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书签落处,你在页间 > 第40章 四十. 黄昏与橄榄

书签落处,你在页间 第40章 四十. 黄昏与橄榄

作者:风起长安暮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3:17:55 来源:文学城

短暂的假期,让时间忽然变得松软了下来。

回北京的第三天早上,祁祺早早醒了。阳光刚刚落进客厅,窗帘边缘被照得亮亮的,他坐在沙发上,一边喝着手边的绿茶,一边用拇指轻轻转着手机,像是在等一个恰当的时间,把脑子里的某个小计划推进一步。

他把日程往前翻了翻,确认了周末那一餐已经敲定,便低头拨了个电话出去,语气一如既往懒洋洋的,却带着点藏不住的得意:

“我说你托我买的那款包,巴黎的小众品牌,我特地挑了限量色,刚带回来。你是不是该表示点什么?”

祁祺的声音透着笑意,电话那头的舒凯显然刚睡醒,声音还带着点起床气:

“我就知道你忘不了,我说兄弟你最靠谱,你办事我放心。”

“那当然,”祁祺慢条斯理地靠在沙发上,“不过既然记着了,我正好有个事想找你。”

“你明说吧,”舒凯语气立马警惕起来,“你突然这么客气,我反而不适应。”

“行,那我说了。”祁祺顿了顿,语气看似随意,“你看你什么时候有空,约王瑛子出来一起吃顿饭呗。”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秒,紧接着传来舒凯的声音:

“……你请她吃饭干嘛?”

祁祺失笑:“你电视剧看多了是不是?怎么还带脑补剧情的?”

“拜托,我好歹也是江湖有据可查的老实人,‘兄弟妻不可欺’这点规矩我懂的好吧。”

舒凯那头“啧”了一声:“你小子最近是太闲了。”

祁祺懒洋洋地接话:“我是正经人,真有事找她。”

“王瑛子是刘奕羲的闺蜜——你也知道的,我现在是‘重点攻坚阶段’,想着先套套近乎,万一能助个攻呢?” 祁祺顿了顿,又像想起什么似的笑着补了一句:

“再说了,一般电视剧不都这么演吗?”

“先把女主的闺蜜搞定了,后面就万事无忧了——这叫战略眼光,懂吧?”

这回轮到舒凯爽朗一笑:“哟,还知道铺路了?行啊,这事包在我身上。”

祁祺点点头:“我这次假期不长,最多三四天,你看看是明天还是后天合适,提前定个位置。”

“周日我已经约了小羲单独吃饭,所以这顿最好安排得前头点。”

“明白。”舒凯声音带着点起床后的清爽:“兄弟助攻一出手,必是精品局。”

祁祺笑了一声,心情难得轻松。他靠在沙发里,手机轻轻一转,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这一步,必须下得稳,也要下得好。

挂完电话没多久,舒凯的微信就跟了过来:

【搞定。周六晚上七点,老地方——西三环那家你爱吃的意餐馆,单间我也订了。】

后面还贴心地补了句:

【我刚开口她还犹豫,一听是你请,她立马改口说“那去啊”——哥,做人缘怎么就能好成你这样?】

祁祺看着这条消息,嘴角弯得不自觉。指尖轻轻点了下【谢了】。

他当然知道王瑛子性子爽利、眼光挑剔,能这么痛快答应,多少也是给了面子——不,是给了“某人”的面子。

他手指轻点了两下桌面,像在心里记下一颗小小的筹码。

——看来这顿饭,是时候认真对待一下了。

周六是个好天气。阳光干净,风也温柔,像是特意为某些事准备好的氛围。

城市醒得不急不缓,街道一侧的梧桐叶泛着亮光,连咖啡馆门前的桌椅,都显得格外安静从容。

有些日子,是一开始就带着一点预感的。而今天,就是那种日子。

鹤野影艺空间位于一条老街尽头的拐角,一栋灰白色的两层小楼,外立面种了满墙的爬山虎。不张扬,却在安静中自带某种气场。

这天的展览是关于“城市静止时刻”的专题摄影展,参展摄影师多是国内外独立创作者,作品不多,但极挑眼。

刘奕羲到得不早,展厅已经进来了一些人,但气氛仍旧安静克制,观众三三两两地散在展区之间,仿佛每个人都与某幅作品私下达成了一种默契。

她着装简单,步子轻缓,在人与照片之间来回穿梭,整个人几乎融进了光线和影像的流动里。

她一向喜欢照片。

不是热衷于拍摄本身,而是喜欢那些被镜头捕捉下来的瞬间——它们静静地停在那里,却藏着说不完的故事。

旅行时,她更喜欢站在画面里,把一束斜阳、一道剪影或某个沉思的表情交给镜头。而真正让她沉醉的,是之后翻看照片时,那种被情绪撞中的感觉。

刘奕羲站在一幅黑白人像前,沉默良久。照片中是一位坐在石阶上的老妇人,眼角有着深深的皱纹,嘴唇紧抿,眼神倔强又脆弱,仿佛凝住了半生未说的话。

她没听见脚步声,只觉旁边的空气突然多了某种熟悉的气息。

“你也喜欢这一幅?”一道低而温和的男声在身侧响起,不近不远,却像穿透了空气的质感,落进了她的耳朵里。

刘奕羲微微一怔,缓缓侧过头去。看到沈之骁站在那里,神情比上次见面时更松弛些,仿佛这座城市本就是他的地盘,而他们的偶遇,只是随时间自然推进的下一幕。他穿着黑色衬衫,套着深灰针织外套,手中拿着展览手册,站姿松散却不失风度,像是画廊里某位常客。

刘奕羲看着他,眼底漾出一丝意外,却又不全是惊讶。她轻轻扬了扬嘴角,像风吹过水面,漾起一圈温柔的波纹:“……我们,又见了。”

沈之骁低声一笑,眉眼间藏着月色未散的从容:“最近,好像总在同一个时空转身。”他顿了顿,语气微微一轻,“是巧合,也像命题里早就设定好的伏笔。”

他们肩并肩地缓步而行,脚步不急,像在穿过一座静默的时光隧道。

展厅深处是一条半弧形的长廊,墙上悬挂着几幅尺寸不一的人像摄影作品,黑白与冷色彩色交错呈现,灯光极其克制,只做柔光铺陈,恰如其分地衬出每一张照片的呼吸感。

沈之骁在一幅黑白照片前停下。画面里,一位中年女性正站在厨房窗边洗碗,背对镜头,光从窗户倾泻而入,在墙上投下一道长长的影子,而她身旁幼小的孩子,也将剪影嵌入母亲的影子之中。

他目光微敛,低声读出旁边的小字:“‘无数次回忆起母亲的背影,却从未正视她背后那道光——它来自厨房,也来自她默默站立一生的地方。’”

刘奕羲站在他身侧,目光静静落在画面上,良久未语。

她开口时声音很轻:“像是每个人记忆中都有的一帧。模糊,却一直都在。”

沈之骁点了点头,侧头看她:“你小时候也常看见这样的背影?”

她笑了笑,却没有回答,眼神不自觉落向下一个作品。

那是一张色彩强烈的画面,一名倒立的舞者悬在剧场幕布前,灯光在他背后炸开一圈圆弧形光晕,整张照片都被一种微妙的静止感包围,仿佛某一瞬的失重。

她凑近说明牌,念出那句注解:“《逆光:献给未能说出口的谢幕》。摄影师写道——‘有些舞姿,从未面对观众,只献给幕帘背后的自己。’”

沈之骁缓缓开口:“我喜欢这一张。克制、孤独,却不悲伤。”

“像很多人都跳过的那支舞。”她轻声说,语调很淡,却带着某种说不清的感同身受。

空气里忽然沉静下来,只剩光在晃动,仿佛每一幅画面都有自己的心跳。

他们并肩向前看去,像是正走在某个无声剧场中,每停留一刻,情绪便在脑海中轻轻起伏。

有几次,他们在不同的画作前停下,彼此未言,却像能听见对方的目光说话。

刘奕羲偷偷瞥了他几眼,沈之骁看展时的神情总带着一种近乎温柔的专注——眼神是收敛的,站姿是沉静的,不急不缓地读注释、欣赏光影。她忽然想起他曾说过:“真正的美,是静下来之后还能留在你脑海里。”

她不知道自己是被哪一幅作品打动,还是被身边人的安静影响——只是觉得,眼前这条走廊,好像比记忆中的任何展览空间都要长一些,也安静一些。

走出展厅时,天色已微暗,黄昏将整座城市染上一层柔和的橘灰,像是也经过一场静默的显影过程。

他们顺着展馆的石阶走下,脚步不疾不徐,仿佛还沉浸在展览的余韵里。

沈之骁回头看了她一眼,唇角噙着笑意,语气轻松地开口:“作家小姐今天赏光同行,我得请顿饭表达谢意。”

她看着他那副半真半玩笑的模样,心中微微一顿,却仍维持着得体的语气与表情。

“其实这顿饭……应该是我请。”她的语气平静,话语间带着克制而礼貌的分寸,“那天的事谢谢你,而且说好我请吃饭的。”

沈之骁微微一笑,语调不疾不徐:“既然你这么坚持,那这样吧——这次我请,下次你还。”

她怔了一下,没想到他会这么回。

不是推辞,也不是接受,而是把这份情留了一半,又稳稳地递回来。

刘奕羲没说话,只是垂下眼,嘴角轻不可察地动了动。

心里默默想着:好吧,一顿饭,变成了两顿。

沈之骁看了眼表,随口道:“这里附近有一家意大利餐厅,我以前来展厅时常去,味道很正,也安静。你介意试试?”

意大利餐厅。

刘奕羲的脚步在那一瞬轻微一顿,像被某种突如其来的情绪绊了一下。

祁祺的脸忽然浮现在脑海。

她的目光轻轻垂下,只用了半秒就将那片刻心绪收起。

“当然可以。”她抬眼,笑容温和,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沈之骁没察觉她的走神,点了点头:“那走吧,就在前面那条街拐角,门口是棵老橄榄树,很好认。”

他们穿过街口的灯光,慢慢走入夜色中。

而那家意大利餐厅的招牌此刻正悄悄亮起——不远处,棕红色的遮阳棚下,橄榄树的枝影正投在门前的石板上,微微摇晃。

此时此刻,餐厅的一个靠窗包间内,祁祺、舒凯与王瑛子刚刚落座。

祁祺拿着水杯,神色懒散地望向窗外,不经意扫了一眼门口方向,像是随意,也像是某种不动声色的等待。舒凯一边点菜一边说笑,王瑛子翻着菜单,侧脸带着惯有的利落神色。

他们不知道,就在不远处的街角,另两个人正朝着这扇门缓缓走来。

几个名字,几条线,终于在这座城市的某个夜晚,于同一个地点,轻轻靠近。

只是谁也不知道,那扇餐厅的木门后,还藏着多少未被说出口的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