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20章 制作简易急救包,应对突发状况

清晨的阳光洒满仁心堂的庭院,悄然驱散了昨日雨后的湿润气息。林薇刚将晾晒好的草药分类装罐,便见春桃蹦蹦跳跳地从门外进来,手里提着一个布包,脸上洋溢着兴奋:“林薇姐,你看!这是陈大哥托人送来的!”

林薇放下手中的陶罐,走上前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捆新鲜的艾草和一张纸条。纸条上的字迹虽略显潦草,却透着真诚:“多谢仁心堂救命之恩,此艾草采自青龙山向阳处,可驱寒除湿,聊表心意。陈默”

“陈大哥真是有心了,” 林薇将艾草取出,放在鼻尖轻嗅,清新的草木香气扑面而来,“这艾草品质极佳,用来做艾灸、煮水泡脚都很好,还能入药治疗风寒湿痹。”

苏景从里屋走出来,看到艾草也笑着点头:“陈默这孩子懂得感恩,是个好孩子。不过咱们行医之人,救死扶伤本是分内之事,不必太过记挂回报。倒是这艾草提醒了我,最近秋雨连绵,城郊常有百姓因淋雨、受凉引发急症,偶尔还有猎户在山中受伤。咱们医馆虽能诊治,但若遇到突发状况,没有便携的急救物品,恐怕会延误时机。”

林薇心中一动,苏景的话恰好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在现代社会,急救包是家庭、医疗机构的必备物品,内含止血、消毒、包扎的药品和工具,能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而在大唐,医疗条件有限,百姓遇到突发伤病,往往需长途跋涉才能到医馆就诊,很多时候正是因为缺少及时的急救处理,导致病情加重。

“师父,我有个想法,” 林薇眼中闪过一丝灵光,“我们可以制作一些简易的急救包,里面放置常用的急救药品和工具。这样既能放在医馆备用,也能分发给村里的猎户和赶路的商贩,让他们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及时处理,等情况稳定后再到医馆就诊。”

苏景闻言,眼中露出好奇之色:“急救包?这倒是个新颖的法子,你详细说说,里面都该放些什么?”

林薇走到桌前,拿起纸笔,一边画一边解释:“急救包的核心在于‘应急’,要能应对最常见的突发状况,比如外伤出血、烫伤、风寒急症、蚊虫叮咬等。首先,需要止血的物品,比如干净的纱布、棉布,我们可以将纱布剪成不同大小,用之前制作的酒精消毒后晾干,这样能防止伤口感染;其次,需要治疗外伤的药材,比如三七粉,能活血化瘀、止血定痛,还有蒲公英、马齿苋,捣烂后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另外,还要准备一些缓解疼痛、散寒的药材,比如生姜片、艾草团,遇到风寒头痛、关节疼痛时,热敷能缓解症状;最后,再放一把小剪刀、一卷棉布条,方便处理伤口、包扎。”

春桃凑过来看着图纸,兴奋地说道:“林薇姐,这个急救包也太实用了!上次赵家村的李猎户在山里被野猪咬伤,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止血,等到医馆时已经失血过多。要是当时他有这个急救包,就能先止血,情况也不会那么危险了。”

张婶也走过来说道:“是啊,咱们城郊常有赶路的商贩,有时候遇到大雨、冰雹,容易着凉、受伤。要是能给他们发个急救包,也能帮他们不少忙。只是咱们医馆的药材和布料有限,制作急救包会不会太耗费物资?”

林薇微笑着说道:“张婶,您放心,咱们制作的简易急救包不需要太复杂,尽量利用现有物资。比如,纱布可以用医馆剩下的边角料制作,三七粉、蒲公英这些药材都是咱们自己采摘的,成本非常低。而且,咱们不必一次性做太多,先做十几个试试看效果,如果大家觉得好用,以后再逐步增加。”

苏景点头称赞道:“这个想法非常不错,既实用又经济,还能体现咱们仁心堂的诚意。林薇,你经验丰富,这件事就交给你负责,春桃、张婶协助你,有什么需要随时告诉我。”

接下来的几天,仁心堂里一片忙碌景象。大家分工明确,开始制作简易急救包。林薇负责规划急救包的内容和制作消毒纱布,春桃负责采摘并清洗蒲公英、马齿苋等草药,张婶则负责将药材烘干并研磨成粉,苏景则在空闲时帮忙裁剪棉布和缝制急救包的布袋子。

在制作消毒纱布时,林薇特别叮嘱春桃:“一定要用酒精彻底浸泡纱布,每个角落都不能遗漏,然后放在阳光下晾干,这样才能有效杀灭细菌,防止伤口感染。如果遇到阴雨天,就用炭火烘干,千万不能让纱布受潮。”

春桃认真地将这些要点记在心里,一边浸泡纱布一边问道:“林薇姐,你怎么知道这么多消毒的方法?这些都是你那个时代的知识吗?”

林薇笑着点头:“没错,在现代医疗中,消毒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许多疾病都是由伤口感染引起的,只要做好消毒工作,就能显著降低感染的风险。以后你在处理伤口时,务必先用酒精消毒双手和工具,再为病患处理伤口。”

在制作三七粉时,张婶显得有些为难:“林薇姑娘,这三七质地坚硬,研磨成粉实在太费劲了。咱们只有这一个石臼,恐怕要磨到什么时候啊?”

林薇思索片刻,说道:“张婶,我们可以先将三七放在锅里用文火炒一下,炒至三七变软,这样研磨起来就会容易得多。而且,炒过的三七粉药效更温和,更容易被吸收,特别适合急救时使用。”

张婶按照林薇的方法试了一下,果然,炒过的三七很快就研磨成了细粉。她欣喜地说:“还是林薇姑娘有办法!这样一来,咱们很快就能磨出足够的三七粉了。”

苏景则发挥自己的针线活技巧,将棉布缝制成一个个小巧的布袋子,袋子上还绣有“仁心堂”三个字和简单的草药图案,既美观又实用。“这样大家看到袋子上的字,就知道是咱们仁心堂的急救包,用着也放心。”苏景笑着说道。

经过三天的忙碌,十五个简易急救包终于制作完成。每个急救包内都包含:消毒纱布五块(大小不一)、棉布条一卷、三七粉一小包、蒲公英干品一小包、生姜片五片、艾草团三个、小剪刀一把,以及一张纸条,上面详细写着每种物品的用法用量,例如“伤口出血时,先用纱布按压止血,再撒上三七粉,用棉布条包扎”“风寒头痛时,将生姜片、艾草团热敷额头,缓解疼痛”。

林薇将急救包整齐地摆放在桌上,望着这些凝聚着大家心血的成果,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师父,现在我们可以将这些急救包分发给需要的人了。首先,给赵家村的猎户们送五个,他们常年在山里打猎,容易受伤;然后,给城郊的驿站送五个,那里常有赶路的商贩,用得上;最后,留五个在医馆备用,以应对突发状况。”

苏景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春桃,你去通知赵虎,让他来医馆取急救包,顺便告诉他村里的猎户如何使用急救包;林薇,你和我一起去驿站,把急救包交给驿站的掌柜,并详细说明用法。”

吃过早饭,赵虎便匆匆来到医馆。看到桌上的急救包,他眼中闪过惊喜:“苏大夫,林姑娘,这就是你们说的急救包?看起来真精致,里面的东西也实在太实用了!上次我在山里被毒蛇咬伤,如果当时有这个急救包,就能先处理伤口,也不会差点丧命。”

林薇拿起一个急救包,递给赵虎,耐心讲解道:“赵大哥,这个急救包里的三七粉可以止血,蒲公英能清热解毒。如果被毒蛇咬伤,先用水冲洗伤口,挤出毒液,然后用蒲公英捣烂敷在伤口上,再用纱布包扎,尽快到医馆就诊。还有这个艾草团,遇到风寒感冒时,热敷穴位能缓解症状。”

赵虎认真聆听,边记边说:“我都记住了,回去后我会把这些用法告诉村里的每一个猎户,让他们都学会使用急救包。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仁心堂总是为咱们老百姓着想!”

送走赵虎后,苏景和林薇带着五个急救包来到城郊的驿站。驿站的掌柜是个中年男子,常年与赶路的商贩打交道,深知突发状况的危险。当他听说急救包的用途后,连忙接过急救包,感激地说:“苏大夫,林姑娘,你们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咱们驿站每天都有许多商贩经过,遇到大雨、生病是常有的事,有了这个急救包,就能帮他们大忙。我这就把急救包放在驿站的显眼位置,再写个告示,告诉大家如何使用。”

苏景微笑着回应:“掌柜的客气了,咱们都是为了方便百姓。如果急救包用完了,随时来仁心堂取,我们会定期制作补充。”

从驿站回来的路上,林薇看到几个赶路的商贩正在路边休息,其中一个商贩的手被烫伤,红肿一片,疼得龇牙咧嘴。林薇立刻走上前,从随身携带的急救包里拿出蒲公英干品和纱布,对商贩说:“大哥,你这是烫伤了吧?我来帮你处理一下。”

商贩惊讶地看着林薇:“姑娘,你还会处理烫伤?我这是刚才煮水时不小心烫到的,疼得厉害,正想找医馆呢。”

林薇一边将蒲公英干品用温水泡软,一边解释道:“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治疗烫伤非常有效。你先忍一忍,我将泡软的蒲公英敷在烫伤处,再用纱布包扎,这样可以缓解疼痛,防止感染。”

她小心翼翼地将蒲公英敷在商贩的烫伤处,并用纱布轻轻包扎好。没过多久,商贩便感觉疼痛明显缓解,他感激地说:“姑娘,真是太谢谢你了!你这方法真管用,比我之前用的冷水敷好多了。这是什么药材啊?”

“这是蒲公英,一种很常见的草药。”林薇笑着递给他一个急救包,“这个急救包你拿着,里面有详细的用法说明,以后遇到外伤、烫伤都能派上用场。等你到了前面的城镇,再找医馆好好处理一下伤口。”

商贩接过急救包,连连道谢:“姑娘真是好人!我记住你了,以后要是再到这附近,一定去仁心堂道谢!”

苏景目睹这一幕,眼中满是欣慰:“林薇,你看,这就是急救包的意义所在。有时候,一点小小的帮助,就能解别人的燃眉之急,甚至能挽救一条生命。”

林薇点头,心中感慨万千:“是啊,师父。在现代,急救知识和急救物品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拥有的,因为你不知道意外何时会发生。我希望以后我们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急救知识,拥有急救包,让大家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不再手足无措。”

回到医馆后,林薇将急救包的用法和注意事项整理成一份详细的说明书,张贴在医馆的墙上,方便病患查看和学习。春桃还主动提出,要去村里为老人、孩子讲解急救知识,教他们如何使用急救包。

接下来的几天,不断有百姓来医馆询问急救包的相关事宜,还有猎户、商贩反馈,急救包帮了他们大忙。赵家村的李猎户在山里砍柴时,不慎被斧头划伤腿部,他用急救包里的纱布和三七粉及时止血,等到医馆时,伤口已不再出血,恢复得很快;城郊的王商贩在赶路时遇到大雨,着凉后头痛欲裂,他用急救包里的生姜片、艾草团热敷额头,症状迅速缓解。

这些反馈让林薇和苏景都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决定扩大急救包的制作规模,不仅要分发给城郊的百姓,还要送到更远的村子里。为了节省物资,林薇还想出了一个办法——教百姓自己制作简易急救包,告诉他们哪些草药可以止血、哪些可以清热解毒,让他们利用身边的物资制作急救包,这样既能节省医馆的成本,也能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技能。

一天下午,林薇和春桃来到赵家村,召集村民教授他们制作急救包。林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大家注意,这个纱布可以用家里的旧棉布清洗消毒后制作,蒲公英和马齿苋在路边随处可见,晒干后即可使用。急救包无需过于复杂,只需能应对常见的突发状况即可。比如,遇到蚊虫叮咬,将蒲公英捣烂敷在患处,便能缓解瘙痒;若遇到轻微烫伤,先用冷水冲洗,再敷上马齿苋,就能减轻疼痛。”

村民们专注地学习,不时提出疑问,林薇都耐心地一一解答。赵虎的妹妹赵丫丫拿着自己制作的小急救包,兴奋地说:“林薇姐,我学会了!以后我上山采蘑菇,就能带着这个急救包,要是被虫子咬了,就能自己处理了!”

林薇笑着摸了摸丫丫的头:“丫丫真聪明!以后不仅你自己能用,还能教其他小伙伴,让大家都学会保护自己。”

夕阳西下时,林薇和春桃才离开赵家村。路上,春桃看着手里村民们送的新鲜蔬菜和鸡蛋,笑着说:“林薇姐,你看,咱们教大家制作急救包,不仅帮了他们,还收获了这么多心意,真是太值了!”

林薇望着远处的炊烟,心中满是温暖:“是啊,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咱们制作急救包,不仅是为了应对突发状况,更是为了让大家感受到温暖,让‘仁心’传递下去。以后,咱们还要想出更多实用的方法,帮助更多的人,让仁心堂成为大家最信任的依靠。”

回到医馆时,苏景已经准备好了晚饭,桌上还放着一个新制作的急救包。“林薇,你看,我在急救包里加了一些薄荷脑,夏天快到了,蚊虫多,薄荷脑能清凉止痒,很实用。” 苏景笑着说道。

林薇拿起急救包,打开一看,里面除了之前的物品,还多了一小包淡绿色的粉末,散发着清新的薄荷香。“师父,您这个想法太好了!薄荷脑不仅能止痒,还能提神醒脑,赶路的商贩、打猎的猎户用着正合适。”

晚饭时分,大家围坐在一起,边享用美食边热议急救包的改进方案。春桃提议在急救包中加入晒干的橘子皮,以缓解晕车和恶心;张婶则建议加入艾叶灰,因其出色的止血效果;苏景认为应将急救包设计得更小巧,以便于携带。

目睹众人热情洋溢的讨论,林薇心中涌动着希望。她深知,制作急救包仅是起点,未来她还将引入更多现代医学知识与急救技能,与大唐的医术相融合,惠及更多民众。她轻轻抚弄胸前的青铜簪子,仿佛见到现代的亲友,他们必定也期望她在此时代安居乐业,以己之长助人,实现自我价值。

夜幕渐垂,仁心堂的灯火依旧通明。林薇端坐桌前,梳理着今日教授百姓制作急救包的笔记,预备明日将其编撰成册,广为分发。她明白,前路虽长,但有苏景、春桃、张婶的相伴,只要秉持“医者仁心”的信念,便无难不克。仁心堂定将日益精进,成为长安城中最为温馨、实用的医馆,为更多百姓带去健康与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