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112章 池边遇文人,吟诗作画显风雅

小船划离湖心亭时,正午的阳光已变得柔和。萧景琰坐在船尾,注视着林薇将采来的桃花小心翼翼地放入竹篮。花瓣上的晨露虽已蒸发,却依然保持着粉白娇嫩的色彩。

“湖心亭的那几位书生,多是长安城内颇有名望的文人。”他忽然开口,打破了船上的宁静,“其中那位身着青衫的,是去年科举的探花郎,名叫沈修文,其一手好字在长安颇为闻名。”

林薇抬起头,回想起方才在亭中沈修文温文尔雅的风范,点头说道:“观其言谈举止,便知是饱读诗书之人。方才他欲邀我们共赏诗词,倒是我打扰了你们的文人雅兴。”

“不必这么说,”萧景琰笑着摇头,“我本就是陪你赏春,与文人应酬不过是其次。不过,若你感兴趣,咱们不妨再去池边的‘墨韵轩’看看,那里常有文人雅集,今日或许还能见到有人挥毫作画。”

林薇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自从穿越到这个时代,她虽然听闻过许多关于文人雅士的传说,却从未亲眼目睹他们作画吟诗的情景。此刻,她欣然点头应允:“好啊,正好借此机会见识一下长安文人的风雅。”

乌篷船缓缓靠岸,两人沿着湖边的石板路向墨韵轩走去。沿途的春色愈发浓郁,岸边的柳树垂下万千柔枝,随风轻舞,仿佛在向行人致意;成片的迎春花在草丛中绽放,金黄一片,与粉白的桃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绚烂的春日画卷。

墨韵轩坐落在曲江池的西岸,是一座临水而建的雅致楼阁。楼阁外翠竹环绕,风拂过竹林,发出“沙沙”的轻响,显得格外清幽。楼阁内已聚集了不少文人雅士,他们大多身着长衫,有的围坐在桌旁品茶论诗,有的则站在窗边,对着湖面即兴挥毫。

“萧公子!” 刚踏入墨韵轩,便有人认出了萧景琰。说话者是一位身着白袍的老者,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正是长安知名书画家柳承宗。他快步上前,笑容满面地拱手道:“今日怎有空光临墨韵轩?这位姑娘是?”

“柳老先生安好。” 萧景琰拱手回礼,侧身介绍身旁的林薇,“这位是仁心堂的林大夫,医术精湛,还在流民安置点开设培训班,教授流民学医自救。今日陪同她来曲江池赏春,便顺道来墨韵轩一访。”

柳承宗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向林薇拱手致意:“久闻仁心堂林大夫的美名,没想到竟是如此年轻的姑娘,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林薇连忙回礼,谦逊道:“柳老先生过奖了,我只是尽了医者本分,比起老先生在书画界的卓越成就,实在微不足道。”

柳承宗含笑摇头:“姑娘真是太过谦虚了。医者救死扶伤,造福百姓,这份功绩,远比我们这些舞文弄墨之人更有意义。今日能在此与姑娘相遇,实乃缘分,不如一同坐下品茗,欣赏他们作诗作画如何?”

萧景琰与林薇欣然答应,随柳承宗来到二楼的雅间。雅间临水而建,推开窗户便能尽览曲江池的秀丽风光。桌上早已备好了精致的茶具,柳承宗亲自为两人斟茶:“这是今年新采的雨前龙井,姑娘请品鉴,看看是否合乎您的口味。”

林薇轻轻端起茶杯,浅啜一口,只觉茶香浓郁,回甘绵长,比起平日所饮的粗茶,不知雅致了多少倍。“真是好茶,多谢老先生。”

雅间外的大厅内,几位文人正围聚在一张大案前。案上铺展着一张洁白的宣纸,一位身着蓝衫的书生手持毛笔,正对着窗外的春色挥毫作画。他笔法流畅,寥寥数笔,便将曲江池的湖光山色勾勒得淋漓尽致——远处的湖心亭、岸边的桃林、湖上的游船,无不栩栩如生,仿佛跃然纸上。

“这位是苏明远,长安知名的山水画家,”柳承宗介绍道,“他尤擅描绘春日景色,笔下的桃花格外灵动,素有‘苏桃花’之美誉。”

林薇凑近细观,只见苏明远笔下的桃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绽然盛开,花瓣层次分明,仿佛能闻到淡淡花香。她不禁赞叹道:“苏先生的画作真是传神,明明是静态画面,却让人感受到春日的生机扑面而来。”

苏明远听到夸赞,转过头,笑着对林薇拱手致意:“姑娘过奖了。能将曲江池的春色留住纸上,也是得益于这春日美景的恩赐。”

就在这时,另一边传来一阵吟诵声。沈修文手持折扇,立于窗边,正对着湖面吟诵其新作的诗篇:“曲江三月春光好,碧波荡漾映桃红。画舫轻摇随波去,清风送暖入怀中。”诗句浅显易懂,却将曲江池的春日景致描绘得淋漓尽致。周围的文人纷纷鼓掌称赞,有人甚至取出纸笔,将诗句一一记录。

“沈探花的诗果然清雅脱俗,”柳承宗赞叹道,“仅凭数语,便将曲江池的春色尽收眼底,不愧为去年的探花郎。”

萧景琰望向林薇,含笑问道:“林大夫,你以为沈探花的诗作如何?”

林薇略一沉吟,答道:“沈先生的诗清新自然,巧妙地将春日美景与闲适心境融为一体,实属难得。尤其是‘清风送暖入怀中’一句,令人仿佛真切感受到春日的暖风,极具感染力。”

沈修文听到林薇的评价,眼中掠过一丝惊喜,随即走到她面前,拱手施礼:“姑娘竟也对诗词颇有研究?不知姑娘可有佳制,能否与我们共赏?”

林薇微微一愣,随即摆手道:“我只是随口说说,谈不上什么研究,更没有所谓的佳作,怕是要让沈先生失望了。”

“姑娘不必过谦,”柳承宗也适时插言道,“能对沈探花的诗作有如此独到的见解,想必姑娘在诗词方面也颇有功底。今日难得一聚,不如即兴赋诗一首,为这春日美景再添几分雅致情趣?”

周围的文人们纷纷附和,目光期待地落在林薇身上。林薇心中难免有些紧张——尽管她在现代读过不少诗词,却从未亲自创作,更别提在这众多文人面前即兴赋诗了。

萧景琰察觉到她的窘迫,连忙开口为她解围:“诸位不必强求林大夫。她平日里忙于行医,恐怕无暇钻研诗词,今日能来墨韵轩赏画听诗,已属难得。”

林薇感激地望了萧景琰一眼,心中却泛起一丝不甘。她回想起在现代读过的那些描绘春天的诗词,再结合今日在曲江池的所见所感,忽然灵感迸发。她深吸一口气,对众人说道:“既然诸位盛情难却,那我便斗胆献丑了,还望诸位不吝赐教。”

众人闻言,立刻安静下来,期待地望向她。林薇缓步走到案前,拿起一支毛笔,稍作思索,便在宣纸上挥毫写下诗句:“曲江春景醉人心,桃红柳绿映碧波。泛舟湖上赏春色,清风伴我乐逍遥。”

这首诗虽不及沈修文之作那般雅致,却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将今日在曲江池赏春的闲适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周围的文人初时一愣,随即纷纷鼓掌喝彩。

“好一句‘清风伴我乐逍遥’!”沈修文赞叹道,“姑娘的诗虽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却充满生机与惬意,比那些堆砌辞藻的诗作更胜一筹!”

柳承宗也点头称赞:“姑娘真是多才多艺!不仅医术精湛,还能即兴赋诗,实属难得。这首诗若流传开来,定会成为长安文人热议的佳作。”

林薇脸颊微红,轻轻放下毛笔:“诸位太过抬举了,这只是我随口之作,实在不值一提。”

萧景琰目光落在林薇身上,眼中闪烁着欣赏与骄傲的光芒。他从未料到,林薇不仅在医术上造诣深厚,在诗词方面竟也展现出如此过人的天赋。此刻,她站在一群文人雅士之中,从容自信,仿佛天生就属于这个圈子。

随后的时光里,林薇与萧景琰留在墨韵轩,与文人雅士们一同赏画、听诗、品茶。苏明远将刚刚完成的曲江春景图赠予林薇,沈修文则为她的诗作题字,柳承宗更是特意为她绘制了一幅桃花图,作为此次相聚的珍贵纪念。

夕阳西下,两人依依不舍地告别墨韵轩。马车缓缓行驶在返程的路上,林薇手捧画作与题字,心中感慨万千:“今日真是大开眼界,没想到长安的文人雅士不仅才华横溢,还如此平易近人。”

“他们大多是性情中人,只要你拥有真才实学,他们便会真心与你相交。” 萧景琰凝视着她,眼中洋溢着温柔,“你今日的表现,令他们对你刮目相看,也让我对你有了全新的认识。”

林薇好奇地追问道:“全新的认识?具体是指什么?”

萧景琰含笑答道:“以前我只知晓你医术精湛、心地纯良,今日方才发现,你竟如此多才多艺。无论是你对诗词的独到见解,还是即兴创作的诗篇,都令人眼前一亮。”

林薇脸颊微红,轻声细语道:“我只是运气好,恰好有些灵感罢了。比起那些文人雅士,我还差得远呢。”

马车缓缓前行,夕阳的余晖洒落在车厢内,温暖而舒适。林薇斜靠在车窗边,凝视着外面渐渐远去的曲江池,心中洋溢着满足感。今日不仅饱览了春日美景,还领略了长安文人的风雅,更获得了他们的认可,这对她而言,实属意外的惊喜。

她转过头,目光落在萧景琰身上,他正注视着窗外的夕阳,侧脸在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柔和。林薇心中忽然涌起一丝甜蜜——若非萧景琰的邀请,她或许永远不会有如此美妙的经历。这个男人,总是能带给她意想不到的惊喜,总能在她需要时为她排忧解难,总能让她感受到无尽的温暖与支持。

她深知,自己对萧景琰的情感已日渐深厚。这份在春日美景与文人雅趣中悄然滋长的情愫,宛如曲江池的春水,再也无法掩藏其波澜。或许,不久的将来,她会鼓起勇气,向他坦白自己的心意,与他携手,迎接更多美好的时光。

马车驶入长安城区时,天色渐暗。街边的灯笼次第亮起,温暖的灯光洒满街道。林薇凝视着窗外的夜景,心中满怀期待——她期待着下一次与萧景琰一同出游,期待着能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这个时代的文化与风情,更期待着与萧景琰的情感能够更进一步。

马车在仁心堂门口停下,萧景琰目送林薇下车,轻声说道:“今日感谢你陪我游览曲江池,也感谢你让我见识到了不一样的你。明日我再来找你,我们一起商讨《流民医疗手册》的编写框架。”

“好。”林薇点头回应,“萧公子也早点回侯府休息,今日真是辛苦你了。”

萧景琰目送她步入医馆,随后示意车夫驾车离去。林薇立于医馆门前,凝视着马车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涌动着阵阵暖意。她深知,今日的这段经历,必将成为她在这一时代最为珍贵的记忆之一,而这份记忆,因有萧景琰的相伴,更显得格外美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