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宋准探案记 > 第77章 正是江南好风景(一)

宋准探案记 第77章 正是江南好风景(一)

作者:水青梧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1-07 10:36:33 来源:文学城

三月中旬,刘氏案作结,罗瑞被判斩立决,就在攸县行刑。

刑场上,不少人在旁围观,程微和刘洵坐在一侧,品着茶冷眼瞧着。

人头落地,程微与刘洵相视一笑,缓慢起身对宋准和许策道:“此案了结,多谢许县令和宋县尉,辛苦了。我二人的事也已经办完,就此告辞。”

宋准近日心下总是不痛快,瞧见他们二人在那儿总觉刺眼得紧,却也不得不曲意逢迎着。

“职责所在,谈不上辛苦。二位一路顺风。”他说。

送走了那两尊大佛,宋准一行便去了柳晏的茶馆,在二楼的厢房里,宋准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信,皱眉看着。

柳晏好奇,凑近了问:“哪儿来的?”

宋准摇摇头,说:“信中并未提及,但这字迹却是我长兄的。”

“你长兄?”令狐朝闻言,也起身凑到宋准身边,看了眼他正在看的那一页信,问,“谁给你送来的?”

“我不知道,今晨醒来时已经在我房中桌上。”宋准说,“长兄幼时的先生好临蔡襄的字,在教导长兄时也时常叫他临习,但他又不想与旁人相同,喜欢将捺写成一个斜点,因此他的字迹很好认……”

说到这里,宋准只觉喉头发紧,自当初从扬州迁居,长兄在路上失踪,生死未卜,十多年来家中从未得到他的消息,母亲险些因此哭坏了眼睛,如今他竟给自己送来书信,这么多年,他究竟过得怎样?

柳晏递给他一块帕子,说:“放宽心,惟衡,你兄长既给你送信来,不正是他如今正安然无恙吗,快看看信上都说了什么。”

宋准深吸了一口气,将那几张信纸十分珍重地铺平了,从第一页开始看起。

信上宋恪说,当年在扬州与家人走散后,他幸得贵人搭救,如今正跟随贵人在朝为官,他知道宋准这两年的政绩,赞他有勇有谋,今后必定大有所为。

除了这些寒暄之语,宋恪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他们父亲宋瑜当年去世的隐情,叫宋准多加留意,他们父亲并非意外去世,而是因撞破皇室密辛才被灭了口。

在信的最后,宋恪写道:“我身为长子却未尽长子之责,阿准莫将我来信之事告诉母亲和弟妹,我如今尚无归期,莫要让母亲再度伤心。”

令狐朝仔细看了这墨迹,说这信是一月之内写成的,如果这确实是宋恪所写,那宋恪如今确实是安然无恙。

宋准紧紧盯着写着父亲死因的那一页,他从前只知道父亲是在军器监值夜时意外遇刺,为此皇上还给了宋家不少补偿,靠着这些银钱,母亲才能带着他们几个孩子离开战乱的扬州。

当时他不过四五岁,对父亲的印象都只有他急匆匆回家又急匆匆离开的身影,他几乎没看清过他的脸。

但宋恪不同,宋恪当时已经开蒙懂事,和父亲的交流也最多,知道父亲去世的隐情也不奇怪,难道他说如今无归期,是为了查父亲的案子?

他说如今在朝为官,可从未听说过朝中有叫宋恪的官员啊,难道兄长已经改名换姓?

他为何要这样做?

难道说,是他宋氏长子的身份不能够让人知晓,可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柳晏似乎看出了他内心的疑惑,经他允许接过那封信细细看过,道:“惟衡,我猜你兄长正在查的事情多半也涉及了权贵甚至皇室的密辛,并且这一定是他们不想让你们宋家人所知晓的秘密。”

“为何这么说?”宋准问。

“我记得你曾说过,你父亲是意外遇刺的,可那时候却并未彻查,皇帝只是给了你们家不少补偿,以示慰藉,但这原本就是不合律法的。”

“确实如此,我只记得当时由大理寺督办此案,那时候卫夫子还不是少卿,没有权利过问此案。查来查去最后告诉我家,刺客狡诈,毫无踪迹,没有头绪,便只能作结。”

柳晏面上的表情冷冷的,像看穿了一切:“堂堂军器监的官员被杀,不查军器图纸去向,不查是否有机密被盗,只查什么刺客,我看,这根本就是皇室自导自演!”

“稚言,莫要再说下去了,小心隔墙有耳!”宋准有些紧张地皱了眉,伸手按住了柳晏的胳膊,对他摇摇头,叫他停下。

宋准又道:“如今知道兄长一切安好,我心中也算有块石头落地,他隐姓埋名查父亲的案子无妨,我的身份在朝中已经没有什么秘密,不方便在明面上打听消息,只能先顾好眼前。九曜,才是我们目前最大的敌人。”

“不错,惟衡,你兄长改名换姓,又有贵人扶持,想必查案也如鱼得水,我们只需顾好我们的敌人。朝中局势错综复杂,说不定九曜也与你父亲的案子有关联,你们最终还会殊途同归。”

令狐朝的话像是定心丸,宋准终于长出一口气。

没过几日,从京城来了道旨意,丞相李涉令宋准进京述职,还要他快马加鞭半月内就至。

一接到消息,宋准心里便有些五味杂陈的,不知道丞相此时叫他述职究竟何意,又欣喜有机会顺道回家看望母亲和弟妹。

可更多的却是些不安,旁的县尉也会被丞相召见这样多次吗?该不会是李氏想要拉拢自己吧?

柳晏知道这件事儿立刻就兴奋起来,吵着要和宋准一起去临安,说不知道他的吟兰苑和当初救下的那些女孩子们都怎么样了,要亲眼瞧瞧。

令狐朝放心不下攸县的几个病人,起初说不去,可耐不住柳晏软磨硬泡。

他说:“你就不想你运河边上的船屋吗?那可是你亲手一点一点搭起来的!”

他又说:“你就不挂念清河坊厨娘的鱼肉馄饨?”

他撅着嘴皱着眉说:“攸县又不是只有你这个一个大夫,我们这一去一回少说二十来天呢,我想你了怎么办?我要是受伤了,谁给我涂药?谁给我治伤?我要是想你想出病来,郁郁寡欢,在半路不治而亡……”

……

闭上眼长长叹出一口气,令狐朝伸手把他的脑袋推远了些,道:“行,我去,我去行了吧?”

“呜呼!”柳晏激动地一蹦六尺高,窜回房里收拾行装去了。

三人在清明前几日到了临安,进城时细雨纷纷,远处的青山楼阁都半隐在烟雨里,街边水渠里的水涨起来,水草顺着水流摆动,杜鹃鸟的叫声在雨幕中格外清晰。

一阵糕点的甜香飘过,是卖桂花糕的小贩挑着扁担匆匆不知上哪儿去。

“哎,卖桂花糕的!”柳晏喊了声,“给我称一斤桂花糕!”

“好嘞!”小贩卸下扁担,拿出他的小杆称给柳晏称糕点,用油纸包好了递给他,“二十文,公子拿好。”

那小贩收好了钱,又挑着他的糕点担子匆匆走了,叫卖着:“买糕来——卖桂花糕喽!”。

宋准问他:“买这么多,吃得完吗?”

“这不还有你们俩呢吗?多吃点儿,离开临安这么久了,怪想这一口的。”

令狐朝自进了城门就仿佛有些心事重重的,没走几步,便说:“我想回运河边看看。”

“好啊,我陪你去。”柳晏道,“惟衡,你快些去见丞相,把正事儿办完了也好回家看你娘。”

“好。”

李涉当初在旨意中叫宋准去丞相府的谒舍等候召见,那地方他已经去过一次,可一到门口还是不免紧张地咽了口口水。

丞相府的仆人将他带去谒舍,说丞相还在处理公务,叫宋准先作休整,届时便会派人来叫他。

于是宋准又浑身紧绷地坐在桌边,战战兢兢等了半个时辰,没等到人来叫他,却听见了外面有些熟悉的声音。

“丞相还在处理公务?那是我来得不巧了,无妨,我等等就是。”

是张惠!他怎么也今日来了?

宋准心下疑惑,想起当初在盐官县分别时他留下的那封信,说他如今种种皆是无奈之举,今后再相见,可能就是敌人。

敌人也好,友人也罢,怎么也算故人重逢,要出去与他见一面吗?

宋准心里正犹豫着,那声音到门口来了:“哎?宋惟衡!”

一抬头,正对上张惠那张笑得灿烂的脸,眼下的阴鸷纹如刀刻一般,托着他那双桃花眼。

“见过子初兄。”宋准起身规规矩矩地向他行礼,眼睛却看着地面。

“我与宋县尉是旧相识,就不去别的房间了,难得相见,我与他叙叙旧。”张惠对仆人说,那仆人没多嘴,行了个礼便下去了。

张惠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宋准面前,将他行礼的双手按下去,道:“哎,你怎么来了?你不是在潭州吗?”

“丞相召我进京述职,我便来了。”

“这样啊……我今日也是来述职的,不过,是我自己要来的,但愿这李涉也有心思见我。”

张惠的语气有些不屑,像是十分瞧不起这李丞相,不过宋准也知道是为何,他是程氏的人,程氏与李氏每日明争暗斗的,互相瞧不起再正常不过了。

“你何时到的京城?哪日走呢?”张惠问。

宋准没隐瞒,如实说:“今日刚到的,再停留三五日便要返程了。”

“那你今晚可有空去我府上小坐一下?不耽误你太久。”

“为何?”

“你我近一年未见,我想和你叙叙旧还不行吗?当日盐官一别,我有许多话没说完……”他突然压低了声音,在宋准耳边说,“老家伙已经让我熬死了。”

“什么?”宋准心下一惊,他还记得去年张惠给他留的信里说他想要自己干,就只能先送走他爹,但他爹也不算年迈,怎的不到一年就死了?

张惠退回身,意味深长地笑笑:“这还要多谢程微公子给我的启发。如今我虽还只是临安通判,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升官加爵,但我想做的事情也能尽数去做了。”

宋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沉默地看着他,没关上的房门外是从屋檐上慢速落下的的雨水,像一排剔透的琉璃珠帘一般,尽数摔碎在青石地砖上。

“宋县尉,丞相召见。”

仆人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宋准才应声,对张惠一礼道:“子初兄,我先去见丞相了,晚上我会赴约,望子初兄不嫌叨扰。”

“好,莫要叫我等太久了呀,惟衡。”张惠拍拍他的肩膀,转身去桌边坐下了。

离开谒舍,宋准被仆人带到了丞相府的议事厅里,偌大的屋子,就高位上坐着李涉一人,连伺候的仆人都退居在外。

李涉见宋准进门,脸上溢出了笑,道:“宋县尉,别来无恙啊?”

“攸县县尉拜见丞相。”宋准行了大礼,低着头不敢抬起。

“免礼,赐座。”

宋准战战兢兢起身坐在一旁,这才敢抬起头瞧一眼,同去年初见时一样,李涉还是那般慈眉善目,那双叫他十分熟悉的眼睛带着笑意看着他,只是略多了些疲态。

李涉拿起茶碗抿了一口,道:“宋县尉在攸县剿匪的壮举皇帝与本相都已经听说,果然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不管是在临安,还是在潭州,宋县尉都一样的英勇啊。”

“丞相过奖了,这都是下官的分内之事,丞相先前拨神臂弓至我县,已经是很大的助力,下官定然恪尽职守,才能不辜负了丞相厚爱。”

“哎,兵器都是死物,要看用它的人如何使用。今日此处没有外人,宋县尉不必如此拘束,只当是同僚小聚,有什么便说什么。”

李涉这样说,宋准心里却闹不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跟他个九品芝麻小官算哪门子的同僚?莫不是真要将他拉拢至李氏门下吧?

虽这样想着,宋准还是起身一礼道:“是,下官多谢丞相。”

李涉后面又问了他不少在攸县任职时的事,他也一一作答,不知不觉半个多时辰都过了,今日自打进了临安城,就吃了块柳晏给的桂花糕,此时也饿得胃肠翻滚,咕咕直叫。

好容易应付完了,李涉可算是放他离开。

临走前,李涉意味深长地对他说道:“宋县尉,在朝为官不比念圣贤书,难为你单打独斗至今,往后为官须谨慎小心,莫要辜负了你恩师对你的期望。”

听到这一句,宋准有些震惊,李涉也认识卫夫子?难怪看他那双眼睛十分熟悉,想来真的是夫子曾经的同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