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马耳他骑士团修道院时,阳光已经开始往西边倾斜,街道上光影斑驳,空气中带着罗马石砖在日晒后的温度。
刘奕羲走在前面几步,忽然停下脚步,转头看向祁祺,笑着说:“我请你喝咖啡吧?算是谢谢你刚才拍了那么好看的照片。“
祁祺顿了一下,像是没料到她会主动提起。他看了看周围,轻轻皱了下眉头:“这附近人有点多。。。”
刘奕羲歪了歪头,眼神带着一点点调侃:“你怕被人认出来?不会是。。。什么大明星吧?”说完她自己笑出了声,声音不大,却很真诚,带着一点天真的玩笑意味。
祁祺也笑了,轻轻摇了摇头,没有接她的玩笑,只是道:“我确实不太喜欢人多、吵闹的地方。”
刘奕羲也没多想,只当他是怕排队或者店里嘈杂,便笑着点了点头:“那你等我一下。”
话音刚落,她就朝街道另一侧的一家咖啡店小跑过去。那家店装潢明亮,门口排着几个人,像是正热闹着。她动作轻快 地穿过斑马线,像只熟门熟路的小鹿,轻盈地穿梭在罗马街头的午后阳光里。
祁祺站在原地,目送着她的背影逐渐融进那片人群中。
她是真的不认识他。不是“装不认识”,不是“顾及面子地客套”,是真的——对他这个名字,这张脸,一点反应都没有。
真好。
她看到的只是他这个人,不是某个被放大的身份;她的笑意,不是为了迎合谁的知名度,而是因为他拍照拍的好,说话不讨厌,路也走得不快。
祁祺忽然有种久违的轻松。那是一种不用小心翼翼、不用藏起自己、不用“注意形象”的自由感。
她就那样毫无防备地闯进了他的旅程,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解除了他一路以来最习惯的那种“距离感”。
他轻轻呼了口气,眯起眼睛看了看天空,嘴角还挂着一点没来得及收起的笑。
不一会儿,刘奕羲端着两杯咖啡从店里走了出来。
她没有跑。那两杯咖啡显然没加盖,在她手中微微晃着,像是她自己也不太相信自己能端得平稳。可她又怕祁祺久等,便干脆抿着嘴,大步快走。
她的动作有些滑稽——步子很快,姿势却小心翼翼,手臂平举着像个托盘,时不时还低头瞄一眼咖啡有没有溢出来。阳光落在她白色的衣角上,整个人像是被午后烘暖的一幅画,带着慌乱里的认真。
祁祺站在远处,看着她的身影一点点走近。风把她的发丝轻轻吹起,阳光在她肩头铺下柔和的光斑。明明只是端着咖啡快步走来的一个动作,却让他突然觉得有些恍惚。
他忍不住弯了弯嘴角。
她跟他一样。都把这次相遇当作普通的旅途中一段意外的小插曲,却又都用自己的方式悄悄珍惜着。
没有刻意亲昵,也没有暧昧话语,只是各自默默地为这段微妙的同行感到高兴,像是有了一个可以分享阳光的人。
刘奕羲终于走到他面前,把其中一杯递给他,笑着说:”没洒!你看,我是不是很稳?“
祁祺接过咖啡,眼神依旧带着没说出口的笑意:”谢谢,稳极了。“
他没有说出口的是——他记得她快走时的认真神情,也记得她在穿过街道时,眼神每隔几步就偷偷看他还在不在的样子。
他们并肩走进一条安静的小巷,石墙斑驳,橄榄树的叶影投在脚边。咖啡的热气在掌心升腾,在这座文艺又浪漫的城市里,有些相遇,不需要太多语言来解释。
他们拐进一条安静的小巷,墙角有几盆干净的绿植,石板地微微泛着光。两人随意找了个低矮的台阶坐下,手里的咖啡暖暖的冒着热气,氤氲的香气在指尖打着转。
刘奕羲刚坐稳,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侧头看向祁祺,有点歉意地开口:“对了,我都没问你喜欢什么口味,就自作主张给你买这个。”
祁祺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咖啡,杯边夹着一小片柠檬,果皮在阳光下泛着微微的油光,柠檬的清香混合着咖啡的苦气,奇妙地不违和。
“这是Espresso Romano。”她微微扬起下巴,像是在介绍什么珍藏的趣事,“听说是意大利的特色,会在浓缩咖啡边放一片柠檬,喝的时候柠檬汁会顺着杯口滴进去,把苦味提出来一点,反而能衬出咖啡的甜。”
她手指轻轻转动着杯子,指尖在纸杯的边缘描了一圈,又笑着补了一句:“不过’罗马‘这个名字好像是凑的,据说跟古罗马人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就是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想试试,也顺道。。。给你来一杯。”
说完,她低头轻轻啜了一口。
咖啡的热气刚一入口,那股浓烈的苦就扑了上来,柠檬的清酸紧跟着卷进味蕾。她忍不住皱了皱眉,像是被那意外的酸感轻轻惊了一下,然后轻轻“噗嗤”一声笑了。
“还挺特别的。”她抬起眼睛看他,眼神亮晶晶的,“前面几口是苦的,像故意逗你不高兴一样,但过一会就慢慢回甘了。”
她的嘴唇因为热气泛出一抹淡淡的红色,说完之后还轻轻舔了一下唇边残余的味道。
祁祺看着她喝咖啡的模样,安静中藏着一丝说不出的动心。他突然觉得,这一切就像他们的相遇——起初突兀又不合逻辑,甚至有些苦涩;可偏偏,就这样真实的存在了,让人一口接一口,舍不得放下。
“你不会嫌弃吧?”她又抬眼看他,眉眼里带着一点点笑意,一点点期待。
“当然不会。”祁祺抿了一口,苦中带着酸,却被阳光烘得温和起来,“挺好喝的。”
他没说出口的是:其实不管是什么味道,只要是她递给他的,他大概都不会嫌弃。
街巷静谧,偶尔有自行车从不远处轻轻滑过。两人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无言地享受着片刻的安宁。
片刻后,刘奕羲轻轻晃了晃手里的纸杯,像是随口问道:“你平时喜欢拍照,应该也喜欢看东西吧?我总觉得爱拍照的人,脑子里都有很多画面感。”
祁祺笑了笑,点头:“是挺喜欢的,有时候工作空档比较碎,我经常会看书。”
“啊?你真的看纸质书?不是刷手机?”
“刷也刷,但看久了眼睛疼。我还是更喜欢纸书翻页的感觉,有时候一闻到墨水味,就觉得心静下来了一点。”
她听了竟然有些意外,随即轻笑出声:“我也是。别人背包里都是水瓶、耳机、化妆包,我是必带一本书,不管有没有时间看。”
祁祺转头看了她一眼,似乎突然有种“原来你是这样的人”的小惊喜。
“你最近在看什么?”
“《追风筝的人》。我其实好久以前就买了,一直没开始看,结果这次旅行终于打开了,前几章看得我差点在飞机上哭出来。”她一边说一边抿了口咖啡,“文字真是很奇妙的东西,一句话就能让你瞬间掉进一个人的命运里。”
祁祺点点头,沉吟了一下,说:“我看过那本。还有一句我很记得——‘为你,千千万万遍。’”
刘奕羲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突然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也最记得这句!”
两人相视一笑。阳光落在他们之间,像被文字柔化过的光。
“你呢?”她问,“有没有哪本书对你影响特别大?”
祁祺想了想,说:“《月亮与六便士》。初中的时候看不懂,只觉得孤僻、怪;长大再看,才懂得什么是不妥协的自由。”
刘奕羲低头笑了一下,声音里带着赞许:“没想到你看书的品味还挺深的。”
祁祺装作无辜地耸耸肩:“我还以为你会说我矫情。”
“那是我没看懂的时候才会觉得的事。”她看着他,眼神认真。
那一刻,他们手里的咖啡已经不再滚烫,但对话之间的温度却像是刚刚升起。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人,在一场异国的午后,靠着几句关于书的闲聊,悄悄靠近了彼此的生活轮廓。
他们又各自喝了口咖啡,风从巷口吹进来,吹得杯边的柠檬皮微微颤动。
“其实我以前看书,是为了考试。”刘奕羲笑着说,“后来才发现,书里的世界,比现实温柔一点。”
“嗯,书不会逼你立刻作答。”祁祺看着她,轻声说,“它只是默默在那儿等你打开。”
刘奕羲抬头望着他,眼里多了一点点意外。她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有些疏离的男人,说起话来却这样安静、这样温柔。
“你总是说话这么有画面感的吗?”
祁祺愣了一下,低头笑了:“不一定。看人。”
她没有追问,只是轻轻“哦”了一声,把咖啡举到唇边,又喝了一口,像是在用这个动作掩饰眼里的某些情绪。
他们就这样坐在小巷的石阶上,谈书,也谈自己,没有预设的主题,没有必须填满的沉默。
阳光往西边慢慢倾斜,咖啡的温度一点点退去,可他们的对话,却像还在悄悄酝酿着下一页。
夕阳慢慢向城市的边缘滑去,金色的光倾洒在石墙上,也洒在他们脚边斑驳的影子里。小巷变得更静了,风也温柔了些,只剩下咖啡杯底一点点温度还在掌心残留。
他们的对话渐渐收了尾,没有再翻开新的话题,只是默契地坐着,安静地看着黄昏一点点把整个天空染暖。
刘奕羲低头看了看手表,轻声说:“我该走了。”
祁祺点了点头,站起身,顺手接过她手里的空杯子,和自己的并在一起,扔进不远处的垃圾桶。
“谢谢你请我咖啡。”他说,语气里没有多余的情绪,却格外真诚。
“也谢谢你给我拍了那么好看的照片。”她笑了笑,又补了一句,“记得发给我哦。”
“记得。”他轻轻答了一句。
他们站在巷口,背后是一天的尾声,前方是即将分岔的方向。
谁也没有再说什么,也没有提出要联系方式——或许是因为邮箱已经交换过了,或许是因为,他们都下意识保留了一点空间,像给下一次相遇留一扇窗。
“那……再见。”刘奕羲微微点头,眼神像是在笑,也像是在告别。
“再见。”祁祺轻声回道,看着她转身走进街道的余晖里。
她没有回头。
他没有追问。
但他们都知道,今天这一段,注定会在记忆里留下一行光晕般的句子。
在这个城市,在这样一个黄昏,
他们真的相遇过——
温柔、安静、无声地靠近,
又默契地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