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算盘:商业帝国 > 第3章 第一滴血

算盘:商业帝国 第3章 第一滴血

作者:会入天地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7:30 来源:文学城

京城八月的午后,太阳明晃晃地炙烤着大地,柏油路面蒸腾起扭曲的热浪。海淀纺织厂那栋五十年代建成的三层办公楼里,空气更是闷热得如同凝固了一般。老旧的吊扇在头顶有气无力地旋转,发出规律的吱呀声,却丝毫搅不动那股混合着陈旧纸张、汗水和劣质茶叶的味道。

颜旭和林浩天坐在供销科办公室外走廊的木条长椅上,已经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林浩天不时站起身,透过门上那块磨砂玻璃,试图看清里面的动静,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被他用掌心胡乱抹去。颜旭则安静地坐着,膝上放着一个半旧的黑色人造革公文包,里面装着精心准备的技术方案、报价单,还有那架紫檀木算盘。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算盘光滑的边框,内心远不如表面看起来平静。

这次的目标,是拿下纺织厂招待所和办公区的内部电话系统升级项目。通天集团也报了价,方案先进,但价格高昂,且要求一次性付清大部分款项。旭日通讯的机会在于,颜旭根据纺织厂现有线路和设备老化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渐进式、高性价比”的改造方案,并且,他们第一次尝试运用了刚刚摸索明白的银行承兑汇票。

办公室的门终于开了,一个穿着灰色涤纶衬衫、腋下夹着黑色公文包的中年男人面无表情地走了出来,看都没看他们一眼,径直下了楼。那是通天集团的销售代表。

“马科长请你们进去。”一个年轻办事员探出头来说道。

两人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因久坐而有些褶皱的衬衫,走进了供销科办公室。科长马卫国,是个面色黝黑、身材微胖的中年人,坐在一张厚重的、漆面斑驳的办公桌后面,手里端着个大茶缸,目光在颜旭和林浩天身上扫过,带着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马科长,您好,我们是旭日通讯的……”林浩天立刻堆起热情的笑容,上前递上名片。

马卫国接过名片,随手放在桌上,没看。“嗯,知道。说说吧,你们的方案。”他的声音不高,带着点官腔。

林浩天负责主谈,他口才便给,将旭日方案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线路、模块化升级降低成本、后期维护便捷——讲得条理清晰。颜旭则在适当时候补充技术细节,语气沉稳,用词专业。

马卫国听着,偶尔呷一口茶,不置可否。等他们说完,他才放下茶缸,慢悠悠地开口:“技术上的事,我不是太懂。不过,通天集团的方案,技术肯定是最先进的,这个毋庸置疑。”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人年轻而略带紧张的脸,“关键是钱。厂里现在资金也紧张。你们这个价格,是比通天低,但也要十几万,不是小数目。”

林浩天立刻接话:“马科长,价格我们可以再商量!而且,我们在付款方式上,可以为厂里充分考虑!”他看了一眼颜旭。

颜旭会意,从公文包里拿出那份关于银行承兑汇票的说明,推到马卫国面前。“马科长,我们了解到厂里流动资金有周期。我们愿意接受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比如,合同签订后,您这边可以开立一张六个月期的银行承兑汇票给我们。这样,厂里这半年内无需动用大笔现金,可以有效缓解资金压力。”

马卫国拿起那份说明,眯着眼看了看。这个提议显然触动了他。作为国营厂的供销科长,如何在不占用过多当期现金的情况下完成采购任务,是他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银行承兑汇票,他并不陌生,只是以往多是和大厂或者有背景的公司打交道时才用。

“银行承兑汇票……”他沉吟着,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你们个小公司,能接受这个?而且,这汇票开给你们,你们能等到期?”

林浩天赶紧说:“马科长,只要能促成合作,方式我们可以灵活处理。关键是帮厂里解决实际问题!”他没敢提贴现的事情,那是不能摆上台面的。

颜旭补充道:“我们看重的是和贵厂长期合作的机会。这次的项目,我们可以作为样板工程来做,确保质量和后续服务。”

马卫国靠在椅背上,目光在颜旭沉稳的脸上和林浩天急切的表情之间逡巡。办公室里一时只剩下吊扇的吱呀声和窗外隐约传来的机器轰鸣。时间仿佛过得很慢。

终于,马卫国直起身,拿起钢笔,在旭日通讯的报价单上划拉了几下。“价格,再降五个点。付款,按你们说的,开六个月的银承。能做到,这个单子就给你们做。”

林浩天心头一紧,降价五个点,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他看向颜旭。

颜旭脑中飞快地计算着。降价后,毛利更薄,但如果能顺利拿到这张银行承兑汇票,他们或许可以通过某种渠道提前变现,虽然要损失一部分贴息,但能立刻盘活资金,投入下一个项目。这更像是一场关于资金周转效率和未来机会的赌博。

他深吸一口气,迎着马卫国的目光,郑重地点了点头:“可以,马科长。我们接受这个条件。”

马卫国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松动,他拿起桌上的印章,“啪”的一声盖在了合同上。“那就这么定了。具体细节,跟小张对接。”他指了指旁边的年轻办事员。

走出纺织厂办公楼,灼热的阳光扑面而来,两人却都觉得浑身松快。林浩天兴奋地一拳捶在颜旭肩膀上:“老颜,拿下了!咱们真从通天嘴里抢下肉了!”

颜旭也长长舒了一口气,背后衬衫已被汗水浸湿。他摸了摸公文包里的算盘,心头却没有太多喜悦,反而沉甸甸的。他清楚,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靠着精准抓住客户痛点(资金压力)、提供定制化方案(渐进改造)和灵活的金融工具(承兑汇票)才险险取胜。但代价是极其微薄的利润和对不确定的贴现渠道的依赖。

“别高兴太早,”颜旭看着远处通天集团销售代表消失的方向,声音低沉,“合同是拿到了,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这笔生意,我们必须做得漂亮,不能出任何纰漏。而且,这汇票……”他顿了顿,“怎么把它尽快变成我们需要的现金,还是个难题。”

首战告捷,如同在坚冰上凿开了一道裂缝。但颜旭知道,冰层之下,是深不见底、暗流汹涌的商业江湖。他们这只小舢板,才刚刚驶出港湾,真正的风浪,还在后头。他握紧了公文包,里面的算盘仿佛又重了几分。

海淀纺织厂的项目,最终成了“旭日通讯”的一块金字敲门砖。颜旭带着他那个仅有三人的草台班子,硬是咬着牙,将改造工程做得滴水不漏。线路铺设横平竖直,设备调试稳定可靠,甚至额外帮招待所解决了几个遗留的通讯杂音问题。竣工那天,马卫国科长破天荒地拍了拍颜旭的肩膀,那张总是绷着的黑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算是满意的神色:“小颜,活儿干得利索。”

这声认可,比任何广告都管用。紧接着,纺织厂下属的几家劳动服务公司、子弟小学的通讯升级单子,也顺理成章地落在了旭日通讯头上。虽然每个单子的金额都不大,但像滑润的溪流,让公司那近乎干涸的现金流,终于有了些许持续的活水。

为了庆祝这难得的阶段性胜利,也为了犒劳连续熬了几个通宵的兄弟,林浩天做东,在公司附近那个熟悉的、烟火缭绕的大排档,点了满满一桌:焦熘肉段、地三鲜、拍黄瓜,外加一箱冰镇过的燕京啤酒。夏夜的闷热被冰凉的酒液暂时驱散,灯光下,几个年轻人的脸上都泛着红光,带着劫后余生般的兴奋和对未来的憧憬。

“老颜!我就说咱们能行!”林浩天端起满是泡沫的酒杯,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眼睛里闪烁着野火般的光,“纺织厂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了,这就是样板!接下来,我看旁边那家机械厂、还有新建的那个电子市场,都有戏!照这个势头,年底咱们就能换个大点的办公室!”

颜旭也笑着举杯,杯壁冰凉的水珠沁入指尖。他看着眼前这几个跟着自己挤在陋室、吃炒饼、熬夜干活的伙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那架紫檀木算盘静静躺在他随身的布包里,似乎也暂时卸下了沉重的负担。他盘算着,等这几笔尾款结清,扣除掉必要的开支和预留的保证金,或许真能稍微改善一下大家的条件,至少,添置一台像样的二手电脑。

然而,商业世界的冰雨,总在不经意间兜头淋下。

第二天上午,阳光透过那扇对着自行车棚的小窗,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颜旭正伏在旧课桌上,仔细绘制着给机械厂的初步方案草图,电话铃刺耳地响了起来。

林浩天离得近,顺手抓起听筒,脸上还带着昨晚残存的意气风发:“喂?您好,旭日通讯……哦,李经理啊!您好您好!是不是我们上次询价的那批接口模块有货了?”

电话那头,是他们的核心元器件供应商,“华通电子”的销售经理李强。以往打交道,李强总是客客气气,甚至带着点对小客户的敷衍。但此刻,他的声音却透着一股公事公办的冰冷。

“林经理,货是有。不过价格要调整一下。”李强顿了顿,似乎能听到他那边翻动纸张的声音,“你们要的那批货,单价上调百分之三十。”

“多少?!”林浩天脸上的笑容瞬间冻结,声音拔高,引得颜旭也抬起头望过来,“李经理,您没开玩笑吧?上周不还说价格稳定吗?怎么突然涨百分之三十?这……这没道理啊!”

李强的语气没有任何波澜,像是在背诵一份通知:“林经理,市场行情变化,我们也是根据上游调整。现在原材料、国际运费都在涨,我们也没办法。”

“可这涨幅也太……”林浩天急了,试图争取。

李强打断了他,语气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近乎怜悯的东西:“浩天,我跟你说句实在话吧。不是我们想涨,是……通天集团那边,刚刚跟我们签了年度采购框架,量非常大,价格也给得不错。作为条件,我们需要对部分型号的非协议客户……调整价格策略。你们,正好在这个范围内。”

话音如同冰锥,瞬间刺穿了这间小屋里刚刚积聚起来的暖意。林浩天握着听筒的手指关节捏得发白,嘴唇哆嗦着,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颜旭已经站起身,走到林浩天身边,不用听具体内容,只看伙伴的脸色,他已猜到了七八分。他默默地从林浩天手中接过听筒,声音竭力保持平稳:“李经理,我是颜旭。您的意思我明白了。也就是说,因为通天集团的大额订单,你们选择了优先保障他们的利益和价格,而将成本转嫁给我们这些采购量小的客户,是吗?”

电话那头的李强沉默了一下,似乎没料到颜旭如此直白。他含糊地应了一声:“颜总,话不能这么说……商业合作,总是有取舍的。我们也很为难。”

“好的,我知道了。谢谢您告知。”颜旭平静地挂断了电话。听筒落回座机,发出“咔哒”一声轻响,在这突然死寂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惊心。

“操!”林浩天猛地一脚踹在旁边的纸箱上,里面的设备发出沉闷的碰撞声。“王八蛋!落井下石!看我们刚有点起色,就来这手!百分之三十!我们纺织厂那个项目的利润,全填进去都不够!”他双眼赤红,胸膛剧烈起伏,昨晚的酒意和豪情,此刻全化作了无处发泄的愤怒和屈辱。

颜旭没有动,他站在原地,目光投向窗外。自行车棚里,有人正在给车胎打气,发出有节奏的“嗤嗤”声。阳光依旧明亮,但他却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蔓延至全身。他想起展览会上那个外方工程师轻蔑的眼神,想起马卫国科长最初的审视和犹豫,如今,又多了一条——供应商毫无征兆的、致命的背刺。

他走回桌边,慢慢坐下,将布包里的紫檀木算盘拿出来,放在面前。手指拂过冰凉的算珠,没有拨动。他不需要算,结果已经**裸地摆在那里。纺织厂项目带来的微薄利润,在供应商这精准而凶狠的涨价面前,如同阳光下的冰雪,瞬间消融殆尽。他们之前所有的努力、熬夜、精打细算,在巨头轻描淡写的一次渠道挤压下,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这不是简单的市场价格波动。这是供应链议价能力的绝对碾压。通天集团甚至不需要直接对他们动手,只需利用自身庞大的采购量,与上游供应商签订排他性或优先协议,就能轻易抬高中小竞争对手的采购成本,甚至直接断供。渠道,不仅仅是销售网络,更是生命线的咽喉。被人扼住了咽喉,便是这般滋味。

“浩天,”颜旭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清晰,“我们之前,可能把商业想得简单了。”他看着算盘上那些静止的珠子,仿佛看到了无数条看不见的丝线,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而他们,只是网上微不足道、随时可以被牺牲的节点。“技术、服务、性价比,这些很重要。但掌控不了供应链,命脉就永远攥在别人手里。这,就是我们的第一滴血。”

华通电子涨价的通知,像一块巨石投入“旭日通讯”这潭刚刚泛起活水的小池,瞬间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灭顶的漩涡。

那间本就狭小的办公室,空气仿佛凝固成了沉重的铅块,压得人喘不过气。林浩天之前的暴怒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焦躁的、无头苍蝇般的状态。他不停地拨打着电话,声音从最初的恳求逐渐变得沙哑而绝望。

“张总,那笔尾款……对对,海淀纺织厂的项目,早就验收了……您看发票都开过去一个月了……不是催您,我们这边实在是……喂?喂?!”对方挂断了电话,林浩天狠狠将听筒砸在话机上,发出“哐当”一声巨响。

“妈的!一个个都拖!九十天账期!他们倒是不急!”他烦躁地抓着自己的头发,眼睛布满血丝。

颜旭没有说话,只是坐在旧课桌前,面前摊着那个厚厚的、封面已经磨损的笔记本,旁边是那架紫檀木算盘。窗外的阳光透过布满灰尘的玻璃,斜斜地照在桌面上,映出他紧绷的侧脸。他的手指没有拨动算珠,只是死死按在框架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残酷的演算。脑海里,数字像冰冷的瀑布一样倾泻而下:

应收账款:

纺织厂项目尾款,四万三千元,账期剩余五十八天。

劳动服务公司项目,一万八千元,账期剩余八十五天。

子弟小学项目,九千元,刚刚交付,尚未到约定的六十天付款期。

合计:七万左右。全是画在纸上的饼,远水难解近渴。

应付账款与迫在眉睫的支出:

华通电子催要的上批次货款,两万一千元,已逾期一周,对方措辞越来越严厉。

下一批维持基本业务运转必须采购的元器件,按照新涨价30%后的价格,约需三万五千元,供应商要求现款现货。

下月房租,一千五百元。

最关键的是,距离发薪日只有不到十天了。小王、小李,还有他们两个,四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将近四千元。

算来算去,结论冰冷而绝望:公司账面上那点可怜的、原本计划用于支付工资和少量采购的流动资金,连支付华通电子的逾期货款都不够。现金,彻底断流了。

颜旭闭上眼,仿佛能看到代表着“旭日通讯”生命线的溪流,在阳光下迅速干涸、龟裂。没有现金,支付不了货款,拿不到新的元器件,现有的项目无法推进,已完工的项目尾款收回更是遥遥无期。这是一个死循环。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体会到,为什么说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利润是未来的、账面的希望,而现金,是活下去的当下。血液流干了,再宏伟的蓝图,也只是纸上谈兵。

“不行!不能再等了!”林浩天猛地站起来,脸色阴沉得可怕,“华通那边说再不付款就要停止供货,还要告我们!老颜,得想办法搞点钱,先把眼前的窟窿堵上!”

颜旭睁开眼,声音沙哑:“去哪里搞?银行?我们这种小公司,没有抵押物,没有稳定的流水,根本贷不出款。”

林浩天眼神闪烁了一下,压低声音:“我……我认识一个人,在西直门那边……能做短期拆借。”

颜旭的心猛地一沉。他当然知道“短期拆借”在当下的语境里意味着什么——民间借贷,高利贷。

“浩天!”颜旭的声音带着警告,“那是个火坑!利息高得吓人,利滚利,沾上了就甩不掉!”

“那你说怎么办?!”林浩天猛地提高了音量,额头上青筋暴起,“等着华通把咱们告上法庭?等着小王小李下个月喝西北风?等着好不容易打开的局面就这么垮掉?!老颜,有时候就得兵行险着!先过了这一关再说!”

两人之间的空气瞬间剑拔弩张。一个坚持底线,畏惧后患;一个只顾眼前,追求生存。

最终,现实的压力碾碎了所有的争论。在华通电子发出最后通牒,以及小王小心翼翼询问下个月工资是否照常发放之后,颜旭妥协了。一种混合着屈辱、无奈和破釜沉舟的情绪,在他胸腔里燃烧。

晚上,林浩天带着颜旭,走进了西直门附近一条灯光昏暗、充斥着油烟和嘈杂人声的小巷。在一家挂着“棋牌室”招牌的店面后面,他们见到了那个叫“王老三”的放贷人。油腻的头发,眯缝着眼,手上戴着一个硕大的金戒指,房间里烟雾缭绕。

王老三没多废话,听完林浩天含糊其辞的用款需求,伸出三根手指:“三分利,按日计。借三万,先扣十天利息九千,实际到手两万一千。十天后,连本带利还三万。续借,利息照算。”

颜旭感觉自己的胃在抽搐。这几乎是要抢钱!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林浩天还在试图讨价还价:“三哥,这利息是不是太高了点儿?我们也是应急,周转开了马上还……”

王老三皮笑肉不笑地打断他:“嫌高?门在那边。有的是人等着用钱。”

颜旭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污浊的空气。他想起自己研发通信协议的梦想,想起那架算盘,想起“人心难算”的古训。如今,他就要亲手把自己和公司的命运,押给眼前这个散发着危险气息的人,押给这饮鸩止渴的“三分利”。

“我们借。”颜旭睁开眼,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

签下那份布满陷阱的借款协议,接过那摞沉甸甸、似乎还带着别样温度的现金时,颜旭感到某种东西在自己心里碎裂了。那是一个技术人曾经的清高和纯粹。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脚下的路,已经不可避免地滑向了另一个方向,一个充满了更多不确定和危险的方向。现金断流的危机暂时缓解,但一股更深的、源于高杠杆和金融风险的寒流,已经悄然侵入骨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