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是破浪中的攸宁 > 第15章 第 15 章

是破浪中的攸宁 第15章 第 15 章

作者:上官仁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17:14:07 来源:文学城

阳光斜照过花窗,在回廊上投下斑驳光影。攸宁站在书店外,不耐地等待着。

远处,陈豫齐与杨曼急匆匆跑来。

"是你们约我周末一早来书店的,倒让我好等。"攸宁嗔道。

陈豫齐喘着气解释:"路上遇到学生游行,耽搁了。"

"是啊,"杨曼接话,"好多教育学院的學生,把路都堵了。"

攸宁想起父亲一早就匆匆赶往东**学院,心头掠过一丝不安:"前阵子还只是集会喊口号,近来游行示威却愈发频繁了。"

陈豫齐看出她的担忧,宽慰道:"不过是一阵风,别太在意。快进去吧,我特意让老板留了精拓的《石鼓文》。"

三人在书店里流连选书。攸宁瞥见书架上陈列的精装版《文人锦集》,心中泛起涟漪。陈豫齐走近,轻声问:"攸宁,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还没想过呢。"攸宁漫应道,"怎么突然问这个?"

"李律是留日归来的,不知是否也有意让你出国深造?"

"父亲从未提过。我想,他们定是舍不得我远行的。"攸宁觉得这事还很遥远,便随口答道。见他选了两本德文书,好奇问:"你怎么看起这个了?"

"随便翻翻。"陈豫齐说着,转身走向另一排书架。

杨曼凑过来低语:"我听父亲说,陈院长有意送他出国学医。他怕是舍不得你,特意来探口风呢。"

"别胡说!人家出国留学,与我何干。"

"你自然觉得无干,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只是李小姐,不知你的心意究竟落在何处?近来都不见你拉我去马场了。"

提及马场,自那日婚宴一别,她再未见过张佑林。此刻被问起,虽仍有些怅惘,却已在心里告诉自己:都过去了。

"别再提了,那日你不是都看见了吗?"

杨曼轻叹:"谭晶儿确实嚣张,可说实在的,那张姓的也不值得你难过。你们本就不是一路人。"

"我是哪路人?"攸宁反问。

"我觉得你是......"杨曼故意卖关子,笑道:"石云东路人。"说罢转身就跑。

攸宁一怔,随即会意——石云东路,正是高家宅邸所在。

"你又胡说!"攸宁追着她跑去。

选好书,陈豫齐特意送给两位女生各一本精拓的《石鼓文》。

杨曼笑着收下:"那我就不客气了!"

出门左转便是照相馆,陈豫齐提议:"我们三个合张影吧。"

攸宁不解:"天天见面,还照什么相?"

"正因为天天相见,却没有合影才遗憾。"陈豫齐坚持。

杨曼拿了人家的手短,也帮腔道:"照就照嘛,年轻就该多留些纪念。"

三人走进照相馆。摄影师安排道:"男孩站中间,两位姑娘站两边吧。"

杨曼觉得不妥:"我们两朵鲜花,怎能衬你一片绿叶?"说着揽过攸宁,让她站在中间,自己与陈豫齐分立两侧。

"咔嚓"一声,时光在这一刻定格。

次日清晨,攸宁醒来时,父亲早已出门。

"爸爸昨天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又走这么早?"她问母亲。

"一早就乘车去上海开会了。"母亲答道,"近来外边不太平,你少出门。听说许多学校都停课了,你还有半年毕业,课程不多,就少去学校吧。"

"爸爸没事吧?"她仍担心。父亲既是政府法律顾问,又是法学院客座教授。如今外面沸沸扬扬的新思想、新浪潮,虽不甚懂,却总觉得与父亲有些关联。

"那天见报上宣传法治新社会口号的郑元武,可是常听父亲提起的郑先生?就是上次一同吃饭的郑伯伯?"

"大人的事,你少操心。你外祖忌日快到了,随我回东山住几日可好?"

攸宁想着确实许久未归,便应下了。

东山老宅是轴线对称的多进院落。外祖这一脉人丁稀落,平日只留几名家丁看守。她们回来,宅子里才又有了人气。

攸宁在庭院石桌上品茶。母亲怕她无聊,唤来同龄的小云相伴。小云父母都是老宅家丁,她自小在此长大,每逢攸宁回来,便是她的玩伴。

"宁小姐,您好久没回来了。春天我在老樟树下埋了新酿的梅子酒,取来给您尝尝。"小云欢快地说。

"同去!"二人来到老樟树下。小云熟门熟路地取来铲子,轻轻掘土。

攸宁在一旁看着。一坛陶制酒瓮被取出,小云仔细检查封口的软木塞与泥封,满意地点头:"振鹏哥的法子果然好,泥封一点没裂。"

她们在厨院桂花树下摆开小桌,小云从厨房端来点心与小菜。

"爹爹知道你们要回来,一早就去集市采买,都新鲜着呢。"

小云斟满两盅酒,先奉予攸宁,再自斟一杯:"快尝尝!我多放了些糖,现在正是好喝的时候。"

攸宁浅酌一口,果然酸甜适口,配着焐酥豆与海棠糕,甚是相宜。

"若有酒酿饼就更好了!"

"等明年春天您来,我定备好酒酿饼。"小云笑道。

"对了,方才你说的振鹏哥,可是前街那家的?"

"是。"小云面露羞色。

"你脸怎么红了?"攸宁不解,"这酒劲道这般大?"

"不是。"小云吞吐道,"爹妈给我和振鹏哥定了亲,年前就办。"

"什么?"攸宁吃惊,"你这么小就成亲?"

"小什么呀!村里与我同龄的,大多都成亲了。"

攸宁仍觉不可思议,总觉得她与自己都还年少。可转念一想,村里这个年纪定亲确是常事。

"那你喜欢他吗?"

小云为二人续满酒,自己先饮尽,才羞涩道:"早先好几户人家来说亲,我都没应,就等着他家来。"

"你早就中意他了?"

"有一年上山采茶,我手生,别人都赶在前头掐尖,我着急却赶不上。振鹏哥看见,特意走在我前头采次芽,把茶尖都留给我。这样的事还有好几回。后来不知怎的,见着他就心慌,不敢看他,一看就脸红。宁小姐,您是读书人,懂得多,您说这是怎么回事?"

攸宁一时语塞。

小云接着说:"后来陆陆续续有人提亲,我总不愿意,直到他家来。"

攸宁又陪饮一杯。这梅子酒后劲不小,她已觉飘飘然。母亲与家丁还在准备祭祀事宜,无人顾及这两个姑娘。二人饮得尽兴,小云双颊绯红,说着备婚的琐碎,满脸洋溢着甜蜜。攸宁仿佛被感染,听着听着也跟着傻笑。

小云问:"宁小姐,您可有中意的人?能与您相配的,定是极好的。"

"什么是极好的?你的振鹏哥可算极好的?"

小云想了想:"在我眼里,就是极好的。自己喜欢的,就是极好的!"说罢竟伏在桌上,渐渐睡去。

攸宁半倚桌边,望着深蓝天幕中升起的明月。月光清亮,恍若照进人心底。回味着小云的话,她不禁思忖:在张佑林心里,谭晶儿是极好的,还是李攸宁是极好的?在高铭义心里,李攸宁可算极好的?那李攸宁,你自己的心里呢?

乡间的夜格外宁静,唯有石墩下蟋蟀声声,似在催促着那个呼之欲出的答案。

厅堂里,外祖的牌位前红烛高烧,清香袅袅。母亲与几位族人立于供桌前,点燃香烛,低声禀告;攸宁与众人依长幼次序上前敬香、鞠躬;一位族中长者将酒酹于地上,凡三次;母亲等人至中院焚烧纸钱、"元宝"。

祭祀毕,家宴设于中厅。攸宁见供桌上整鱼、方肉、全鸡皆头向牌位,另有定胜糕、方糕等祭品,此刻请人入席。

母亲又执丝巾,细细擦拭外祖的牌位。牌位已纤尘不染,她仍一遍遍轻拭。攸宁上前,轻抚母亲后背。

母亲缓缓开口:"你外祖极疼我,你原还有个小舅舅夭折了,外祖伤心之余,更视我如掌上明珠。他本来要北上为官,因担心我年幼受不住奔波,便推辞了。早年有人提过我与你父亲的婚事,外祖听闻他要留学,便未应允。直到后来你父亲学成归来,旧事重提,这才成全了姻缘。如今我为人妻、为人母,可每次回到这里,就又变回那个万事不操心的小姐。"

母亲没有再说下去,想必是沉湎在做女儿的安逸时光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