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113章 林薇即兴作诗,惊艳众人显才华

墨韵轩二楼的雅间外,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宣纸上映出细碎的光斑。林薇握着毛笔的指尖微微泛白,方才众人的期待与萧景琰的解围仍在她脑海中回荡——她虽在现代读过无数诗词,却从未在这样的场合即兴创作,更何况面对的是长安城内有名的文人雅士。

“姑娘不必紧张,”柳承宗看出她的局促,笑着递来一方砚台,“诗词本就是抒发心境之物,今日曲江池春色正好,你只需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感写下来,便是最好的佳作。”

林薇深吸一口气,目光穿过窗户投向曲江池——湖面碧波荡漾,粼粼波光闪烁,岸边桃林粉白如霞,几艘画舫缓缓驶过,留下道道水痕。清风徐来,携带着桃花的芬芳,一切美景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她回想起方才泛舟时的闲适,忆起萧景琰温柔的陪伴,心中的紧张感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灵感涌动。

她提笔蘸墨,笔尖轻触宣纸,墨汁在纸上缓缓晕开,逐渐勾勒出诗句的轮廓:“曲江春景醉人心”—— 开篇即直抒胸臆,将自己对曲江池春色的喜爱与沉醉坦率写出,虽无华丽辞藻,却洋溢着真挚情感。

周围的文人纷纷凑上前来,目光聚焦于宣纸上的字迹——林薇的字虽不及沈修文那般飘逸,却独具风骨,笔画工整有力,隐含几分医者的沉稳与利落。沈修文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轻声赞道:“开篇即见心境,姑娘果然别具匠心。”

林薇低着头,笔走龙蛇:“桃红柳绿映碧波”——这句诗生动描绘了曲江池春日的迷人景致,粉嫩的桃花、翠绿的柳树与碧澄的湖水交相辉映,画面感极强,仿佛让人瞬间沉浸在这片盎然春意之中。

柳承宗轻抚胡须,频频点头称赞:“好一句‘桃红柳绿映碧波’!仅用七字,便将曲江池的春日美景勾勒得淋漓尽致,远胜那些堆砌辞藻的寻常文人。”

萧景琰站在一旁,目光始终锁定在林薇身上。他凝视着她专注的侧脸,注视着她握笔时的认真神态,心中涌动着无尽的骄傲——这个总以“只是医者”自居的姑娘,总能在不经意间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才华,无论是精湛的医术,还是此刻的诗词造诣,都让他愈发为之倾心。

林薇笔尖飞舞,写下第三句:“泛舟湖上赏春色”——这不仅是对今日行程的生动记录,更隐含了赏春时的闲适心境,令人仿佛目睹她与萧景琰并肩坐在乌篷船上,悠然欣赏春光的美好画面,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苏明远放下手中的画笔,由衷赞叹道:“这一句最为难得!不刻意追求辞藻华丽,却将赏春的闲适与自在表达得淋漓尽致,比那些空泛的风月之句更富人情味。”

此时的林薇,已全然沉浸在创作的灵感之中,之前的紧张感烟消云散。她凝视窗外,清风轻拂柳梢,脑海中浮现出萧景琰为她解围时的柔情,以及与他并肩赏景时的甜蜜,笔尖随之落下最后一句:“清风伴我乐逍遥”——这不仅是对春日清风的细腻描绘,更是对自己此刻心境的真实写照,蕴含着一种挣脱束缚、享受当下的洒脱,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了**。

落笔的瞬间,墨韵轩内陷入短暂的寂静。所有人都凝视着宣纸上的四句诗,眼中满是惊叹与赞赏。片刻后,柳承宗率先鼓掌,赞叹道:“好诗!真是一首即兴佳作!虽无华丽的辞藻,却句句洋溢着真情,将曲江池的春色与赏春的惬意完美融合,实属难得!”

“是啊!”沈修文走上前,仔细端详着诗句,补充道,“尤其是最后一句‘清风伴我乐逍遥’,既描绘了春日清风的自在,又隐含了姑娘的心境,这份洒脱与从容,非一般人所能及!”

其他文人也纷纷附和,有人迅速拿出纸笔,记录下这首诗,口中连连赞叹:“今日得见如此佳作,真是不虚此行!林姑娘不仅医术高超,在诗词方面竟也有如此天赋,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林薇脸颊泛起淡淡红晕,轻轻将毛笔搁在砚台上,带着几分腼腆说道:“诸位太过抬举了,我不过是心血来潮,随口吟咏,实在算不得什么佳作,让大家见笑了。”

“姑娘未免太过谦虚了,”柳承宗含笑回应,“诗词的价值,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是否能触动人心。你这首诗,既绘出了美景,又抒发了真情,早已超越了许多刻意雕琢之作。若是将此诗传扬出去,定能在长安文人圈中掀起一番波澜。”

萧景琰缓步上前,注视着林薇眼中交织的羞涩与喜悦,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温柔:“我就知道,你定能写出动人的诗篇。这首诗不仅勾勒出了曲江池的春日风情,更融入了你独特的心境,比我曾听过的任何一首春日诗都更加令人动容。”

林薇抬起头,恰好与萧景琰的目光相遇。他眼中的欣赏与骄傲毫不掩饰,如同春日的阳光,温暖得令她心跳加速。她连忙低下头,避开他的视线,却忍不住嘴角微微上扬——这份被认可的喜悦,因他的陪伴而显得愈发珍贵。

接下来的时间里,墨韵轩内的氛围愈发热烈。沈修文主动提议为林薇的诗作题字,他取来一张崭新的宣纸,挥毫泼墨,写下林薇的四句诗,字迹飘逸洒脱,与林薇的原作相得益彰。苏明远则拿起画笔,依据诗中的意境,迅速勾勒出一幅《曲江春赏图》——画中既有泛舟湖上的两人,又有桃红柳绿的迷人景致,将诗中的画面完美呈现于纸上。

柳承宗也不甘示弱,取出一方印章,在画作与题字上郑重地盖上自己的印记,笑着说道:“今日能将诗、书、画三者融为一体,实乃一段难得的缘分。这幅作品,就赠予林姑娘,作为今日相聚的美好纪念。”

林薇双手接过画作与题字,心中洋溢着深深的感激:“多谢诸位先生的厚爱,这份礼物实属珍贵,我定会妥善珍藏。”

夕阳缓缓西斜,金色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落在墨韵轩内,为整个楼阁披上一层温暖的光晕。文人雅士们依旧热烈地讨论着林薇的诗作,有人甚至即兴创作了和诗,以表达对这首佳作的由衷喜爱。

萧景琰望着被众人围绕的林薇,眼中流露出无尽的温柔。他深知,林薇的才华远不止于此——她不仅能救死扶伤,编写医疗手册,为流民谋福祉,还能在这样的场合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诗词天赋。这样的她,无疑值得所有人的认可与喜爱。

“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萧景琰走到林薇身边,轻声说道,“再晚些,医馆的春桃和阿福恐怕要担心了。”

林薇点点头,向在场的文人雅士们道别:“今日承蒙诸位先生的指点与厚爱,与大家共度的时光实在愉快。若将来有机会,还望能再次向各位先生请教。”

“姑娘客气了,”柳承宗含笑说道,“若你有兴趣,随时欢迎来墨韵轩,我们很乐意与你一同探讨诗词书画。”

沈修文也接过话茬:“我已经将你的诗作记录下来,日后定会与其他文人一同品鉴。相信不久的将来,林姑娘的大名,不仅会因医术名扬长安,更会因这首春日诗而被更多人熟知。”

林薇再次表达谢意后,与萧景琰一同离开了墨韵轩。马车缓缓行驶在返回长安的途中,车厢内弥漫着安静而温馨的氛围。林薇小心翼翼地捧着手中的画作与题字,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今日之事真是出乎意料,我从未想过,自己竟能写出被文人赞赏的诗。”

“这不是意外,” 萧景琰注视着她,眼神中透着坚定,“你的才华早已深藏于骨血之中,只是你未曾察觉而已。无论是医术,还是诗词,你都拥有独特的天赋与独到见解,只是平时过于专注于医馆和流民的事务,才忽略了自己在其他领域的潜能。”

林薇心中一动,回想起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后的种种经历——从最初的迷茫与不安,到逐渐适应,再到如今在医馆独当一面,为流民开办培训班,甚至在文人雅士面前即兴作诗。这一路走来,虽然挑战不断,却也让她持续成长,不断发掘自身的潜力。

“或许,你说得对。”林薇轻声说道,“这个时代,不仅让我找到了行医的意义,也让我发现了自己更多的可能。”

马车继续前行,夕阳的余晖透过车窗,洒在两人身上。林薇靠在车窗边,凝视着外面渐渐远去的曲江池,手中捧着珍贵的画作与题字,心中满是满足与喜悦。她深知,今日的这段经历,必将成为她在这个时代最珍贵的回忆之一——不仅因为得到了文人雅士的认可,更因为有萧景琰的陪伴与支持,这份喜悦因而更加完满。

她转头望向萧景琰,他正凝视着窗外的夕阳,侧脸在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柔和。林薇心中忽然涌起一丝甜蜜——这个总能在她需要时出现,总能发现她身上闪光点的男人,早已在她心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位置。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她会鼓起勇气向他坦白自己的心意,与他一同迎接更多如今天这般美好的时光。

马车驶入长安城区时,天色已逐渐暗淡。街边的灯笼次第亮起,温暖的灯光照亮了街道。林薇望着窗外的夜景,心中满是期待——她期待着下一次与萧景琰一同出游,期待着能有更多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更期待着与萧景琰的感情能进一步升华。

马车稳稳地停在仁心堂门前,萧景琰目送林薇下车,轻声说道:“今日的诗,我会铭记于心。明日我再来寻你,我们一起探讨《流民医疗手册》的编写框架,顺便…… 再听听你的其他见解。”

“好。”林薇点头,眼中闪烁着笑意,“萧公子也请早些回侯府休息,今日真是辛苦你了。”

萧景琰目送她步入医馆,才示意车夫驾车离去。林薇站在医馆门口,望着马车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低头端详着手中的画作与题字,回想起今日在墨韵轩的种种情景,嘴角不禁泛起甜蜜的微笑。她深知,自己的人生,正因这个时代,因萧景琰的陪伴,而愈发精彩纷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