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98章 萧景琰纳建议,赞其远见卓识

辰时的阳光穿透靖安侯府的朱漆大门,将庭院里的青石板路映照得熠熠生辉。萧景琰身着一袭墨色锦袍,正站在书房外的廊下,手中紧握着林薇昨日留下的建议手稿,指尖反复摩挲着纸上的“流民安置需分区规划”“边境药材制丸防腐”等字迹,眼中流露出赞许之情。

“侯爷,负责粮草的李主事已在书房等候,说是粮商那边有了新答复。”管家李福轻步上前,躬身禀报。

萧景琰收起手稿,转身步入书房。李主事见状,连忙起身行礼,递上一份泛黄的账册:“侯爷,遵照您的吩咐,昨日已联络长安城内四十二家粮商,其中三十家愿以平价供应粮食,共计可筹粮两万三千石;另有五家富户主动捐粮,虽数量不多,却也凑得两千石。这些粮食足以支撑六处平价粮铺运转一月,后续还可按月续供。”

“做得好。” 萧景琰翻开账册,目光扫过粮商名单和粮食品种,忽然指着其中一行问道,“城西的张记粮行,为何仅愿供应五百石?他们与侯府素来交好,理应不至于如此吝啬。”

李主事面露难色,回禀道:“侯爷,张掌柜言及近期旱灾影响,自家粮仓储备吃紧,且提及不少粮商私下囤积粮食,意图待价而沽。属下已依林大夫的建议,告知他若捐粮超千石,可获朝廷‘乡贤’称号,但他仍犹豫不决。”

萧景琰沉吟片刻,忽然忆起林薇昨日提及的“以利诱之,以情动之”之策,便对李主事吩咐道:“你再前往张记粮行一趟,告知他侯府愿以双倍市价收购其粮食,但需满足一个条件——他必须亲自将粮食送至流民安置点,亲眼目睹百姓的困苦。此外,告诉他,若后续愿意长期平价供粮,侯府可确保其粮行在长安的独家经营权。”

李主事眼睛一亮,赞道:“侯爷英明!如此安排,张掌柜定然不会拒绝。”

待李主事离去后,萧景琰重新拿起林薇的手稿,翻至“流民安置点卫生防疫”一页。昨日,林薇特意标注,安置点需划分为“居住区、诊疗区、隔离区”,并需挖掘公共厕所及排水渠,以防污水横流引发疫病。他立即召来负责土木的王参军,命其在三日之内,于渭水东岸和凤栖山脚两处安置点按此规划动工,且必须选用耐腐蚀的青石板铺设地面,以避免雨水浸泡后泥泞不堪。

“侯爷,此番规划虽能有效防疫,但需额外耗费三千两白银及百余名工匠,工期也将延长两日。”王参军面露难色,继续道,“官府拨付的赈灾银两有限,若超支,恐怕……”

“银子我来想办法。” 萧景琰打断他,语气坚定,“百姓的性命远比银子重要。你只需依照林大夫的建议行事,所需银两从侯府私库中支取,务必在五日内完工,绝不可延误接收流民。”

王参军见侯爷态度坚决,连忙躬身应道:“属下遵命,定不辱使命!”

午后,萧景琰正伏案撰写奏折,将林薇的建议及侯府的落实计划逐一禀报朝廷。忽然,院外传来轻缓的脚步声。他抬头望去,只见林薇提着医箱,身着浅青色布衣,正站在庭院的桂花树下,与丫鬟交谈。阳光透过桂花枝叶洒落,将她的发梢镀上一层金边,眉眼间透出几分清爽。

“林大夫,你怎么来了?”萧景琰放下笔,快步走出书房。

林薇转过身,微笑着拱手道:“萧公子,今日特来询问流民安置点的进展情况,并顺便带来一些防疫用的艾草与菖蒲,以便提前在安置点进行焚烧消毒。”

她打开医箱,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几捆晒干的艾草与菖蒲,还有一张手绘的安置点布局图。图上用红笔标注了焚烧消毒的最佳位置。“这是我根据昨日萧公子描述的安置点地形绘制的。艾草需在居住区与诊疗区之间焚烧,既能有效防疫,又不会让烟味影响到百姓;菖蒲则可放置在水源附近,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萧景琰接过布局图,仔细审视着上面的标注,心中不禁愈发惊叹。林薇不仅周全考虑了防疫效果,还细致顾及到百姓的生活感受,这份深思熟虑与全面安排,远胜朝中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官员。他指着图上的隔离区问道:“林大夫,隔离区需配备多少医者与药材才够用?侯府已联络了长安城内的五家医馆,可抽调十名医者,不知是否足够?”

“十名医者足够初期使用,但药材需多备些。”林薇走到桌前,拿起笔在图上补充道,“隔离区主要收治发热、咳嗽的病患,需准备麻黄汤、桂枝汤等治疗风寒的汤药,还要备足酒精与干净的布条,用于伤口消毒与包扎。另外,我已让仁心堂的学徒赶制了一批简易口罩,可供医者与病患佩戴,以减少疫病传播。”

萧景琰凝视着她专注书写的身影,脑海中不禁浮现初次在仁心堂遇见她的情景——那时她为自己诊脉,毫不避讳地指出旧疾,眼中流露出医者的坚定。如今再见,她不仅医术更为精湛,且心怀苍生,这份“仁心”与“远见”在他心中激起了一丝特别的情感。

“林大夫,此次多亏了你的帮助。”萧景琰轻声说道,语气中透着真挚,“若非你提出这些建议,侯府与朝廷恐怕仍在为应对危机而焦虑。你放心,你的建议我已悉数采纳,后续还会指派专人跟进,确保每项措施都能落实到位。”

林薇搁下笔,微笑着摇了摇头:“萧公子不必言谢,我只是尽了医者分内之事。这些建议若能助百姓渡过难关,才是最为关键的。对了,边境那边可有新消息?士兵学医的计划是否进展顺利?”

提及边境,萧景琰的眼中掠过一抹欣慰之色:“昨日已收到景渊的回信,他已精选两百名识字士兵,并特意腾出了军营的西厢房作为授课之所。我已依照你的建议,命侯府药坊将甘草、当归等药材制成药丸,并用蜡封存后送往边境,如此可延长保质期达三个月。景渊在信中提及,待这批士兵学成之后,边境的医疗条件必将大幅改善。”

两人并肩行至庭院,桂花的芬芳随风四溢。萧景琰突然驻足,目光转向林薇,说道:“林大夫,你的才华远不止于行医。若你愿意,我可向朝廷举荐你,使你得以入宫担任太医院院判,既能施展你的医术,又能为更多百姓带来福祉。”

林薇闻言,连忙摆手道:“萧公子好意我心领了,但我更愿留在仁心堂,为普通百姓诊治。太医院虽好,却多了几分束缚,不如医馆自在。”她稍作停顿,又继续说道,“再说,仁心堂还有一群学徒等着我传授医术,还有很多像王大娘那样的患者需要我,我实在舍不得离开。”

萧景琰见她态度坚决,眼中非但没有失望,反而多了几分敬佩。他深知,林薇并非贪图名利之人,她的“仁心”无关地位与财富,只关乎百姓的疾苦。这样的女子,远比那些汲汲营营的官宦之女更令人心动。

“好,我不勉强你。”萧景琰微笑着说道,“若是日后仁心堂有任何需要,侯府定当全力相助。无论是药材、银两,还是人手,只要你开口,我绝不推辞。”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将侯府的琉璃瓦映照得格外璀璨。林薇提着医箱准备告辞,萧景琰亲自送她到府门口。目送她登上马车的身影,萧景琰突然想起昨日林薇提及的“民生为本”,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将她的建议逐一落实,让长安的百姓不再受旱灾之苦,让边境的将士不再因缺医少药而牺牲。

马车缓缓驶离侯府,林薇靠在车窗边,回想着今日与萧景琰的对话。他对建议的全面采纳以及对百姓的深切关怀,令她心中充满了欣慰。她深知,仅凭一己之力远远不够,唯有像萧景琰这样心怀百姓的权贵鼎力支持,才能真正推动变革,让更多人受益。

回到仁心堂时,已是戌时。春桃与阿福正坐在庭院里整理药材,见林薇归来,连忙上前询问情况。林薇将侯府的进展一一告知,两人听后都兴奋地欢呼起来。

“太棒了!林薇姐,您的建议真的被采纳了!”春桃兴奋地说道,“等安置点建好后,流民们就能有地方住、有饭吃,再也不用四处漂泊了!”

阿福也点头附和:“还有边境的士兵,学会医术后就能自救了!林薇姐,您真是太了不起了!”

林薇微笑着揉了揉阿福的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萧公子和侯府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咱们仁心堂也要做好准备,明天就将艾草、菖蒲和口罩送往安置点,再派两名学徒去协助医者,尽我们的一份力。”

苏景从内堂缓步走出,耳闻几人的交谈,他面带微笑,对林薇说道:“林薇,你能够获得萧公子的认可与鼎力支持,实乃仁心堂之大幸,亦是百姓之福祉。你所提出的那些宝贵建议,不仅能够有效应对当前的危机,更将为未来的民生治理提供宝贵的参考。如此深远的见识与卓越的智慧,实属难能可贵。”

林薇接过苏景递来的热茶,语气轻柔地回应道:“师父,我唯一的愿望,便是能为百姓多做些实事。无论是研制眼疾药液,还是提出应对危机的良策,只要能够切实帮助到他人,我便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夜色渐浓,仁心堂内的灯火依然明亮如昼。林薇静坐于桌前,翻阅着医书,却不禁回想起萧景琰今日投来的目光——那双眼中满含认可与敬佩,还隐约透出一抹难以言喻的温柔。她轻轻摇头,将纷扰的思绪挥去,心中唯余一个坚定的信念:继续凭借自己的医术与智慧,为更多的人们带去健康与希望,让仁心堂的声誉,传遍长安的每一寸土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