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台城春暖 > 第28章 墟里烟

台城春暖 第28章 墟里烟

作者:闻竹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8 10:21:23 来源:文学城

回程的路上再没了来时的兴奋,窗外景致几变,密林渐渐稀疏,不多时,变成一派春和景明的田园风光,茅草屋、竹篱门,偶尔还路过几个挑着担的货郎,似乎是进入了村镇中。

“到陈集镇上了。”润秋道。

颜箫顺势望向窗外。

原本还想着顾修昀若是回京,她可以顺路与他一道,路上也好有个靠山,谁知顾修昀才出城,正要去平乐镇,她只好独自回京。

幸而他穿行了林间近道,好巧不巧和她遇上,不然还不知要和那群歹人周旋多久。

马车穿过坑洼不平的青石板路,行至村镇边缘,来到一片缓坡上。颜箫脑海中天马行空,全然没有注意到外面的静谧。

马蹄踏入一片落满树叶的空地,不远外的草堆里,有什么东西窸窸窣窣地响着,两棵距离不远不近的树下,一根粗麻绳颤颤巍巍地拉直,等待着猎物的落网。

误入此地的马车毫无察觉地靠近陷阱。

下一刻,随着扑通一声,马蹄弯折,可怜的马儿再次摔在地上。

这次轿厢倒是没有被掀起来,而是被带着向前冲了出去。所幸速度并不快,轿厢撞在马臀上便停了下来。

颜箫脑子里嗡嗡作响,“又出了什么事?”

“哎哟,这是谁在这设了个捕兽的陷阱,没圈到野兽,倒将咱们给套住了!”车夫嚷道。

颜箫一听只是落入陷阱,并不是又遇歹人,便提着裙摆跳下马车。

马儿倒在地上,呼哧带喘地打着响鼻,黑溜溜的眼转向颜箫,似乎在诉说冤屈。

方才被那伙劫匪挟持时,人和马虽受了惊吓,却未受伤。可此时两只前蹄齐齐向后弯折,瞧着是站不起来了。

颜箫和可怜的马儿大眼瞪小眼,愣了半晌,自己都想笑。

这下好了,彻底回不去了。

明明出门之前看了黄历,那上面没写今日忌出行啊。

“呀,这是怎么了?”

不知何处传来一道轻快女声,颜箫环顾四周,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是不是杨伯的陷阱又捕到人啦?”一双手拨开半人高的草丛,随后钻出两个人。

打头的是个面容清丽的小娘子,眉眼弯弯,水洗般澄净。

她瞧见颜箫,又看了看地上情形,熟稔地道歉:“实在对不住,这处常有野兽出没,杨伯才设了个陷阱的,没想到误伤了你的马,你人没事吧?”

颜箫低头瞧瞧自己,又瞧了瞧车夫,“无碍。”

她被无辜牵连,却并未恼怒,和善得很,那小娘子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不由得多打量了几眼。

然而越瞧越觉得眼熟,她回忆片刻,试探着唤了声:“颜十一娘?”

“你认得我?”颜箫一怔。

小娘子一身青色袴褶,扎着双髻,宽大略显不合身的衣裳更衬得她瘦弱娇小。瞧这身打扮,她明显不是京城中人,为何会认得自己?

“恕我眼拙,小娘子是?”

“我们见过的,三月三,在城外,我和碧桃走散了,是十一娘和檀家阿姐找到我的,还记得吗?”她将身后的婢女拉到跟前,提起自己的糗事,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耳畔染上红云。

颜箫在脑海中搜刮记忆,迟疑道:“……婉宁?”

正是上巳日在淮水畔遇到的农家少女陈婉宁。

婉宁连连点头,欣喜于她还记得自己,又再三和她道歉。

“只是你家的马……”婉宁蹲下身看了看弯折的马蹄,满面愁容,连说了好几遍怎生是好,瞧着比颜箫还担忧。

颜箫扑哧一笑,“这不妨事,正好我也累了,今日就此歇了罢!”她从腰间佩戴的香囊中摸出一块碎银递过去,“只好麻烦你寻个人帮我到京城竹枝巷传个话,让我家里派人来接我了。”

婉宁哪里会要颜箫的钱,“理应如此,十一娘太见外了些。十一娘若不嫌弃,不如先随我到家中略坐一坐,我去找杨家阿兄,他有快马,可以很快到建邺的。”

她向后一指,“那里就是我家。”

颜箫抬眼望去,山坡下是一大片农田,边缘似乎有间茅舍。

婉宁嘱咐碧桃去寻人,随后又与颜箫相携走出山林。

婉宁家的茅草屋远离村舍,屋前围了一大圈竹篱,独自占领了一整片麦田。春草如浪,荠麦青青,一路向东延伸至一片矮丘。田垅之上,每隔几丈便立着个稻草扎的人形物,头戴斗笠,站得高高的。若不细看,还以为是主家雇来看管农夫的帮闲哩。

此时正是午后人困马乏之时,农人都在屋中歇晌,田间空无一人,只有几只斗笠和竹筐随意靠在田垅旁,昭示着不久之前有人在此处劳作。

颜箫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稻田边缘,小心翼翼地,生怕踩了什么。四周静悄悄的,却偶尔听到咯吱咯吱的啃食声。

“那是什么?”她好奇问。

“是狸猫,这些坏家伙,看着没人便来捣乱。”婉宁拎了根藤条走进田里,“去,去。”

颜箫在田垅上坐下看她驱猫,一时觉得有趣。

记得幼时回琅琊祖宅,郡中也有大片农田,每到夏秋之际,佃户们总会拿着竹竿,在田中驱鸟,也如婉宁一般,口中喊着“去”。

北地的佃户鼻音浓重,听着不像“去”,倒像是“缺”,彼时她很是疑惑,到底是缺了什么呢?

想到此处,她不由得一笑。

若不是今日遇上婉宁,恐怕此生再无法解惑了。

笑着笑着,一个念头钻入脑海,她忽然僵住。

霎那间,似有一柄利刃劈开重重迷雾,方才怎么也看不清的影子渐渐显露于人前。

这念头让她莫名觉得心慌,连赶跑了狸猫坐到她身边的婉宁的关切声都没听见。

过了好半晌,她才轻声问:“婉宁,你可认得去平乐镇的路?”

*

婉宁从屋后牵了头通体黑黄的老牛出来,它似乎被扰了清梦,低低地闷哼了一声,却仍乖顺地跟在主人身后。

碧桃去杨家报了信,回来时还给染春带来了一包杨伯调配的药膏,说是专治跌打损伤。润秋自告奋勇地和车夫一起留下,让脚踝肿得老高的染春跟着颜箫先行回府。

婉宁娴熟地套好牛车,老牛原地跺了跺脚,下一刻被婉宁抚着鼻梁安抚了几下,又立刻安静下来,伸头拱了拱婉宁的手心,任由她将麻绳系在颈上。

颜箫没见过这么老的牛,连那对坚硬的牛角都微微发白,它真能拉得动四个人?

事实证明是颜箫低估了老黄牛的实力,它不仅能拉四个人,连临行前意外多出的一个也不在话下。

高悬的日头不经意间下移了几寸,将远处黛青色的山脉挡在身后。水声潺潺,逆着光看过去,一湾清溪在金光下闪烁着。有几个农妇在溪边浣衣,偶尔溅起水花,谈笑声惊得旁边的麻雀扑棱着翅膀飞上枝头,几只大黄狗围着她们跑,暖风卷着湿润的水汽和皂荚香扑面而来。

天朗风清,绿意压眼。

老黄牛拉着板车不紧不慢地走在乡间小道上,碧桃在前面驾车,婉宁抱着临行前跟在她屁股后面爬上车的阿弟坐在颜箫身侧。

小童约莫六七岁的光景,安静靠在阿姐怀中,好奇地打量着与他们截然不同的颜箫和染春。

“阿勉,背段千字文来听听。”

阿勉得了阿姐的令,脱口而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千字文是前朝一位周夫子专为小童开蒙而编,初时只为皇族所用,颜箫开蒙时才传入门阀之中,没想到十几年过去,竟已能在京郊庄户人家的小童口中听到。

阿勉越背越磕绊,恰逢一阵微风将婉宁散落的发梢推到他面前,他抓在手中把玩,立马便将千字文抛到了脑后。

那缕发丝在光下泛着浅淡的褐色,颜箫扭头瞧了瞧染春的头顶,却是乌黑一片。

难道婉宁有外族血统?可瞧着面容却又不像。

婉宁瞧见颜箫的动作,猜出她心中所想,“十一娘是觉得奇怪?”她抚了抚自己的青丝,“我自小便是这样,发丝黄如枯草,近几年才变深。阿娘说我幼时体弱,是吃的粮太少的缘故,但我总不信。”

她摸了摸阿勉脑后的垂髫小辫,笑道:“阿勉才是体弱,才出生时饿得成日大哭,两岁前每一季都要大病一场,也不见他如我这般。”

颜箫的目光移向阿勉细弱的手臂,她忆起十六郎和十九郎,相较之下,阿勉确实瘦弱得不似这个年纪的孩童,就连二十一娘的小胳膊都是肉乎乎的,如藕节一般。

可婉宁家瞧着实在不像是这般清贫的人家。

陈家虽世代务农,但人勤地不荒,只看那稻穗如浪,便知陈家人并不懒惰。婉宁上面有个阿兄,下面有个阿弟,一家五口人,还养了个小丫鬟碧桃,农忙时还能雇得起十几个帮闲,这放到哪里都算得上富户了,怎会捉襟见肘到如此程度。

婉宁似乎看出她的疑惑,笑道:“其实以前光景并不好,是施行了新农政后,日子才过得好了些。”

“新农政?”

“嗯,以前这些农田虽然是我们的,收成却归士族所有,每年还要向朝廷缴纳地税。但我们庄户人家哪里有那么多现银,只能每年上缴四成产粮抵税。若是丰年还好,若遇上灾年,便是十成的粮也不足以支撑全家人过冬。”

婉宁虽是个女郎,田地里的事却懂得不少,“新朝之后,朝廷颁布新农政,规定士族超出规制的田地归还给佃户,家家户户才过上了不愁温饱的日子,几年下来,也都积攒了不少家当。说来还要感谢新朝,庄户人家靠天吃饭,天时地利无法改变,只能祈求政通人和。”

所谓新朝,是百姓的叫法,准确来说,应当是从先帝自边地起兵夺权,荣登帝位那年算起。

颜箫陷入沉默。

几个月前,会稽郡内佃户滋事,牵扯出大量田地被士族逾制侵占,会稽郡守领了顾司徒的旨意,亲自登门,与各家商讨田地归公之事,颜家亦在其中。

士族坐拥广袤庄园,手握膏腴良田,有源源不断的屯粮。丰年时积存在仓,一旦流年不利,遇上荒年或战乱,谁有余粮,百姓便会如潮水般涌来依附。届时若想改天换地,可谓是易如反掌。

这便是权。

农耕时代,谁掌握了粮仓,谁便掌握天下命脉。汉末以来近百年,世间秩序早已形成。

颜箫在会稽独有一座别院,每年盛夏都要去会稽别院避暑,因走水路,楼船早已陈旧,原是今年要新造一条的。彼时她正在东院中听工匠来与檀氏回禀进展,却忽然听说她的别院后面那半座山头要归还给佃户,简直是晴天霹雳。

以往也不是没有过这种事,可会稽郡守更迭如流水,从未见过谁如今年这位一般执拗,面对软硬兼施皆不为所动,一副不将田产归还便誓死不归的态度。

这位郡守出身寒门,却敢与士族硬碰硬地对峙,此等行事风格,背后是谁人撑腰,不言而喻。

不独颜氏一族,梁氏、柳氏、杜氏的别院均有违制,太后寿宴上,她还曾与杜蕴容谈起此事。

当时她在想什么呢,在想顾司徒此举不过是借花献佛,意图剥夺士族手中权力,打破士族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旧俗,既霸道,又可笑。

于颜氏而言,田地意味着战乱时牢牢攥在手中的资本。于颜箫而言,良田意味着消暑时的别院。可她今日才知道,这些对于庄户之人来说,只是一箪食,一豆羹,是渐渐丰盈的发梢,是不再羸弱的阿弟。

牛车掠过道旁半人高的狗尾草,她随手揪下几束,拿在手中把玩。

“一切都好起来了。”她闷声道。

“是呀,一切都好起来了。”婉宁扬起灿烂的笑。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阿勉忽然蹦出一句。

婉宁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新朝之后,连阿勉都能读得起书了,我幼时也只有随阿父进京时才能在茶肆中听些故事。听说有位高官谏言,后来镇上便建起了学堂,教些农田杂事,也给镇上的孩童启蒙。杨伯的阿弟便在学堂里教书,他讲得最有趣,人也极好,阿勉最喜欢他。”

她讲起自己的窘迫,面上却没有愤懑怨怼,反而是出人意料的平和。

“婉宁这样也很好,读书固然重要,可人世间亦有许多比读书更重要的事。”颜箫轻声道。

狗尾草在她手中变成一只长耳小兔,又被递到阿勉手中。

午后安闲,婉宁唱起了山歌。少女清亮的音色淡入辽阔山川,老黄牛踩着青草,悠闲地踏入了平乐镇。

*

平乐镇比陈集镇路宽,路上却少有行人,沿途经过的茅屋也是家家闭户,不知发生了何事。

牛车一路向镇子南端前行,拐过一道石牌坊后,眼前豁然便出现了两排身着铠甲的士兵,十步一岗,把守在石板路两侧。

只是一个小小的平乐镇,却汇集了这么多京城禁军,分明是百姓唯恐避之不及的场景,颜箫却是心中稍定。

她此番是来对了,看来顾修昀还没走。

“十一娘可是要来此处?”

还没等颜箫答话,竹篱院墙外的禁军便发现了她们,径直走了过来。

“前方涉案重地,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婉宁和碧桃哪见过这阵仗,阿勉更是害怕地躲在了婉宁身后,头都不敢抬,三人齐刷刷看向颜箫。

“他不会伤害你们,不要怕。”颜箫摸了摸阿勉的小脸蛋,轻声安慰。

她从牛车上下来,抚了抚衣袖,报上了父兄的名讳。

“家兄乃门下给事,琅琊,颜笙,特来此寻顾司徒,劳烦郎君通传。”

“琅琊颜”这三个字连起来便是金字招牌,几个禁军互相对视一眼,其中一人便回身走进竹篱门。

片刻后,岳陆走了出来。

瞧见颜箫,他有些意外,目光瞟向她身后一牛车的人,恭敬道:“女郎随我来吧。”

颜箫跟在岳陆身后走进竹篱门。

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庭院,与陈家宅院一样,后院正对一片农田,只是田中并无作物,已然显露出荒废的迹象。

一排仆役打扮的人跪在西边的茅屋前,身后站着数名禁军,见有人来,他们纷纷抬起头偷觑,下一瞬又被压了下去。

颜箫转眼望向东侧。

东侧亦有一排茅屋,庭中有棵需两人合抱的槐树,树下一道绛紫色身影,正吩咐几个禁军做事。经人提醒,他侧身回首,连带着周围所有人一齐看了过来。

看清来人,他剑眉一挑,神色微讶,似乎有些意外。

颜箫在看到他之后便如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然而此刻迎上他的视线,不知为何,却又心跳加速。

她想对他露出个笑来,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她莫名有些脸热。笑容僵在脸上,脚下也迟疑着,不知是该奔过去,还是让岳陆请他过来。

顾修昀眉目舒展,轻轻点头,抬手示意颜箫站在原地别动,正要大步迈向她时,忽然间,神色剧变。

身前身后响起了些嘈杂声,颜箫不知是什么,视线中只余前方的那道身影,几个闪转之间,手中不知举起了何物,扬臂倏然一抛,直挺挺冲自己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