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29章 参与城郊义诊,传播健康知识

腊月初八的清晨,仁心堂的大门早早便敞开了。庭院中的积雪早已被清扫一空,张婶正忙碌着将一袋袋提前分装好的草药、止咳化痰丸和冻伤药膏搬上马车。春桃则怀抱着一摞健康知识宣传单,在一旁认真核对数量。林薇背着药箱,里面装着针灸用的银针、消毒酒精和简易急救包,而苏景则手持一张城郊村落分布图,正在确认今日义诊的路线。

“师父,咱们今天先去最远的李家坳,再去王家村和赵家村。”林薇凑到地图前,指着标注的村落说道,“这三个村子离镇上较远,百姓看病不便,肯定有很多人在等着咱们。我昨天已经让赵虎提前去通知了,说咱们今天会免费义诊,还会教大家预防疾病的方法。”

苏景点了点头,将地图折好收入袖中:“好,就按你说的路线走。李家坳的李老汉患有严重风湿,每到冬天就疼得下不了床;王家村有几个孩子总是咳嗽,之前托人来问过药方,咱们这次正好去看看。”他顿了顿,又叮嘱道,“义诊时要耐心些,百姓们可能不太懂医学知识,你们要多解释,把健康知识讲清楚,让他们学会自己预防疾病。”

一切准备就绪,四人坐上马车,向城郊出发。马车在积雪未消的小路上缓缓前行,车轮碾过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沿途的田野被厚厚的白雪覆盖,偶尔可见几间冒着炊烟的农舍,透出几分冬日的宁静。

约莫一个时辰后,马车抵达李家坳。村口早已聚集了不少百姓,见到仁心堂的马车,纷纷热情地围了上来。“苏大夫,你们可算来了!我家老头子等你们好几天了!”一位老妇人拉着苏景的手,激动地说道。

苏景和林薇连忙下车,在村口的空地上搭起临时诊台——一张破旧的木桌,铺着从医馆带来的粗布,旁边摆放着几个长条凳,供病患等候休息。春桃在一旁布置好健康知识宣传单,张婶则负责分发草药和药膏,四人分工明确,义诊很快便有序开展起来。

第一个就诊的是李老汉,他被儿子搀扶着,拄着一根破旧的拐杖,每走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双腿关节处肿胀得厉害。“苏大夫,我这腿又疼得厉害,夜里疼得睡不着觉,连炕都下不了。”李老汉坐在诊台前,声音沙哑地说道。

苏景细致地为李老汉诊脉,并检查了他的关节,随后说道:“大爷,您这是患上了老风湿。冬天天气寒冷,风寒湿邪容易侵袭关节,才会导致如此剧烈的疼痛。我为您开具一副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药方,同时辅以针灸来缓解疼痛。平时您还要特别注意保暖,可以用艾草和生姜煮水后热敷关节,这样能有效减轻疼痛。”

林薇在一旁协助准备银针,苏景则娴熟地将银针刺入李老汉的膝眼、阳陵泉等穴位。随着银针的逐渐深入,李老汉原本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脸上的痛苦表情也得到了显著缓解。“苏大夫,您的针灸真是见效快,这才一会儿功夫,疼痛就减轻了不少!”李老汉惊喜地赞叹道。

林薇微笑着递给李老汉一□□康知识宣传单,耐心地解释道:“大爷,这上面详细介绍了预防风湿的方法,您可以和家人一起多了解一下。冬天要穿得厚实些,尤其是膝盖和脚踝部位,千万别受凉;平时也要多活动关节,比如慢步走、伸腿等,避免长时间卧床不动,这对关节的恢复非常有益。”

李老汉的儿子接过宣传单,认真地阅读起来,并连声道谢:“谢谢林姑娘,我们以前确实不懂这些,以后一定会按照这些方法去做。”

接下来就诊的是来自王家村的几位咳嗽患儿。其中,一个名叫王小胖的男孩咳嗽尤为剧烈,小脸因憋气而涨得通红,并伴有喘息症状。林薇仔细为他诊脉,又观察了他的舌苔,诊断道:“小胖这是风热咳嗽,且伴有肺热,需清热止咳。我给你开具一副止咳化痰的药方,再配些我们医馆特制的止咳化痰丸,每日三次,每次三丸。平时要多饮温水,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冰酪、凉粥,以免加重咳嗽。”

小胖的母亲接过药方和药丸,感激地说:“谢谢林姑娘!之前给孩子试过不少药都未见效,这次终于看到了希望。对了,我家还有两个孩子也常咳嗽,能否也请您给看看?”

林薇微笑着点头回应:“当然可以,让孩子们都过来吧,我一起为他们诊治。”

在为孩子们诊病的同时,春桃也在一旁向村民们普及健康知识:“大家请看这宣传单,上面列举了冬季常见疾病如风寒、咳嗽、冻伤的预防措施。预防风寒要注重保暖,多饮生姜红糖水;预防咳嗽应少食生冷,多食用梨、百合等润肺食物;预防冻伤则需勤洗手,保持手脚干燥,外出时穿着保暖。若手脚冻红,切忌用热水烫,应用温水慢慢浸泡……”

村民们围在春桃身边,专注地聆听,不时提出疑问,春桃都耐心地一一解答。一位村民问道:“春桃姑娘,我家老婆子总头晕,是不是也是冬天常见的病症?该如何预防呢?”

春桃思索片刻,回答道:“头晕可能是气血不足,也可能是风寒所致。您让老婆子多吃些补气血的食物,比如红枣、桂圆、小米粥,平时注意不要过度劳累,多休息。如果头晕严重,就去仁心堂找我们的大夫看看,别硬撑着。”

张婶在一旁忙着分发草药和药膏,遇到生活困难的村民,还会多给些草药,并说道:“这些草药你们拿着,都是免费的,用完了就去仁心堂取,我们不收钱。”

临近中午,义诊已接待了三十多位病患。苏景和林薇虽然有些疲惫,但看到村民们康复的希望和感激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欣慰。李老汉的儿子提着一篮热腾腾的红薯走过来,说道:“苏大夫,林姑娘,快尝尝我们家煮的红薯,暖暖身子。这天气冷,你们辛苦了!”

苏景和林薇接过红薯,咬了一口,香甜软糯的口感在口中散开,温暖了整个肠胃。“谢谢你,这红薯真好吃!”林薇微笑着说道。

吃过午饭,四人马不停蹄地前往王家村和赵家村。在王家村,林薇为之前托人询问药方的咳嗽孩童调整了治疗方案,并教村民们制作百合梨粥。这道粥以梨、百合和小米熬煮而成,既能润肺止咳,又能补充营养。在赵家村,苏景为几位患有风湿的老人诊病,而林薇则指导村民们制作冻伤药膏。药膏由当归、红花、花椒和猪油熬制,涂在冻伤部位,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恢复。

傍晚时分,义诊结束,四人乘坐马车返回医馆。马车上满载着村民们赠送的礼物——一篮红薯、一袋小米、几个馒头,还有一些新鲜的蔬菜。望着这些充满心意的礼物,林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今天真是太有意义了!”春桃靠在马车上,兴奋地说道,“我们帮助了这么多村民,还传授了他们许多健康知识,以后他们就能自行预防疾病了。有位村民说,以后再也不用为看病跑远路了,咱们仁心堂就是他们的救星!”

张婶也笑着说道:“是啊!看到村民们高兴的样子,我也感到特别欣慰。尽管累了一整天,但这一切都值得!今后咱们要更多地开展义诊活动,帮助更多百姓。”

苏景望着窗外逐渐暗淡的天色,提议道:“以后咱们每月都去城郊进行一次义诊,不仅要为百姓诊治疾病,还要传授他们更多健康知识,让他们学会自我保健,预防疾病。林薇,你整理的健康知识宣传单非常实用,下次可以多准备一些,针对不同季节和常见疾病,制作各有侧重的宣传单,这样村民们使用起来会更便捷。”

林薇点头答应:“好的!我回去后就着手整理,针对春季的流感、夏季的腹泻、秋季的咳嗽、冬季的风寒,制作四季健康知识宣传单,并加入食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确保村民们一看就明白,一学就会。”

马车在夜色中缓缓前行,车厢里回荡着四人的欢声笑语。林薇凝视着手中的青铜簪子,心中涌动着无限感慨——从穿越至盛唐,到在仁心堂扎根,再到如今投身义诊,帮助更多百姓,她在这个时代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对“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也有了愈发透彻的理解。

回到医馆时,已是深夜时分。四人将村民们赠送的礼物一一整理妥当,张婶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大家围坐在桌前,边喝粥边聊起今日义诊的趣闻轶事。

“今天在李家坳,有个小孩害怕针灸,我跟他说针灸就像蚊子叮一下,根本不疼,他才敢让我扎针。扎完针后,他还表示要跟我学习针灸,将来也要成为一名大夫,去帮助他人。”林薇笑着分享道。

春桃也接过话茬:“我今天在赵家村,教一位老奶奶制作冻伤药膏,老奶奶学得特别认真,还打算把这门手艺传授给村里的其他人,让大家都能学会制作冻伤药膏,从此不再惧怕冬日的严寒。”

苏景望着眼前兴奋的两人,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欣慰:“你们做得非常出色!行医不仅在于治病救人,更在于传承医术与健康知识,让更多的人学会自我保护,帮助他人。唯有如此,‘仁心’才能得以传递,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夜色渐深,仁心堂的灯火逐一熄灭。林薇躺在床上,回想着今日义诊的每一个细节,心中充盈着希望。她明白,未来的道路依然漫长,途中定会遭遇各式各样的困难与挑战,但只要坚守“医者仁心”的初心,有苏景、春桃、张婶等伙伴的相伴,有百姓的信赖与支持,仁心堂定能日益昌盛,成为盛唐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更多百姓带去健康与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