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件事东临煦再没提起,就在李双以为东临煦是个懦夫不敢反抗的时候,他被宣进了宫。
近日空气颇为烦闷,不是艳阳高照的天儿,气温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申时,东临煦正在御书房批改奏折。李双进门口恭敬的跪在东临煦面前,“奴才给皇上请安。”
东临煦并未抬头,站在他身侧的周公公道:“小李公公,今儿下午由你为皇上把扇。”
李双从一个太监手里接过扇子,开始为东临煦摇扇。虽然他不理解他一个仪态部门的太监,怎么被东临煦突然召进来,尤其是在他批改奏折这种关键时刻。难不成东临煦相信他了?或是还在试探他?
东临煦专心致志的批改奏折,不知道是李双本人,还是李双手中扇子的缘故,东临煦觉得不那么烦闷,甚至感觉到了秋季即将来临的丝丝凉意,大概是心静。他贪婪的呼吸一口房内清淡的香气,暗自勾了勾唇,就连下笔的瞬间也觉得轻快惬意。
李双的谨慎和东临煦的轻松一直持续了好长时间,直到门外太监进来禀报:“皇上,凌风晨凌将军求见。”这种静默怪异的氛围才被打破。
东临煦握笔的手微顿,很巧妙的抬头看李双一眼,李双知趣的欠身,“既然凌将军求见,那奴才就先行告退。”
“不,”东临煦道,“你就在这里,让凌将军进来。”
李双现在能确定东临煦本意是后者。东临煦知道凌风晨将军今天要来御书房,说不定还要密谋什么大事。他故意召李双进门在这里旁听,以试探他是否会把风声走露给太后。
或真或假,故意套他。李双不了早朝,明天早朝上到底怎么传他也不知道。
总之他要做个选择,到底衷心于谁。
在李双心里,东临煦永远不是真的皇帝,嘴上却不能那么喊。
他嘴上假意衷心他,殊不知他内心真实想法。
他想趁此反间二人,太后过于心狠手辣不好对付,东临煦是个还算仁慈的后起之秀,不如让他成长吃掉太后权利,最后再由黎阳趁乱打劫,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实在是个好计谋。
但李双在看见这凌风晨将军的时候,他心里的这种想法动摇了。
这模样好生熟悉,在哪里见过呢?来人长相五官锋利尖锐,身材魁梧,额头略宽,浓眉横飞,皮肤黄黑,是因常年训练而被晒黑的那种。
到底是在哪里见过?李双轻皱眉头回忆往事,一个片段突然乍现在他脑子里——这不就是当初那个在凤栖宫想玷污皇后的人?
不对,那人被他捅了好几刀,该死透了。
凌风晨?和他长得那么相似,是亲兄弟吗?如果是,他恨不得现在就送这人下地狱。就算不是,东临国的每个人都该死,都该为黎国死去的百姓赎罪。
他握着扇子的力度不自觉加重,眼里有隐忍的恨意。
凌风晨大概很受东临煦重用,东临煦免了他的礼,丝毫不避讳身后的李双,准备和他谈正事。
凌风晨就相对不那么自在,今天的事至关重要,他看着东临煦身后的李双竟然一动不动,脾气也暴躁起来,“没看见我和圣上在商讨事宜?传出去你担当的起?还不快滚!”
李双真就要走,东临煦替他说了话,“一个小太监而已,无妨。”
凌风晨脸色不大好看。但既然东临煦开了口,他也不在一个太监身上继续浪费时间,只是那太监看他的眼神着实让人不爽,他何时,被一个太监记恨上了?
凌风晨面容严肃,“皇上,末将听说朱玉潇被派到青州去了后,治理有方,短短半个月内,竟然靠当地百姓养的鸭子灭了蝗虫。半个月后回宫邀功,丞相一家岂不是更加猖狂?”
李双心里一惊,没想到是这等大事。他也由此明白了朝堂上的党派,主要分为两派,一个以丞相太后为首,一边以东临煦将军为首。只要军权还在东临煦手上,太后暂时不敢轻举妄动。
“爱卿有何高见?”东临煦正色问。
“末将以为,这朱玉潇本身有两把刷子,如果给的名望过大,他身后又有丞相和太后,恐居功自傲。末将认为可将他送去边远地方开荒,美其名曰有才能干大事,除此之外也能通过他牵制太后和丞相。”
“爱卿言之有理,但丞相之子长时间远调,理由不充分。”
凌风晨想了想道:“末将明白,若是不能远调,回城想办法照样牵制即可,末将会见机行事。”
此言正中他心意,东临煦满意的点点头。
朱玉潇走后,东临煦突然喊了李双名字,“李双,你过来。”
李双放下手中精美的扇子,走到东临煦面前端端正正跪在地上。
东临煦:“再近一些。”
李双跪着往前。
“再靠近一些......”
李双下巴几乎贴到了东临煦的膝盖,他抬头为难的看着他,再靠近他就只能靠到他身上了。
这时东临煦突然朝他倾过来,在他耳畔低语,他声音低沉,呼出的热气悉数喷洒在他颈项间。
李双第一次与一个人,尤其是一个男人靠的这样近,不由得心跳加速。
就在李双想入非非时,东临煦的话却让他瞬间清醒过来:“去把这件事一字不差的告诉太后,若你敢有半个字隐瞒——”
“朕、率先杀了你。”
他最后一句话咬字很重,冷漠至极,李双再一次对这个比他小七岁的男人产生了恐惧。
“是,奴才领命。”
李双站起来后认真回想,也明白了东临煦的意图,不由得惊叹他思维缜密。他也仅仅是外面看起来软弱,实际上就是一只装狸猫的猛虎,在黑暗之中慢慢伸长他肆意的獠牙。
李双把前段话完完整整传给了小椅子,但对于皇上此举别有意图的行为他没透露给小椅子。两人之间的战争,这才刚刚开始。
朝堂上,凌风晨本打算上奏,丞相竟先他一步。
“恭喜皇上,老臣听说青州蝗虫灾已灭,实乃国之大幸。不知皇上什么时候调潇儿回城,让他将蝗虫灾害的治理办法推广下去,百姓从此不再惧怕蝗虫闹灾。”
凌风晨吃了闭门羹,心里略微不爽。这是他昨天和皇帝商议的事情,丞相老儿怎么先他一步开口,若说非要奸细走漏风声,定是昨日那个太监。
好在东临煦本意只是牵制,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一大臣上奏道:“蝗虫灾灭实属国幸,但据微臣观天候,近日天空阴沉,空气烦闷,每年夏末秋初都要涨潮下暴雨,更加影响秋季收成,若是能提前预防定可提高不少产量。”
丞相那边的文臣抓住机会,上前一步觐见:“既然如此,微臣听说丞相之子朱玉潇对这方面颇有建树。何不让朱大人试一试?”
丞相朱正觉得这是个机会,可以让朱玉潇早日回城。他站出来自荐道:“小儿的确从去年开始一直在研究这方面相关事宜。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老臣希望皇上尽快调回潇儿,以城内事宜为重。”
“皇上,末将认为此事不可。城内有才有能的官员众多,年年如此,区区一个水灾还能成祸患不成?开疆扩土可是当务之急,望皇上以外围百姓为重。”
“......”
东临煦点点头,两边都有理,丞相这边显然是有备而来,一群人跪在地上齐声道:“希望皇上尽快调回朱大人,以城内事宜为重。”
这气势这腔调,说句逼迫也不为过。一时间朝堂上孰轻孰重谁占了上风,一目了然。
如此嚣张气焰,此时不牵制更待何时?
东临煦同意朱玉潇回城。这分明是他真正的意图,一早下定了决心,怎么可能轻易更改,凌将军不过是个推波助澜的棋子。
东临煦下早朝后,李双被太后手下的人叫了去,他这次有功,得了不少钱财赏赐。
“还想要什么?”太后今儿心情看起来不错。
李双哪儿敢多提,抬头时看了眼太后身后的婢女春生,回想起自己的承诺,谨慎开口:“奴才不敢要多的赏赐,奴才还是戴罪之身。上次在御膳房毒发晕倒,一切多谢春生姑娘照顾,奴才,奴才希望……”
他欲言又止,眼神充满祈求。春生听着这话心里跟着一紧,就听太后道:“准了。春生,你想要什么赏赐?”
春生心里的紧张逐渐化为甜蜜,感激的看了李双一眼,虽有克制却怎么都掩饰不了眼里的欢喜,“奴婢不要赏赐,这都是奴婢应该做的。”
太后瞬间看穿了春生心思,顿了顿道:“这样吧,赏你十两银子和一块上好布料,空了去作件儿衣裳。”
春生领了旨,太后下令让他们都出去,房间里只剩了太后,李双,张德三人,看来又要事吩咐。
春生离开时带上了门,和其他宫女一起走远了。
太后从桌旁的瓷瓶里倒出一颗药丸,递到跪在地上的李双面前,“这里没别的人,哀家就明说,上个月你忍得很痛苦,这个月的解药哀家先给你,当做赏赐,若是你保持这个状态,哀家日后定不会亏了你。”
那钻心的疼痛李双刻骨铭心,又怎么会忘。他伸长了双手捧着这颗药,视若珍宝。
“记着,接下来有关于东临煦的一举一动都必须看好了,他见过什么人,说过什么话,必要的时候,使些手段也未尝不可。”
“奴才明白,奴才叩谢太后娘娘。”
“另外,你要想办法打入内部近一步监视。皇帝羽翼日渐丰满,企图与哀家作对,哀家要先斩草除根,避免养虎为患。”
果然要开始对东临煦下手了么,虎毒还不食子呢。这话李双只敢在心里想,口上应道:“是。”
太后又让张德拿了个包裹上来,黑布包着,让人捉摸不透。
“哀家听说皇帝最近喜欢百合焚香这种香料,还让你管香炉。你做的很好,回去后把这东西洒在香炉里,这东西混合百合有催眠嗜睡的功效,等东临煦睡着了,你去偷偷翻看奏折,看奏折里有哪些官员支持凌风晨,哀家要在下个月四十寿辰时一网打尽。”
李双领了太后口谕,偷偷摸摸回到太监内室。他进门前左右巡视,确认没有被跟踪才进了门并上了锁。
他走到自己床边,小心翼翼的打开了包裹,发现里面有一个白净的陶瓷小瓶,上面没有任何花纹和字体。
他扒开瓶塞,凑近闻了闻,一股难言的清香,带着丝丝的沉醉。
初闻尚可,闻多了还是会觉得头晕。
他重新盖好瓶塞,拿着这东西去了正阳宫殿。
喜欢的小可爱请收藏,多多留言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初步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