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12章 第 12 章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2章 第 12 章

作者:九月有衣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30 22:47:01 来源:文学城

这话秦念还真不好回答。

提及周树人显然违反规则。

鲁迅评价《史记》的原文是“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

绝唱并不是指“最后一唱”,而是指史书造诣达到最高水平。

鲁迅应该是在肯定《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体例,重点不在于是否“春秋笔法”。

“发于情,肆于心”,就意味着相当主观。

当然,即便很主观,《史记》也有“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的赞誉。

因为别的史书更主观。

司马迁好歹还会如实记录史实,比如张汤的廉洁与为民说情、比如卫霍的功绩。

而同被誉为“史学双璧“的《资治通鉴》,就完全是历史为儒学服务,如果不能服务那就删改历史来服务。

正如那位所说:

“一部《二十四史》,大半都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

【秦念:因为别的更差。你抑黜百家以尊崇儒术,后世那些儒生写的史书,就不只是春秋笔法的问题了。】

司马迁对卫青霍去病张汤的偏见再大,也没有隐去他们的功绩。

对李广再怎么偏爱,也没有改写他的真实战绩。

但后世的史官……

不提也罢。

至于“抑黜百家”之说——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夹带私货,“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其实汉武帝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无论是从汉武帝提拔的大臣、还是当时的政令、以及汉昭帝时期盐铁之议中儒家对汉武帝的指责,都能看出这一点。

所以秦念一般不说“罢黜百家”,她认为“抑黜百家”更为准确。

以前她需要在考试时改成教科书的说法,现在的学生倒是不用在意这个问题:

教科书已经改成“尊崇儒术”,删去了“罢黜百家”一词。

………

李斯大惊。

抑黜百家,尊崇儒术?

法家竟在后世没落?

好在李斯很快就想起秦念的“以法治国”。

后世秦皇复国之后,法家再兴!

此刻李斯也对儒学更为警惕。

………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不久前以年老有病为由,辞官归家。

陛下虽然采纳了他的学说,却并未重用他。

他当过两次国相,但都只是诸侯国的国相。

见后世秦皇直指儒家之春秋笔法,董仲舒忧心忡忡。

………

汉武帝往后的各朝儒生,都觉得无法接受。

果真是暴秦,才会如此轻视儒家之学!

【刘彻:何以见得?】

李世民眉头紧皱。

两年前,他就下令立孔子庙,以仲尼为先圣,颜子为先师。

今岁,他又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

后世秦皇却反对儒学。

难道他看不到秦隋皆二世而亡?

汉朝延续数百年,必有汉武尊儒之因。

【秦念:规则所限,朕无法将儒生具体做了什么说出来。】

【秦念:朕只能告诉你——刘彻,你在儒家独大的后世,名声可不怎么好听,比二凤差远了。】

【刘彻:???】

李世民还不能确定“二凤”是指谁。

秦念先前有说“我朝百姓对三位千古一帝都有昵称”,称刘彻为“刘彘”,始皇帝为“祖龙”。

这“二凤”显然极有可能就是第三人。

虽说不能确定,但亦有七八分把握。

“二凤”不及”祖龙“,却已远胜”刘小猪“。

李承乾发现,他的阿耶嘴角已经快压不住了。

………

秦念若是跟他说什么儒法之争,刘彻只会哂然一笑。

外儒内法,何来儒法之争。

但这句“名声可不怎么好听,比二凤差远了”,则让刘彻大怒。

儒学自他而兴,却反过来诋毁于他?

这叫什么?

【秦念:天幕排榜是龙猪凤。】

有这句话,那“二凤”就可以确定就是陛下。

群臣恭贺,李世民怡然受之。

………

刘彻则是勃然大怒!

天意都认可他的声誉在李世民之上,李世民却是凤,而他是“猪”?

名声差这么多,竟是源于因他而兴的儒术?

“你儒家竟敢如此诋毁朕!”

司马迁污张汤为酷吏,《史记》尚被认为是“史家之绝唱”。

原是绝唱于此!

朝堂之上,儒家官吏尽皆伏地,在刘彻的声声怒吼中瑟瑟发抖。

后世儒生诋毁陛下,他们又能如何申辩?

【秦念:若是让儒家来排这个声誉榜,刘彻,你很可能排不进前十。】

刘彻怒极反笑。

好个儒家!

刘彻可不是什么心胸宽广之人,看到后世儒家如此对他,他怎么可能继续尊崇儒术。

外儒内法,儒皮法骨。

这张皮不好用,那就换一张!

董仲舒脸色灰败。

秦念若是兴儒法之辩,他尚可向陛下申辩。

可如今却是儒家将贬抑陛下身后之名?

就算没有天意规则“禁止谎言”之说,董仲舒也知道秦念所言非虚。

儒家重“仁”,而陛下谥号为“武”。

…………

刘弗陵刘询却都没有要抑制儒学的想法。

事实上,他们并不赞同武帝的穷兵黩武。

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这是事实。

【刘彻:第九个丞相是谁?】

已决意不再尊崇儒术,但要以哪家的学说来替换儒家,刘彻暂无章程。

待事后再议。

刘彻也不想再听儒家之事,于是将话题转移回文臣。

【秦念:赵周,下狱自尽。】

【刘彻:……】

刘据木然。

少傅刚被免职,又轮到了他的太傅。

赵周脸色苍白。

忽闻噩耗。

【秦念:罪名是明知列侯献的黄金不足,却不上报。】

酎金制度始于汉文帝。

《酎金律》规定,王侯每年应按照封国的户口数献黄金助祭宗庙,违者王削县、侯免国。

刘彻堪称平静地免除赵周的太子太傅之职。

反正他给刘据安排了两个太傅。

【刘彻:下一个。】

【秦念:第十任丞相是石庆。】

【刘彻:……】

刘据:“……”

他只剩下这一个太子太傅了。

石庆惊慌,他素来十分谨慎,但担任陛下的丞相,就算是他也不敢说能够得以善终。

【秦念:这个在任九年,虽然没有建树但也没犯大错,病逝于任上,难得的善终。】

石庆感激涕零。

承陛下厚爱,方能任丞相之职。

但后世既然说他没有建树,倘若陛下欲任命他为丞相,石庆也有理由推辞。

丞相为百官之首,他能力不足以担任如此要职!

其他重臣更加恐慌。

十三名丞相唯有三人善终。

公孙弘和石庆都是病逝于任上的善终,可见剩下三位丞相唯有一人善终!

【秦念:第十一任,公孙贺。他其实是不想当丞相的,毕竟此前连着三个丞相获罪自杀,谨慎的石庆也经常被你斥责,所以公孙贺曾哭着跪求不受印绶。】

【刘彻:……】

刘邦大为震撼。

他这个名列声誉榜第二的后代,竟然让臣子哭着推辞丞相之位。

………

刘启只觉头疼。

说是彻儿的错吧,那些丞相所为也确实不似人臣。

盗神道外堧地者、与御史大夫相互构陷者、知酌金不足不报者、在位九年无功者。

真就是“人才”纷至。

………

公孙贺此时正随卫青北征匈奴,只是此番未立战功,正因此惋叹。

随即就看到噩耗。

他都哭着跪辞了,都没能推辞成功吗?

卫子夫也为公孙贺忧心。

公孙贺是她的姐夫,是她姐姐卫君孺的丈夫。

【秦念:然后刘小猪你就跟他对着哭,强行把丞相这个烫手山芋塞给了他。】

【刘彻:……】

当初读到这段历史时,秦念就笑得不行。

“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上乃起云,贺不得已拜。”

公孙贺哭着推辞,刘彻及左右大臣也“感动下泣”。

秦念觉得这左右大臣哭,是感动于刘彻选的冤大头不是他们。

刘彻那句“扶起丞相”就更搞笑了。

公孙贺跪着哭诉自己的才能不足以担任丞相,刘彻张嘴就是“扶起丞相”。

之后公孙贺还是不肯起,刘彻直接就走了,于是公孙贺就这么被强行拜为丞相。

公孙贺是真哭,刘彻则是明摆着的假哭。

【秦念:在任十一年后,公孙贺被卷入巫蛊之祸,与儿子公孙敬声双死于狱中,灭族。事后,你承认没有找出罪证。】

一沾上巫蛊就没有好事。

刘彻极为烦躁。

【刘彻:刘弗陵,将巫蛊之祸详细说来。】

越是烦躁,刘彻就越想知道全部经过。

总不能不断被讥讽,却不知为何被讥讽。

让刘弗陵说,自然是因为刘弗陵不会如秦念一般冷嘲热讽。

【刘弗陵:公孙敬声接替公孙贺担任太仆后,不遵法纪,因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而下狱。】

刘弗陵先说公孙敬声之事,当然是为了表明公孙父子之死并非全然无辜。

也算是努力为阿父开脱。

………

公孙贺早在看到“灭族”时就已是吓得魂不附体。

再看到敬声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更是恐慌不已。

好在左右提及李绪之事。

为匈奴练兵的李绪尚且免死,何况他的儿子只是贪污?

公孙敬声尚幼,缓过来的公孙贺痛下决心,必定好好管教儿子。

管教不好,那就不能让他入仕!

【刘弗陵:公孙贺追捕逃犯朱安世为其子赎罪,朱安世在狱中状告公孙敬声与公主私通、于驰道埋偶人诅咒阿父,公孙贺父子因此下狱。】

【秦念:囚犯明显用于报复的话也信,果然是发猪瘟。】

【刘彻:……】

【刘弗陵:因阿父当时病重,故被其蒙蔽。】

【秦念:没错啊,“猪瘟”。】

一部《二十四史》,大半都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出自管理员读《二十四史》的感言,后续是“如果因为历史大半是假的就不读了,那就是形而上学。不读,靠什么来了解历史呢?反过来,一切信以为真,书上的每句话都被当作证实的信条,那就是历史唯心论了。正确的态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

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出自《汉文学史纲要》。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出自《天人三策》。

明知列侯献的黄金不足,却不上报,赵周,下狱自尽。出自《汉书》。

《酎金律》规定,王侯每年应按照封国的户口数献黄金助祭宗庙,违者王削县、侯免国。出自《史记》。

石庆在任九年,虽然没有建树但也没犯大错,病逝于任上,难得的善终。出自《汉书》。

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上乃起云,贺不得已拜。出自《汉书》。

在任十一年后,公孙贺被卷入巫蛊之祸,与儿子公孙敬声双死于狱中,灭族。事后,刘彻承认没有找出罪证。出自《汉书》。

公孙敬声接替公孙贺担任太仆后,不遵法纪,因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而下狱。公孙贺追捕逃犯朱安世为其子赎罪,朱安世在狱中状告公孙敬声与公主私通、于驰道埋偶人诅咒阿父,公孙贺父子因此下狱。出自《汉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 1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