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拖家带狗回现代 > 第60章 乔迁之喜

拖家带狗回现代 第60章 乔迁之喜

作者:悟饭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1 20:19:06 来源:文学城

茶馆里的崔永福,面前摆着一碗粗茶,两眼盯着天香楼门口,正等得望眼欲穿,看见洛书终于抱着儿子出现在大街上,立即排了十二文钱在桌上,喊声小二收钱,急忙忙地出了馆子,窜到洛书河跟前:“大爷吃好了?怕大爷找不到小的,小的一直在旁边馆子里候着。”

洛书河笑笑,“你用饭不曾?”

“小的刚才在茶馆里用了一碗面。”崔永福又掏出银子,双手捧着交还洛书河:“大爷给的多了,小的不敢收。”

“但收无妨。后面用着你的地方多了。做的好了,还有赏。”

崔永福跟了洛书河半天,见他行事果断,说话干脆,又肯给钱,跟着必有前途。心中暗喜,知道遇到了好主顾,便也不再扭捏,收下银子:“小的明白,谢大爷赏赐。”

洛书河也欣赏他的利落。他想宝儿在酒楼里坐了好久,想把宝儿放下来活动活动,谁知宝儿记性好得很,还记得刚才那顿打,扭着小身体,死活不肯下地。

洛书河轻身哄他:“爹跟着你,谁敢再欺负宝儿,爹马上打他!”

宝儿不听,扭啊扭得不干,最后干脆把小脸埋在他爹脖子里使劲蹭。

洛书河马上服软:“好好好,不下地,爹抱你,一直抱着。”

宝儿立即不扭了,短胳膊搂着爹的脖子,掉头看大街上的风景。

洛书河暗笑:小东西,精着呢。

在崔永福带领下,洛书河找来找去,找了三天都没找到合适大小的铺子兼住宅。他们头一天住在外婆的出租屋内,后面都搬到坝外的船上。但是眼看过年,船主着急赶回家团圆,他们必须尽快找到房子。于是洛书河退而求其次,把铺子先放一边,先找能住一家人的房子,最好带个小院。这个要求简单得多,第五天崔永福便带他在城外找到了。

从凤都城门北门往外六里地,有一处高地唤作乌水镇,镇前有清澈小河,镇后有连绵小山,镇上有百十户人家。小镇最东侧,有一个三进的房子。房子前面是会客厅,中间书房,后面明明亮亮一排三大间正屋。房子两侧各有几间厢房,做厨房、仆人房都可以,还能当仓库储存物品。

最妙的是从正屋西侧的月洞门穿出去,是一个百十来平的花园。虽然冬天景色凋敝,看不到什么风景,但洛书河一看就满意。

古代女人不兴出门。尤其富贵人家的女子,天天被关在屋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非必要连正厅和书房都不得随便过去,有了这处宽绰能看到天空的所在,至少苏宜有个地方散心,不然整天闷在屋内,不抑郁才怪。外婆有了这么大院子,她愿意伺候花也好,种菜也好,都随她,也能让她老人家解闷。而且宝儿也能随时随地撒欢。

洛书河再仔细察看花园,看东侧是一处池塘,满是残荷与枯蓬,等夏日清风徐来,必是满院荷香。而离池塘五步远,是一口小井,井边围有小腿高的石板。家口人口多,光洗菜淘米洗漱,几日就得一吨水。有了这口井,可不必每日去镇南坡下的河边往返挑水,能节省好大一个壮劳力。

花园北角有两扇黑色木门,洛书河推开门,见门后是条曲折的羊肠小道,可通庄上,也能通往后山,小道荒草蔓生,显然不大有人行走。

之前住在这里的人家,据说是外地的一个小官,因为左迁,便退租赶年前回老家,年后去新地方上任。这个官员是讲究人,临走还将房子内部打扫得干干净净。所以洛书河一行如果要搬进来,只需重新打扫屋子,再添置床桌椅等家具就可住人。

房东是个四十来岁的胖子,满嘴胡须,穿件臃肿的羊皮袄,手套在袖筒里,走前走后给洛书河各种夸房子的优点,最后说整租一年,要八十两银子。

洛书河爱听不听的,一脸挑剔,似乎本来就看不上这房子,对价格就更不满意了。

年前这个时间点本来就难出租,加上风声越来越紧:中原皇帝江山稳固,势必要收复凤都,双方这二年必有大战,银子能收一两是一两。于是房东一咬牙一跺脚,从袖筒里抽出一个巴掌,伸到洛书河跟前:降四两银子,房租一年七十六两。

洛书河还是一脸嫌弃,只肯出三十两,房东继续讨价还价,最后割肉一般忍痛提到三十四两,洛书河才点了头。他顺便把之前在恩济桥看中的铺子一并租下,楼上留给伙计住,楼下是开门迎客的绸铺。

刚租好房铺回到船上,接到温通判之弟温宗学派人送来的信。

原来今年未到冷寒时刻,山中食物丰富,鹿、狼、獐子、野猪等等藏在林中,赶都赶不出来。温宗学带着七、八个庄客轰轰烈烈地打了几天猎,只猎到数只狐狸、野兔、松鸡。用现代话讲,油费都不够。他很没有成就感,索性提前回家。到了家中书房,看到二哥温通判的信,以为有要紧事,立即大骂家人误事,又赶紧拆了看。

信中温通判提了几件无关痛痒的家事,对洛书河着墨颇多,大加称颂,叮嘱他务必帮忙。温家兄弟书信往来密切,温宗学知道洛书河曾经对三哥温宗保江湖救急过,他不敢怠慢,连忙与洛书河联系,约定时间,就在天香楼大摆酒席,又请了几位相交甚厚的亲友相陪,专门给洛书河接风。

酒席上,温宗学知道洛书河已经找到祖母儿子,欣慰得很。闲谈中又了解到洛书河已租好铺子,缺信任的伙计。温宗学也是个阔老板,在城里也有三家铺子,手下颇有几个得力的人,便说定开业后,推荐自家一个五十出头的掌柜和一个不到三十的伙计过来帮忙。

席上有位袁老爷又推荐了一个账房,叙说此人甚有识见,账目清楚,文理也甚通达,洛书河如有拜帖或者往来信件,尽可嘱他代写。

这里来往书信都用文言,不同社会地位的人要有不同称谓,四时八节、人情往来要送轻重不同的礼物,同时附上各种信帖。读书至少读到秀才这个地步,才能勉强应付繁琐复杂的各种社交往来。洛书河的文言水平限于阅读,离写作差得很远。有这样一个账房,能省他好大一桩心事,自然欣然接受。

等到距离过年还有十天,地里庄稼早已收割完毕,稻穗也被捡净。那有钱的在家烧了炭火,没钱的裹着破棉败絮在床上挨冻。天上飘了毛毛雪,露着稻茬的田地都落了白,只见远远有一辆马车慢慢驶进乌水镇。洛书河骑着一匹白马,稳稳地跟在车旁。

车子缓缓驶过一辆长长的灰砖长墙,停在气派的黑门跟前。几个穿着崭新青布棉袄的男女立即迎出来,站在门口两边。

玉书坐在车夫旁边,车未停稳,他先跳下地,赶紧打帘子。

珠娘弯腰从里面出来,玉书扶着他娘下车。

珠娘下了车没走,站在一边伺候外婆下车。等苏宜抱着宝儿出来,珠娘接过宝儿递给玉书,同时胳膊伸出来,让苏宜搭着她的手腕借力下车。

洛书河也翻身下马,崔永福早从门口跑下台阶,将马牵住。

原来洛书河见崔永福做事靠谱,索性收了他,让他管家。他媳妇自然也进来一起伺候。

这么大个宅子,看门的、烧饭的、劈柴的、挑水的、洗衣的、打扫屋子的、端茶倒水的……少不得都要雇人。永福媳妇是个机灵鬼,趁机把自家好几个亲戚都招揽进来。

好在古代人工费极低,一个女工,一年工钱加上新衣服和节假日赏钱,不过破废十几两银子。男工贵些,也不过三、四十两银子。不过是洛书河在外面的几顿饭钱。

大家喜气洋洋地簇拥主人家进宅。

整个宅子焕然一新,杂草已除,地砖平整。后院廊下摆了几盆耐寒的红梅腊梅,香气扑鼻。屋内烧了炭火,一来烘房子,二来暖和,屋内既有腊梅也有水仙,香气扑鼻。

洛书河扶着外婆大概走了走,恐怕外婆走累了,把她一直扶到后院正房的东屋。

东屋是长方形,用雕花落地罩隔成里外两间。北间小点的是卧室,南间用于日常起居。起居室南面玻璃窗下是张宽大的红木长榻,榻上铺着红色福纹锦锻软垫,中间摆着一张红木小方桌。榻旁靠着东墙放着一溜三把扶手椅。

隔着小方桌,外婆与洛书河分坐榻的左右,苏宜坐在洛书河下首的扶手椅上。珠娘抱着宝儿站在她后面。崔永福和他媳妇领着一帮佣人,给三个主人磕头。当然,头不是白磕的,要给额外的赏钱。

外婆年龄大,这一屋子谁磕头她都受得起。苏宜虽然在顾奶奶家参与过磕头的阵势,但那时她是磕头的,心理压力小。如今轮到自己被磕,她努力做出云淡风轻的表情,其实内心坐立不安,忍不住想缩脚。至于洛书河,显然很适应封建社会这腐朽的一套,一脸无所谓。

崔永福陪着笑脸,先看看洛书河,再看看外婆:“小的们想给宝少爷磕头,给宝少爷增福添寿!”

洛书河看向外婆,外婆不同意:“这么个小人儿,受不起这么大的礼,免了吧。”

洛书河便点头:“老太太说得很是。你们都先下去吧。珠娘,把宝儿给我。”

宝儿在珠娘怀里很乖,不吵不闹。但他更喜欢他爹,听爹说话,立即伸出小手要抱,还急得在珠娘怀里一窜一窜的。一到爹怀里他就安分了,咧着小嘴开心得很。

“小坏东西。”洛书河用拇指点着他的小下巴,口气宠溺得很。

永福媳妇留在屋里没走,她素来掐尖要强,赶紧上前讨好:“到底是父子天性,宝少爷还是在大爷怀里更欢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