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权宦 > 第68章 生日宴惊变(上)

权宦 第68章 生日宴惊变(上)

作者:祁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22:56:09 来源:文学城

十月初十,皇帝十二岁生辰。

天还未亮,皇宫就已被一片喜庆的红绸裹住。太和殿外的广场上,两排宫灯从宫门一直挂到殿阶,烛火在晨风中微微摇曳,将朱红的宫墙映得发亮。殿内更是铺张,梁上悬着巨幅的明黄锦缎,上面用金线绣着“万寿无疆”四个大字,桌案上摆满了鎏金餐具,每一道菜都用玉盘盛放,热气袅袅中夹杂着檀香与酒香,熏得人头晕目眩。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按品级依次步入大殿。三品以上的官员穿着绯色或紫色官袍,腰间系着玉带,手里捧着贺礼;三品以下的官员则着青色或绿色官袍,神色恭敬却难掩局促。他们脸上都挂着程式化的笑容,眼神却在暗中互相打量——谁都清楚,这场生日宴绝非单纯的庆生,而是国舅爷与萧彻势力的最终较量。

国舅爷萧承业站在殿门口,穿着一身紫色蟒袍,腰间系着镶嵌着翡翠的玉带,手里把玩着一枚羊脂玉扳指。他脸上堆着热情的笑容,对着每一位进来的官员拱手寒暄,眼底却藏着一丝阴狠。看到依附自己的“浊流”官员,他会悄悄用手指叩击对方的手背,传递“按计划行事”的信号;看到清流官员,他则笑得更加虚伪,眼神里满是警告。

“王大人,今日陛下生辰,可要多喝几杯啊!”国舅爷拍着户部尚书的肩膀,语气亲昵,手指却用力掐了掐对方的胳膊——户部尚书掌管国库,昨晚刚被他以家人要挟,答应在宴会上支持他“督战边境”的提议。

户部尚书脸色微变,连忙点头:“国舅爷说的是,臣一定陪国舅爷喝个尽兴。”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骚动从殿外传来。国舅爷抬头望去,只见萧彻和沈清辞并肩走来,瞬间收敛起笑容,眼神变得锐利。

萧彻穿着一身玄色宦官袍,袍角绣着暗纹云鹤,腰间系着银带,手里捧着一个乌木镶金的木盒——里面装着国舅爷通敌的铁证。他身姿挺拔,步伐沉稳,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有眼底深处藏着一丝冷意。沈清辞则穿着一身青色官袍,腰间系着素银带,手里握着一个用青绸包裹的卷轴——里面是清流官员联名弹劾国舅爷的奏折。他面色平静,眼神坚定,走在萧彻身侧,两人步伐默契,仿佛早已心意相通。

“萧督主,沈编修,”国舅爷迎上前,虚伪地拱了拱手,“今日陛下生辰,二位倒是来得早。怎么,萧督主手里的木盒,是给陛下的贺礼?”

萧彻“嗯”了一声,语气平淡:“不过是些不值钱的东西,比不上国舅爷的大手笔。”

国舅爷眼神一沉,他知道萧彻绝不会轻易带“不值钱的东西”入宫。他想伸手去碰木盒,却被萧彻不动声色地避开。

“国舅爷,”沈清辞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陛下还在殿内等着,我们还是先进去吧,别让陛下久等。”

国舅爷被噎了一下,只能讪讪地收回手,侧身让开道路:“二位请。”

萧彻和沈清辞并肩走进大殿,无视了周围官员探究的目光。殿内的丝竹声依旧悠扬,却没人真的听得进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们三人身上,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

太和殿内,皇帝赵珩坐在龙椅上,穿着一身明黄龙袍,领口和袖口绣着金线龙纹。他年纪尚小,龙袍穿在身上显得有些宽大,衬得他身形更加单薄。他手里紧紧攥着龙椅的扶手,指节泛白,眼神里满是紧张——昨晚萧彻已经私下见过他,告诉他今日要揭露国舅爷的罪行,让他做好准备。

太后坐在皇帝右侧的凤椅上,穿着一身赤色凤袍,手里拨着一串檀香佛珠。她看似平静,手指却拨得飞快,眼神时不时扫向殿门口,显然也在等国舅爷的信号。她知道国舅爷今天要动手夺权,只要控制了皇宫,就能逼迫皇帝退位,到时候她依旧是大靖最尊贵的人。

萧彻和沈清辞走到殿中,对着皇帝躬身行礼:“臣萧彻(沈清辞),参见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皇帝声音稚嫩却努力保持坚定,“萧督主,沈编修,快起来吧。今日是朕的生辰,不必多礼。”

两人起身,分别站到殿两侧——萧彻站在靠近御座的左侧,沈清辞则站在右侧的清流官员队伍前。沈清辞刚站定,身边的翰林院王编修就悄悄碰了碰他的胳膊,递过来一个鼓励的眼神。沈清辞微微点头,示意自己明白。

很快,文武百官都已到齐。太监总管尖着嗓子喊道:“陛下生辰宴,开宴——”

随着话音落下,殿外的丝竹声变得更加欢快,宫女们端着酒菜,鱼贯而入。她们穿着粉色宫装,步伐轻盈,将一道道精致的菜肴摆放在官员们的桌案上:烤全羊、清蒸鲈鱼、燕窝羹、桂花糕……每一道菜都色香味俱全,却没人有心思品尝。

皇帝端起面前的玉杯,站起身,努力挺直脊背:“今日是朕的生辰,感谢各位卿家前来为朕祝寿。朕年幼,登基以来多亏各位卿家辅佐,大靖才能安稳至今。朕敬各位卿家一杯,愿大靖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官员们纷纷站起身,端起酒杯,齐声喊道:“臣等谢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愿大靖国泰民安!”

众人一饮而尽,重新坐下。气氛看似热闹,实则更加紧张。国舅爷放下酒杯,清了清嗓子,站起身,脸上露出“忧国忧民”的表情:“陛下,臣有一事启奏。”

皇帝心里一紧,知道该来的来了。他强作镇定:“国舅爷请讲。”

“近日边境传来急报,”国舅爷语气沉重,故意放慢语速,让所有人都能听清,“蛮族屡屡入侵我大靖边境,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边防军虽奋力抵抗,却因粮草不足、军饷短缺,屡屡战败。臣身为国舅,看着大靖百姓受苦,心里实在难受。臣愿自请前往边境督战,整顿军纪,补充粮草,定能平定蛮族,为陛下分忧,为大靖除患!”

说完,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额头抵着地面:“请陛下恩准!”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依附国舅爷的官员们立刻附和,纷纷站起身:“陛下,国舅爷忠心可嘉,请陛下恩准!”

清流官员们则皱着眉,却没人敢立刻反驳——国舅爷打着“为百姓分忧”的旗号,若是直接反对,反倒会被扣上“不顾百姓死活”的帽子。

皇帝看着跪在地上的国舅爷,又看了看周围附和的官员,手指紧紧攥着龙椅扶手,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他知道国舅爷是想趁机掌控兵权,却又找不到理由拒绝。

就在这时,萧彻站起身,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国舅爷,此事不妥。”

国舅爷猛地抬头,眼神凶狠地看着萧彻:“萧彻,你一个太监,也敢干涉朝政?陛下还没说话,轮得到你插嘴吗?”

“国舅爷,”萧彻上前一步,玄色袍角扫过地面,带起一丝微风,“臣并非干涉朝政,只是陈述事实。边境虽有战事,却并非如国舅爷所说那般危急。李老将军镇守边境多年,经验丰富,麾下将士也都是精锐。臣前段时间以监军身份前往边境,亲眼看到李老将军已经整顿好军纪,粮草和军饷也已补充到位——这些都是臣亲自督办的,陛下也知晓。国舅爷身为外戚,理应留在京城辅佐陛下,而非前往边境抢功。”

国舅爷脸色瞬间涨得通红,他没想到萧彻竟然亲自去过边境,还堵死了他的借口。他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萧彻:“你……你胡说!李老将军明明多次上奏,说粮草短缺,你竟敢编造谎言欺骗陛下!”

“国舅爷若是不信,”萧彻眼神冰冷地看着他,“可以传李老将军的奏折来看。不过,臣猜国舅爷恐怕不敢——因为那些‘粮草短缺’的奏折,根本就是国舅爷伪造的,目的就是为了蒙蔽陛下,趁机掌控兵权。”

“你血口喷人!”国舅爷怒吼着,就要起身扑向萧彻,却被身边的官员死死按住。

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太后脸色阴沉,悄悄给身边的太监使了个眼色——那是让国舅爷动手的信号。太监会意,悄悄退到殿外,准备通知埋伏在宫外的京营士兵。

沈清辞看出了太后的小动作,知道不能再等了。他上前一步,对着皇帝躬身行礼:“陛下,臣有一事要奏,请陛下允许臣呈递奏折。”

皇帝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点头:“准奏!沈编修快呈上来!”

沈清辞展开手里的青绸,露出里面的卷轴。卷轴是用上好的宣纸制作的,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末尾盖着数十个红色的官印——都是翰林院、御史台等部门的清流官员的印章。他双手捧着卷轴,一步步走向御座,步伐坚定,没有丝毫犹豫。

国舅爷看着沈清辞手里的卷轴,心里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厉声喊道:“沈清辞,你想干什么?陛下正在处理边境事务,你的奏折若是无关紧要,就不必呈了!”

沈清辞没有理会他,继续往前走:“国舅爷,臣的奏折不仅有关紧要,还关乎大靖的安危,必须呈给陛下。”

很快,沈清辞走到御座前,将卷轴递给皇帝。皇帝接过卷轴,小心翼翼地展开,越看脸色越白,手也开始发抖,连卷轴都差点掉在地上。

卷轴上是清流官员联名弹劾国舅爷的奏折,上面详细列举了国舅爷的罪行:私藏兵器于京郊庄园、勾结蛮族走私盐铁、克扣边防军饷三百万两、伪造证据诬陷沈清辞通敌、十年前参与诬陷萧凛通敌叛国……每一条罪行都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和证人,条理清晰,证据确凿。

“这……这是真的吗?”皇帝声音颤抖地问,眼神里满是不敢置信。他虽然知道国舅爷不是好人,却没想到国舅爷竟然犯下了这么多罪行,甚至还想谋反。

国舅爷心里一慌,连忙从地上爬起来,扑到御座前:“陛下,这是诬陷!是沈清辞和萧彻勾结清流官员,故意伪造奏折诬陷臣!陛下,您可千万不能相信他们!”

“是不是诬陷,国舅爷心里清楚!”沈清辞眼神坚定地看着国舅爷,“奏折上的每一条罪行,都有证人可以作证。比如国舅爷私藏兵器的庄园,臣已经派人去查过,里面藏有刀枪剑戟数千件,还有火炮数十门——这些都是谋反的铁证!”

“你胡说!”国舅爷语无伦次地辩解,“那庄园是臣用来存放杂物的,里面根本没有兵器!是你们故意栽赃陷害!”

“国舅爷,”萧彻走上前,手里捧着那个乌木镶金的木盒,“臣这里有一样东西,或许能让国舅爷无话可说。”

他将木盒递给皇帝,声音平静:“陛下,这是臣在边境找到的证据,里面有国舅爷与蛮族首领的盟约,还有先父萧凛留下的密信——先父当年就是因为发现了国舅爷走私盐铁给蛮族的罪行,才被国舅爷诬陷通敌叛国的。”

皇帝颤抖着打开木盒,首先看到的是一封泛黄的密信。密信上的字迹苍劲有力,正是萧凛的笔迹,上面详细记录了国舅爷如何与蛮族勾结,如何走私盐铁,如何克扣军饷,还预言自己会被国舅爷诬陷——这封信是萧凛当年偷偷藏在边境军营的密柜里,被萧彻这次去边境时找到的。

紧接着,皇帝又看到了一份用兽皮制作的盟约。盟约上用蛮族文字和汉字写着,国舅爷会帮助蛮族攻打大靖,事成之后,蛮族会将大靖的北方三州割让给国舅爷,让国舅爷做“北靖王”。盟约的末尾,盖着国舅爷的私印和蛮族首领的狼形印章。

“噗——”皇帝气得一口血差点喷出来,他猛地将木盒摔在地上,木盒里的证据散落一地。“萧承业!你……你竟敢通敌叛国!你对得起大靖,对得起朕吗?”

国舅爷看着散落一地的证据,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抵赖了——那些盟约和密信,都是真的,是他无法抹去的罪证。

国舅爷看着皇帝愤怒的表情,又看了看周围官员鄙夷的眼神,心里升起一股破罐子破摔的念头。他知道,若是今天不能控制住局面,自己必死无疑。

他猛地从腰间拔出佩剑,剑鞘“哐当”一声掉在地上,锋利的剑身在灯火下泛着冷光。“陛下,臣这都是为了大靖!”他嘶吼着,眼神疯狂,“萧凛才是通敌叛国的奸臣,沈清辞和萧彻是祸乱朝纲的奸贼!今天,臣就要清君侧,除掉这些奸贼,还大靖一个清明!”

说完,他挥剑朝着萧彻砍去。剑势凶猛,带着风声,显然是想一击致命。

萧彻早有准备,立刻从腰间拔出短刀,“铛”的一声挡住了国舅爷的剑。短刀与长剑相撞,火花四溅,震得国舅爷虎口发麻。

“想动他,先过我这关!”萧彻眼神冰冷,声音里满是杀意。他的短刀舞得飞快,每一刀都直指国舅爷的要害——他在宫里多年,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武艺,尤其是短刀,更是使得出神入化。

国舅爷的武艺本就不如萧彻,再加上此刻心慌意乱,很快就落入了下风。他的剑招越来越乱,只是凭着一股蛮力胡乱挥舞,好几次都差点伤到自己。

殿内的官员们吓得纷纷后退,有的躲到桌案下,有的尖叫着往外跑,原本喜庆的生日宴瞬间变成了混乱的战场。丝竹声早已停止,只剩下金属碰撞的“铛铛”声和官员们的惊呼。

太后坐在凤椅上,脸色惨白。她没想到国舅爷竟然这么没用,连萧彻都打不过。她悄悄给身边的太监使了个眼色,让太监赶紧去通知宫外的京营士兵——只要京营士兵进来,就能控制住局面。

可她没想到,萧彻早就料到国舅爷会有埋伏,已经让张千户带着东厂旧部和边防军的精锐,在皇宫周围布防。那个太监刚跑到殿外,就被东厂旧部抓住了,根本没机会通知京营士兵。

殿内,萧彻抓住国舅爷一个破绽,一脚踹在国舅爷的膝盖上。“咔嚓”一声,国舅爷的膝盖骨被踹碎,他惨叫一声,跪倒在地,手里的剑也掉在了地上。

萧彻上前一步,用短刀抵住国舅爷的脖子,刀刃贴着国舅爷的皮肤,划出一道血痕。“国舅爷,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国舅爷跪在地上,疼得浑身发抖,却依旧不甘心地嘶吼:“萧彻!沈清辞!我不会放过你们的!就算我死了,也会有人为我报仇!”

“是吗?”萧彻冷笑一声,“可惜,你没机会看到那一天了。”

这时,侍卫们终于反应过来,纷纷拿着刀冲进来,将国舅爷团团围住。“陛下,要不要将国舅爷拿下?”侍卫统领跪在地上,请示皇帝。

皇帝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声音坚定:“传朕的旨意,将萧承业打入天牢,严加看管!所有参与国舅爷谋反的官员,一律革职查办,绝不姑息!”

“是!”侍卫们齐声应道,上前将国舅爷捆了起来。国舅爷拼命挣扎,嘴里不停地喊着:“陛下,臣是冤枉的!太后救我!我要谋反……不,我没有谋反!”

他情急之下,不小心说出了“我要谋反”,殿内的官员们一片哗然。国舅爷自己也愣住了,随即绝望地闭上了嘴。

侍卫们押着国舅爷,朝着殿外走去。国舅爷的惨叫声越来越远,最终消失在殿外。

殿内终于恢复了平静,只剩下散落一地的菜肴和证据,还有官员们惊魂未定的表情。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双手还在微微发抖。他看着殿内的官员们,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坚定:“各位卿家,今日之事,让大家受惊了。萧承业通敌叛国,罪大恶极,朕一定会严惩不贷,给大靖百姓一个交代。”

官员们纷纷躬身行礼:“陛下英明!”

萧彻走上前,将散落的证据一一捡起,重新放回木盒里。他看着皇帝,眼神里满是安慰:“陛下,您不必太过自责。国舅爷隐藏极深,若非今日揭露,后果不堪设想。如今国舅爷已被拿下,大靖的危机也解除了一半。”

沈清辞也走上前,躬身行礼:“陛下,臣恳请陛下下旨,彻查国舅爷的党羽,将所有参与谋反的官员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皇帝点点头:“准奏。沈编修,此事就交给你和萧督主负责。务必将所有参与谋反的官员都查出来,严惩不贷!”

“臣遵旨!”萧彻和沈清辞齐声应道。

太后坐在凤椅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她看着萧彻和沈清辞,眼神里满是怨恨,却不敢再多说一句话——国舅爷已被拿下,她的势力也受到了重创,若是再敢反抗,恐怕连自己都会被牵连。

萧彻注意到太后的眼神,心里冷笑一声。他知道,太后不会善罢甘休,但现在国舅爷已被擒,太后孤掌难鸣,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他和沈清辞对视一眼,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坚定和欣慰。今天的胜利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彻查国舅爷的党羽,为萧凛翻案,让太后受到应有的惩罚——但他们有信心,只要两人并肩作战,就一定能实现这些目标。

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散落的菜肴和证据上,却再也驱散不了殿内的凝重。这场生日宴,终究以一场惊变落幕,而大靖的朝堂,也即将迎来一场彻底的变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