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弃 > 第46章 愿同尘与灰

天弃 第46章 愿同尘与灰

作者:雪落人迟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01:08:04 来源:文学城

血的气味在雨前闷热的空气中愈发浓烈,像一把锈蚀的钝刀,反复切割着鼻腔。穆轩单膝跪在泥泞血沼之中,手中的长剑深深插进地面,才勉强支撑住摇摇欲坠的身体。他数不清这是第几次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只记得每一次,都是为了回到那个人身边。

“陛下……”

他的声音嘶哑得几乎破碎,喉间残留着硝烟与血腥灼烧的剧痛。远处乌鸦的啼叫凄厉,衬得这片刚刚沉寂的战场如同鬼域。穆轩艰难地抬头,看见泠猷的龙纹靴踏过暗红污浊的土壤,纤尘不染的雪白袍角掠过折断的箭矢与残肢,像一道冰冷而皎洁的月光,无情地劈开这污秽的人间地狱。

“朕的将军回来了。”泠猷的声音,比淬火的剑锋更冷,更硬。

穆轩想扯出一个笑,嘴角却裂开一道新的血痕。他本该挣扎着行礼,可稍一动弹,左肋那处深刻的箭伤就涌出温热的液体。他看见自己的血顺着玄甲缝隙蜿蜒滴落,在那帝王洁白无瑕的锦袍下摆上,倏然绽开几朵刺目惊心的红梅。

“臣……幸不辱命。”他几乎是用气音挤出这句话。

泠猷忽然毫无预兆地抽出穆轩腰间的佩剑“青霜”!剑身清光如秋水,映出他此刻凌厉到近乎冷酷的眉眼,也映出穆轩因失血而惨白如纸的脸庞。“知道朕为何亲自来迎吗?”剑尖冰冷地抵上穆轩心口护心镜的位置,发出极轻微却令人胆寒的一声“叮”,如同冰棱坠地。

暴雨终于倾盆而下。穆轩透过模糊的雨帘与水汽,看见泠猷领口精致的龙纹在偶尔划过的闪电中泛着冰冷金光。恍惚间,他想起十二年前凯旋日,他第一次见到那位备受冷落的六皇子时,那件旧袍子上也绣着这样的龙,只是那时的金线,都已磨损得发了白。

“功高震主?”穆轩突然低低地笑了起来,鲜血混着冰冷的雨水流进他嘴角,味道咸涩而荒谬,“陛下何时……也信这些朝堂酸儒的腐臭之言了?”他猛地咳出一口带着黑块的血沫,“您当真以为……这些年朝堂还能维持这表面安稳,是靠那些蛀虫摇尾乞怜的忠心?”

抵在心口的剑尖几不可查地微微一颤。

“三年前户部贪污案,涉案七十三人,为何最后只流放了三个无关紧要、顶罪的小吏?”穆轩染血的手指突然抬起,猛地握住那冰冷的剑刃!锋利的刃口瞬间割开他掌心的皮肉,鲜血涌出,竟带来一种近乎自虐的、诡异的快意。就像当年在演武场,他第一次故意输给那个倔强孤傲的少年皇子时一样!

“因为其余七十人——”他死死握着剑刃,猛地将剑身朝自己方向拽近一寸!“都在我帐下黑册里清清楚楚记着!他们怕我,怕我随时抖出来,才不得不听您调遣!”

滚烫的鲜血顺着剑身血槽急速蜿蜒而下,顷刻间染红了泠猷那玉白修长、从未沾染过尘污的指节,烫出惊心动魄的痕迹。

“北境十八部为何十年不敢大规模犯边?”穆轩脸上露出一个惨烈而骄傲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我穆轩活着一日,就会把他们的可汗头颅像前朝叛将那样,一个一个挂在辕门之上示众!”

雨水疯狂冲刷着帝王威严的冕旒,珠玉激烈相撞的清脆声响中,穆轩听见自己发出嘶哑如困兽的怒吼:“您以为杀了我!他们就会真心尊您为真龙天子吗?!不——!他们会像闻到腐肉的鬣狗!立刻扑上来!把这个早已从内部烂透了的王朝撕成碎片!吞吃入腹!”

话音落下,是死一般的寂静。只有雨声哗然,衬得这片天地愈发空旷。

泠猷沉默良久,忽然轻声问,声音温柔得像在念一首情诗:“那将军可知……”

剑锋突然翻转,削落穆轩鬓边一缕刺目的白发——那是去年护驾时,为他挡下暗箭所中的“朝暮”之毒留下的痕迹。

“为何你中的是‘朝暮’?”

穆轩瞳孔骤缩。

——淑妃,右丞相嫡女。

一道闪电劈亮天际,穆轩终于看清泠猷袖口暗绣的纹样——不是威严的龙,而是交错的白骨与凄艳的梨花。

“您早就……”

“是。” 泠猷忽然松手,任佩剑“青霜”坠入泥泞,发出绝望的脆响,“朕要这江山为祭。”

他俯身贴近穆轩耳畔,雨声吞没了那最后、也是最残酷的半句:

“也要你,恨我入骨。”

“你从小……就这样。”穆轩的声音突然变得很轻,很软,带着无尽的疲惫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宠溺,仿佛在哄劝一个闹别扭的孩子,“射箭输给我……就气得折断弓……下棋输了……就掀棋盘……”他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前倾,剑尖刺破衣衫,没入胸膛的血肉时,发出令人牙酸的布料撕裂与血肉阻隔的细微声响……“现在……连这好不容易稳住的江山……都要……亲手毁掉吗……?”

“偃旗……息鼓……”

这是他们年少时,无数次打闹较量后约定的暗语。每当穆轩说出这四个字,就意味着——我认输。不争了。都依你。

雨幕中传来长剑坠地的清脆撞击声。

泠猷猛地跪倒在冰冷泥泞的血水中,伸出颤抖的双臂,接住穆轩那具已然开始下滑、失去所有力道的身体。华贵的龙纹锦袍瞬间被浓稠的鲜血彻底浸透,变得沉重而冰冷。怀里的躯体轻得惊人,仿佛这些年替他挡下的无数明枪暗箭、为他镇住的浩浩江山,都在这一刻化为了虚无的尘埃。

他慌乱地低头,去寻找穆轩那失去血色的唇,试图堵住那不断涌出鲜血的伤口,尝到的却是浓郁得令人作呕的铁锈味……刹那间,他忽然想起登基那晚,穆轩为他挡下所有敬酒,醉倒在他怀里时,也曾这样小心翼翼地、带着酒气碰过他的嘴角……那时,他的心跳,漏了一拍。

“傻子……”泠猷将脸深深埋进将军冰冷潮湿的颈窝,声音破碎不堪,“那些奏折……那些说你通敌的奏折……朕……烧了三天三夜……”他的哽咽与崩溃,被轰隆的雷鸣彻底吞没。

穆轩的手指忽然极其轻微地颤了颤。他用尽最后一丝气力,抬起那只染满鲜血的手,指尖轻轻点在了泠猷的眉心。

一道温热的、蜿蜒的血痕,如同有生命般,在他额间缓缓绽开。

就像很多年前,他也是这样,在那些肆意欺辱小王爷的皇子们面前,护住那个瘦弱却倔强的身影后,带着笑,在他额间点下一枚鲜艳的朱砂。

那是胜利的印记,也是守护的诺言。

“程岩。”

帝王的声音异常平静,平静得近乎可怕,仿佛所有情绪都已燃烧殆尽。他依旧紧紧抱着怀中逐渐冰冷的身躯,目光却投向跪在远处血泊中的亲兵统领。

程岩重重叩首,额头抵着冰冷的泥水,双手颤抖着高高端起那柄坠地的青霜剑。剑穗上那半块玉珏已然碎裂,裂痕狰狞,如同永不干涸的泪迹。

泠猷缓缓伸手,接过那把染满挚爱鲜血的青铜剑。剑身沉重,压得他几乎难以呼吸。就在指尖抚过剑柄内侧的刹那,他触到了一行极深、极细的刻痕——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那是穆轩从未宣之于口、深埋心底的所有爱意与忠诚。

此刻,却化作世间最锋利的一剑,无声地刺穿了他早已千疮百孔的心脏。

“他还……说了什么?”帝王的声音嘶哑得几乎难以辨认。

程岩死死低着头,不敢看帝王瞬间惨白如死的面容,颤声道:“将军说……请陛下……翻开《诗经·终南》……第三十六页。”

与此同时,帝王怀中的身躯骤然散作万千光尘,纷纷扬扬,宛如一场寂静的星爆。

泠猷的瞳孔骤然收缩,徒然伸手去抓握,指尖却只掠过虚无。那些光点在他的指缝间流逝,如同握不住的流沙,转瞬便被滂沱的暴雨彻底吞没,再无痕迹。

这是穆家血脉独有的天赋,亦是他们世代相传的宿命。

穆家没有坟墓,只有衣冠冢。冢中埋葬的,或许是主人生前纵横四方的佩剑,或是一枚温润的玉佩。

这是恩赐,恩赐他们战死之后,血肉之躯不必再受敌人践踏与折辱。

亦是惩罚,惩罚那些被留下的、浸透于永恒失去与无尽思念中的人。

泠猷死死攥紧那柄青霜剑,用力到指节泛白,青色的脉络在苍白如瓷的皮肤下清晰可见。

他漠然挥开统领的劝阻,步履沉重,一步步踏回深宫。所经之处,宫人惊惶跪伏,无人敢抬头直视。

雨仍未歇,滂沱如注,仿佛誓要洗净这人间一切污秽与不平。阶旁梨花被雨水打得零落,残瓣陷落泥泞,如同破碎的雪。

他突然停下脚步。湿透的墨色长发黏在苍白的颈侧,那双曾如寒星般的眸子,此刻正望着满地零落的梨花。

那些曾经洁净如雪的花瓣,如今尽数陷于污浊的泥水之中。泠猷的眼眶与眼尾迅速漫开一片绯红,原本清冷昳丽的眉目间,竟生生透出一种破碎的凄艳。

他望着那些残花,一个念头无声地刺入心底——

连这梨花,也在为他哀恸,而不愿独自盛放于枝头么?

泠猷眼尾那抹绯红,自穆轩去后便未曾真正褪去。

如同无声的烙印,刻下再无人可诉的哀恸。

而此刻,在这凄冷雨水中,望着这满目凋零的洁白,那血色愈发深重,几乎灼眼,仿佛连魂魄深处最后一点温度,也要随之焚烧殆尽。

泠猷立在雨中,久久未动,任凭冰冷的雨点砸落身躯,带来近乎麻木的痛楚。

良久,他终于僵硬地迈开步伐,走向深沉的殿宇。恰在此时,偏殿方向猛地传来一阵瓷器轰然碎裂的刺耳声响,撕裂了雨幕的沉寂。

那本早已被翻烂的诗集,泠猷每年都会在穆轩生辰那天独自取出,指尖反复摩挲着早已熟悉的字句,一遍遍重读。

他颤抖着翻至第三十六页。页缘的夹层已被细心裁开——

里面静静躺着一枚样式简单、却保养得极好的梨花木簪。

簪身之上,依稀沾染着几缕早已干涸发黑、难以察觉的细微血迹。

永昌二十年春,京城万人空巷。

史无前例的少年双科状元打马游街,十七岁的穆轩端坐于银鞍白马之上,一身红衣灼目,意气凌霄。漫天彩绸飞扬,人群欢呼如潮,几乎掀翻九重宫阙。

然而,就在这极盛的热闹之中,他却猛地勒紧缰绳。白马扬蹄长嘶,撕裂鼎沸人声——

那一刹,万物喧嚣仿佛骤然静止。

刹那间,所有惊疑不定的目光尽数汇聚于他,又循着他灼热的视线,猛地投向宫墙下一隅幽深的阴影——

那里安静地立着一个身形瘦削的年轻男子,衣袍素雅得近乎寒酸,襟前大片未干的墨渍狼藉斑驳,无声诉说着方才一场“兄弟嬉闹”的折辱。

穆轩于马上凝望着他,忽然扬首,清越之声如玉磬击冰,清晰地穿透了鼎沸人声: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那时无人知晓,那位备受冷落、处境艰难的六皇子泠猷,在回到冷清宫苑之后,是如何于孤灯下连夜翻烂了三卷《诗经》注疏。

只为找出那两句诗的出处。

和那少年状元郎未曾宣之于口的、滚烫的全部深意。

泠猷指尖颤抖得几乎握不住那枚梨花木簪。他屏住呼吸,极其小心地拨开那看似浑然一体的簪头——

中空的簪身内,竟精巧地蜷着一张边缘已然泛黄脆弱的薄纸。

他缓缓展开,其上字迹,是他无比熟悉的、属于穆轩的挺拔笔力:

“臣这一生,见过陛下穿粗布麻衣,穿绣金龙袍,也穿缟素丧服……最念念不忘的,仍是那年春猎,您偷偷跑来臣帐中,披臣那件狐裘大氅的模样。”

字迹在此仿佛因执笔人的心绪而微有凝滞,墨迹稍深。这一停顿,瞬间将泠猷拽入了另一段更为隐秘、凝结在冰雪之中的回忆——

永昌二十二年冬,先帝病重。穆轩奉命戍守宫门,夜夜站在风雪中。某个呵气成冰的夜晚,一件带着体温的狐裘大氅突然披上他覆着寒霜的肩头。

“殿下?”穆轩惊讶地回头,正对上泠猷冻得发白的脸,那双凤眸在雪光中亮得惊人。

“嘘。”泠猷将冰凉的手指按在他唇上,气息带着白雾,“我偷溜出来的。”

那夜的雪下得极大,万物寂寥。两人缩在宫墙狭窄的阴影里,共披一件大氅,仿佛借此就能隔绝整个世界的严寒与倾轧。泠猷的手冻得不住轻颤,穆轩犹豫片刻,终是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大手完全包裹住了那双冰凉的手。

“小将军的手……很暖。”泠猷的声音轻得几乎被风雪吞没,耳根却悄然漫上一点血色。

穆轩没有回答,只是沉默地、坚定地将那双手握得更紧。他们都知道,这样的亲近是逾越,是大逆不道,可那一瞬,谁都不愿先松开。

先帝驾崩那夜,宫中血流成河。穆轩带着三百亲兵杀入重围,将泠猷死死护在身后。那一战,他身中七箭,玄甲尽裂,却始终如同最坚固的壁垒,没有让一滴血溅到泠猷身上。

“为什么……”登基大典前夜,即将成为新帝的泠猷,双手颤抖着为穆轩更换染血的绷带,声音哽咽,“为什么要如此拼命护我?”

穆轩望着烛光下年轻人通红的眼眶,只是轻声道:“臣的命,本就是陛下的。”

——他没有说的是,早在永昌十八年那个梨花纷飞的春日,当他于万人之中抬头,看见阁楼上那个孤独身影的瞬间,就已经身不由己地,交出了自己的心。

登基之后,泠猷身着龙袍,高坐明堂,变得越发深沉难测,帝王心术运用得淋漓尽致。唯有穆轩知道,那个会在雪夜里偷偷跑来、为他披上狐裘的少年,依然活在厚重的龙袍之下。

证据就是,每次议政结束,当他躬身退后,帝王垂下的袖摆总会不着痕迹地拂过御案,随即,一枝带着清露的梨花,便会精准地、轻轻地滑落,恰好坠入他的掌心。

“陛下……”穆轩时常握着那梨花,欲言又止。

“嗯?”泠猷总会微微挑眉看他,眼底深处闪烁着穆轩始终未能完全读懂的光芒,那光芒下,藏着无尽的占有与孤注一掷的疯狂。

穆轩最终也只是将梨花珍重地收入怀中最贴近心口的位置,垂首轻声道:“臣告退。”

回忆如潮水般退去,眼前仍是被泪水模糊的、遗书上的字句。

纸条的背面,一个干涸模糊的血色指印,如同最后的烙印,重重压在另一行略显潦草的小字之上:

“若有来世,唯愿陛下永远是那个……能被臣于万人之中,一眼便认出的锦衣少年。”

泠猷心中那根始终死死紧绷的弦,于这一刻,彻底崩断。

他双膝一软,重重跪落在冰冷的地面,眼泪汹涌决堤,与额发不断滴落的雨水混在一处,滚过苍白颤抖的唇瓣,最终沿着消瘦的下颌不断坠落。

一声破碎的、几乎被雨声吞没的哽咽,终于挣脱了束缚——

“小穆……”

永昌十八年春,上京街巷的梨花开到极致,如雪覆枝头,风起时纷纷扬扬,落了满城素白。

百姓夹道欢呼,声浪如潮,迎接凯旋的穆家军。穆老将军的仪仗踏碎一路飞花,浩荡行来。

十五岁的穆轩端坐马上,一身银甲白袍,腰间新赐的青霜剑穗随马步轻荡——这是他第一次以将军之名出征归来。少年面容清冷似雪,眉眼间却昳丽如画,宛如自疆场画卷中走出的玉面修罗。

少女们掷花如雨,绢帕与香囊纷纷落于马前。而他目不斜视,脊背挺得笔直,唯有风过时几片梨花悄然栖上肩头,才令他微微抬眸。

——就这一眼,恰恰撞进了临街阁楼上一双深不见底的凤眸之中。

那时的泠猷尚不是帝王。

他只是个被遗忘的六皇子,母妃早逝,父皇厌弃,连宫宴都鲜少列席。那日他原本只在阁楼僻静处读书,却被窗外鼎沸人声惊扰,蹙眉望去——

只一眼,竟再移不开视线。

穆轩骑在马上,阳光穿过层叠梨花,斑驳落于银甲,折射出细碎金芒。他整个人仿佛被镀上一层朦胧光晕,明明刚从修罗场归来,却干净得像不染尘埃。

泠猷无意识地收紧了捏着书卷的手指。

原来这世间,真有这样的人。

梨花如新雪,纷纷扬扬,落无休止。

十八岁的六皇子泠猷斜倚窗边,指尖拈着一枝未掷出的梨花。冠冕下的玉珠流苏被风吹乱,缠绵勾绕于他清瘦的颈侧。

“那位是……”身侧的老亲兵低声提醒,“那位最肖先帝风骨,却也是最不得圣心的六殿下。”

穆轩正欲依礼躬身,却忽见窗边那人以唇形无声比出三字: “看箭囊。”

他垂眸,竟见一枝带露梨花不知何时已悄然插在自己箭筒之中。洁白花瓣间,藏着一卷极小字条,其上墨迹清瘦:

“百战骨,不如一枝春。”

那是泠猷十八年谨小慎微的生命中,所做的最放肆的一件事。

凯旋宴上,众皇子争相示好,言辞热切。唯泠猷独坐角落,静默如庭外疏影,只一杯接一杯地饮尽杯中薄酒。

宴散人静,穆轩独往御花园中醒酒,忽闻身后一道清冷声线落下:

“小将军的剑,很漂亮。”

他蓦然回首,见那锦衣少年静立梨树下,眉眼如墨,唇薄如刃,通身皆是掩不住的冷冽贵气。

穆轩即刻认出——这正是白日那个被兄弟排挤于人群之外的六皇子。

也是那个……往他箭囊中藏花赠诗的人。

他微微颔首,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缓和:“殿下过奖。”

泠猷缓步走近,抬手折下一枝梨花,递向他。

“上京的梨花,比之边关风物如何?”

穆轩微微一怔,接过那枝带露的白梨,指尖不经意擦过对方掌心——一片冰凉如玉。

“边关苦寒,从无此等清景。”

泠猷望着他,忽然极轻地笑了一下。

“那小将军日后,不妨多来看看。”

“……嗯。”穆轩低声应了,抬起那双黑中泛紫的眸子,望向了不远处如雪纷繁的花树。

夜风裹挟着清甜香气拂面而来,他眼睫轻轻一动。

“小将军。”身后蓦地响起一道清越如玉磬的声音,“你的剑穗松了。”

泠猷不知何时已来到他身后,此刻正俯身替他重新系紧青霜剑上散开的流苏。温热的呼吸混着淡淡酒气与龙涎香,若有似无地拂过穆轩耳后。他倏然看见对方宽袖中滑出半块玉珏——那纹路形制,竟与自己怀中那枚祖传之玉严丝合缝。

“殿下……”

“嘘。”一根冰凉的手指轻轻抵上他的唇,止住了他的话头,“三日后寅时,演武场。”

待六皇子转身离去,穆轩才后知后觉地摊开掌心,里面已沁出一层薄汗。他未曾看见,泠猷将方才碰过他唇的手指,极轻地贴在了自己唇上。

自那日梨下别后,泠猷开始频繁“偶遇”穆轩。

演武场上,穆轩练剑至汗湿衣背,他便静坐一旁执卷阅览,目光却时常掠过书页边缘,落向那抹腾挪闪动的身影;宫宴间,见穆轩被众人围劝饮酒,他便“恰好”行经案前,不着痕迹地替他挡下一杯又一杯辛辣琼浆;乃至穆轩每次出征前,他总会“顺路”策马赶至长亭,递上一枝新折的、沾着晨露的梨花。

朝臣皆言,性情孤冷的六皇子,唯独待穆小将军格外不同。

却无人知晓——

每一次的“不期而遇”,皆是泠猷于深宫中推演无数遍的精心算计。他想要的,从来就不止是那一点特殊的对待。

后来,泠猷终登帝位,穆轩亦成为他手中最锋利的剑。二人并肩平定数次叛乱、收服边疆失地,战场之上默契如一体,仿佛生来便该背脊相抵,共御风霜。

然而龙案上的奏折却日渐堆积如小山——

“穆轩功高震主,恐生二心!”

“穆家军只识将军虎符,不闻天子诏令!”

那座龙椅,早已坐在了沸腾的火山口上。

世人只道永盛王朝气数将尽,却不知这庞然巨物,是从骨髓里开始朽坏的。

看那南方三州。

赤地千里,饿殍载道。八十万两雪花官银自京城流出,穿过一道道贪婪的指缝,抵达灾区时,竟瘦成了一把枯骨。那掺着半數沙石的“赈灾粮”,在粥锅里煮出的,不是生机,是易子而食的绝望。而千里之外,江南的园林正拔地而起,奇石嶙峋,亭台错落,每一片瓦当上都映照着灾民空洞的眼眶。

再看那北境边关。

朔风如刀,刮过将士们三年未换的破旧征衣,内里絮着的芦苇与柳絮,如何抵得住塞外苦寒?他们的军饷,化作了兵部尚书马厩里一匹匹神骏的汗血宝马的精致草料;守护国门的烽火台狼烟,竟被换作了受潮的柴草——若敌寇真至,这把火,能否点燃都是未知。

而通往庙堂的青云路,也早已明码标价。

去岁春闱,墨香不敌铜臭。一位寒门学子在考场外引火**,血书“文骨不敌黄金屋”八字,如一道惊雷,却最终被一句轻飘飘的“突发癔症”压了下去。锦绣文章,抵不过世家纨绔囊中的金银。

朝堂之上,衮衮诸公,结党营私,倾轧攻讦。清流不清,浊流更浊。他们如同寄生在王朝残躯上的硕鼠,唯一的共识,便是对那位屹立在尸山血海之上、不肯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将军——穆轩,抱持着一种极致的依赖与恐惧。

是他。

唯有他,一次次于内乱烽火中力挽狂澜,于外敌铁蹄下守住国门。

这艘千疮百孔的巨舰尚未倾覆,全凭他一人如定海神针般苦苦支撑。

然,何其讽刺。

那些依附他兵锋才得以在京城醉生梦死的蛀虫,一面贪婪吮吸着他带来的安宁,一面将无数淬毒的暗箭,射向他的后背。

御案之上,参劾他的奏折已堆积成山。

“军中只知将军令,不闻天子诏!”

“边关只畏穆轩名,不敬帝王威!”

“士卒高呼将军万岁,其心可诛!”

字字如刀,句句染血。

而那位端坐于九重深渊之上的帝王,泠猷,默然凝视着这一切。

他的指尖抚过奏折上“穆轩”二字,轻柔得如同触碰一个易碎的梦。

他看得分明,这煌煌殿宇,早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他更看得分明,他唯一的将军,正被这无边的黑暗,一点点吞噬。

凝视着这些奏折,泠猷忽然想起十二年前,上京街头那场落满肩头的梨花雨。

——他的将军,本该是万人敬仰的皓月清风,不该被这具腐朽的王朝拖入泥泞,染上污名。

帝王独坐于龙椅,指尖无意识地轻敲扶手,目光却穿过大殿,落向殿外纷扬的枯叶。

“这个国家,早已救不回来了。”

腐朽的根脉早已溃烂至骨髓,纵使穆轩再如何能征善战,也挡不住朝堂上下的蠹虫日夜不息地啃噬这座王朝的根基。

除非——

有人能以烈火彻底焚尽这肮脏的庙堂,让新的王朝于灰烬中涅槃重生。

可穆轩绝不会允许。

他的将军,赤胆忠心,即便早知家国倾颓在即,也定会以血肉之躯死守至最后一刻。

因此,泠猷只能亲手……摧毁这一切。

所以……当穆轩浑身浴血,自尸山血海中踉跄走出,一步步拖到他面前,单膝跪下的那一刻——

泠猷的剑尖,稳稳抵上了他染血的胸膛。

“陛下……这是何意?”

穆轩的声音嘶哑得几乎破碎,带着无法置信的震颤。

泠猷垂眸看着他,唇角缓缓勾起一抹优雅却冰冷的弧度。

“功高震主,将军难道不懂?”

他必须让穆轩恨他。

恨比爱更长久。

爱会让人心甘情愿赴死,可恨不会。恨会让人哪怕背负万千痛苦,也要咬牙活下去。

泠猷宁愿穆轩恨他入骨,也不愿他再为这个早已腐朽的王朝殉葬。

可穆轩没有恨他。

他竟抬手握住锋利剑刃,毫不犹豫地反向刺入自己心口。温热的血猛地溅上泠猷雪白的龙袍,如一朵骤然盛放的刺目红梅。

“偃旗……息鼓……”

他至死,都在用他们年少时的暗语,无声告诉他——

“我认输。”

泠猷的瞳孔骤然紧缩。

他原以为会看到愤怒,不甘,会看到被背叛的恨意灼烧双眼。

可他的将军,直到最后……都未曾恨过他。

雨水无情地冲刷着斑驳的血迹,穆轩的身体在他怀中一点点失去温度,变得冰冷。

泠猷缓缓低下头,将一个颤抖而冰冷的吻,印上那再无血色的唇。

“小穆……”

他的声音嘶哑得几乎辨不出原调,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破碎的胸腔中艰难挤出。

“朕……是故意的。”

“朕不要你爱我了……”

“朕要你恨我……”

可穆轩再也听不到了。

他怀中的身躯逐渐化作万千微光,如同被雨水浇熄的星辰,无声消散在凄冷的雨幕中。

只余下那柄陪他征战沙场多年的青霜剑,孤寂地深插在泥泞之中,剑穗低垂,沾满污浊。

泠猷独自跪在滂沱大雨里,终于像一个被彻底剥夺一切的孩子,失声痛哭。

穆轩死的那一日,上京城所有梨树一夜之间尽数枯败,枝桠焦黑,如同被天火焚过。

仿佛十二年前那场盛大而绚烂的花事,终于在此时,迎来了它寂寥的终局。

泠猷独自站在空荡死寂的宫殿中,掌心紧握着那半块冰凉玉珏,指腹反复摩挲着其上深刻的字迹——

“愿同尘与灰。”

他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穆轩曾在一旁练剑的间隙,擦着汗问他:

“殿下为何总送我梨花?”

那时他是如何回答的?

“因为梨花最衬你。”

“干净,易碎。”

“让人……忍不住想私藏。”

——“那年上京梨花如雪,我却在万人之中,只看见了你。”

这后半句真正的感受,他终究从未说出口。

而那个听他回答的少年将军,微微红了耳根,转过头去,只低声应了一句:

“……嗯。”

一如当年。

只是,山河依旧,人间再无当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