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46的消息,我回道:“对我来说,要是别人对我有戒备心,我早转身走了。对你来说,放下戒备心却是对我的恩赐。你看看第三段是不是这意思?”语气尽可能轻松,让人听起来不觉得是指责。
46努力解释着自己。我想了一会儿,回道:都过去了,以后还是朋友。“嗯嗯。”46回。
沿着小巷走,小新问我坐到车没有,我说我还有五分钟到家。送他上地铁时,是23点半,他还在犹豫房子的事,又想了新的理由。我又给了新的分析、比较。列车来了,我轻轻推他:“快上车吧。待会儿没车了,回不去了。”他不上。我看了看运营时间,最晚是24点,还可以逗留一会儿。于是,我们又聊走了五趟列车,他才终于上车。我觉得自己像志大哥,就像他当时照顾我一样,我现在也可以给予小新照顾。
漆黑的小巷里,我慢慢走着,小新发来消息,表示抱歉,麻烦了我,让我陪他看房子,走了那么久的路,还帮他打听房源信息,听他啰嗦了很多。我原想驳斥一句,而下一秒,我识别出他的不自信。“我不觉得啰嗦。”又补了一句,“好了,别多想了。”
过一会儿,他又发来消息,问:“刚刚我跟记者对话的语气,你会不会觉得很不专业啊?”起初,我没察觉的他真实需求,只回答:“专不专业看的是你的成果,你和他人打交道,获取资源,那只是过程。”他见我没理解他的意思,解释了几句,又问了一遍。我认出了他的不自信,道:“我并不觉得。”他很开心。我也很满意,放在以前,我要解释一大堆,告诉对方,我觉得他做得很好,然后举例说明。而现在,我知道,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
等到家时,小新冒出新的担忧来:“我现在在A站,以后周末出去玩,去哪都方便。要是搬去B站(第二天看房的地方),就很远了。”我帮他分析利弊,他大声呼喊:为什么!人生!要!做!选择。
“以防有人想鱼与熊掌兼得。”
小新表示生无可恋。
列车上,小新透露,其实做决定只有周六了,因为周日他要去广州把东西搬过来。深圳到广州,到他家,要三个小时。而他现在在深圳的房子,周日就到期不能住了。“不可以续吗?”“可以,但是很麻烦。”我原想说,人生就是要克服麻烦的心理,想了想,还是没说了。
回到家,心想,可以跟阿新说一声,如果周六看完房子觉得不行,可以住我这里,反正床够大,我们可以井水不犯河水。下一秒便否决了这个提议,我不想让他吃这颗定心丸,即便我想象着,他肯定会惊讶,然后问:真的可以吗?我说,这有什么,他会很开心,然后说算了,我再坚持几下,他便答应了。我想象着,到时胡姐调侃的样子:“哎呀,两个人天天一块来呀。”对他来说,会觉得很麻烦我,我会调侃一句,算了,我怕你不讲卫生。
之所以没发定心丸,大概是因为,我想等第二天看完房后,当面告诉他,我想看他即时的反应。他是个天真无邪的人。
而后,心想,刚刚我怎么不知道主动说帮他去广州搬家呢?
吃塔斯汀的时候,他说广州的房子还有一个月,可以慢慢搬,每周搬一点。我表示不解,为什么不直接一趟搬了,这多费时间啊。他说,不会啊,我就当作每次去广州游玩然后顺便搬个家。我露出无语、不可思议的表情。他笑道,你是没法理解的。我“不屑”地摇摇头,道,我确实无法理解。
我说,我可能更注重效率,你更注重生活。阿新把这句话在嘴里反复咀嚼。我们谈起周老师。我说,我当时很讨厌她,她也不喜欢我,在她的压迫下,我每天都骂她,要过很久很久以后,大概一年吧,我才理解她的处境,为什么我当时这么苛求她呢?她也刚从象牙塔出来没多久,她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她每天要帮大老板处理事物,要做实验,还要六点下班接孩子,她之前一直跟物打交道,所以还不太会和人打交道,所以,每次她为这一点小事跟我较真时,我就很无语,我心想,你都这么大了,还跟我较真。小新问,她多大了。我回,三十多岁吧。又继续说,我对她太苛刻了,话说回来,我在那里,确实学到了东西,她让我很痛苦,同时,我的效率也确实提高了。阿新认真地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