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拖家带狗回现代 > 第18章 有新衣啦

拖家带狗回现代 第18章 有新衣啦

作者:悟饭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1 20:19:06 来源:文学城

自古以来,各行都有自己的行规。

小偷不偷书,书者输也,触霉头,不吉利。

但算命的要是不肯收钱,那可不得了,要出大事。皆因算命人有三种钱不收,其一是将死之人。

外婆帮忙说些好话,许先生微闭双目,拒绝再交流。

附近谁人不知许先生乃是半仙,他的签从来灵验。桃红是还不到二十年纪的年轻女子,孩儿又小,人生路理应长长远远,如何反倒抽出这么一句触霉头的话来?

所以大郎大受震动,拿着签反复沉吟。

苏宜也接过签看了又看,心底也有一丝不详之感。但已然这样,也只能安慰桃红和大郎。她呵呵笑道,“这签上的意思很好啊。‘人面不知何处去’,意思我和外婆、洛哥都找到家人,所以都走了。‘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指的就是桃红妹妹了,我们走后,剩下桃红妹妹每天笑呵呵地在家里待着嘛。”

许先生没有附合,也不反驳,眼睛垂着看地面,木着一张脸。

大郎并不信苏宜的解说,但见她是一片好心,想要活跃气氛,也就捧场笑起来:“解得极是。”

时间已经是上午十点多,路上都是烧完香拜完菩萨出来闲逛的人,人头攒头,越发热闹。

大郎先去熟人那里,他的箩筐已卖也三个,他便留在那边继续卖筐。大家也知他心头不爽,没有心情逛街。

外婆考虑到洛书河脚还没好利索,把他也留在那里,她带着女孩们四处走动。

自古都是女人、孩子的钱最好赚。那卖香粉胭脂的、卖首饰的、卖粗细布的、卖孩子玩具的小摊子前,都围了好多女人孩子。小女孩紧紧盯着粉红鹅黄的绒布花朵,小男孩则看着草编的青蛙或蝈蝈目不转睛,一双双黑溜溜的眼睛写满渴望。

有个玩具摊上,木枝挑着几个大小不一的虎头帽。红布打底,用五彩丝线绣出眼珠眼圈,拙朴童趣。

外婆一眼相中了,拿起最上面一个,就想往宝儿头上套大小。

桃红死命往外拉她:“什么稀罕物儿,我娘也做得,何必外头买?”

她虽然脚小,可是常年劈柴,手上力气不弱,外婆居然掰扯不过她,只好算了。

外婆特别关注物价,碰到丝绸就捏捏边角,问问物价。看到碗也拿起看看,摸摸质地,再问问价格。

她也不给人添乱,人多的摊子她张着耳朵听别人说。人不多、生意一般的摊子她才发问。

摊主见这老婆婆相貌体面,与那皮黑肉糙、一看就买不起尽瞎问的村妇大不同,也肯耐心招呼,结个善缘。

她在边上问,苏宜抱着宝儿在旁边听。

桃红只要不给她和宝儿买东西就行,她是个很好的陪玩。她年轻好奇,外婆看什么她都愿意陪着。

逛了大半条街,路过一个油饼摊,油饼热腾腾地冒着香味,猛然提醒外婆,这一大早喝的粥早消化完了,她现在腿有点酸,肚子也咕咕叫。桃红缠着小脚,估计更累得慌,只是小姑娘心好,见外婆和苏宜兴致高昂,强撑着不肯提。

外婆也看得差不多了,她问了油饼价格,六文一个。她盘算着买些油饼,到家再熬点粥,弄点咸菜,一场午饭就出来了。

外婆饿了要买吃食,桃红不好阻拦,但知道外婆肯定要买他们的那份,还是出口劝道:“婆婆何必如此破费钱钞,我们赶上赵老汉的船,顷刻到家,烧锅做饭也赶得及,一样吃得饱饱哩。”

“难得出门一趟,没尝过这里的饼,带孩子们尝尝滋味,也不枉我们来这里一趟。”外婆和气地解释。

她盘算着,她和苏宜一个一个油饼。洛书河人大食量也大,三个够了。桃红胃口和大郎的一样好,连粥带饼,一人至少需要四个。

宁多勿少,至少要买十五个油饼,合计九十文钱。又是好大一笔支出。

这些钱要是搁桃红家,一家子只需买米买盐,能过十天半月。

“拿十五个。”外婆忍着坐吃山空的心疼,笑咪咪地对摊主报了数量。

桃红还想阻拦,或者少买几个,那摊主见是桩大生意,早手忙脚乱,拿大荷叶夹了十个油饼,再拿荷叶包起五个,用细麻绳上下捆好,躬着背,双手递给外婆,笑得一脸殷勤。

外婆从腰包里数出九十文钱递给摊主,又接过荷叶包,“不知大郎筐卖完没有,咱们找他们去。”

宝儿闻到油饼的香味已经馋了,看到外婆掏钱,这小机灵鬼立马知道有自己的份,在苏宜怀里乐得一窜一窜的,双手更是热情伸向外婆,小嘴还吧唧吧唧地向外婆示意。

外婆倒是想立即给他吃,只是一包荷叶解开了怕不好重新捆。她对着宝儿笑得温柔:“等回家的,回家我们一起吃。”

另一边,大郎的活兔是二灰一白,都是毛绒绒、圆滚滚的幼兔,极为可爱。那雉鸡毛色鲜亮,尾羽颇长。这几样很受小朋友们欢迎,看见了都走不动路,或站或蹲围着看不够,还要伸着小指头摸一摸。

有一个爷爷,被孙子抱着腿,哼唧磨了半天,买走一只灰兔。剩下的被一个骑马的富人看见,包圆买去给家里的儿女玩。

大郎带来的十个筐,总共卖出八个。他手里有了闲钱,便带着洛书河在附近略逛了逛,买了盐醋大料等调味品,再给儿子买了一个拨浪鼓,又给老婆买了一朵新式的大红纱制头花。

见外婆他们回来,大郎先笑嘻嘻地先将拨浪鼓取出来,“拨浪、拨浪”地左右转给儿子听。

宝儿没什么玩具,一见果然大感兴趣,伸出小手接过来,懵懂地看着。

大郎便握着他的手,教他左右转,那铜丸打在羊皮鼓面上,“拨浪、拨浪”地响。

宝儿被响声吸引,连油饼都忘了,咧着小嘴乐,小手不停地转动着鼓柄,专心听那声音。

看儿子果然喜欢,大郎心里也高兴。他将剩下的二个筐摞起来,把买的物品都放进筐里用扁担背在身后。

苏宜说:“大郎哥要不再等等,把这二个筐卖完我们再走?”

大郎说:“不妨事,这筐改日带到越平县城卖,也是一样,不在这一时。想来婆婆走了这半日路,情管饿了,我们须得早早回去做饭。”

桃红插嘴道:“婆婆买了十来个油饼,费了许多钱哩。不是我拦着,还要给孩儿买虎头帽哩!”

大郎也替外婆心疼钱,道:“哎呀!又累婆婆破费!”

一行人边说边走,又回到观音庙,那庙旁停了好些牛车马车还有独轮车,都在揽客。

这次外婆亲自出马,挑了个看着还算干净的独轮车。

车夫是个精瘦的中年人,老成熟练,车推的又快又稳,十几分钟便将他们推到渡口,搭赵老汉的渡船回家去了。

话说之前桃红托人传话,让她娘过来帮忙裁剪衣服。足足过了半个月,桃红娘才安排好家事,得空过来。

话说苏宜妈妈小时候有个玩具塑料娃娃,买来时是光着的,身上的衣服是外婆后来裁剪,然后一针一线缝制的。苏宜小时候还见过这些小衣服,针线笔直,和缝纫机有一拼。

就这样,外婆还总认真地表示自己从小读书,不如同龄女性需要经常做针线活,手艺不行。

可想古代善于制衣的女子,活计做得多漂亮、多精致。

桃红娘便是这样一位妇人。

桃红的性子就像她,活泼开朗,面容也相似,白白净净的一张脸,浑身上下收拾得精神利索。就是看着显老,像快五十的人,其实她今年才四十一。

她十四岁嫁给桃红爹,一年生一个孩子,生了八个活了两个,加上打仗,月子也没能好好做,中间还流过二次产。她本就瘦小,这下更是伤了身体。

桃红娘与外婆很投缘,一来就和外婆聊得分不开。听到外婆说到与儿女分离,对家人的牵挂不舍,桃红娘陪着掉了不少眼泪。她拉着苏宜的手也喜欢得不行,再看到洛书河,那反应和当初桃红一模一样。不过她比桃红可放得开,两眼放光地盯着洛书河大声称赞:“阿弥佗佛,能看到这般俊的人儿,不枉我人世走一遭哩!”

她们占了堂屋的八仙桌,把布料都摊在桌上。桃红娘先量了三人的尺寸,在布料上划好线,再和桃红一起剪缝。大家每日在一起干活聊天,有说不完的话。

一日吃过午饭,桃红娘边裁衣料边对外婆说:“婆婆不知,如今人心不古哩,那越平县城的裁缝,看你有好尺头,苍蝇见了血一般,不落下几尺、得些油水,怎肯干休?他下剪时,狠命地扯紧,袖子便短你三四寸,前后摆,又短你二寸有余,这衣襟处,他能偷一尺六七寸哩。”

洛书河坐在旁边木床上逗宝儿玩,听了便问:“偷这三寸四寸,能干什么?”

桃红抢着说:“小人眼皮子浅,若是不落下什么,他便浑身作痒,以为自己吃了大亏哩。”

大家都笑。

桃红娘也笑:“什么做不得,便是那极小的女鞋,三寸多点布足够了。倘不足三寸,那些零碎也可拿来糊鞋底做鞋帮。”

苏宜洗好碗,从厨房过来,和外婆坐在同一条长凳上,看她缝制衣服。这时也问,“他偷了这么多,自然把衣服做小了,这叫别人怎么穿得出去呢?”

桃红娘说:“他做得了衣裳,先在上面狠命喷水,用熨斗着力熨开,你头一次穿出去,却是刚刚好。待你浆洗了再穿,这衣裳便如绑在身上一般,再浆洗时,便不消指望穿得出去了。你若拿了衣裳与他争辩,他倒指天划地,赌咒发誓,若偷尺头便自家死孩儿这般话也说将出来。旁人听了不说裁缝不是,反倒说你不好,将人逼到这般田地。”

外婆点头:“这种人是有的,我也经历过。”

大家边做边聊,桃红娘又让桃红把剪下的碎布收集起来,拿个放杂物的小桌子,将碎布摆在上面拉直后拼在一起,用浆糊糊上,再放在桌上,端到太阳底下晾晒。

碎布会一层一层地往上糊,等大太阳底下彻底晒干后,撕下这层碎布片,这叫做千层底,也是布鞋的鞋底。

桃红娘又用她带来的一叠鞋样子比着外婆和苏宜的脚,挑出一样大的,盖在布料上沿着鞋样用剪刀剪,这就是布鞋的鞋面。

因为洛书河个高脚大,庄上没有这么大的鞋样。好在桃红娘经验丰富,估摸着他脚的尺寸,也剪出了合适的鞋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