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权宦 > 第58章 宫前对峙

权宦 第58章 宫前对峙

作者:祁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22:56:09 来源:文学城

雪停后的长乐宫,连风都带着股沉郁的冷。

萧彻走在通往暖阁的宫道上,玄色宦官袍的下摆扫过青石板,溅起细碎的雪沫。檐角的冰棱还没化透,在晨光里泛着冷光,像一把把悬在头顶的刀。他走得不快,每一步都踩得很稳,可垂在身侧的手,却悄悄攥紧了——袖中藏着的,是东厂密探连夜整理的证据,薄薄几页纸,却重得像座山,上面记着国舅爷在京郊私藏兵器的库房地址,还有他上个月派心腹与蛮族使者密会的时间地点。

这是他最后的筹码。

昨天从医房出来后,他就没合过眼。张千户的人在边境遇袭,唯一活下来的护卫还在昏迷,边境证词的事彻底没了指望;国舅爷又在牢饭里下毒,若不是沈清辞警惕,恐怕早已遭了毒手。太后给的三天时限只剩最后一天,他没有时间再等,只能带着这些还不算“铁证”的证据,去赌一把——赌太后会忌惮国舅爷谋反的罪名,赌她不敢真的和自己鱼死网破。

“萧督主,这边请。”引路的太监脚步轻快,语气却带着刻意的疏离,眼角的余光总在偷偷打量他,像是在看一个随时会惹祸上身的麻烦。

萧彻没接话,只是微微颔首。他认得这个太监,是太后身边最得力的近侍李德安,平日里见了他总客客气气,今日却这般冷淡,想来是太后早就打过招呼,要给他一个下马威。

穿过两道垂花门,暖阁的轮廓渐渐清晰。朱红的门柱上缠着鎏金的龙纹,门帘是江南新贡的云锦,绣着百鸟朝凤的纹样,垂落的珍珠帘穗在风里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却半点没冲淡空气里的压抑。

“督主稍等,奴才先去通报。”李德安掀起门帘,侧身走了进去,很快又出来,脸色比刚才更沉了些,“太后请您进去。”

萧彻深吸一口气,抬脚迈过门槛。暖阁里烧着银丝炭,暖意扑面而来,却暖不透他心里的冷。太后坐在铺着白虎皮的暖榻上,手里拨着一串檀香佛珠,紫檀木的小桌上放着一盏冷透的龙井,茶叶沉在杯底,像极了她此刻的脸色。她没抬头,视线落在手里的佛珠上,长长的护甲划过珠串,发出“咔哒”一声响,在寂静的暖阁里格外刺耳。

“萧督主不在东厂看着你的犯人,跑到哀家这里来做什么?”太后的声音很淡,却带着十足的威压,像是在问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可眼神里的寒意,却直直地刺了过来。

萧彻躬身行礼,动作标准而恭敬,声音却没半分讨好:“回太后,臣是来为沈清辞求情的。沈清辞通敌一案疑点重重,臣恳请太后再宽限几日,容臣找出更多证据,还他一个清白,也还朝堂一个公道。”

“公道?”太后终于抬起头,眼底的嘲讽几乎要溢出来,她放下佛珠,端起桌上的茶杯,却没喝,只是轻轻晃着杯底的茶叶,“哀家倒想问问萧督主,什么是公道?翰林院的人亲自举报,通敌信上有沈清辞的笔迹,人证物证俱在,这就是公道;你派去查案的人被国舅爷的人截杀,沈清辞在东厂狱里还遭了刺杀,这说明有人急着要他死,更坐实了他心里有鬼——这也是公道。”

她顿了顿,将茶杯重重放在桌上,茶水溅出来,落在白虎皮上,留下一圈深色的印子:“萧彻,哀家已经给过你机会了。三天时间,足够你查清楚一件案子了,可你呢?不仅没找出证据,反而让事情越来越乱!你说,你是不是故意拖延时间,想包庇那个通敌犯?”

“臣不敢。”萧彻缓缓抬头,眼神直视着太后,没有半分退缩,“太后说的‘人证’,是被国舅爷用五百两银票收买的翰林院典籍;‘物证’,是国舅爷让人伪造的通敌信——臣已经查到,那封信用的宣纸是前年的旧纸,墨迹是市面上最普通的桐油烟墨,都不是沈清辞平日用的东西。至于臣派去查案的人遇袭,沈清辞在狱里遭刺,这些不是‘坐实罪名’,而是国舅爷想杀人灭口!”

他从袖中掏出那几页证据,双手捧着递过去:“太后请看,这是臣查到的,国舅爷在京郊私藏兵器的库房地址,里面藏着的刀枪剑戟足够装备五千人;还有这个,上个月十五,他派心腹去西郊的破庙里见了蛮族使者,密谈的内容虽然没全听清,但据密探回报,他们提到了‘开春后里应外合’——太后,国舅爷这是要谋反啊!”

太后的目光落在证据上,瞳孔微微收缩,手里的佛珠“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滚到萧彻脚边。她想装作镇定,可指尖却控制不住地发颤——她知道兄长私藏兵器,却没想到他竟然敢和蛮族勾结,还想谋反!

“这……这是伪造的!”太后猛地拔高声音,试图掩饰自己的慌乱,“萧彻,你为了包庇沈清辞,竟然伪造证据诬陷国舅爷!你好大的胆子!”

“臣以项上人头担保,这些证据句句属实。”萧彻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太后若是不信,大可派人去京郊的库房查看,去西郊的破庙询问附近的村民——臣敢保证,臣说的每一个字,都能找到人证物证。”

他往前迈了一步,目光里带着一丝锐利:“太后,沈清辞之所以被诬陷,不是因为他通敌,而是因为他在整理前朝史料时,摸到了十年前萧凛案的疑点。国舅爷怕他查出当年萧凛是被诬陷的真相,怕他查到萧凛案和现在的盐运贪腐案有关,所以才急于杀他灭口!太后若是执意要斩沈清辞,就是帮国舅爷扫清障碍,就是在帮一个谋反的奸臣!”

“放肆!”太后猛地拍了下桌子,桌上的茶杯被震得跳了起来,“萧彻,你别忘了你的身份!你是个太监!是哀家和陛下给了你现在的地位和权力,你竟敢这么跟哀家说话?你竟敢威胁哀家?”

“臣不敢威胁太后,”萧彻垂下眼,掩去眼底的寒意,“臣只是在陈述事实。国舅爷谋反,证据确凿;沈清辞无辜,蒙冤入狱。臣作为大靖的司礼监掌印,作为东厂提督,有责任为陛下分忧,为大靖除奸。若是太后执意要斩沈清辞,臣就只能将这些证据呈给陛下,让陛下定夺——到时候,太后和之国舅爷的下场,就不是臣能控制的了。”

“你……你敢!”太后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萧彻,声音都在发颤,“萧彻,你这是在谋逆!哀家现在就可以下旨,把你打入天牢,凌迟处死!”

“臣不敢谋逆。”萧彻躬身行礼,语气却没半分退让,“臣只是在做臣该做的事。若是太后肯再宽限三日,臣保证,一定能找到国舅爷谋反的铁证,不仅能还沈清辞清白,还能为大靖除去这个心腹大患。若是臣做不到,臣愿意以死谢罪,任凭太后处置。”

暖阁里陷入了死寂,只有银丝炭燃烧的“噼啪”声,在空气里格外清晰。太后看着萧彻坚定的背影,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她知道萧彻的性格,说一不二,若是真的把他逼急了,他真的会把证据呈给陛下。陛下虽然才十二岁,却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若是看到这些证据,就算她是太后,也护不住兄长。

可她又不甘心。兄长是她在朝堂上唯一的依靠,若是兄长倒了,她的太后之位也会岌岌可危。而且,沈清辞那个刺头,早就该除了,若是这次放过他,以后指不定还会查出什么事来。

“太后,”萧彻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寂静,“时间不等人。国舅爷既然敢和蛮族勾结,就肯定不会等太久,若是我们现在不抓紧时间,等他真的谋反了,到时候受苦的,就是大靖的百姓,就是陛下的江山。”

太后的手指紧紧攥着衣角,指甲几乎要掐进布料里。她沉默了很久,久到萧彻的膝盖都有些发麻,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好,哀家就再给你三日时间。”

萧彻的心里猛地一松,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但是,”太后的话锋一转,眼神里的寒意又浓了几分,“若是三日之后,你还找不出国舅爷谋反的铁证,沈清辞必须斩,你也要为今天的事负责——到时候,可别怪哀家无情。”

“臣遵旨。”萧彻躬身行礼,声音里带着一丝感激,“臣定不会让太后和陛下失望。”

“你退下吧。”太后挥了挥手,语气里满是不耐烦,像是再也不想看到他。

萧彻没有多言,再次躬身行礼后,转身走出了暖阁。刚踏出门槛,迎面而来的冷风就灌进了衣领,他才发现,后背的衣衫已经被冷汗浸湿,贴在身上,又冷又硬。

刚才的对峙,比他在东厂狱里对付十个死士还要凶险。太后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像一把刀,在他的心口上反复切割。他知道,这三日,会是他这辈子最难熬的三天——国舅爷肯定会加快行动,说不定会直接对沈清辞下手,也可能会销毁所有证据;而他,必须在短短三天里,找到能扳倒国舅爷的铁证,还要保护好沈清辞,不能让他再受半点伤害。

“督主,您没事吧?”守在门外的张千户连忙迎上来,看着他苍白的脸色,眼里满是担忧,“刚才里面的声音那么大,奴才还以为……”

“没事。”萧彻摇摇头,打断了他的话,“太后同意再宽限三日。你立刻安排下去,加派人手守住东厂狱,寸步不离地盯着沈清辞,绝不能让国舅爷的人再靠近他半步;另外,让人立刻去京郊的库房和西郊的破庙,把国舅爷私藏的兵器和密会的证据都取回来,动作要快,不能走漏半点风声。”

“是!”张千户躬身应道,转身就要走。

“等等,”萧彻叫住他,从怀里掏出一块东厂提督的令牌,递给张千户,“拿着这个,若是遇到阻拦,直接亮令牌,就说是臣的命令,出了事,臣担着。”

张千户接过令牌,重重地点了点头:“督主放心,奴才一定办好!”

看着张千户匆匆离去的背影,萧彻又站了片刻,才转身朝着东厂狱的方向走去。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立刻见到沈清辞,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让他放心。

从长乐宫到东厂狱,要穿过大半个京城。萧彻没坐轿,而是选择了步行——他需要这一路的时间,理清接下来的计划。国舅爷的兵器库、和蛮族的密会证据、萧凛案的残档……这些线索像一团乱麻,他必须尽快找到线头,把它们一一理顺。

街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小贩的叫卖声、百姓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烟火气。萧彻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突然生出一股强烈的执念——他一定要护住这大靖的太平,护住这些百姓的安稳,更要护住那个在冰冷牢房里,等着他回去的人。

不知不觉间,东厂狱的大门已经出现在眼前。黑色的大门上锈迹斑斑,门口的侍卫看到他,连忙躬身行礼:“参见督主!”

萧彻点点头,快步走了进去。狱道里依旧昏暗,只有墙壁上的火把发出微弱的光,映得地上的青石板忽明忽暗。他径直朝着天字号牢房走去,脚步越来越快,心里的思念也越来越浓。

“督主!”守在天字号牢房门口的护卫看到他,连忙迎上来,“沈大人刚才还在问您呢,说您去了这么久,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萧彻的心里一暖,连忙打开牢门。

牢房里,沈清辞正靠在石壁上坐着,手里拿着那本翻得发毛的《史记》,却没有看,只是望着窗外的天空。听到脚步声,他猛地转过头,看到萧彻,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两颗被月光照亮的星星。

“萧彻!你回来了!”沈清辞连忙站起身,快步走到他面前,脸上满是急切,“怎么样了?太后同意宽限时间了吗?”

萧彻看着他眼底的担忧,心里一阵发酸。他走了这么久,沈清辞肯定一直在担心,连书都看不进去。

“同意了。”萧彻握住他的手,指尖传来的温热让他心里的疲惫消散了大半,“太后再给了我们三日时间,只要我们能找到国舅爷谋反的铁证,就能还你清白。”

“太好了!”沈清辞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睛弯成了月牙,像个得到糖果的孩子,“我就知道,你一定能做到的!”

看着他的笑容,萧彻的心里也软了下来。他伸手,轻轻拂去沈清辞肩上的稻草屑,声音里带着一丝温柔:“让你担心了。”

“我不担心。”沈清辞摇摇头,反手握住他的手,力道很轻,却很坚定,“我知道你一定会回来的。对了,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去找国舅爷私藏兵器的证据吗?”

“嗯,”萧彻点点头,拉着他走到稻草堆旁坐下,耐心地跟他解释,“张千户已经去京郊的库房了,应该很快就能把兵器运回来;另外,我也派了人去西郊的破庙,找国舅爷和蛮族密会的证据。只要能拿到这些,我们就能扳倒国舅爷。”

沈清辞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眼神里满是信任。他知道,萧彻做事一向周全,有他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对了,”沈清辞突然想起了什么,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递给萧彻——是那块“萧氏忠魂”的残玉,“昨天你把这个留给我,现在我安全了,你还是自己拿着吧。这是你家人的念想,你比我更需要它。”

萧彻看着那块残玉,玉面冰凉,上面的“萧”字在光线下格外清晰。他想起昨天在狱里,沈清辞紧紧攥着这块玉的样子,心里一阵温暖。

“你拿着吧。”萧彻没有接,而是将他的手推了回去,“我把它留给你,不是让你防身,是想让你知道,只要这块玉在,我就一定会护着你,不会让你出事。”

沈清辞的脸颊瞬间红了起来,心跳得飞快。他低下头,不敢看萧彻的眼睛,却能感受到萧彻掌心的温度,温暖而坚定。

他知道,萧彻对他的感情,已经不仅仅是盟友那么简单了。

窗外的阳光透过小窗,照进牢房里,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像一层金色的纱。暖阁里的寒意、朝堂的纷争、国舅爷的阴谋,仿佛都被这束光隔绝在外,只剩下他们两个人,还有彼此眼中的温柔和坚定。

“萧彻,”沈清辞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等我们扳倒国舅爷和太后,等我们为萧老将军翻案,我们就去江南好不好?去看漫山遍野的桂花,去吃你说的江南桂花糕。”

萧彻的心里猛地一软,他紧紧握住沈清辞的手,眼神里满是认真:“好。到时候,我们就离开京城,再也不管这朝堂的事,就我们两个人,在江南过安稳的日子。”

沈清辞抬起头,看着他的眼睛,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笑容像一束光,照亮了冰冷的牢房,也照亮了萧彻心里的黑暗。

末来三日会无比凶险,国舅爷肯定会想尽办法阻止他们。

牢房外传来护卫的脚步声,是张千户派人来汇报情况了。萧彻站起身,轻轻拍了拍沈清辞的肩膀:“我去处理点事,很快就回来。你在这儿等着,别乱跑,也别碰陌生人给的东西。”

“我知道了,你放心去吧。”沈清辞点点头,眼神里满是信任。

萧彻深深看了他一眼,转身走出了牢房。刚走到狱道里,就看到张千户的手下匆匆跑来,脸色有些焦急:“督主,张千户让奴才来报,京郊的库房找到了,里面确实有很多兵器,可国舅爷的人也在那里,双方已经打起来了!”

萧彻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国舅爷果然动作很快,竟然已经派人去销毁证据了!

“备马!”萧彻的声音冷得像冰,“立刻去京郊库房!”

他必须尽快赶到那里,不能让国舅爷把兵器销毁,更不能让张千户出事。

马蹄声在京郊的小路上响起,萧彻骑着马,玄色袍角在风里猎猎作响。他看着前方的尘土,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拿到证据,一定要护好沈清辞,一定要赢。

这不仅是为了复仇,更是为了他和沈清辞的未来,为了他们约定好的江南春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