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身向榆关 > 第4章 光源与影子

身向榆关 第4章 光源与影子

作者:缱绻羡雪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1 18:03:36 来源:文学城

早读铃响之前,教室还没坐满。

窗外天刚亮透,校门那边来的学生三三两两,背着书包往教学楼挤。

走廊上还有点潮,昨晚落下的水汽没完全散,踩在地上会带一小点凉意上来。

沈向榆到教室的时候,前排已经有人窝在校服里打瞌睡。

他把书包放下,刚准备从抽屉里翻语言文书,动作一顿——

桌肚里多了一小袋东西。

是用透明塑料袋装着的两个面包,一左一右,很老实地躺在他的作文本上面。

袋子外面用红笔写了三个大字:“新同桌专供”。

字写得飞快,尾巴全是勾勾绕绕的,沈向榆不用看署名,就知道是谁。

“看见了?”

旁边有人说话,声音带着一点刚跑上楼的喘。

许长昭一只手拎着自己的书包,另一只手还在裤兜里摸手机,校服拉链没拉好,里面的T恤领口有一点皱。

“……这是你放的?”沈向榆问,问题本身就显得有点多余。

“不然呢?”许长昭坐下,把自己的早饭丢在桌上——一盒还热的豆浆,一袋小笼包。

他冲那袋面包点了下下巴:“今天小卖部排队太长了,我怕你又说‘随便’就随便着饿肚子,先给你抢了两家烘焙坊最后的尊严。”

沈向榆低头看了一眼包装袋上的商标,是学校门口那家面包房的名字。

“多少钱?”他下意识问。

“你这是在侮辱我作为课代表的尊严。”许长昭一本正经,“我给你送的第一份早餐,你居然想给钱。”

“……”

他被说得有点无措:“那——谢谢。”

“这次可以说。”许长昭笑,“毕竟吃人嘴软。”

他戳了戳面包袋子:“快吃,等会儿上课要被老师点名背书的。”

沈向榆拆开包装,面包是很简单的牛奶味,刚从店里拿出来没多久,还有一点温度。

他咬了一口,味道不算有多惊艳,却有一种刚刚好赶上的满足感——

像本该错过的东西在最后一分钟被拽回来一样。

他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很清楚:

这么多年,他都是自己解决早饭的。

要么是在家门口匆匆买一个烧饼,要么在校门口啃干面包。

从来没人记得他喜不喜欢吃什么,也没人会在清早替他多排一趟队。

回过神时,他余光看见许长昭正在大口喝豆浆。

“你不买面包?”沈向榆问。

“我妈做的包子要是被我抛弃,她晚上会现场表达失望。”许长昭叼着吸管,“你别小看一个家庭主妇的情感攻击力。”

“伯母会给你做早饭?”沈向榆有点意外。

“会啊。”

他理所当然,“她说高二是关键时期,要保证小太阳的能量补给。”

前排有人回头:“你妈还知道你是小太阳?”

“她起的名字,她心里没数吗?”许长昭说。

那人“啧”了一声:“羡慕,有妈做早饭。”

“你可以考虑下辈子排号。”许长昭甩给他这一句,笑着又对沈向榆道,“你要是想体验阿姨牌早饭,我可以帮你申请一份‘附属配给’。”

“……不用。”

“真的,她做多了也会伤心的。”他故意说得特别认真,“你拯救一下中年妇女的爱心出口。”

沈向榆低头,把剩下半个面包咬完,没再反驳。

只是心里十分清楚——那种“做多了还会伤心”的情绪,在他家很少出现。

他们那边,更像是一张永远有空位的分数表,和一条看不见的线:你达不到,就继续往上挤。

早餐这种事,从来不在那条线的范围之内。

---

渐渐的,送早餐这件事,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事。

不是每天都有,但频率高到让人分不清是巧合还是刻意。

有时候凌晨下雨,大家都来不及买东西,许长昭就会从书包里翻出两根麦片棒:“快,灾难现场救急。”

期中复习那几天,早自习前两人会多待在教室十分钟,一个翻英语卷子,一个总结错题。

桌子中间经常摆着一杯热豆浆,谁渴了就拿过来喝一口,连吸管都懒得分。

习惯这种事,就是在这种细节里慢慢长出来的——谁先记得谁的胃口,谁先记得谁早上不太爱说话,谁先习惯谁在旁边的呼吸声。

等到有人反应过来时,已经变成了默认设置。

---

课间的十分钟,是高二六班最吵的时间之一。

这天第三节是班主任的班会,主题叫“自我管理与目标规划”,听起来就很不讨喜。

讲到后半截时,教室里已经有一半人开始神游。

“总之,高二这一年,大家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班主任在黑板上写字,“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家长,是为了你们自己。”

有人低声吐槽:“每次说到这里就开始高屋建瓴。”

“你还敢这么大声?”同桌戳了戳他,“小心老师眼神激光。”

班主任讲完,让大家拿出小纸条,写下自己的阶段目标,可以是这学期的排名,也可以是某一科目要提升多少分。

“写完你们自己收好,月底自查。”他补充,“我不会收,也不检查。”

纸条从课代表那边发下来,一张张传后。

轮到沈向榆时,他捏着纸,看了一会儿,一时不知道写什么。

“你不会连目标都没有吧?”旁边有人看他的手还停着,“重点班下来的人不至于这么佛。”

“我有。”沈向榆说。

只是他习惯了把那些东西默背在心里,从来不写出来。

他的目标一向很简单——年级前几名、保持不掉队、能被送出去,离开现在的城市。

至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来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些东西,他很少往深里想过。

想了也没用。

家人已经帮他答完那部分填空。

比起这些,许长昭那边写得倒是很快。

他刷刷刷写了几行,把纸折起来,又立刻被前排人抓了个现行:“你写什么?分享一下。”

“秘密。”许长昭按住纸,“说出来就不灵了。”

“我猜肯定是什么‘不挂科’之类的。”有人说。

“你小看我,我目标比这宏大。”他笑。

“那你总有一个可以说的吧?”前排不死心,“比如你未来三个月最想干嘛?”

许长昭想了想,随口道:“跟现在的同桌好好相处?”

这话一出口,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怪叫。

“哎哟——”

“你恶不恶心啊,你这是公开发糖吗?”

“新同桌脸都红了!”

沈向榆没想到他会当众说这种话,耳根果然立刻开始发烫。

“我只是陈述事实。”许长昭一脸无辜,“人家可是从重点班下来的资源,我表示一点欢迎不行吗?”

“你少拿‘重点班’当挡箭牌。”后排起哄,“你明明就是单纯爱多管闲事。”

“哦,那也没错。”许长昭干脆承认,“我热爱交友,喜欢帮助同桌。”

“你少在这儿搞个人设。”班主任敲了敲黑板,“行了,写不出来目标的就先写一个小的,别在那叽叽歪歪。”

声音散开,笑闹也渐渐平息。

沈向榆低头,终于在那张纸上写了一行字——

【不掉出年级前十。】

他写的时候,很用力。

纸被笔尖划出浅浅的痕。

“为了自己。”

这是班主任刚刚说的。

但落到他身上时,这四个字多少有点空。

他知道,哪怕他写的是“为了自己”,纸条背后站的仍然是父亲的眼神、母亲不多说话却很锋利的沉默、同桌成绩表上的对比。

目标这两个字,很多时候,是别人先帮他定好的。

他只是负责执行。

---

连续几天的相处,让整个班对他们的认识逐渐固定下来:

——“那俩同桌关系挺好。”

——“许长昭每天黏着沈向榆。”

——“学习好的人身边总有一只吵闹的狗。”

这种话传在走廊和小卖部,被加工成各种版本。

这天晚自习前的小卖部格外挤。

“老师没抓晚自习前买东西?”有人小声问。

“班主任刚刚被别的老师叫走了,走廊无人监管,快冲!”

人潮一拥而入,把小小的窗口围了个水泄不通。

“阿姨!辣条还有吗?”

“最后五包!”

“我靠——”

队伍里瞬间炸开,所有人都一副“生死看淡,排队争先”的架势。

许长昭擅长在混乱中找到突破口,三两下挤到前排,“阿姨,先给我两包!”

后面有人抗议:“凭什么呀!”

“凭我排队热情高涨。”许长昭抢过塑料袋,“剩下的大家公平竞争。”

他侧头看了一眼,把其中一包直接塞到身后沈向榆手里:“给你,这次你先拿着。”

沈向榆被他突然塞了一包辣条,愣住:“我可以自己排。”

“排队这种事交给我就行。”许长昭振振有词,“你负责保持脑力清醒,我负责给你提供垃圾食品。”

“你这分工很片面。”

“那我再负责顺便把你带坏一点。”他笑,“这样你就不会太无聊。”

有人凑近看了一眼:“哎你俩这是搞积分制的吗?谁帮谁买东西,回头记账?”

“你少瞎说。”许长昭把零钱塞进裤兜,“我们这是社会主义互助。”

“我看着更像是情侣互助。”旁边有人故意压低声音。

“滚。”许长昭笑骂,“我会找比他更好看的。”

沈向榆:“……”

话题在笑声里飘过去,没再停留。

夜风从小卖部门口灌进来,带着油炸食品和辣味的混合气味,有点呛人,却让人说不出讨厌。

沈向榆拎着那包辣条,心里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不是被调侃的羞窘——那种他从小接收过不少,已经知道怎么把表情藏好。

更像是一种不太习惯被“划成一组”的感觉。

他从来都是被单独抽出来与别人对比:谁考得比你好,谁更努力,谁更有前途。

很少有机会被别人自然地搭在某个人旁边,顺嘴说一句“你们两个”。

那种“一起”的感觉,虽然被当玩笑说出口,却比他想象中重一点,落在心上,发出轻微的回响。

---

家庭这件事,是他们之间一开始很少碰到的话题。

直到有一次周末晚自习前,教室人不多,两个人一起在桌上摊了堆卷子。

许长昭很快写到一半,笔一丢,整个人往椅背上一仰:“不行了,我需要精神粮食。”

“你不是上课不吃东西的吗?”沈向榆问。

“晚自习不算上课。”他犹豫了一下,“你要吃糖吗?”

“你今天又带糖?”沈向榆有点惊讶。

“我妈给的。”许长昭从抽屉里摸出一小袋,“她觉得我最近看上去有点憔悴,非要塞我一大包,说甜一点人会开心。”

他说这话的时候,没有烦躁,反而有点隐约的无奈宠溺。

“你妈妈……很关心你。”沈向榆说。

“还行吧。”许长昭拆了一颗,“她就是想活得比我还认真一点。”

“会不会很烦?”

“看情况。”他想了想,“她逼着我穿秋裤的时候,我觉得很烦。她给我做夜宵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挺幸福的。”

“你还会有夜宵。”沈向榆脱口而出。

“你没有吗?”许长昭反问。

“……”

沈向榆停了一下,“我家……一般不会。”

他家里的日程,几乎完全围绕学习这个核心转。

固定的吃饭时间,固定的练习时间,固定的睡觉时间。

任何东西,只要被归类在“影响学习”的那一边,就会被迅速剪掉——包括熬夜聊天、周末的闲逛、以及深夜突然多出来的一碗热汤面。

那种“为你多做一点”的柔软,被规则和安排挤掉了。

“你家很严格?”许长昭侧头看他,“就那种,晚一分钟回家都会被记在小账本上的?”

“差不多。”沈向榆淡淡,“他们觉得我现在所有的事都是为以后做准备。”

“为以后什么?”

“大学,工作,生活。”他像背一条很熟悉的条目,“他们说,‘你现在辛苦一点,以后就轻松’。”

“听起来像鸡汤,但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许长昭说。

“我知道。”

沈向榆垂下眼,“所以我不敢反对。”

“你想反对?”

“……”

这个问题问得太直白,他一时不知道怎么答。

许久,他才小声说:“我只是有时候,很累。”

那种累不是卷子上的题太多,也不是身体挨不住熬夜。

更像是——每一步都踩在别人画好的格子里,不能偏一点,也没有地方可以随便乱画。

“你家里不会……”他停了停,“不会问你想要什么吗?除了成绩。”

“会啊。”

“……”

“我妈经常问我。”许长昭笑了一下,“她会问我想去哪里玩,想吃什么,想学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沈向榆愣住:“那你说什么?”

“我一般都说‘随便’。”他耸耸肩,“然后她会生气,说我没有**。”

“……”

“但她生气归生气,到最后还是会买我可能喜欢的东西回来。”

许长昭用笔叩了叩桌面,“她大概把这种事情当成她自己的兴趣爱好了。”

沈向榆没接话。

靠窗那一排,晚自习的灯光压得很低,整个教室只有台灯一样亮着的一圈圈光晕。

他在那片光里坐着,突然觉得有些不真实。

原来有人可以这样被对待。

原来有人在家的角色,不是“承担者”“执行者”,而是“儿子”。

他脑子里闪过父亲抽着烟在电话那头的声音,话不多,句句都紧紧围绕成绩和计划;

母亲在餐桌对面沉默着收拾碗筷,无言地默认一切安排。

在那些画面里,他只是一个被推着往前走的身影,没什么边界,没什么光。

---

那场关于“到底在为谁活”的小吵架,是在某个很普通的周三晚上发生的。

期中临近,班主任加了自习课,大家都在刷试卷,空气里都是墨水和焦虑混在一起的味道。

沈向榆这几天状态不算好,黑眼圈有点明显,效率却反而更高,几张卷子一口气写完一大半。

许长昭看着他,觉得有点不对劲。

“你最近怎么总是……这么拚命。”他忍不住问。

“本来就该这样。”沈向榆头也没抬,“快考试了。”

“可你这不是正常的‘快考试了’。”

许长昭用笔敲了敲自己卷子,“你现在是‘我不把自己往死里榨就不安心’。”

“没有。”沈向榆拒绝,“我只是想把该做的做完。”

“那你上周日连早饭都忘了吃。”许长昭说,“你写题写到手发抖,是我拉你去小卖部的。”

“那只是我没注意时间。”

“你看,你又在给自己找合理理由了。”他轻轻叹一口气,“你到底在给谁交代啊?”

沈向榆的笔尖一顿。

这句话戳得太准。

许长昭接着道:“我知道你家那边对你要求很高,可你现在这样——感觉你每一口气都是为了他们吸的。”

“那不然呢?”沈向榆抬头,语气比平时冷了一点,“我本来就是他们的儿子。”

“那你自己呢?”许长昭问,“你有没有想过你自己想要什么?”

“我不敢想。”

这句话脱口而出,沈向榆自己都愣了一下。

许长昭也愣了一瞬。

课桌之间的空隙突然变得很挤,空气紧了一下。

“你连想都不敢想?”他压低声音,“是不是有点——”

“不正常?”沈向榆帮他把后半句话说完,“是,我知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许长昭皱眉,“我只是觉得——你活得太用力小心了。”

“那能怎么办?”沈向榆笑了一下,没有什么温度,“我跟你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你家里有人给你兜底。”他看着试卷,“你考差几分,你妈妈会心疼你、给你做夜宵、让你别太累。”

“我考差几分,家里只会问我为什么。”

他的语气淡淡的,可每一个字都像从牙缝里挤出来似的,“他们不会问我累不累,他们只会觉得——我没尽全力。”

许长昭愣住。

“所以不要跟我说什么‘多想想自己’。”

沈向榆低下头,“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把他们要的做到。”

“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前提是——我得先有那个以后。”

两个人之间的气氛一下子冷下来了。

许长昭张了张嘴,原本想说的那句“你可以试着为自己多活一点”的话,被他硬生生咽回去。

他突然意识到——

站在不同的家庭背景里,说出来的话,重量不一样。

在他家,“为自己活一点”,是一种可被讨论的选择;

在沈向榆家,大概更像是一种奢侈品。

“那你就一直这样?”

许久,许长昭还是问了一句,声音比刚才轻很多,“一直这么……不出错?”

“我尽量。”沈向榆说。

“你不会难受?”

“难受有什么用?”

他把笔重新按在卷子上,像是切断了话题:

“写不完,成绩单照样难看。”

那一刻,他突然有点烦许长昭——

烦他总是从一种轻松的、带着阳光过滤的角度看问题,烦他可以把“以后”挂在嘴边,而不用计算每一次偏离轨道的代价。

烦他不懂。

许长昭沉默了。

他抬眼看了一瞬沈向榆,只看见侧脸的线条很紧,眼底那层疲惫被压得很深。

“……好。”他最后只说了这一句,“那你写吧。”

他没有再说什么“你也值得怎么怎么样”,也没有再开玩笑缓和气氛。

只是把本子拉回自己这边,低头写题,笔尖戳在纸上的声音比刚才重了一点。

那一节晚自习,两人几乎没有再说话。

周围依旧是一片刷刷的写字声,有人偶尔问问题,有人偷吃零食被老师瞪了一眼。

一切都和往常一样。

只有靠窗的那一排,有一处亮得有点刺眼——

光从窗外打进来,正好落在许长昭那半边桌面上,把他的卷子照得很亮。

而另一侧,沈向榆的位置,被他的影子挡住了一块。

影子很安静,几乎看不出来在动。

---

这场小吵架,没有“吵”的过程,只有不合拍的几句话和之后长长的一段沉默。

第二天早读时,他们又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一起读书、一起做题、一起去小卖部抢早餐。

笑话照讲,糖照递。

只是有些东西已经悄悄分了层——

一个习惯对着光说话,觉得世界再难也能咬牙笑一笑;

一个习惯在影子里算计每一步,不敢把步子迈大。

他们还没意识到这点差异有多大。

只是在很久很久以后,再回头看这段日子的时候,才能看清:

那时候,他们已经开始站在不同的地方看世界了。

只是那时的他们,还以为自己一直肩并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