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24章 为老人调理身体,获赠手工布鞋

中秋的晨光带着几分柔和,透过仁心堂的雕花窗棂,在青石板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庭院里的桂花昨夜被秋雨打落些许,但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清甜的香气。林薇刚将新制作的桂花肥皂分装进陶盒,便见春桃提着一个食盒从门外跑进来,脸上还沾着些许面粉。

“林薇姐!你快尝尝我做的月饼!”春桃兴奋地打开食盒,里面躺着四块小巧的月饼,表皮金黄,印着简单的花纹。“昨天跟着张婶学的,用了芝麻和豆沙做馅,虽然不如城里酒楼的精致,但味道肯定不差!”

林薇拿起一块月饼,轻轻咬了一口,豆沙的甜润与芝麻的醇香在口中散开,温热的口感让人心里也暖洋洋的。“很好吃啊,比我在现代吃过的一些月饼还香。”她笑着说道,又看向春桃沾着面粉的脸颊,伸手帮她擦了擦,“你看你,做月饼也不忘把自己弄得像只小花猫。”

春桃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正要再说些什么,医馆的门突然被轻轻推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拄着拐杖,缓缓走了进来,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手里提着一个布包,脸色苍白,呼吸略显急促。

“姑娘,请问苏大夫在吗?”老妇人的声音略显沙哑,每吐露一句话都要停顿片刻,仿佛耗尽了全身的力气。

林薇赶忙扶着老妇人在长椅上坐下,随即倒了一杯温水递过去:“大娘,您先喝口水,休息会儿再说。师父去城郊的药田查看草药了,如果您身体不适,我可以先帮您看看。”

老妇人接过水杯,小口啜饮了几口,待气息稍缓,才缓缓开口:“姑娘,我姓王,住在隔壁的李家庄。最近总感觉浑身无力,吃饭也没什么胃口,夜里还总是失眠。去别的医馆看了几次,药也吃了,但没什么效果。听村里人说,仁心堂的大夫医术高明,心地善良,所以特地来试试。”

林薇点头,伸手为老妇人诊脉。指尖触及老妇人的手腕,只觉脉象细弱无力,再看她的舌苔,舌质淡白,毫无血色。结合老妇人的症状,林薇心中有了判断——这是典型的气血两虚,再加上年事已高,脾胃功能减弱,导致食欲不振、失眠乏力。

“王大娘,您这是气血不足,脾胃虚弱所致。”林薇轻声解释道,“您平时是不是很少食用肉类、蛋类这些营养丰富的食物?而且经常独自在家,缺乏照顾?”

老妇人愣了一下,随即眼眶泛红:“姑娘,你说得太对了!我老伴儿早逝,儿子在长安城做工,一年也回不来一次。我年纪大了,重活也干不动,平时就靠种点蔬菜、纺点纱换些粮食,哪舍得吃肉类、蛋类啊。”

林薇心中一酸,握住老妇人的手,柔声安慰道:“大娘,您别担心,您的病并不严重,只要好好调理,很快就能康复。我给您开一副补气血、健脾胃的药方,再教您几个食疗方,平时多吃些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您不久就能精神焕发。”

她转身走向药柜,细心挑选药材——当归三钱用以补气血,黄芪二钱补中益气,党参二钱健脾益肺,白术一钱健脾燥湿,茯苓一钱健脾利湿,甘草一钱调和诸药。又特意添加了少量酸枣仁,以助老妇人改善睡眠。

“大娘,这药方您每天煎服一副,早晚各一次。煎药时,先用冷水浸泡半个时辰,再用文火煎煮一盏茶的时间,这样药效才能充分发挥。”林薇将药材包好递给老妇人,又拿出一张纸,写下几个简单的食疗方,“您看,这个小米红枣粥能补气血,山药莲子粥能健脾胃,您可以每天换着做来吃。如果条件允许,偶尔买点鸡蛋、瘦肉,煮成汤喝,对您的身体恢复更有益处。”

老妇人接过药材和纸条,紧紧抱在怀里,激动得声音颤抖:“姑娘,真是太感谢你了!之前去别的医馆,大夫只是匆匆开了药方,从未有人像你这样耐心解释,还教我这么多调理身体的方法。你真是个好人啊!”

“大娘,您别客气,治病救人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林薇微笑着说道,随即又想起什么,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块桂花肥皂,“大娘,这个肥皂您拿着,用它洗手特别干净,还能预防疾病。您平时纺纱、做饭后,用肥皂洗洗手,对身体很有好处。”

老妇人接过肥皂,放在鼻尖轻嗅,淡淡的桂花香让她脸上露出了笑容:“这肥皂真香啊,比我用过的草木灰水好多了。姑娘,这肥皂肯定很贵重吧?我怎么能平白无故收你的东西呢?”

“大娘,您就拿着吧,这是我们自己做的,不值什么钱。”林薇依旧笑着说道,“您要是以后有什么不舒服,或者不知道怎么煮药、做食疗,随时来医馆找我,我随时都在。”

老妇人再三道谢后,才拄着拐杖慢慢离开医馆。看着老妇人的背影,春桃忍不住说道:“林薇姐,你真是太善良了,不仅给王大娘开药方,还送她肥皂。不过王大娘家里条件不好,怕是很难买到鸡蛋、瘦肉来补身体。”

林薇叹了口气:“是啊,我也想到了这一点。等会儿师父回来,咱们跟师父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给王大娘送些鸡蛋、小米过去。咱们仁心堂虽然不富裕,但帮衬一下老人家还是可以的。”

春桃连忙点头:“好啊好啊!我也想帮王大娘,她一个人过日子实在太不容易了。”

中午时分,苏景从城郊药田归来,听到林薇和春桃提及王大娘的境况,立刻说道:“理应帮衬!张婶昨日刚买了一筐鸡蛋,还有不少小米,你俩下午就给王大娘送过去。另外,王大娘的药方钱也别收了,就当是我们仁心堂对老人家的一点心意。”

用过午饭,林薇和春桃提着一篮鸡蛋、一袋小米,以及一些刚做好的月饼,向李家庄出发。李家庄离仁心堂不算远,大约半个时辰的路程。两人边走边聊,春桃仍兴奋地讲述着昨日制作灯笼的趣事,以及对中秋灯会的期待。

抵达王大娘家门前,林薇轻轻敲了敲门。片刻后,门缓缓开启,王大娘见到林薇和春桃,惊讶地问道:“姑娘们,你们怎么来了?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妥,让你们专程跑一趟?”

“大娘,您别误会,我们是来给您送些东西的。”林薇微笑着说道,将手中的篮子递给王大娘,“这里有一篮鸡蛋、一袋小米,还有几块月饼。您平时可以煮鸡蛋吃,熬小米粥喝,补充营养。”

王大娘接过篮子,看着里面的鸡蛋和小米,眼泪瞬间流了下来:“姑娘,你们真是太好了!我跟你们非亲非故,你们却这么照顾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才好。”

“大娘,您别客气,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林薇扶着王大娘走进屋里。屋里的陈设极为简单,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桌、两把椅子和一张土炕,炕上铺着单薄的被褥,墙角还堆着一些纺好的纱线。

“大娘,您平时就一个人纺纱换钱吗?”春桃看着墙角的纱线,忍不住问道。

王大娘轻轻点头,抹去眼角的泪水:“是啊,我年岁已高,也干不了别的活了,只能靠纺纱换些粮食。有时纺到深夜,眼睛都模糊了,也只得咬牙坚持。”

林薇心中涌起一阵酸楚,柔声说道:“大娘,以后您别纺得太晚了,身体要紧。如果粮食不够,您就去仁心堂找我们,我们会尽力帮您。”

王大娘连连点头,紧紧握住林薇和春桃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两人又陪王大娘聊了一会儿,细心教她如何煎药、如何熬制小米红枣粥,直到夕阳西沉,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别。

接下来的几天,林薇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前往王大娘家探望,关切地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并帮忙煮药、料理家务。在林薇的悉心照料下,王大娘的身体逐渐康复,面色变得红润,食欲和睡眠质量也都显著改善。

中秋节这天,仁心堂早早地关了门,林薇、春桃、苏景和张婶一同前往长安城观赏灯会。朱雀大街上,各式灯笼高悬,走马灯、宫灯、兔子灯琳琅满目,灯光璀璨,将整条街道映照得如同一条闪耀的星河。街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孩子们手持灯笼奔跑嬉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春桃兴奋地拉着林薇的手,时而驻足观赏走马灯,时而兴致勃勃地猜灯谜,还特意买了胡饼和酪樱桃供大家品尝。苏景和张婶紧随其后,目睹两个小姑娘的欢愉模样,脸上也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林薇姐,快看那个嫦娥奔月灯!真漂亮!”春桃指向一盏巨大的宫灯,激动地说道。

林薇顺着春桃的指引望去,只见那宫灯高达一丈,上面绘有嫦娥奔月的图案,嫦娥的裙摆随风轻扬,仿佛即将飞升天际。宫灯内点燃的蜡烛透过薄纱,将图案映照得栩栩如生,周围聚集了众多观赏的人群。

“真是精妙绝伦!”林薇由衷赞叹,她从未见过如此精美的手工灯笼,对古人的智慧深感敬佩。

在猜灯谜环节,春桃还成功猜中了一个灯谜,奖品是一个小巧的兔子灯。她欣喜地将兔子灯递给林薇:“林薇姐,这个兔子灯送给你!祝你在大唐的第一个中秋节快乐!”

林薇接过兔子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谢谢你,春桃。这个中秋节有你们相伴,我感到无比快乐。”

中秋节过后的第二天,王大娘特意来到仁心堂,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布包。她走到林薇面前,将布包递给她:“姑娘,这是我亲手为你做的一双布鞋,你试试看合不合脚。这段时间多亏了你的悉心照料,我也没什么贵重的东西送你,只能借此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林薇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双黑色的布鞋,针脚细密,鞋底还纳着精致的花纹,显得格外结实。她感动得一时语塞,连忙说道:“大娘,您真是太客气了!您身体刚刚康复,怎么还如此费心为我做布鞋呢?”

“我能康复,全靠你的照料啊!”王大娘笑容满面地说道,“我在家闲着没事,就想着给你做双布鞋。你每天在医馆里忙碌,走路肯定多,穿双舒适的布鞋对脚有好处。你快试试看合不合脚,要是不合适,我再帮你改。”

林薇脱下鞋子,穿上布鞋,大小恰到好处,鞋底柔软又厚实,走起路来格外舒适。“真是太合适了!谢谢您,大娘!这是我收到过的最珍贵的礼物。”

苏景和春桃也围了过来,看到布鞋都忍不住称赞道:“王大娘,您的手艺真精湛!这布鞋做得比城里鞋铺的还要好。”

王大娘笑得合不拢嘴:“只要姑娘们喜欢就好。我以后还要给春桃姑娘、苏大夫和张婶各做一双,感谢你们对我的照顾。”

张婶连忙说道:“大娘您太客气了,不用这么麻烦。您身体健康,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感谢。”

王大娘在医馆里坐了一会儿,又和林薇聊了聊身体状况,才起身离开。看着王大娘的背影,林薇低头看了看脚上的布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双布鞋虽然普通,却承载着王大娘满满的心意,也让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医者,最大的幸福并非获得多少回报,而是凭借自己的医术帮助他人,赢得他人的认可与信任。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薇每天都穿着王大娘亲手制作的布鞋,在医馆里忙碌不已。布鞋质地柔软,舒适宜人,让她行走时倍感轻松。每当她望向这双布鞋,便会忆起王大娘那温暖的笑容,心中也随之涌起一股动力。

一天下午,医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病患——一位身着华服的夫人,身边跟随数名仆人。夫人面色苍白,手捂胸口,显得颇为不适。苏景迅速为夫人诊脉,而林薇则在一旁仔细记录症状。

“夫人,您这是肝气郁结,气血不畅所致。”苏景诊断道,“您近期是否常感怒气难消,且频繁熬夜?此种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易诱发各类疾病。”

夫人轻轻点头,叹息道:“确实如此,近期家中琐事繁多,心情烦乱,夜晚亦难以入眠。我已辗转多家医馆,服用诸多药物,却未见成效。听闻仁心堂医术高明,故特来求医。”

林薇联想到王大娘的类似情况,建议道:“夫人,除了药物治疗,您亦可尝试一些食疗方法,例如玫瑰花茶有助于疏肝解郁,百合莲子粥则能安神助眠。此外,平日里多外出散步,保持心情愉悦,亦对康复大有裨益。”

夫人闻言,眼中闪现光彩:“姑娘所言极是。我先前只顾着服药,未曾考虑通过饮食与心态调整来改善病情。真心感谢你的建议!”

苏景为夫人开具了一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药方,而林薇则详尽地告知了夫人食疗方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夫人连声道谢后,才带着仆人离去。

目送夫人远去的背影,苏景对林薇赞许道:“林薇,你如今愈发出色了,不仅能精准判断病情,还能提供如此精良的调理建议。看来你这段时间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林薇谦逊地笑了笑:“全赖师父您的悉心教导,再加上王大娘的布鞋激励着我。我希望能将医术精益求精,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赖。”

苏景点头称许,眼中满是欣慰之情:“好!有你这样的徒弟,我深感骄傲。仁心堂有你在,必定会蒸蒸日上。”

傍晚时分,林薇静坐于庭院的石凳上,凝视着脚下的布鞋,心中涌起无限感慨。自来到大唐以来,她不仅掌握了古代医术,更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友情与亲情。王大娘亲手缝制的布鞋、春桃精心制作的兔子灯、苏景的谆谆教诲、张婶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一切都让她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感受到了浓浓暖意。

她深知,未来的道路依旧漫长,途中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难和挑战。然而,只要身边有这些温暖的人和事相伴,只要她始终坚守医者仁心的初心,便定能逐一克服所有难关。在大唐这个时代,她必将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让仁心堂的美誉传遍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为更多的人们解除病痛,带来希望的曙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