和白日一样的亮。在灯笼的照射下,各式店铺小摊摆得琳琅满目,人也是摩肩接踵,让人目不暇接。

宫皎月在兖州时还常常出门,来到了京城却鲜少能出府,见到此种情形顿时看的目不转睛。倒是那芽儿常常随着范惟青出来,一边指着街边新鲜的玩意儿,一边和宫皎月解释起来。

“二婶婶,那是糖人画,可以做出各种的样式,还能做人像呢,上次我同父亲出去时……”

“二婶婶,那圆溜溜的是西域传进来的水晶石啊,只是这种成色不好,不好看。”

“二婶婶……”

两个人就这样一个问一个答,若是光听着,反倒不知道谁更年幼了。范惟青在一旁坐着觉得好笑,看向宫皎月时多了些许慈爱。

尚书府就位于这条街最里面的地方,刚走到门口,已经停了不少的马车,看上去十分热闹。

范氏带着两人从侧门进去,一进门便遇见了正在迎接宾客的尚书夫人和几位公子。

宫皎月还没来得及多看几眼,便让人迎着送进了园子里,只见到园子里也尽是新制的各式灯笼,就连干枯的枝丫上,也扎上了一个个小小的蝴蝶灯笼,夜晚的映衬下,犹如一枚枚真的蝴蝶停歇在树枝上,煞是好看。

几个人一时间看的入了神,正巧有别的夫人找范氏有事,范惟青便和宫皎月说了下,带着芽儿过去了。

宫皎月看得是目不转睛,待再想要走进园子一点儿,却蓦然间撞见了熟人。

只见宫若微和宫若秀正站在她面前,看上去来者不善。特别是宫若秀,看到宫皎月后,便从上到下的打量了一个遍,像是恨不得将她身上的错处给揪出来一样。似乎看了许久没有看出什么,气得咬牙切齿的。

倒是宫若微,和宫皎月略略点了点头。只是她似乎一直心神不宁的,平素安定的眼睛,此时也不住的打量着四周。见到什么,便拽着宫若秀急急的去了。

宫若秀临走之前,还扬着脖子对宫皎月道:

“别以为能参加尚书府的赏灯宴便能和四姐姐平起平坐了,我告诉你,我们四姐姐,可是过来相看二公子的!”

说完,这才扬着脖子,跟在宫若微身后匆匆的走了。

宫皎月看着她匆匆而去的身影,不由得摇了摇头,对素馨说:

“这个六妹妹,整天跟个乌眼鸡一样,倒是比咱们庄子上的斗鸡还好斗。”

素馨噗嗤一声,想要说话,却突然间拽了一下宫皎月的衣袖:

“小姐您看,那个……不是之前和四小姐谈婚论嫁的齐公子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来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