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里还残留着昨夜喧嚣的余温,酒精、香水与食物混合在一起,一种繁华落尽后略带颓靡的气息。
于缈独自坐在宿舍的书桌前,窗外是天光未亮的青灰色。那份在庆功宴上强撑出的得体笑容,早已从脸上剥落,露出底下真实的、带着深深疲惫的底色,正如像退潮后裸露的礁石。
涂宇琼的话,像一枚投入静湖的石子,涟漪一圈圈荡开,持续叩击着她内心的堤岸。
“不想笑的时候,可以不笑。”
“不想待的时候,可以离开。”
“不需要……每次都做得那么周全。”
只是不想,就可以不做吗?
每一个字,都精准地敲打在她多年来赖以生存的准则上。那套准则曾是她安身立命的铠甲,如今却仿佛成了作茧自缚的囚笼。
她一直以为自己的“圆滑”是智慧,是掌控。
可在他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里,她看到的,只是一个用完美表演换取生存资格、用精致铠甲武装,实则疲惫不堪、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的自己。
她和程峰在一起时相处自然,是因为那更像一场安全的“角色扮演”。他们交换才华,共享资源,维持着安全而体面的距离。她无需付出额外的情感,自然也不会受到真实的伤害。那是一片温吞的水域,不会溺毙,却也感受不到汹涌的波涛,很乏味。
而涂宇琼……他本身就是那片不可预测的海。
靠近他,意味着要砸碎铠甲,以真实的、或许并不完美的肌肤去感受每一滴海水的温度,去承受可能的风浪。她之前的抗拒、挣扎,甚至刻意营造与程峰的“热闹”。
归根结底,是害怕。
害怕在那片过于清澈的海水里,照见自己的怯懦与平庸,害怕自己褪去所有伪装后,内核空空如也,根本不值得被爱。
她烦躁地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许久未碰的《苏轼词编年笺注》,信手翻开。
目光停留处,竟是那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她轻声念着这七个字,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她一直在向外寻求一个“妥帖”的环境,一个“正确”的选择,一个能让她安全隐藏自己的“故乡”。
却忘了,真正的安宁,从来不是外界赋予的,而是内心找到归属后的自然状态。
能让她心安的,不是程峰代表的那条清晰平稳却通往麻木的康庄大道。
而是那个会笨拙地递来温水,会因为她的疏离而眼神黯淡,会看穿她所有伪装并对她说“可以不笑”的涂宇琼。
在他身边,她才能停止那场无休止的、与自我的战争,那个或许不完美但足够真实的“于缈”,才被允许存在。那才是她的“吾乡”。
天光渐渐亮起,晨曦透过窗棂,驱散了室内的昏暗。
于缈看着镜中自己清晰起来的轮廓,做了一个抉择。
她拿出手机,给程峰发了一条信息,言辞恳切而坚定:「程峰师兄,非常感谢这段时间的指导与合作。希望我们能一直愉快地保持合作关系。」
没有拖泥带水,没有模糊空间。
她亲手终结了那份带来“安全感”的暧昧可能。
随后的一整天,她都沉浸在一种奇异的平静里。她不再刻意回避可能与涂宇琼相遇的路径,也不再费心经营周遭的人际氛围。
当有学妹提出一个不合理的请求时,她第一次,用一种温和但不容置疑的语气说了“不,这不在我的责任范围内。”对方错愕,她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呼吸通畅的自由。
傍晚时分,她抱着几本资料从图书馆出来,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不由自主地走向教职工宿舍区附近,脚步缓慢却目标明确。
然后,她看到了他。
涂宇琼独自一人,坐在不远处一棵老榕树下的长椅上,手里拿着一片梧桐树叶,无意识地捻动着叶柄。夕阳的金辉落在他微卷的头发和柔软的毛衣上,将他整个人笼罩在一层温暖而孤独的光晕里,像一幅等待了许久的画。他没有看到她,只是微微低着头,侧影安静得让人心疼。
那一刻,于缈心中最后一丝犹豫也消散了。
她稳步走过去,脚步声惊动了他。他抬起头,看到她,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来不及掩饰的惊讶,随即是小心翼翼的、深沉的凝望。
于缈在他面前站定,没有迂回,没有试探,目光清亮地直视着他,声音平静却带着穿透一切的力量:
“涂宇琼,我想明白了。” 她顿了顿,仿佛在积蓄勇气,也像是在做最后的确认。
“我不要再活在‘应该’怎么做的套子里了。”
“和你在一起很累,是因为我总是在和自己打架,抵抗那个想要靠近你的、真实的自己。” “现在,我认输了。”
她深吸一口气,说出了那句盘旋在心头许久的话: “我选择……走向你。”
世界仿佛在这一刻静止。
风停驻,云停滞。
只有她的话语在两人之间清晰回荡。如一道光,劈开了两人之间所有的迷雾与隔阂。
涂宇琼静静地听着,那双总是清澈的眼睛里,仿佛有星辰一颗接一颗地被点亮,汇聚成一片温柔的星海。他没有动,没有狂喜地立刻拥抱她,只是缓缓地、极其郑重地,向她伸出了他的手。掌心向上,是一个无声却重若千钧的邀约与承诺。
于缈看着那只骨节分明的手,没有任何犹豫,将自己的手轻轻放了上去。
他的手掌温暖而干燥,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稳稳地包裹住她微凉的指尖。那温度,从指尖一路蔓延,直抵心脏,熨平了所有的不安与彷徨。
他收紧手指,仿佛握住了一件失而复得的稀世珍宝。他抬起头,望向她眼底最深处,声音低沉而温柔,带着一种尘埃落定般的圆满:
“于缈,你好。”
不是“学姐”,不是任何带有身份要求的称呼,他只是欢迎面前这个叫“于缈”的人,回家。他欢迎的,是那个剥去了所有伪装、挣脱了内心枷锁、完整而真实的她,终于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走进他的世界。
夕阳沉入地平线,最后一道余晖将他们的身影勾勒成一体,宛若天地间最庄严的剪影。交握的双手,是仪式,是契约,是两个孤独的灵魂,在经历了各自的迷茫与挣扎后,终于找到彼此,并决定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互为灯塔,也互为港湾。
长夜已尽,破晓时分,他们终于握住的,不只是彼此的手,更是那道照亮彼此、也完整了彼此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