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25章 医馆缺药材,四处奔波寻货源

一场秋雨过后,长安的气温骤然下降,仿佛瞬间被拽入了冰窖。清晨,林薇推开医馆的门,只见庭院里的梧桐树叶已落了大半,金黄的叶片铺满青石板,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她裹紧身上的薄棉衫,踩着落叶走到药材晾晒区,指尖轻轻拂过晾晒的金银花——经过三日的日晒,药材已彻底干燥,捏在手中极易碎裂,凑近鼻尖能闻到清苦中带着甘甜的药香。她小心翼翼地将药材收进陶罐,贴上写有“金银花治风热感冒”的标签,心中却始终悬着一块石头:再过一月便是冬至,去年寒冬时,医馆因桂枝、麻黄短缺,让好几位风寒重症病患苦等半日,今年绝不能再出这样的纰漏。

“林薇姐,你又在琢磨药材的事啦?”春桃抱着一捆刚从库房翻出的厚棉布跑过来,棉布上还带着淡淡的樟脑味,是去年冬天用来防潮的。她见林薇对着陶罐出神,便将棉布放在石桌上,凑过来看,“这些药材看着够多了呀,张婶刚还说,灶房的柴火都备足了,今年肯定冻不着。”

林薇摇了摇头,指着药柜中仅剩半罐的桂枝说道:“你忘了去年腊月,李家庄的王大爷顶着寒风来医馆,咱们连最后一点桂枝都用完了,只能让他先喝生姜红糖水顶着,第二天去西市药铺借了药材才熬好药。今年寒冬来得早,风寒病患只会更多,这些药材远远不够。”

春桃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可不是嘛!去年我还跟着你去西市借药,那药铺掌柜的脸拉得老长,还是看在师父的面子上才肯赊给咱们。咱们得赶紧多备些药材,桂枝、麻黄、生姜都得充足,还有治疗咳嗽的百合、麦冬,去年好多孩子咳得睡不着,全靠这些药撑着呢。”

两人正说着,苏景提着一个竹篮从门外走进来,篮子里装着几株带着泥土的麻黄和桂枝,叶片上还沾着晨露。“你们的话我在门口都听见了。”苏景将竹篮放在石桌上,拿起一株麻黄,指尖顺着茎秆轻轻摩挲,“我今早去了城郊的药田,今年雨水充沛,麻黄和桂枝长得比去年粗壮,只是药田面积有限,采下来的药材最多够咱们用十天。剩下的,还得靠进山采野生的,再去西市补充些稀缺的药材。”

林薇接过麻黄仔细查看,茎秆中空、色泽黄绿,确实是上等的好药材。她心中已有了主意:“师父,咱们分三路筹备吧。您和赵虎大哥带着猎户去青龙山采野生草药,他们熟悉山势,能找到蒲公英、柴胡这些耐寒的药材;我和春桃去西市采购当归、党参这些药田没有的药材,顺便多买些生姜、红糖,冬天煮生姜红糖水给病患驱寒;张婶留在医馆整理库房,把药材按‘风寒’‘咳嗽’‘冻伤’分类存放,再把闲置的厢房收拾出来,万一有重症病患需要留医,也能有个暖和的地方。”

苏景点头赞同,又叮嘱道:“青龙山深秋多雾,我会让猎户们带上火把和铜锣,以防野猪和熊瞎子。你们去西市采购时,记得跟同德堂的刘掌柜提一句,就说去年他赊药的情分,今年希望能多给些折扣。如果当归、党参不够,请他尽快调货,我们可以先付定金。”

次日天还未亮,苏景便带着赵虎和五名猎户出发了。林薇和春桃则背着沉甸甸的钱袋,赶着医馆唯一的旧马车前往长安西市。辰时的西市早已热闹非凡,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卖胡饼的摊位飘出芝麻的香气,卖绸缎的伙计站在店门口招揽客人,偶尔还能看到穿着胡服的西域商人,牵着骆驼悠然走过。

两人直奔同德堂药铺,刘掌柜正趴在柜台上算账,见她们进来,立刻放下算盘迎了上来:“林姑娘、春桃姑娘,稀客啊!快请坐,我让伙计沏壶热茶。”

“刘掌柜不用麻烦,我们今日是来采购过冬药材的。”林薇拿出早已列好的清单,递了过去,“您看,桂枝五十钱、麻黄四十钱、当归三十钱、党参二十钱,还有生姜五十斤、红糖十斤,这些您这儿有现货吗?”

刘掌柜接过清单,眯着眼仔细端详了半晌,眉头逐渐紧锁:“桂枝、麻黄、生姜、红糖都有现货,唯独当归和党参,库房里仅剩当归二十钱、党参十钱。前几日长安城内几家大医馆纷纷前来囤货,我这里的存货也变得紧俏。若要凑齐你们所需的量,恐怕得等上三天,我会让伙计去城外的药庄调货。”

林薇心中一紧,追问道:“刘掌柜,能否再快一些?再过几日天气会更冷,病患若等着药材救命,实在耽误不得。”

刘掌柜叹了口气,无奈道:“林姑娘,并非我不愿帮忙,药庄到长安需走两天水路,再快也得三天。这样吧,我给你们留着,货一到便立刻派人去仁心堂送信,绝不让你们耽误使用。”

春桃在一旁轻轻拉了拉林薇的衣角,低声劝道:“林薇姐,三天就三天吧,总比没有强。”林薇点了点头,再次看向刘掌柜:“那生姜和红糖能否便宜些?我们冬天要给病患煮生姜红糖水,用量确实很大。”

刘掌柜笑容满面地摆手道:“看在苏大夫的面子上,生姜按八文钱一斤,红糖十五文钱一斤,这样的价格在整个西市都难觅其二。我再额外赠送你们两斤甘草,煮茶时加一些,能调和口感。”

两人连声致谢,随即跟随伙计前往库房搬运药材。桂枝和麻黄被装在粗布袋中,每袋沉甸甸的足有十斤。春桃费力地搬起一袋,脸色涨得通红,林薇见状赶紧上前帮忙。库房角落里堆放着饱满新鲜的生姜,伙计热心地装了五十斤,又额外添了几斤:“姑娘们心善,这些生姜就当我的一点心意,天寒地冻,煮水喝能暖身。”

搬完药材后,林薇突然想起冬日里常见的冻伤问题,便问道:“刘掌柜,您这儿有当归、红花、花椒吗?冬天百姓们手脚容易冻伤,我们打算制作一些冻伤药膏。”

刘掌柜眼睛一亮,转身从内柜取出两个陶罐:“真巧!我上周刚进了一批优质的红花和花椒,当归也有新鲜货。你们制作冻伤药膏,我再给你们配上一些甘油,这可是从西域运来的,混入药膏中,涂抹起来滋润,冻伤愈合得更快。”

林薇闻言大喜,随即又添购了二十钱红花、十钱花椒和五斤甘油。付清款项后,两人赶着马车踏上归途。春桃望着马车上堆积如小山的药材,兴奋地说:“林薇姐,咱们这次采购了这么多,冬天用药肯定绰绰有余!”

回到医馆时,张婶已将库房整理得井井有条。她在库房内搭建了多层木架,将药材按类别有序摆放,并在木架旁放置了几个炭盆,以防药材受潮发霉。“姑娘们总算是回来了!我刚把厢房收拾妥当,铺了两床厚棉被,若是有病患需留医,便可在此安顿。” 张婶一边协助卸下药材,一边说道。

接下来的三天,众人各尽其责。张婶每日在灶房熬制生姜红糖水,分装于十几个陶罐中,置于医馆前堂,以便病患随时取用;林薇和春桃则忙于制作冻伤药膏——将当归、红花、花椒研磨成细粉,混入融化的猪油和甘油,搅拌至浓稠,再分装入小瓷瓶,贴上“冻伤专用每日涂两次”的标签;苏景和猎户们每日傍晚归来,带回满筐野生草药,蒲公英、柴胡、金银花堆满了半个院子。晚饭后,大家围聚在庭院中分拣、晾晒药材,灯火映照着每个人的笑脸,连寒风也似乎变得温柔了几分。

第三天下午,林薇正坐在桌前搅拌药膏,医馆的门突然“哐当”一声被推开。一位妇人怀抱一个约两岁的孩童,跌跌撞撞地冲进来,声音中带着哭腔:“苏大夫!林姑娘!快救救我的孩子!他冻得没气了!”

林薇连忙放下手中的瓷碗,迎上前去。只见孩童的小脸冻得发紫,嘴唇干裂出血,手脚肿胀如馒头,双眼紧闭,呼吸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她轻触孩童的额头,冰凉如寒冰,心中一紧:“孩子是重度冻伤,还伴有风寒,必须立即急救!”

“春桃,快去灶房把温着的生姜红糖水拿来,再拿个热水袋;张婶,去厢房抱来最厚的棉被;师父,请您迅速准备针灸,刺人中、合谷、足三里,先恢复孩子的意识!”林薇一边急切吩咐,一边小心翼翼地将孩童抱到长椅上,解开他身上单薄的棉袄,用自己的棉衫将他裹紧。

春桃端着生姜红糖水匆匆跑进屋内,林薇用小勺舀起少许,轻轻吹温后,缓缓喂入孩童的口中。张婶抱着厚实的棉被赶来,将孩童严严实实地裹住,只露出一张小脸。苏景手持银针,迅速刺入孩童的人中穴,轻柔地捻转片刻,随后又在合谷穴和足三里穴各刺一针。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紧盯着孩童的小脸。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工夫,孩童的手指突然微微动了一下,紧接着,他“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尽管声音微弱,却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松了一口气。妇人顿时瘫坐在地上,泪水止不住地流淌:“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林薇轻扶起妇人,柔声安慰道:“大嫂别太激动,孩子目前只是暂时脱离了危险,还需细心调理。我会给你开具一副驱寒补气血的药方,再拿两瓶冻伤药膏,每天给孩子涂抹在冻伤部位。记得多给孩子增添衣物,避免再次受冻。”

苏景也补充道:“平时多给孩子喝些生姜红糖水,煮小米粥时放些红枣、桂圆,以补气血。若孩子出现咳嗽、发烧,务必及时来医馆就诊。”

妇人接过药方和药膏,连声道谢后,抱着孩子离开了。春桃望着妇人的背影,心有余悸地说:“幸好咱们提前准备了冻伤药膏,否则孩子的手脚恐怕就遭殃了。”

林薇点头赞同,随后看向庭院里晾晒的草药:“咱们得加快进度,今天下午同德堂的药材就该到了。待当归、党参入库后,再将剩余的冻伤药膏制作完毕,咱们就能安心迎接寒冬了。”

傍晚时分,同德堂的伙计如约送来了当归和党参。林薇和春桃刚将药材搬进库房,便见苏景带着赵虎等人归来。众人身上沾满泥土,赵虎的裤腿还被树枝划破了一道口子,但他却怀抱满满一筐柴胡,脸上洋溢着笑容:“林姑娘,你看!今天在青龙山北坡采得了不少柴胡,足够咱们整个冬天使用了!”

林薇望着众人那疲惫却难掩兴奋的面容,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感动:“赵大哥,你们真是辛苦了!快进屋来,喝碗生姜红糖水,暖暖身子吧。”

赵虎轻轻摆了摆手,从怀中掏出一枚野果:“不急!这是我在山里摘的野山楂,酸甜可口,大家尝尝看。对了,我们在山里还发现了一片野生的麦冬,明天再去采些回来,冬天用来治疗咳嗽正好。”

苏景取出钱袋,打算支付猎户们的工钱,但赵虎却坚决推辞:“苏大夫,您这就见外了!去年我娘中风,多亏了您和林姑娘的悉心治疗;上个月小三子在山里被蛇咬伤,也是你们免费救治的。这点草药算不了什么,咱们都是一家人,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林薇见状,转身走进库房,取来二十瓶冻伤药膏,递给赵虎:“赵大哥,既然你们不肯收工钱,那这些冻伤药膏就请收下吧。冬天在山里打猎,手脚容易冻伤,涂上这些药膏能缓解不少。如果不够用,随时来医馆取。”

赵虎接过药膏,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那我就不客气了!谢谢林姑娘!”

送走猎户们后,张婶已经准备好了晚饭。红薯粥冒着热气,配上腌萝卜和蒸野菜,简单却格外暖心。四人围坐在桌前,林薇喝着粥,目光投向窗外渐渐暗淡的天色,心中满是安宁——去年寒冬时的那份慌乱早已烟消云散,如今药材充足、物资齐备,还有一群并肩作战的伙伴,即使天气再冷、病患再多,她们也能从容应对。

几日后,长安迎来了第一场雪。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将仁心堂的屋顶和庭院都染成了一片洁白。林薇和春桃趴在窗边,出神地望着雪花,苏景则坐在桌前专注地整理医案,张婶在灶房里煮着生姜红糖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甜香。

“林薇姐,你看!雪地里有人留下的脚印!”春桃突然指向窗外。林薇抬头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破旧棉袄的老汉,正踉跄地朝医馆走来,手中还牵着一名冻得瑟瑟发抖的孩童。

林薇迅速推开窗户,大声喊道:“大爷,快进来吧!外面太冷了!”

老汉牵着孩童走进屋内,一边搓着冻得通红的手,一边感激地说:“姑娘,听说这里提供免费的生姜红糖水,还能看病,我就带着孩子过来暖暖身子。这孩子最近总是咳嗽,晚上咳得根本没法入睡……”

苏景放下手中的医案,走上前为孩童诊脉。与此同时,林薇端来一碗热腾腾的生姜红糖水,递给老汉和孩童。张婶也拿来两个馒头,让他们先垫垫肚子。孩童一边喝着红糖水,一边吃着馒头,脸上逐渐恢复了血色,咳嗽的症状也稍有缓解。

苏景为孩童开具了一剂止咳药方,递给老汉:“大爷,这药每日煎服一剂,早晚各饮一次,连服三日即可痊愈。若无力购药,可至医馆免费领取。”

老汉接过药方,激动得热泪盈眶:“谢谢你们…… 你们真是活菩萨啊!”

目送老汉和孩童远去的背影,林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深知,在这严寒的冬季,仁心堂不仅备齐了充足的药材,更蓄满了无尽的善意。无论风雪多么猛烈,她们都将凭借精湛的医术和满腔的爱心,为百姓们撑起一片温馨的庇护之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