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思君朝与暮 > 第4章 塔心之怨

思君朝与暮 第4章 塔心之怨

作者:钱乌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7 14:28:22 来源:文学城

踏入巨塔入口的瞬间,仿佛穿透了一层粘稠而冰冷的能量薄膜。外界的幽蓝微光、深海的压迫感骤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更加纯粹、更加令人心悸的体验。

塔内的空间呈现出一种违反物理常识的广阔与扭曲。这里没有上下左右之分,也没有墙壁和穹顶的概念。他们仿佛悬浮在一个无边无际的虚无之中,脚下、头顶、四周,都是深邃的、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线的黑暗。然而,在这片虚无中,却存在着“光”和“物质”。

无数瓷器碎片,大大小小,各式各样,如同宇宙中的星环、星云,按照某种复杂而玄奥的轨迹,在缓缓地、沉默地旋转、公转、自转。它们不再是被动漂浮的残骸,而是构成了一个庞大、精密却又充满悲伤的动态系统。这些碎片本身散发着微弱的光芒,青花的幽蓝、粉彩的柔丽、单色釉的温润……亿万点微光汇聚成一条条流淌的光之河,在虚无中勾勒出无法理解的几何图案,既壮美,又诡异。

空间的中心,悬浮着一个最为耀眼的存在。那是一个约莫一人高的、散发着柔和而稳定白光的光团,像是一颗微型恒星,成为了这片破碎星系的引力核心。光团的光芒并不刺眼,反而给人一种温暖、哀伤而又神圣的矛盾感觉。凝神望去,可以隐约看到光团的核心,有一个极其精美、完好无损的青花瓷瓶的虚影,其纹饰繁复而古雅,瓶身线条流畅完美,仿佛凝聚了瓷器艺术的极致之美。那,应该就是所有破碎瓷器执念汇聚的“核心”,是它们对“完整”与“美好”的最终向往所凝聚成的意象。

然而,通往这核心光团的“路径”并非坦途。在那些缓缓旋转的碎星光带之间,充斥着比塔外更加清晰、也更加惨烈逼真的历史幻象。这些幻象不再是模糊的剪影或无声的默片,它们带着色彩、声音、甚至气味,如同全息投影般猛烈地冲击着闯入者的感官——

他们看到冲天的大火吞噬着雕梁画栋的宫殿,琉璃瓦在高温中炸裂,抱着典籍和卷轴的内侍在火海中哭号奔跑,身影被烈焰吞没。

他们看到装饰华丽的马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车厢里精美的瓷器因为颠簸而相互碰撞,发出令人心碎的脆响,最终连车带马坠入深渊。

他们看到堆满珍宝的库房被粗暴地打开,戴着白色手套的手随意地拿起一件件官窑精品,仔细端详后,又毫不在意地随手砸向地面,碎片四溅,伴随着得意或麻木的笑声。

他们看到一箱箱用稻草小心翼翼包裹的瓷器,被搬上远洋轮船的昏暗底舱,船舱铁门重重关上,隔绝了故土的最后一丝气息……

这些幻象不仅强烈地冲击着吴时月,让他面色惨白,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仿佛亲身经历着那一次次浩劫;也开始对一向冷静的言小时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他感到一阵阵剧烈的头晕目眩,太阳穴突突直跳,仿佛有无数凄厉的、绝望的、愤怒的呐喊和哭泣声,直接钻进了他的脑海,试图搅乱他引以为傲的理性思维。那些破碎的景象和声音,像病毒一样试图侵蚀他的意识堡垒。

“稳住心神!小时!看着我!”吴时月猛地大喝一声,他的声音似乎蕴含着某种奇特的、安抚人心的力量,像一根抛向溺水者的绳索,暂时将言小时从混乱的边缘拉了回来。“它们只是在倾诉!是积累了几百年的痛苦和愤怒在寻找出口!倾听它们,感受它们,但不要被它们同化!守住你自己的意识!”

说完,吴时月主动向前迈出一步,挡在了言小时的身前。他张开双臂,并非物理上的阻挡,而更像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引导和分担。他试图以自己的共情能力为过滤器,主动接纳、梳理那海啸般涌来的负面情绪浪潮,为言小时减轻压力。他的脸色比刚才更加苍白,没有一丝血色,嘴唇微微颤抖,额头上沁出的冷汗瞬间变得冰凉,身体甚至因为过度承载而微微发抖,仿佛随时会被这情绪的洪流冲垮。但他的眼神却异常坚定、清澈,如同风暴中屹立不倒的灯塔。

“我能感觉到,”吴时月紧咬着牙关,目光穿透那些惨烈的幻象,牢牢锁定着中央的光团,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本质的颤抖,“它的‘怨’,它的核心情绪……不在于某一件瓷器自身被毁,甚至不在于个体被掠夺的痛苦。而在于……‘文明’的脉络被强行打断,‘美’的创造被无情践踏,‘传承’的仪式被粗暴亵渎。它希望……希望有人能真正记住这一切,能理解这种文明根基被撼动、精神象征被摧毁的、深入骨髓的痛楚。它不是在寻求复仇,而是在寻求……‘理解’和‘铭记’!”

言小时强迫自己从那些混乱不堪的幻象和噪音中挣脱出来,他用力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疼痛感带来了一丝清醒。他的科学家思维开始本能地反抗这种非理性的侵蚀,他必须找到秩序,找到规律,找到可以用逻辑和数据进行解析的切入点。这是他与这个世界对话的唯一方式。

他的目光不再被动地承受幻象的冲击,而是如同高精度扫描仪一般,开始冷静地观察中央光团的能量波动方式,以及周围无数碎瓷旋转、运行的轨迹。他注意到,那些碎瓷的运动并非完全随机,它们的速度、方向、与其他碎瓷的夹角,似乎都遵循着某种隐含的数学关系。

“这些碎瓷的旋转,不是无序的混沌。”言小时突然开口,声音因为精神的紧绷而显得有些沙哑,但语调却恢复了惯有的冷静和确定性,“它们像是在……构建某种多维的‘密码’,或者一个庞大的、由物理信息构成的‘模型’。”

他下意识地伸手摸向自己实验服的内袋——令他微微惊讶的是,那本他从不离身的、皮革封面的便携式记录本,以及那支结构精密的多功能电子笔,竟然依旧在身上。这个空间的规则似乎允许这些与他的“职业身份”紧密相关的工具存在。

他立刻打开记录本,电子笔在特制的纸膜屏幕上飞快地滑动。他不再去看那些扰乱心神的幻象,而是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那些碎瓷的运动轨迹上。他快速勾勒着几条主要碎星光带的走向,标记关键节点的位置,记录运动周期,并进行初步的三角函数和向量分析。

“看这里,”几分钟后,他指着本子上逐渐成型的一个复杂三维几何图形和伴随的数据流,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惊讶,“这个由七百二十块特定青花碎瓷构成的旋转结构,其形成的应力分布模型,非常类似于……非常类似于上周那件在景德镇预展上被微损破坏的‘清乾隆胭脂红地轧道洋彩瓶’内部釉层和胎体在高倍显微镜下显示的微观应力图!几乎分毫不差!”

吴时月闻言,强忍着不适凑过来看。他虽然完全看不懂那些复杂的曲面方程和矩阵符号,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当言小时精准地识别并标注出那个结构时,远处中央光团的情绪波动似乎产生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变化——那汹涌的悲伤和愤怒的潮水中,似乎泛起了一小圈代表着“认可”或“关注”的涟漪。

“还有那里,”言小时的笔尖飞快地移动到另一个由不同颜色碎瓷构成的区域,那里仿佛一个缓慢旋转的彩色星璇,“这个结构的元素构成比例,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对应的是我们三个月前在津港那起走私案中,查获的那批来自明代龙泉窑碎瓷的化学成分数据库记录,以及它们在货箱中的原始堆放层次!连一些极其微量的伴生元素特征都被模拟出来了!”

吴时月眼睛猛地亮了起来,一个惊人的猜想如同闪电般划过他混乱的脑海:“我明白了!这个‘回响’,这个由无数破碎文物执念构成的空间,它不仅仅是在被动地发泄情绪!它是在用自己破碎的‘身体’——这些无数真实的、来自不同时代、不同案件的瓷器碎片——作为载体和数据库,主动地记录、编码所有在现实中与它们相关的、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罪行信息!它希望……希望有人能读懂这种特殊的‘语言’,能破译这些用‘物证’本身写成的密码!”

言小时眼中也瞬间闪过明悟的光芒,他接口道,语速因为兴奋而加快:“所以,只要能成功解读这些由碎瓷运动构建的‘物证密码’,我们就能找到现实中那个对国宝进行微损破坏的嫌疑人,以及那个走私集团之间的直接联系!甚至可能找到他们的行动模式、据点信息!这就是它引导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它无法直接告诉我们,但它用这种方式,给出了所有线索!”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难以抑制的兴奋和一种找到方向的坚定。方法找到了!通往真相的钥匙,就隐藏在这看似混乱的旋转之中!

接下来的时间,在这片虚无而诡异的塔内空间,上演了一场理性与感性、逻辑与直觉最极致的展现与配合。

言小时彻底进入了工作状态。他仿佛一台人形超级计算机,将外界的所有干扰——无论是恐怖的幻象还是精神的压力——都屏蔽在外。他的整个世界,只剩下那些旋转的碎瓷、不断演算的数据模型和飞速记录的笔记本屏幕。他利用自己深厚的材料学、物理学和刑侦技术知识,将无形的执念和破碎的轨迹,转化为一条条有形的、可以追溯的数据链。他识别釉彩种类对应的时间坐标,分析碎片旋转速度暗示的运输颠簸频率,解读不同碎瓷带交汇点代表的可能销赃枢纽……

“根据第三碎星环的角速度变化,模拟出的震动频率与‘明光码头’第三区重型吊机作业时的特定低频吻合度达到92%。”

“第七号粉彩碎瓷簇的微量元素组合,与三个月前南方流失的一批‘广彩’瓷器残留物证高度一致,指向同一个原料来源地。”

“注意那个由黑色曜变天目盏碎片构成的节点,它的运动轨迹异常,夹杂了非陶瓷的人为干扰信号……推测是作案者佩戴了某种特定材质手套留下的极微痕迹……”

他的声音平稳、清晰,如同最精准的仪器读数,在这片意识空间中回响。额头上渗出的细密汗珠汇聚成滴,沿着他冷峻的侧脸滑落,但他浑然不觉。长时间超高强度的脑力计算,让他的大脑如同过载的CPU般发烫,眼底的血丝也越来越多。

而吴时月,则承担起了另一项至关重要且更加艰难的任务。他彻底放开了自己的共情能力,不再抵抗,而是主动引导自己的意识,尝试与那中央光团的核心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他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承受情绪的冲击,而是试图去理解、去安抚、去对话。

他闭上眼,用“心”去感受光团的每一次波动,如同倾听一个受伤巨兽的心跳和呼吸。

“我知道……我们都知道……很痛,很不甘……”他低声呢喃,声音带着共鸣般的颤抖,像是在唱一首安魂曲,“但有人来了,我们在听,我们在看,我们在努力记住……”

当他感受到光团因为某个特定历史片段的幻象而剧烈躁动时,他会集中意念,传递去安抚的“信号”:“是的,那场火……我们看到了……那些掠夺者……我们记下了他们的样子……”

当言小时破解出一段关键“密码”时,他会立刻将这种“进展”和“理解”的情绪反馈给光团:“看,他读懂了……你们留下的信息,有人能解读了……”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甚至可以说是燃烧生命般的透支。吴时月的脸色已经从苍白转向一种不健康的灰败,呼吸变得急促而浅短,过度共情让他仿佛亲身经历了千百次被砸碎、被焚烧、被剥离故土的极致痛苦。他的身体摇摇欲坠,几乎无法站立,只能依靠着言小时偶尔伸过来支撑他的手,才能勉强保持意识清醒。他从那些混乱庞杂的情绪洪流中,努力剥离、捕捉着关于作案者性格特征的侧写线索,这些是冷冰冰的数据无法提供的。

“那个进行微损破坏的人……不是纯粹的破坏狂……他有很强的、近乎病态的完美主义倾向,无法容忍丝毫瑕疵,但又充满了对‘完美’本身的毁灭欲……他对瓷器本身没有世俗的贪婪,更像是在执行某种扭曲的、自以为是的‘净化’或‘记录’仪式……”

“走私链条的关键人物……性格贪婪但谨慎,有长期海外活动经历,对东方艺术品市场非常熟悉……核心中转站……能量波动最集中的指向……在东南沿海的‘明光码头’,第三仓库区,B7库房……那里有强烈的‘等待’和‘隐藏’的情绪……”

一条条关键的信息,冷的物证数据与热的心理解析,被他们两人如同拼图般,艰难却坚定地组合、提炼出来。理性与感性的光芒,在这绝望的深渊里交织,照亮了通往真相的道路。

终于,当言小时运用一个复杂的拓扑学模型,成功地将最后一片关键碎瓷带的运动轨迹,与之前所有破译的信息节点连接起来,在脑海中完整地勾勒出一条从微损破坏现场,到走私网络,再到最终疑似藏匿或交易地点的、清晰而坚实的证据链时——

嗡!

中央的光团仿佛感应到了这最终的“解读完成”,骤然爆发出强烈却不刺目的纯白光芒!那光芒如同水波般温柔地荡漾开来,瞬间充盈了整个虚无空间,将之前所有的黑暗、幻象、旋转的碎瓷都笼罩其中。

那个一直存在于光团核心的、完美无瑕的青花瓷瓶虚影,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凝实、璀璨,仿佛由最纯粹的光和精神力量构成。它静静地悬浮在那里,瓶身上的纹饰流转着历史的华光。然后,在言小时和吴时月的注视下,它开始缓缓地、如同沙画般消散,化作无数柔和而温暖的光点,如同亿万只闪烁着微光的萤火虫,又如同圣洁的蒲公英种子,轻盈地、无声地洒落在整个空间,洒落在那些曾经充满怨念的碎瓷之上。

周围那些按照复杂轨迹旋转的碎瓷,渐渐地停止了运动,它们身上散发的各种光芒也慢慢柔和下来,不再带有激烈的情绪色彩。那些不断重复播放的、惨烈的历史幻象,如同被清风拂过的烟雾,缓缓消散、退去。空间中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悲伤和愤怒,开始如同冰雪般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历经劫难后的平静、一种被理解的释然、一种终于得以安息的氛围。

整座由碎瓷构成的巨塔开始微微震动,塔身变得有些透明,仿佛随时会融入周围的黑暗。

“我们……我们成功了?”吴时月几乎虚脱,全身的力量仿佛都被抽空,他再也支撑不住,身体一软,完全靠在了言小时的身上,才能勉强站稳。他的声音微弱得如同耳语,带着难以置信的疲惫和一丝如释重负的欣慰。

“嗯。”言小时简短地回应了一声,伸出手臂,稳稳地扶住了他。他的目光凝视着眼前正在缓缓消散的、由无数光点构成的奇景,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难以言喻的震撼。作为一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深刻地认识到,文物,并非仅仅是冰冷的、无生命的物件。它们真的可以承载一个民族的情感、记忆、甚至是一段段浓缩的历史灵魂。它们会痛,会怒,会悲伤,也会在得到理解和尊重后,归于平静。

“我们该回去了。”言小时收回目光,低头对靠在自己肩上的吴时月说道。他的语气,是前所未有的温和。

随着他话音落下,周围的空间开始再次扭曲、折叠。光点如同被吸入漩涡般流向他们,脚下的虚无感再次变得强烈。如同进来时一样,一股强大而熟悉的牵引力包裹住他们,将他们的意识从这片正在消散的执念回响中,飞速地抽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