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算盘:商业帝国 > 第6章 理想主义

算盘:商业帝国 第6章 理想主义

作者:会入天地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7:30 来源:文学城

颜旭闭上眼,眼前闪过邮电部展览会上那个外方工程师轻蔑的眼神,闪过马卫国科长最初审视的目光,闪过王老三那油腻而危险的笑容,闪过陈瑾瑜冷静而犀利的提问……这一路走来,荆棘密布,他不能倒在这里,不能!

一种混合着巨大屈辱、不甘和破釜沉舟的决绝,在他胸腔里疯狂涌动、燃烧。

他猛地睁开眼,眼中布满了血丝,那是一种被逼到绝境后的、近乎疯狂的平静。

“签。”一个字,从颜旭牙缝里挤出来,沉重得仿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林浩天愣住了,似乎没反应过来。

“我说,签!”颜旭重复道,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机会把失去的,再拿回来!”

他拿起笔,手在空中停顿了片刻,微微有些颤抖。那支笔,仿佛有千钧重。他知道,这一笔下去,签下的不仅仅是一份融资协议,更是一份卖身契,是将自己和公司的未来,押上了一个无比危险的赌桌。他仿佛能看到太子奶李途纯在签下类似协议时,那可能也曾有过的、一闪而过的侥幸和决绝。

笔尖,最终还是落在了赵资本提供的那份原封不动的Term Sheet上。墨水洇开,写下他的名字——颜旭。那一刻,他感觉某种东西在自己心里彻底碎裂了,那是一个创业者对自己公司完全自主权的告别。

林浩天看着颜旭签下名字,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也默默地在旁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合约达成。一千万的资金即将注入。

没有欢呼,没有庆祝。办公室里死一般寂静。颜旭放下笔,感觉手指冰凉,那股寒意从指尖迅速蔓延至全身,深入骨髓。

他知道,他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资本的诱惑,他终究没能抵挡住。这究竟是拯救公司的甘霖,还是催命的毒药,唯有时间,才能给出那血淋淋的答案。而此刻,他只能背负着这份沉重的“决断”,在命运的赌局中,继续挣扎前行。

鼎晖创投的一千万资金,如同给濒死的病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药效猛烈,立竿见影。“旭日通讯”那间曾经拥挤不堪、弥漫着烟火气的小办公室,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被遗弃了。

新的总部,设在东三环边上一栋新落成的甲级写字楼里,占据了整整半层。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面倒映着天花板上格栅灯带冰冷的光,中央空调系统无声地输送着恒温的空气,隔绝了窗外北京冬日的严寒与灰霾。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外,是日渐繁华的国贸商圈轮廓,一种“跻身主流”的错觉油然而生。

林浩天是这场变迁最积极的推动者和享受者。他给自己换上了名牌西装,定制了精致的名片,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意气风发地穿梭在崭新的、摆放着仿红木家具的独立办公室和开阔的公共办公区之间。他亲自把关招聘,销售团队从原有的小猫两三只,迅速膨胀到三十多人,分成几个小组,设立了华北、华东、华南区域经理;技术支持团队也扩充了一倍;还破天荒地成立了市场部和行政部。整个办公区域人声鼎沸,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年轻员工匆忙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野蛮生长的喧嚣与活力。

颜旭也拥有了一间独立的办公室,比林浩天的那间稍小,但同样窗明几净。可他坐在那张宽大的、皮质尚新的办公椅上,却常常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和疏离。他依旧穿着习惯的棉质衬衫,只是比过去新了一些,与这崭新的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面前摆放着最新的财务报表和销售数据,上面的数字堪称华丽:月度营收环比增长百分之三百,新签约客户数量翻了两番,市场份额(在他们定位的细分领域)显著提升。林浩天几乎每天都会拿着新的“捷报”冲进来,脸上洋溢着征服者的喜悦。

“老颜!你看!上海办事处刚签下的那个单子,顶得上我们过去在纺织厂干半年!华南那边也打开了局面!照这个速度,对赌协议规定的增长目标,指日可待!”林浩天挥舞着报表,声音因兴奋而洪亮。

颜旭的目光却越过那些令人眩晕的增长曲线,落在了报表下方几行不太起眼的数据上:运营成本,包括激增的工资、高昂的写字楼租金、差旅招待费同比暴涨百分之八百;应收账款周期因追求签约速度而被迫拉长,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为了快速抢占市场,部分新项目的毛利率被主动压缩到了危险的边缘。

“浩天,”颜旭指着那行运营成本数据,眉头紧锁,“规模效应确实带来了营收增长,但我们的管理能力和现金流跟得上吗?你看看这成本曲线,比营收曲线陡峭得多!我们在烧钱,烧的是鼎晖那笔投资!钱烧完了怎么办?”

林浩天不以为然地摆摆手:“老颜,你就是太谨慎!现在是跑马圈地的关键时期!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先把市场和份额做上去,把数据做漂亮,后面还怕没钱?等我们成了细分市场的龙头,下一轮融资,甚至上市,都不是梦!到时候,现在烧的这点钱,算什么?”

这时,新来的市场部经理,一位从某外资公司挖来的、穿着时尚职业装的年轻女性,敲门进来,送来一份新的品牌宣传方案,提议在几家主流财经媒体投放系列广告,并举办一场大型行业论坛,以确立旭日通讯“国民通信服务商”的领导者形象。预算高昂得让颜旭眼皮直跳。

林浩天却眼睛一亮,大声称赞:“好!这个思路好!就要这个气势!就要让全行业都知道,我们旭日通讯站起来了!颜总,你看呢?”

颜旭看着方案上那串华丽的辞藻和惊人的预算数字,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疲惫地挥了挥手:“你们……看着办吧。”

他感到自己正在被一股巨大的洪流裹挟着前进。资本的意志、团队的亢奋、市场的机会、竞争对手的压力……所有这些汇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推着他不断向前、再向前,容不得他停下脚步仔细思考方向和风险。他那个关于“可靠、实惠、有担当”的初心,在报表上冰冷的增长数字和日益庞大的组织架构图面前,似乎变得有些模糊和遥远。

他独自一人时,会下意识地拿出那架紫檀木算盘。但如今,他拨动算珠,不再是计算一个小订单的盈亏,而是在演算越来越复杂的现金流模型、资本回报率、以及那悬在头顶的、高达百分之五十的对赌增长线。算珠碰撞的声音依旧清脆,但落在他耳中,却带着一种惊心动魄的急促,仿佛在为他,也为这家正在疯狂扩张的公司,敲响着一记记隐形的警钟。

他知道,公司正在被资本催熟,像一株被注射了激素的植物,看似枝繁叶茂,实则根系浅薄,内里虚弱。狂飙的列车已经启动,速度令人眩晕,但他却隐隐感到,自己对这列车的控制力,正在一点点消失。窗外的风景飞速倒退,而他,只能紧紧抓住扶手,看着仪表盘上不断飙升的速度数字,心中充满了对未知前途的深深忧虑。这扩张的疯狂背后,是越来越浓重、几乎令人窒息的阴影。

东三环甲级写字楼的暖气开得很足,隔绝了窗外北京的严寒。崭新的办公区内,格子间排列整齐,年轻的员工们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偶尔响起此起彼伏的电话推销声。空气中弥漫着新家具的淡淡气味,以及一种被KPI和绩效驱动着的、无形的紧张感。这里干净、明亮、现代,却似乎少了点什么。

颜旭从自己的独立办公室走出来,想去技术区找一下老李——那个从邮电部时期就跟着他、话不多但技术扎实、做事极其认真的老员工,想和他探讨一下华东一个新项目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他穿过开阔的公共区域,目光所及,是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他们穿着时髦,谈论着“客户画像”、“转化率”、“季度奖金”,却很少有人再像过去那样,围在一起争论某个技术参数的优劣,或者为了一条线路的完美布线而反复琢磨。

技术区也被重新规划了,用半人高的隔板分成一个个工位。颜旭找到老李时,他正独自坐在工位前,对着电脑屏幕上的电路设计图皱眉,手边还放着一块已经有些年头的万用表,与周围崭新的环境格格不入。老李穿着件半旧的夹克,背影显得有些佝偻和孤独。

“李工,华东那个项目,我有点担心他们选用的备用电源模块在极端电压下的稳定性,你帮我看看方案?”颜旭走近,低声问道。

老李抬起头,见是颜旭,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但随即又黯淡下去。他张了张嘴,刚想说什么。

“李工!”一个声音插了进来,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是新提拔的华东区域销售总监,一个三十岁出头、梳着油亮背头的男人,姓赵。他手里拿着一份合同草案,直接走到老李工位前,将草案拍在桌上,“这个单子客户催得急,下周一必须发货!安装调试流程你这边抓紧过一下,签个字,我马上让物流安排!”

老李拿起草案,快速浏览了一遍,眉头越皱越紧:“赵总监,这……这不行啊。他们要求的这个响应速度,以他们现有的机房环境和咱们标准设备的性能,根本达不到!强行承诺了,后期肯定出问题,会影响客户体验,砸我们招牌的!”

赵总监不耐烦地挥挥手,语气带着一种对新员工说教般的优越感:“李工,你这老观念得改改了!现在市场竞争多激烈?先把单子签下来再说!客户体验?等设备进去了,有问题再派售后去解决嘛!到时候多跑两趟就是了,成本核算进去就行了。关键是现在不能丢单!你知道这个单子多少金额吗?完不成我的季度KPI,你负责?”

老李的脸涨红了,他握着草案的手指微微发抖,声音却异常坚定:“赵总监,这不是成本和多跑两趟的问题!这是信誉问题!颜总一直跟我们说,‘可靠’是我们的底线!明明做不到的事情,我们不能承诺!这会出大问题的!”

“颜总?”赵总监嗤笑一声,声音不大,却足够让附近几个工位的员工听见,他斜睨了站在一旁的颜旭一眼,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慢,“颜总当然希望我们稳健发展。但现在公司要规模,要数据,要增长!林总天天在会上强调,速度就是生命!你抱着你那套老黄历,耽误了公司扩张,负得起这个责吗?”

这话像一记耳光,不仅打在老李脸上,也让颜旭的心猛地一缩。他看着赵总监那张被业绩和**灼烧的脸,又看了看老李那因坚持原则而受辱却依旧倔强的神情,一股无名火夹杂着冰凉的悲哀涌上心头。

“这个字,我不能签。”老李将合同草案推了回去,声音不大,却斩钉截铁。

“你……!”赵总监气结,狠狠瞪了老李一眼,抓起草案,转身就走,嘴里不干不净地嘀咕着,“倚老卖老,跟不上时代……”

颜旭站在原地,看着赵总监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重新埋首于图纸、背影却更显孤独僵硬的老李,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想开口说点什么,安慰老李,或者重申一下“可靠”的原则,却发现语言在此刻如此苍白。在疯狂的扩张和冰冷的KPI面前,他曾经视为圭臬的价值观,似乎正变得无足轻重。

几天后,老李提交了辞职报告。没有吵闹,没有抱怨,只是在颜旭的办公室里,平静地说:“颜总,公司发展快了,是好事。但我这老家伙,可能跟不上这速度了。我还是觉得,做通信的,线路稳不稳,设备靠不靠谱,比什么都重要。对不起,不能再跟着您干了。”

颜旭极力挽留,甚至提出给他加薪,调整岗位。但老李去意已决。

颜旭最终在辞职报告上签了字,手有些抖。他本想亲自送送老李,却临时被林浩天拉去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人电话会议,讨论下一阶段的扩张策略和如何“优化”财务报表以更符合上市要求。

等他终于脱身,冲下楼时,只看到老李拎着一个简单的行李包,身影蹒跚地汇入国贸桥下熙攘的人流,很快消失不见。寒冬的风吹动着老李花白的头发,那背影,像一个被时代洪流无情冲刷掉的、不合时宜的注脚。

颜旭站在冰冷的街头,看着眼前车水马龙、流光溢彩的CBD,感到一种刺骨的寒意。资本的注入带来了规模的狂飙,却也像一场洪水,冲刷、稀释了公司初创时那最宝贵的、由信任、技术和品质凝聚而成的“文化之魂”。新的血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浮躁和功利。他亲手建立的“旭日”,正在变成另一个他有些陌生的庞然大物。而他却因为那份对赌协议和狂奔的速度,连为一位坚持初心的老兄弟送行,都未能做到。

文化的稀释,无声无息,却比任何有形的挑战,都更让颜旭感到恐惧和无力。他看着这座自己正置身其中的、光鲜亮丽的商业殿堂,第一次清晰地感觉到,脚下赖以立足的基石,正在悄然松动。

鼎晖资本注入后第一个季度的财务报告,被打印在光洁的铜版纸上,送到了颜旭和林浩天的办公桌。报表上的数字堪称辉煌:营收同比增长百分之四百,净利润大幅超越预期,各项指标都指向那遥不可及却又必须达到的对赌目标。林浩天拿着报表,脸上是掩不住的得意,在周一的高管晨会上,声音洪亮地宣布着这份“战果”,赢得了新晋管理层们一片热烈的、带着恭维的掌声。

然而,就在这份光鲜的报告出炉后不到一周,一个寻常的工作日下午,新上任的审计部负责人,一位姓周、面相严谨的中年女士,敲响了颜旭办公室的门。她手里拿着一个薄薄的文件夹,脸色凝重。

“颜总,有件事需要向您单独汇报。”周经理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职业性的谨慎。

颜旭心头莫名一沉,示意她坐下说。

周经理打开文件夹,里面是几份华北区的销售合同、出库单和银行流水复印件。“我们在做季度审计抽样时,发现华北区上个月底确认的一笔大额收入,存在疑点。”她指着其中一份合同,“这笔销售,对象是一家新成立的渠道经销商,采购量突然暴增,远超其历史水平和注册资本所能支撑的规模。”

颜旭接过文件仔细查看,眉头渐渐锁紧。合同金额不小,出库单、发票、甚至首批回款记录一应俱全,从表面看,似乎没有问题。

“我们调取了物流记录,发现这批货确实发出了,但目的地不是那家经销商的注册地址或常规仓库,而是……郊区一个临时租用的、条件很差的仓储点。”周经理继续道,语气平稳却透着担忧,“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侧面了解,这家经销商的主要股东,与华北区总经理的表弟,存在关联关系。而且,根据合同条款,这批货给予了对方远超常规的信用账期,高达一百八十天。”

颜旭的指尖瞬间冰凉。他明白了。这不是正常的销售,这是渠道压货——为了在特定时间点(比如季度末、年末)冲高业绩,将产品强行塞给渠道商,制造虚假繁荣。货物并未真正销售到终端市场,只是从公司的仓库转移到了关联方控制的仓库,但根据收入确认原则,只要货物发出、发票开具,甚至只要收到了部分款项,这笔“收入”就可以在当期报表中确认。这是一种典型的、游走在规则边缘的财务造假手段。

“华北区这个季度的业绩,这笔‘销售’贡献了接近百分之三十。”周经理补充了一句,像一记重锤。

颜旭感到一阵眩晕,怒火夹杂着冰冷的失望直冲头顶。他强压着情绪,让周经理先出去,并严令此事暂时保密。

他立刻叫来了林浩天。

当颜旭将审计报告摔在林浩天面前时,林浩天起初不以为意,甚至带着几分轻松:“哦,这事儿啊,华北的小赵跟我打过招呼了。说是为了冲击季度指标,临时找的渠道伙伴帮帮忙,周转一下。货款不是已经回来一部分了吗?下个季度慢慢消化掉就行了嘛。老颜,你别太紧张,现在行业里都这么干,这叫‘业绩平滑’!”

“业绩平滑?”颜旭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浩天!这是造假!是埋雷!货物堆在关联方的仓库里,根本没有变成真实的现金流!我们还要为此提前缴纳大笔税款!更重要的是,这扭曲了真实的经营数据,会误导我们自己的决策,误导投资人!这是在透支公司的信誉和未来!一旦渠道商无法消化这批货,或者资金链断裂,就会形成坏账,这颗雷就会炸在我们自己手里!”

林浩天被颜旭的激烈反应吓了一跳,随即也有些不耐烦:“那你说怎么办?立刻纠正?把这笔收入冲回?那这个季度的报表还能看吗?对赌协议的第一个观察期马上就要到了,数据掉下来,怎么跟鼎晖交代?赵资本那边会怎么想?到时候股价(如有)、下一轮融资怎么办?”

他凑近一些,压低声音,带着一种现实的残酷:“老颜,我知道这不对。但有时候,为了大局,不得不做一些妥协。小赵也是为了完成我们压下去的任务指标。现在把这事捅出去,处理了小赵,华北区的业绩立马垮掉,军心涣散,后果更严重!不如内部警告一下,下不为例。”

颜旭死死盯着林浩天,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并肩作战的伙伴。资本的壓力、业绩的焦虑,竟然如此迅速地侵蚀了原则的底线。

最终,在连夜召开的、仅有他们两人的紧急会议上,面对即将到来的对赌协议首次考核和可能引发的市场信心崩塌,颜旭妥协了。他没有同意将这视为“行业潜规则”,但也没有采取最严厉的纠正措施。他力排林浩天的异议,坚持在内部下达了书面警告函,对华北区总经理进行了严厉申斥和奖金扣罚,并要求其限期解决库存问题。

然而,这个处理,在高压的业绩文化和林浩天隐隐的庇护下,被内部一些人解读为“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默许。一颗危险的“暗疮”,就这样被轻轻掩盖了过去。表面的报表依旧光鲜,对赌的目标似乎触手可及。

但颜旭的内心,却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自责。夜深人静,他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再次拿出那架紫檀木算盘。这一次,他没有拨动算珠,只是死死攥着它,冰冷的木质几乎要嵌进他的掌心。

他在日记本上,用沉重的笔触写下一行字:“我今日默许的每一个暗疮,都是明日击垮我的脓毒。”

他知道,原则的堤坝,一旦出现第一道裂痕,溃败,或许就只是时间问题。狂飙的列车之下,阴影愈发浓重,而那列车的方向,似乎正朝着一个他越来越无法控制的深渊滑去。琉璃之光,在资本和**的折射下,已然出现了难以磨灭的瑕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