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弃 > 第17章 凤辞玉京

天弃 第17章 凤辞玉京

作者:雪落人迟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01:08:04 来源:文学城

“诸位可知,咱们月丰城主‘沈月丰’这名讳乃是后改的?”那说书人将醒木一拍,卖了个关子。座中立即有性急的抢问:“兄台既知此事,可晓得城主原先的名讳?”

说书人捻须一笑,眼中闪过促狭之色:“城主当年行走江湖时,用的可是‘沈浪’这个名号。”

“噗——”

邻间雅座忽传出一声轻笑。尉迟卿转眸望去,但见雕花栏杆处倚着个锦衣少年,正以袖掩唇。那少年察觉到视线,反倒大大方方放下衣袖,露出一张与沈将军有七八分相似的面容。

“失礼了。”少年声音清越似玉磬相击,“只是这名号着实……”话未说完又抿唇忍笑,眼尾漾起浅浅纹路。

尉迟卿:“……”

沈词握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隔着氤氲茶烟望去,那少年眉目如画,竟比城主府珍藏的《谪仙图》还要惊艳三分。这般人物若在月丰城中,早该……

“公子?”随侍见他久未言语,轻声提醒。沈词这才惊觉手中茶盏已倾,碧绿茶汤洇湿了月白袍角。他随意拂了拂衣摆,目光却似被磁石吸住般仍往雅间飘去。

怪哉。他自幼长在锦绣堆里,什么绝色没见过?偏生这惊鸿一瞥,倒叫他想起幼时读过的“除却巫山不是云”之句。

待回过神来,指节已叩在檀木门扉上。几乎同时,雕花门扇“吱呀”一声自内开启……

沈词微微睁大了眼,似是有些讶异。

尉迟卿静默地注视着他,片刻后,才略一侧身,示意他入内。

沈词当即拱手一礼,眉眼含笑:“小生沈词,见过公子。贸然叨扰,实在唐突,不知公子尊姓大名,可否赐教?”

不过一个名字罢了,尉迟卿薄唇轻启,淡淡道:“尉迟……”

然而话音未落,外间忽有一醉汉踉跄撞翻案几,杯盘落地之声轰然炸响,将他最后一个字彻底吞没。

沈词眨了眨眼,随即展颜一笑:“‘玉辞’?好名字!玉兄可是初来月丰?难怪我从未见过你。”

“……”

倒是个自来熟。

外间喧闹未止,隐约听得有人在寻一把琴,店家正低声安抚。可沈词却浑然不觉,一双眸子亮晶晶地望着尉迟卿,活像只瞧见心爱肉骨头的奶犬,热切得几乎要摇起尾巴。

尉迟卿唇角微抿,只淡淡应了一声:“嗯。”

他态度疏冷,沈词却半点不恼,反倒兴致更浓。见他身旁无一随从,衣袂翩然如流云无拘,便猜他是独自游历至此,当即笑道:“玉兄若不嫌弃,在月丰这几日,不如由小生作东,带你遍览云京最繁华的去处?”

他本想着,这般清贵的人物,怕是要多费些口舌才能请动,却不想,下一瞬便听得一声应答——

“好。”

仍是简短一字,如昆仑玉碎,清冽入耳。虽冷淡,却莫名透着一丝应允之意。沈词眸中笑意更深,唇角几乎要扬到耳根去。

尉迟卿眸光微动,思及此人或许是沈将军的胞弟,且举止间自有一番清贵气度,便略一颔首,应了他的邀约。

二人并肩而行,转过街角,忽见一道白墙横亘眼前。那墙面如澄心堂纸般莹润无瑕,日光映照下竟似浮着一层薄釉,光可鉴人。顶上黛瓦如墨玉雕就,沉黑如夜,连朱色霞光落于其上,亦被尽数吞没。

更妙的是,几枝翠蔓自墙内蜿蜒探出,碧叶葳蕤,攀附于素壁墨瓦之间。蔓梢数朵蔷薇灼灼绽放,胭脂色的花瓣层层舒展,在风中轻轻摇曳,恍若美人含笑。

——当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尉迟卿驻足凝望,心下暗叹:好一幅活色生香的丹青妙卷。

沈词展颜一笑,折扇轻点前方:“此乃云京第一雅处——漱墨轩。内藏前朝孤本、名家真迹不计其数。”他压低声音,眼中闪着狡黠的光:“上月天启四大才子联袂来访,在二楼临窗处题了首联,至今无人能对出下联呢。”

尉迟卿紫眸微漾,似深潭泛起一丝涟漪,面上仍是一派霜雪之色。他略一抬眸,望向二楼那扇雕花轩窗,心中暗忖:究竟是何等绝句,竟能难倒天下文人?

沈词眼中骤然亮起星子般的光彩,折扇“啪”地一合,热切地向前半步:“玉兄何不随我上楼一观?”他唇角噙着笃定的笑意,“这天下若还有人能对得出下联——定非君莫属。

尉迟卿略一沉吟,紫眸中闪过一丝兴味,终是微微颔首:“也好。”

二人徐行至正门,清风送来阵阵墨香,夹杂着宣纸特有的草木气息,沁人心脾。朱漆门楣上悬着块乌木匾额,上书“漱墨轩”三字,笔走龙蛇,风骨铮然。门前人流如织,文人雅士往来不绝。

忽有人抬眼望见尉迟卿,顿时惊得连手中书卷都忘了合上。只见那少年不过弱冠之年,一袭素衣胜雪,银发如瀑垂落腰间,衬得那双紫眸愈发清冷剔透。这般容貌气度,不似人间应有,倒像是从那镇店之宝《九霄谪仙图》中款款步出的真仙,偶然驻足红尘。

尉迟卿对这般惊诧目光早已司空见惯,神色未动,步履从容地踏入书斋。衣袂翻飞间,一缕清冽冷香若有似无地掠过众人鼻尖,似雪后青松,又似月下夜樱。

倒是有眼尖的认出了他身侧的沈词,几位书生连忙拱手作揖:“沈公子。”更有熟络的上前寒暄:“少城主今日好雅兴。”沈词含笑一一回礼,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风范。

掌柜约莫而立之年,一袭靛青长衫,见尉迟卿入门时眸光微动——这位公子通身气度不凡,眉目间竟透着几分说不出的熟悉。他整了整云纹广袖,亲自迎上前来,执礼时连腰间玉佩都不曾发出一丝声响。

“这位公子……”掌柜话音未落,尉迟卿已淡淡打断:“天启四才子的题诗。”紫眸扫过二楼阑干,“在何处?”

掌柜不以为忤,反倒觉得这般傲气才配得上少年通身的仙姿。他并不多言,只微微欠身,引着二人径直来到诗前。

沈词与人寒暄完毕,快步跟上前来。抬眸望去,但见宣纸上墨迹淋漓,笔走龙蛇间自有一番风流气韵。他不由轻叹:“果然好诗。”

那四行墨迹淋漓的诗句,字字锋芒毕露,哪有寻常文人酸腐之气?分明是少年郎的意气风发——

“剑指青云敢问天”笔势如虹,尽显凌云之志;

“醉卧昆仑笑王侯”墨痕狂放,透着睥睨天下的傲气;

“千金散尽酬知己”转折遒劲,藏着江湖儿女的肝胆;

“不向人间叹白头”收笔如刀,道尽少年心性的不羁。

沈词看得心头一热,仿佛又见那四位各有千秋的才子,在满楼宾客前挥毫泼墨的飒爽英姿。

尉迟卿凝神静立,紫眸中似有星河流转。忽见他广袖一振,声若寒玉相击:“取笔来。”

三字既出,满室墨客皆惊。掌柜的亲自捧来一方紫檀笔海,内置狼毫玉管,墨是上好的松烟古墨,砚乃前朝流传的蕉叶白端。

霎时间,满堂文人墨客皆屏息围拢。只见尉迟卿执笔如执剑,玉管狼毫在宣纸上腾挪转折,墨迹如游龙惊鸿——

上联“剑指青云敢问天”,他对“笔摇星斗可摘月”;

那“醉卧昆仑笑王侯”处,落笔“闲敲棋子戏公卿”;

“千金散尽酬知己”旁,续写“一剑光寒照肝胆”;

最末“不向人间叹白头”,竟对“只缘身在最高层”!

笔锋所至,满室生辉。四联对罢,众人只见那银发少年掷笔于案,墨香犹自萦绕。字字比原帖更见锋芒,句句较前文愈显狂傲,当真将那天启四才子的少年意气,对得淋漓尽致!

堂中忽起一阵骚动。

“这是哪家的公子?”

“月丰城里何时出了这般人物?”

窃窃私语间,忽有人倒吸一口凉气:“这银发紫眸……”话音戛然而止,似是想起什么禁忌。

尉迟卿眸光骤冷,袍袖无风自动。他转身时带起一缕冷香,对沈词淡淡道:“走。”

沈词尚沉浸在方才的墨韵中,闻言连忙跟上。临出门时回首望了一眼堂中悬挂的《九霄谪仙图》,心头蓦地一跳。

掌柜手中账册“啪”地落地,脸色霎时雪白:“银发紫眸……九霄客……是天启的太子殿下!”

满堂哗然间,那方题诗的宣纸忽无风自动,墨迹竟流转起淡淡金光。待众人回神,窗外早已不见那一双璧人的踪影,唯有檐角铜铃在风中轻响,恍若一场幻梦。

十里长街外,沈词望着身侧公子被风扬起的银发,不由抚掌赞叹:“就知玉兄可以!”

尉迟卿忽而驻足,紫眸微转:“城中可有特色糕点?”声线清冷如碎玉投冰。

沈词尚不知身后书斋已掀起的惊涛,闻言先是一怔,继而失笑——方才还如谪仙般的人物,此刻倒问起人间烟火来了。他眉眼一弯,心道:“到底还是同我们一般的少年郎。”

“玉兄可算问着了!”沈词执扇轻敲掌心,脚步已转向长街尽头,“醉仙楼的蜜浮酥酪,可是连宫里都……”话到一半忽觉失言,忙引着人往那朱甍碧瓦的楼阁行去。

二人衣袂翩跹间已至醉仙楼前,所过之处皆起涟漪般的骚动。

“快看那位银发公子……”

“嘘,莫要惊扰了贵人……”

尉迟卿恍若未闻,拾级而上时广袖流云般拂过朱漆栏杆。沈词落后半步,朝掌柜比了个手势,对方立即会意,亲自引着往二楼雅阁去。

推开雕花门扉,但见窗前悬着鎏金熏笼,沉水香氤氲。案上摆着雨过天青瓷,新茶正温,而墙角立着湘妃竹屏,墨梅疏影。

二人对坐窗前,楼下喧嚣恍如隔世。沈词执壶斟茶时,忽见尉迟卿指尖在案上轻叩,竟与檐角风铃频率暗合。

二人方落座片刻,掌柜便亲自捧来鎏金食盒。揭开时,蜜浮酥酪上还凝着晶莹的蜜露,甜香扑面。

尉迟卿执起那块蜜浮酥酪,玉白的指尖与金黄油酥相映成趣。轻咬一口,**顷刻盈满唇齿,确是人间至味。

可他的思绪却飘回了天启城——醉月楼的樱花酥此刻该是刚出笼屉:那粉晶薄皮裹着蜜酿花酱,对着日光能瞧见馅心里流淌的琥珀光,每一瓣花蕊都缀着星子般的金箔,连盛放的越窑秘色瓷盏都要逊色三分。

“尚可。”他搁下咬了一角的酥酪,紫眸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怀念。沈词正欲询问,忽见窗外惊起一群白鸽,扑棱棱掠过九重檐角,恰似那年栖凤宫樱树下纷扬的花雨。

尉迟卿垂眸望着盘中酥酪,银发从肩头滑落几缕。虽离宫不过数天,这尝遍天下美味的兴致倒是愈发浓了。他执起玉箸又夹了一块,心想:虽不及皇宫御膳房十成滋味,倒也勉强入得口。

沈词见他忽然吃得认真,不由莞尔。正要开口,却见少年紫眸微抬:“明日去尝城南的杏花酿可好?”语气仍是清冷,眉梢却染上一丝人间烟火气。

窗外暮鼓恰在此时响起,惊起檐下一对燕子。沈词望着他沾了酥酪碎屑的唇角,恍惚觉得这位谪仙般的公子,此刻倒像极了贪嘴的寻常少年郎。

掌柜原本见他神色淡淡,正暗自忐忑,忽听得提及城南杏花酿,皱纹里顿时绽出笑意:“公子好眼力!那正是老朽挚友所开,他家的杏花酿配着现摘的鲜果——”话到一半忽觉失态,忙收住话头,只搓着手连连点头。

沈词瞧得有趣,折扇“唰”地展开:“玉兄既开了金口,小弟岂敢不从?”话音未落,忽见尉迟卿指尖在青瓷盏沿轻轻一叩,那声响清越如磬,竟将窗外渐起的市井喧哗都压了下去。

尉迟卿闻言,略一抬眸,朝掌柜微微颔首。这一颔首如清风拂柳,却让掌柜浑身一震,慌忙躬身退下。不过片刻,便亲自捧来一个鎏金缠枝的漆木茶盘。

“这是小店珍藏的‘云山雾芽’,取清明前最嫩的……”掌柜话音未落,忽见茶汤倾入盏中时,竟在杯口凝出一圈朦胧雾气,宛如远山含黛。

沈词看得分明,那雾气中隐约浮现的,分明是九重宫阙的轮廓。

尉迟卿望着那盏雾气氤氲的茶,指尖在案几上轻轻一叩,算是谢过掌柜盛情。茶汤澄碧,芽叶舒展如兰,确是上品——只可惜……

他微不可察地蹙了蹙眉。自幼在宫,莫说苦茶,便是药膳里多搁了一钱黄连,都能教这位金尊玉贵的太子殿下搁了玉箸。此刻那茶香里透着的清苦气息,已让他不着痕迹地将茶盏推远了几分。

沈词正诧异间,忽见少年从袖中取出个精巧的鎏金匣子,拈出块蜜渍梅脯含了。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将他蹙眉的模样映得清清楚楚,倒显出几分这个年纪该有的稚气来。

沈词见状先是一愣,待瞧见尉迟卿含着梅脯微微鼓起的腮帮,再瞥见那盏被冷落的名茶,终是没忍住“噗嗤”笑出声来。这一笑倒好,连带着素来清冷的尉迟卿也眼尾微弯。

两人一个笑得折扇乱颤,一个抿唇忍笑,惊得窗外麻雀都扑棱棱飞走了。掌柜在楼梯口探头,只见那谪仙般的公子此刻眼角泛红,竟比案上插着的海棠还要鲜活三分。

暮色四合时,二人踏出醉仙楼。沈词引着尉迟卿穿街过巷,来到城郊一处僻静湖泊。此时恰逢风月国“月华流照”的奇景——

万顷琉璃般的湖面上,碎银似的月光随波荡漾,恍若九天银河倾泻人间。沿着九曲烟波廊行去,尽头是座飞檐翘角的湖心亭。四面临水,唯有风声与涟漪轻语。

尉迟卿凭栏而立,银发被晚风拂起几缕。忽见一尾锦鲤跃出水面,溅起的珠玉正落在他的袖间,映着月光竟化作点点流萤散去。

沈词望着眼前景象,一时怔然。月光描摹着尉迟卿的轮廓,银发流转着清辉,紫眸倒映着粼粼波光,整个人宛如用水晶雕琢而成。他脱口道:“玉兄这般模样,倒像是……”话到嘴边忽觉唐突,忙用折扇掩唇。

“嗯?”尉迟卿侧首,发梢沾着的流萤簌簌落下。

沈词索性笑道:“我说玉兄莫不是广寒宫里偷跑下来的仙君?这满湖的月色都教你比下去了。”话音未落,忽见尉迟卿袖中飘出一缕银丝,竟与空中月华纠缠在一起,转瞬即逝。

尉迟卿眼睫微垂,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银线绣的云纹,轻声道:“我父……”话音忽滞,紫眸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波动。

夜风掠过湖面,带起他几缕银发,在月光下流转如星河。再开口时,嗓音里多了几分难以察觉的柔软:“……家父也常这般说。”

沈词敏锐地注意到,他说这话时,袖中手指微微蜷起,像是攥住了某个遥远的回忆。亭角铜铃忽然无风自动,清脆的声响惊散了湖面上一圈正要聚拢的月光。

沈词仰首望着天边弦月,轻叹一声:“家兄在北境领兵,父亲总说……”他指尖无意识地在栏杆上敲出断续的节奏,“说我既不能如兄长般建功沙场,至少该在文墨上有所建树。”

尉迟卿眸光微动,湖面倒映的月光在他紫眸中碎成星辰。他自然认得那位威震北境的沈将军——那日雅间门前,正是因这七八分相似的眉眼,才破例开了门。

“君子当藏器于身。”他忽然开口,声音比湖风还轻,“你笔下自有乾坤。”一片柳叶恰落在沈词肩头,被他抬手拂去时,叶脉竟泛着淡淡的金芒。

沈词闻言一怔,指尖悬在栏杆上方寸许,竟忘了落下。月丰城主风流成性,庶子庶女多如过江之鲫,他虽因文采得了两分青眼,何曾听过这般……

夜风忽急,吹得他广袖猎猎作响。那瓣沾了金芒的柳叶从他掌心飞起,在月光下划出一道灿亮的弧线。沈词忽然朗声大笑,笑声惊起芦苇丛中栖息的青鹭——原来在这银发少年眼里,他沈词从来就不是谁的影子。

“玉兄此言……”他转身时眼底似有星火燎原,“当浮一大白!”

是夜,沈词破天荒未归城主府。二人寻了处临水的客栈,枕着潺潺溪声入眠。翌日天光未亮,沈词便叩响了尉迟卿的房门——但见少年银发高束,一袭月白劲装,比往日更添三分英气。

“玉兄,今日定要尝尝那现烤的杏仁酥!”沈词晃着新买的缂丝折扇,“听说要赶头炉的才酥脆。”说着已拽起尉迟卿的袖角往外走。

晨雾未散的青石板上,两道身影掠过早市喧嚣。卖花娘刚支起的摊位上,沾露的茉莉忽然无风自动,像是给这两位贪嘴的少年郎让路。

那杏花斋的老掌柜早已候在门前,见二人身影便笑着拱手相迎。八仙桌上陈设精巧:一碟现烤杏仁酥金黄酥脆,两盏雨前龙井氤氲生香,唯独摆在尉迟卿面前的,是盏琉璃夜光杯盛着的紫晶葡萄浆。

“昨夜听老友传信,说有位品不得苦的贵人要来。”老掌柜捋须而笑,眼角皱纹里藏着几分了然,“这葡萄是西盛快马送来的,用冰鉴镇了一宿。”

尉迟卿执起夜光杯,晨光透过紫莹莹的浆液,在他指尖投下一片朦胧光晕。沈词忽然发现,少年唇角那抹几不可见的弧度,竟比满桌茶点还要甜上三分。

正说话间,忽见一位玄衣客踏入店中。那人约莫二十五六年纪,身姿挺拔如松,眉目间既有成熟风韵又不失俊逸之气。

“一份杏仁酥,有劳。”声音低沉悦耳。

沈词手中茶盏忽地一滞,压低声音道:“玉兄可记得初遇那日?在望月客栈外寻琴的……”话音未落,那玄衣人似有所感,转眸望来。目光掠过尉迟卿时,眼底分明闪过一丝惊艳,却只从容颔首,举手投足间尽是世家风范。

尉迟卿紫眸微眯,见那人腰间悬着的墨玉箫上,隐约刻着‘弦月’二字。

沈词指尖轻叩桌面,以气音道:“此人必是行伍出身。”他自幼在沈将军身侧长大,对那股浸入骨血的肃杀之气最是敏感——即便那人刻意收敛,行走间仍带着剑归鞘般的利落。

尉迟卿余光扫过玄衣人虎口处的薄茧,那是常年挽弓执剑留下的印记。正沉吟间,忽听得窗外传来一阵清越琴音,弹的竟是《破阵乐》。玄衣人闻声抬头,眸中精光乍现,转瞬又归于沉静。

沈词忽觉袖中一沉,低头见是尉迟卿推来半块杏仁酥。抬眸时,正对上少年紫眸中流转的光芒。

尉迟卿指尖轻抚杯沿,紫眸中泛起一丝兴味。将军寻琴——倒是件风雅事。他目光掠过那人腰间玉箫,忽地想起北境军中确有个传闻:沈将军帐下有员爱琴成痴的副将,曾为寻一把焦尾琴独闯敌营。

正思忖间,那玄衣人已起身离座。经过他们案前时,袖角带起一缕松墨香,隐约露出腕间一道箭疤。沈词瞳孔微缩——这伤痕位置,竟与兄长所说的“流云箭法”所伤如出一辙。

窗外忽有马蹄声急至,惊得满街柳絮纷飞。尉迟卿垂眸抿了口葡萄浆,甜意里蓦地品出几分沙场秋点兵的肃杀。

尉迟卿眸光微凝,细看那玄衣人装束——虽仿着风月国时兴的广袖流云式样,但腰间束带的古银螭纹扣、袖口暗绣的九霄环佩图,分明是早已消亡的“乐仪古国”遗风。那个两千年前以《韶乐》名动九州,却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的弦歌之国。

沈词忽觉腕间一凉,原是尉迟卿的银发被风吹拂到他手上。抬眼时,正见少年指尖蘸着葡萄浆,在案上画出一个残缺的徽记——正是古国乐师世家的族纹。

远处玄衣人似有所感,回眸时腰间墨玉箫无风自鸣,发出清越如泉的声响。

沈词见尉迟卿若有所思,笑着将杏仁酥往他面前推了推:“玉兄觉得这酥可还入口?”

尉迟卿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指尖在琉璃盏沿轻叩两下:“尚可。”

二字既出,沈词不由莞尔——这位公子评点美食的词汇,倒是比乐仪古国的琴谱还吝啬。正欲打趣,忽见掌柜捧着个鎏金食盒匆匆而来:“二位贵人,这是新出的蜜酿海棠酥……”

窗外,玄衣人的身影已消失在长街尽头,唯余一缕松墨香混在杏花风里,久久不散。

鎏金食盒方启,一缕甜香已翩然而至——那海棠酥做得极精巧,层层酥皮如花瓣舒展,中心一点琥珀蜜酿,在晨光下莹润欲滴。

尉迟卿眸光微动,难得主动执起银箸。酥皮碎裂的轻响里,蜜酿在唇齿间化开,竟带出几分雪水烹茶的清韵。

“如何?”沈词眼巴巴望着,却见少年慢条斯理拭了拭唇角,紫眸中闪过一丝餍足:“不错。”

沈词手中茶盏险些打翻——从“尚可”到“不错”,这位公子竟已给出至高评价!窗外忽有燕雀掠过,叽喳声里仿佛也在笑话他这副受宠若惊的模样。

沈词指尖轻点桌面,眸中泛起追忆之色:“清和国的海棠品类之多,真如星河碎落凡尘——”话音忽转,带着几分少年意气,“特别是武陵溪畔的十里桃林,花开时节,与我们风月国的夜樱堪称双绝。”

他忽压低声音,折扇半掩唇畔:“听闻……那桃林中还住着位桃花仙君。”话音未落,忽见尉迟卿手中银箸在盏沿轻轻一磕,发出清越声响。少年紫眸深处似有星河流转,虽仍端坐着,那微微前倾的肩线却泄露了心思。

窗外恰有风过,卷着几片粉白花瓣飘入轩窗,不偏不倚落在尉迟卿未饮尽的葡萄浆中,竟浮而不沉,宛如一叶小舟。

沈词见状,折扇“唰”地收拢,在掌心轻敲三下:“若走青冥水路——”他指向窗外波光粼粼的运河,“今晨便有画舫南下,顺风三日可达武陵渡。”

尉迟卿垂眸望着杯中载浮载沉的花瓣舟,忽听得窗外传来悠长的号子声。码头上,一艘朱漆楼船正在升帆,船首雕刻的鹢首兽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未时三刻启航。”沈词已起身整理衣袍,腰间玉佩叮咚作响,“巧得很,这‘揽月舟’正是我沈家产业。”说着朝尉迟卿伸出手,指尖沾着方才飘进来的花瓣,在晨光中透出淡淡的粉。

尉迟卿指尖在空中悬了片刻,终是轻轻搭上沈词的手。少年掌心温热,与他冰凉的指尖一触即分,却似有星火掠过。

码头风急,沈词亲自盯着仆从将鎏金食盒安置在舱内——蜜渍海棠、樱桃凝露、并着七八样时新果酱,在紫檀小几上摆得琳琅满目。他转身时衣袂翻飞,忽然塞给尉迟卿一枚青玉哨:“凭此物可在沿途沈家商号支取用度。”

画舫解缆的刹那,沈词立在码头上挥手。晨光将他腰间玉佩照得透亮,那光芒一直映到江心,随着粼粼波光,追着远去的帆影飘了好远好远。

沈词回到湖心亭时,暮色已染透半边天空。石桌前坐着的身影让他脚步一顿,随即整袖行礼:“父亲。”

沈月丰执起天青釉茶盏,水面浮着的茶沫映出他若有所思的面容:“府中人说,你已三日未归。”声音不疾不徐,恰似亭外渐起的晚风。

“孩儿结识了一位妙人。”沈词广袖垂落,露出腕间半截青玉哨绳,“尽地主之谊,带他遍赏云京风物。”话里藏着几分少年人特有的狡黠,“从醉仙楼的蜜浮酥酪到城南杏花酿,倒是把父亲常赞的雅处都走遍了。”

茶烟袅袅中,城主指尖在《九霄谪仙图》的卷轴上轻叩三下。良久,终是颔首:“既如此,便罢了。”

沈词悬着的心方落定,忽见父亲推来一盏新茶。接盏时,余光瞥见案角搁着份烫金名帖——赫然印着天启皇族的蟠龙纹。

沈月丰指节轻叩青瓷盏,目光如炬地审视着儿子:“此子有何特异之处,竟能让你这般忘形?”他太了解这个儿子——若非遇见惊世之人,断不会连城主府的规矩都抛诸脑后。

沈词唇角浮起一抹罕见的羞赧:“他那银发似月华织就,紫眸比御赐的西域宝珠还要剔透……”话音渐低,“孩儿平生未见这般谪仙似的人物。”

“咔嗒”一声,城主手中茶盖突然坠案。记忆里那个银发紫眸的小太子身影骤然清晰——当年御前献俘时,那孩子高坐銮驾,可不就是这般形容?

“他唤作何名?”沈月丰声音陡然紧绷。

“玉辞。”沈词话音未落,父亲已霍然起身。案上名帖被掌风掀起,露出内页“恭迎太子殿下巡狩”的朱批。

“痴儿!”沈月丰一掌拍在《九霄谪仙图》上,震得画卷中仙人衣袂簌簌,“那是风月皇姓——尉迟!”

沈词瞳孔骤缩,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袖口:“父亲是说……他不是玉辞,而是……尉迟?”

沈月丰已疾步至亭边,玄色大氅在风中猎猎作响:“他身边当真无人护卫?”声音里是掩不住的焦灼。

“他说是游历……”沈词话音未滞,“半个时辰前已乘船往清和去了……”

“糊涂!”沈月丰厉声打断,“立刻调巡防营截住所有出水关的船只——记住,绝不可伤他分毫!”说罢转身欲走,又猛地驻足,“为父要即刻面圣。”

沈词喉头发紧:“父亲,为何要……”

“那是当朝太子君卿!”沈月丰回眸一记眼刀劈来,腰间玉带扣撞在栏杆上铮然作响,“你以为这些天为何全城戒严?为何你兄长突然返京?”

仿佛一道惊雷劈落,沈词眼前蓦地浮现那少年执笔题诗时,宣纸上流转的金光。他倏然单膝跪地:“孩儿这就去办。”

疾奔出亭时,袖中青玉哨滑落在地。沈词望着运河上渐远的帆影,忽然想起那人说“尚可”时微扬的唇角——这般人物,合该是九重宫阙里的真龙。

然而待众人赶至码头,却见那艘朱漆楼船竟已空空荡荡地泊在岸边。船夫满脸惊色地禀报:“那位银发公子站在船头掐了个诀,霎时东风大作——船行如箭,不过半个时辰便到了清和边境!”

更奇的是,向来风急浪高的青冥水道,今日竟平静如镜。船夫搓着手道:“老汉行船四十载,从未见过这等奇事——锦鲤衔着五彩石跃出水面,云雀叼着花枝在桅杆上起舞……”

沈月丰扶额长叹,指节抵着突突跳动的太阳穴——他们这位太子殿下,本就是九天之上神凤临凡的真身。那云雀献花、鱼群衔石,分明是百鸟朝凤的祥瑞之兆!

雷帝陛下将这颗明珠小心翼翼地养在栖凤宫十七载,连他礼数都免了,见君不拜。谁能料到这小祖宗竟敢独自从九重宫阙溜出来,还大摇大摆地在民间晃了这些时日。

“传令下去,”沈月丰揉着眉心对匆匆赶来的暗卫统领道,“就说……就说太子殿下在清和国体察民情,让影卫暗中护着,别扰了他游兴。”横竖有百鸟随行,想来那些宵小也近不得身。

沈月丰苦笑着整了整朝服,只得硬着头皮进宫面圣。想到雷帝陛下那张阴沉的脸,他后颈的寒毛都竖了起来——这哪是去禀报,分明是去领罚啊!

另一边,沈词立在码头上,任江风拂乱衣袍。此刻回想,那银发紫眸的绝世风华,莫说天启城,便是翻遍整个风月国也寻不出第二个。如此醒目的特征,偏他被“玉辞”二字蒙了心窍,竟从未往那方面想。

他弯腰拾起地上的青玉哨,忽觉掌心一烫——那哨子不知何时竟化作了凤翎形状,在夕阳下流转着七彩光晕。远处传来清越的凤鸣,似在嘲笑这凡人的后知后觉。

感谢营养液灌溉,加更来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凤辞玉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