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铜海沉鳞 > 第3章 梅雨·全色

铜海沉鳞 第3章 梅雨·全色

作者:芝心蚝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7:37:20 来源:文学城

新区的“创意谷”与城南的老街仿佛是时代的两个切片。玻璃幕墙折射着雨后初晴的阳光,线条冷硬的建筑间,穿梭着衣着新潮、步履匆匆的年轻人。陆景行的黑色SUV流畅地汇入车流,与周遭环境浑然一体,而坐在副驾驶的沈云噷,则像一枚误入此间的古玉,沉默地望着窗外。

车内弥漫着一种陌生的、属于陆景行的气息——清洁的皮革味,夹杂着一丝极淡的、冷冽的木质香调。沈云噷有些不自在地动了动,他更习惯的是纸墨和潮湿木头的混合气味。

“导航显示快到了。”陆景行打破沉默,声音在密闭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联系过了吗?”

“没有。”沈云噷摇头,“太师父的札记里说,林老爷子脾气有些古怪,不喜欢事先张扬。直接上门,或许更显诚意。”

陆景行挑了挑眉,未置可否。在他的行事准则里,预约是基本的效率和尊重。但他没说什么,只是打了转向灯,将车驶入一条相对安静的支路。

林小满的工作室比想象中更难找。它隐匿在一栋设计感极强的建筑背后,是一个由旧仓库改造而成的挑高空间,门口只挂着一个不起眼的金属牌——“满·设计”。

推开沉重的玻璃门,内部是裸露的混凝土墙面、金属管线和高低错落的绿植。一个穿着工装连体裤、头发染成灰蓝色的年轻人正蹲在地上整理一堆模型材料。

“请问,林小满先生在吗?”沈云噷开口询问。

年轻人抬起头,露出一张清秀却带着倦容的脸,眼神警惕地在沈云噷和随后进来的、与这里格格不入的陆景行身上扫过。“我就是。有事?”

他的语气算不上友好。

沈云噷上前一步,尽量温和地说明来意,提到了他的太师父和林老爷子,以及那种特殊的青金石粉。

听到爷爷的名字,林小满的眼神波动了一下,但随即被更深的疏离覆盖。“我爷爷去世很多年了。”他低下头,继续摆弄手里的材料,“他那些东西,搬了几次家,早就不知道扔哪儿去了。你们白跑一趟。”

气氛瞬间凝滞。沈云噷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依旧耐心道:“林先生,那本书很重要,只差这一点关键颜料。如果还有留存,哪怕分量很少,我们也愿意高价……”

“不是钱的问题。”林小满打断他,语气有些冲,“我说了,没有就是没有。你们这些人,除了钱,还能想到什么?”他的目光意有所指地瞟向一直沉默观察的陆景行。

陆景行没有因这隐含的指责而动怒。他的目光掠过工作室角落堆放的一些陈旧木箱,以及墙上几幅带着明显传统绘画元素、却又用现代手法解构的设计图。

“林先生是做视觉设计的?”陆景行忽然开口,声音平稳,“墙上那幅《残山水》的构图很有意思,用像素格重构北宋笔意,胆色不小。可惜,色彩层次稍弱,青绿部分的过渡有些生硬,像是……找不到合适的表达媒介?”

林小满猛地抬起头,看向陆景行的眼神里充满了惊愕和被戳中痛处的恼怒。“你懂什么?”

“我不懂设计,”陆景行坦然承认,向前走了几步,站在那幅画前,“但我懂市场和产品。一件好的作品,创意和技法缺一不可。有时候,不是创意不够,而是支撑创意的‘基础材料’不到位。”他转过身,目光精准地投向林小满,“就像修复古画,没有顶级的颜料,再高超的技艺也无法复原其神韵。反过来,好的材料,也需要懂它的人,才能焕发光彩。”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放缓,带着一种奇异的说服力:“我们不是在购买商品,林先生。我们是在寻找能共同完成一次‘传承’的合作伙伴。沈老师需要颜料救一本书的命,而您,”他目光扫过那些设计图,“或许,也在寻找某种能将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的‘媒介’?”

工作室里安静下来,只有空调运转的微弱声响。林小满紧绷的肩膀微微松懈下来,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久久没有说话。

沈云噷站在一旁,心中震动。他第一次见到陆景行用这种方式与人沟通。他没有谈钱,没有施压,而是精准地切入对方的领域,理解对方的困境,并提出了一种“共赢”的可能性。这不是他熟悉的、属于“停云斋”的真诚,却是一种在现实世界里高效运作的、另一种形态的智慧。

良久,林小满叹了口气,走到角落,费力地拖出一个蒙尘的旧木箱。“……爷爷的东西,大部分确实处理了。就剩下这点,我……一直没舍得扔。”他打开箱子,里面是各种瓶瓶罐罐和用油纸包好的矿物块。

他翻找了一会儿,取出一个巴掌大的、密封极好的深色琉璃瓶,递给沈云噷。“是不是这个,你自己看吧。”

沈云噷接过,小心翼翼地打开瓶塞,用手指捻起一点点粉末在指尖揉开,又凑近细看色泽。他的眼睛缓缓亮了起来,如同暗夜中点燃的星火。

“是它。”他看向林小满,语气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就是这个‘雨过天青’!”

林小满看着沈云噷眼中纯粹的光亮,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极淡的、类似于释然的情绪。“拿去吧。放在我这里,也只是落灰。希望……真能救活那本书。”

最终,沈云噷坚持留下了一笔远超市场价的费用,不是购买,而是以“合作研发未来艺术衍生品预付款”的名义,由陆景行现场拟定了一份简单的协议。这个名目,让林小满勉强接受了。

离开工作室时,天色已近黄昏。坐回车里,沈云噷紧紧握着那个琉璃瓶,仿佛握着整个项目的希望。

“你怎么知道他对那幅画不满意?”沈云噷忍不住问。

陆景行启动车子,目视前方,嘴角似乎有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墙上挂着的,往往不是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而是最暴露问题的作品。他留着老爷子的东西,又从事设计,本身就说明他内心对传统有眷恋,只是找不到与当下结合的方式。点破他的困境,比单纯请求,更有效。”

沈云噷沉默地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霓虹初上,城市的轮廓在暮色中变得模糊而庞大。他忽然觉得,身边这个男人,像一本用陌生文字写就的、复杂难懂的书。他看不懂他的逻辑,却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时刻,这本书能指引方向。

车子驶上返回老城的高架,汇入晚高峰的车流。雨又开始下了起来,细密的雨点敲打着车窗,将窗外的灯火晕染成一片迷离的光海。

在一个漫长的红灯前,陆景行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很多时候,直达目标的路走不通,就需要绕行。看起来远了,但可能是唯一能到达的路。”

沈云噷心中微微一动。这句话,像是在说今天寻找颜料的经历,又像是在说他们之间别扭的合作,甚至像是在说“停云斋”的未来。

他没有回应,只是将目光从窗外收回,落在了手中那瓶珍贵的青金石粉上。冰凉的琉璃瓶身,似乎也带上了一丝温度。

夜色笼罩下来,车灯如梭,他们在雨夜的洪流中,沉默地向着那个共同的目标,艰难航行。

回到“停云斋”,已是华灯初上。雨丝在昏黄的门灯下织成细密的帘,将老宅与外面喧嚣的世界隔开。沈云噷径直走向工作室,甚至忘了和母亲打声招呼。那瓶青金石粉被他紧紧攥在手里,像捧着刚寻回的救命灵药。

陆景行跟在他身后,没有打扰。他看着沈云噷迅速净手,戴上手套,在工作灯下重新铺开《山家清供》,动作流畅而专注,仿佛刚才漫长的奔波不曾消耗他半分精力。此刻的沈云噷,周身散发着一种沉静而强大的气场,与外界的纷扰彻底隔绝。

陆景行没有离开,而是在偏厅的旧书案旁坐了下来,重新打开电脑,屏幕上幽蓝的光映着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他没有继续处理计划书的数据,而是调出了今天记录的关于林小满工作室和那幅《残山水》的零星信息,若有所思。

工作室里,沈云噷开始了最关键的全色工序。

他先用小刀从青金石块上刮下极细的粉末,置于白瓷碟中。加入少量特制的、熬煮了数日的黄明胶液,再用一枚温润如玉的玛瑙杵,沿着一个方向,耐心而缓慢地研磨。力道、速度、时间,都必须恰到好处,才能让颜料颗粒达到最细腻、最均匀的状态,焕发出内在的光彩。

空气中弥漫开矿物和胶质混合的、微带腥涩的气息。沈云噷的神情是陆景行从未见过的凝重与虔诚。他的眼神紧盯着瓷碟中那逐渐化开、变得莹润的青色,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祭祀。

时间在研磨声中悄然流逝。窗外是淅沥的雨,窗内是专注的人。

陆景行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合上电脑,没有出声,只是静静地看着工作室里的身影。他看到沈云噷用一支尖细的狼毫笔,蘸取少许调好的颜料,先在试色纸上反复调试,直到颜色与原书扉页上残存的、几乎难以辨认的色痕无限接近。

然后,他俯下身,呼吸都变得轻缓。笔尖精准地落在缺损处,以极细的墨线勾勒出原有纹样的轮廓——那是一角远山的山脊。接着,他用一支细羊毫笔,蘸满那清透的“雨过天青”,以几乎难以察觉的轻柔笔触,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多层渲染。

那不是涂抹,是滋养。是让颜色慢慢地、慢慢地“生长”回去,与周围古老的纸页、原有的墨色融为一体,不着痕迹。

陆景行不懂绘画,更不懂修复。但他能感受到那种近乎苛刻的精细,那种与时间对抗、却又试图融入时间的耐心。这与他所熟悉的、追求爆发力和快速迭代的互联网世界,是两个极端。一个是在方寸之间追求永恒的极致,一个是在广阔疆域里追逐变化的风口。

不知过了多久,沈云噷终于直起身,轻轻放下笔,对着灯光仔细审视那片补全的青色。良久,他几不可闻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肩膀松弛下来。那片“雨过天青”静静地躺在扉页上,清雅温润,仿佛它从未离开过。

成功了。

他这才感觉到脖颈和手腕传来的强烈酸胀感。一抬头,发现陆景行还坐在偏厅里,没有看手机,也没有工作,只是安静地坐着,目光落在自己这边。

两人视线在空中相遇。这一次,沈云噷没有立刻移开。

“好了?”陆景行问,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嗯。”沈云噷点头,顿了顿,补充道,“颜色……正了。”

陆景行站起身,走到工作室门口,没有进去,倚在门框上。他的目光掠过工作台上那套繁复的工具,和沈云噷那双因为长时间握笔而微微发颤的手。

“值得吗?”陆景行忽然问,声音里听不出情绪,“为了这一小块颜色,耗费这么大周折,几乎耽误了两天计划书的进度。”

沈云噷低头,看着那片完美的青色,指尖轻轻拂过补纸边缘几乎无法触摸的接缝。

“书是有生命的。”他开口,声音因疲惫而有些低哑,却异常坚定,“它经历了水浸、虫蛀、时光磨损,带着一身伤病来到这里。我的责任,不是把它修补得‘看起来像新的’,而是尽我所能,让它以最接近原初的状态,‘健康’地活下去。差一点颜色,就像人缺了一口气,看着无碍,内里终究是亏的。”

他抬起眼,看向陆景行,眼神清澈而执拗:“这不是耽误。这是‘停云斋’存在的意义,也是计划书里,最核心、最无法被替代的价值。”

陆景行沉默地与他对视。他想起今天林小满工作室里,沈云噷看到颜料时眼中迸发的光;想起他研磨颜料时那种近乎苦修般的专注;想起此刻这片完美融入古书的青色。

他忽然明白了沈云噷口中的“灵魂”是什么。

它不是虚无的口号,而是这种对极致标准的坚守,是这种愿意为“一口气”而付出巨大代价的“笨拙”。这种“笨拙”,在效率至上的世界里是愚蠢的,但在另一个维度上,它构建了一种无法被快速复制的、厚重的价值壁垒。

“我明白了。”陆景行最终说道。这三个字,比他之前说过的任何分析、任何说服都更重。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走向堂屋,片刻后,端着一杯温水和徐婉清准备的、一直温在灶上的素馅包子走了进来,放在工作台一角。

“吃点东西。”他的动作依旧带着些微的疏离感,但这份举动本身,已是一种无声的认同。

沈云噷看着那杯水和包子,微微一怔。

雨不知何时停了,只有屋檐残留的积水,偶尔滴落,发出清脆的声响。

夜还很长,计划书尚未完成,未来的风雨或许更疾。但在这个刚刚完成一次艰难“全色”的雨夜里,“停云斋”内部,某种更核心的东西,也仿佛被悄然补上了一块至关重要的色彩。

沈云噷拿起一个微温的包子,咬了一口。素馅的清香在口中弥漫开来。

他看向门外,陆景行正站在庭院中,打着电话,似乎是在处理他那边的事务。挺拔的背影在朦胧的夜色里,轮廓似乎不再那么冰冷坚硬。

沈云噷低下头,继续慢慢吃着包子。他想,或许,合作也如同这全色,需要一遍遍的调试,一层层的渲染,急不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