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权宦 > 第57章 毒粥惊魂

权宦 第57章 毒粥惊魂

作者:祁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22:56:09 来源:文学城

东厂狱的清晨,是被冻硬的寒雾裹着来的。

天还没亮透,东方天际只泛着一丝极淡的青灰,像被墨染过的宣纸边缘,勉强透出点光。狱道里的火把还没熄,橙红色的火舌在寒风里抖得厉害,把青石板上的霜气烤出一层薄薄的水汽,又很快被风卷走,只留下一圈圈潮湿的印子,冷得刺骨。

沈清辞是被冻醒的。

他靠在石壁上蜷了一夜,身上那件青衫早就被寒气浸透,贴在皮肤上像冰壳子。稻草堆里的霉味混着石壁渗出来的潮气,往鼻子里钻,呛得他忍不住咳嗽了两声。指尖下意识地摸向怀里——那块“萧氏忠魂”的残玉还在,玉面冰凉,却被他捂得带了点体温,上面的“萧”字在昏暗里,隐约能看出刻痕的深浅。

昨晚萧彻走后,他几乎没合眼。

密道合拢时的轻响、巡夜狱卒的梆子声、远处牢房里囚犯偶尔的呻吟,每一点动静都能让他瞬间绷紧神经。国舅爷连刘编修都敢在自家府上动手,没理由放过牢里的他——尤其是昨晚那场刺杀,刀疤脸带着人闯进来时,那股子狠劲,显然是要置他于死地。

现在想来,后背还隐隐发紧。

他挪了挪身子,凑到牢门边,透过铁栏的缝隙往外看。狱道尽头的拐角处,两个模糊的人影正慢慢走过来,手里端着个木盘,脚步压得很轻,却还是能听到木盘碰撞的“叮叮”声——是送饭的狱卒。

这两个狱卒,沈清辞认得。一个姓李,脸上有颗黑痣;一个姓王,左手缺了半截小指。平时送饭时,要么是李狱卒阴阳怪气地嘲讽,要么是王狱卒故意把粥碗往地上摔,从没像今天这样,安安静静的,连脚步声都透着点不对劲。

沈清辞的心跳突然快了几分。他往后退了两步,手指攥紧了怀里的残玉,指腹抵着玉上的裂痕,硌得掌心发疼。

“沈大人,该吃饭了。”

李狱卒的声音传过来,比平时平了太多,没有嘲讽,也没有刁难,反而带着点刻意的平静,像蒙了层布的锣,敲不出实在的响。

沈清辞没应声,只是站在原地,目光紧紧盯着那两个狱卒。李狱卒端着木盘走在前面,脸上的黑痣在火把光下泛着油光,眼神却不敢往牢门这边看,一直盯着自己的鞋尖;王狱卒跟在后面,左手藏在袖子里,指尖偶尔露出来,能看到他在不自觉地掐自己的掌心。

不对劲。太不对劲了。

“把饭放那儿吧。”沈清辞开口,声音因为一夜没喝水,有些沙哑,却故意放得冷硬,“我现在不饿。”

李狱卒的脚步顿了一下,像是没料到他会拒绝。他抬起头,飞快地扫了沈清辞一眼,又立刻低下头,笑道:“沈大人,这可不行啊。早饭得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咽了。再说……”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了些,“这是太后的旨意,让您好好吃饭,养足精神,等着三日后的处斩呢。您若是不吃,就是抗旨,小的们可担待不起。”

太后的旨意?

沈清辞心里的疑云更重了。昨天萧彻去见太后,才勉强争来三天宽限,太后怎么会突然关心起他的饭食?还特意下旨让他“养精神”?这根本不是太后的作风——她要是想让他死,只会让他死得更难看,绝不会给“养精神”的机会。

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太后的旨意?”沈清辞往前走了两步,凑近铁栏,目光落在木盘里的粥碗上。碗里的粥是灰白色的,上面飘着一层薄薄的油花,油花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圈,看着就腻得慌。他记得平时的牢饭,要么是清汤寡水的稀粥,要么是带着沙子的糙米饭,从没见过这么“厚实”的粥,还飘着油花。

“是啊,”王狱卒终于开口,声音有点发颤,“昨儿太后特意吩咐了,说您是状元郎,就算是待斩的囚犯,也不能亏待了,让厨房多放了点米,还加了点油。”

加了点油?

沈清辞的眼神冷了下来。他想起萧彻昨晚临走时说的话——“国舅爷肯定会急着动手,你千万别碰牢房里的任何东西,尤其是食物和水”。难道这粥里……

“我再说一遍,我不饿。”沈清辞往后退了一步,语气里带了点警告,“你们把饭拿回去。别忘了,这是东厂狱,萧督主的人还在外面盯着。若是这饭出了什么问题,你们担待得起,国舅爷未必担待得起。”

他特意提了“萧督主”和“国舅爷”。

果然,李狱卒和王狱卒的脸色瞬间变了。李狱卒手里的木盘晃了一下,粥碗差点掉下来,他连忙扶住,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王狱卒更是往后缩了缩,左手死死攥着袖子,指节都露了出来。

“沈大人,您这是……”李狱卒还想辩解,却被王狱卒拉了一把。王狱卒对着他摇了摇头,又飞快地看了一眼沈清辞,声音里满是慌乱:“好,好,我们拿回去,拿回去。沈大人您别生气,小的们这就走。”

说完,王狱卒拉着李狱卒,几乎是逃一样地转身就走。木盘里的粥碗晃得更厉害,几滴粥洒在青石板上,很快就凝住了,像一小块灰白色的冰。

沈清辞看着他们消失的背影,松了一口气,后背却已经被冷汗浸湿。刚才那一瞬间,他几乎能肯定,那碗粥里一定加了东西——要么是软筋散,要么是更毒的药。国舅爷这是急了,连“太后旨意”这种谎话都编出来了,就想趁他没防备,悄无声息地弄死他,再嫁祸给“畏罪自杀”。

可他没敢立刻放松。

谁知道这两个狱卒会不会去而复返?或者国舅爷还安排了其他的人手?他走到稻草堆旁,捡起昨晚掉在里面的发簪——木簪尖被他磨得很锋利,此刻握在手里,能稍微安心点。

就在这时,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从狱道尽头传来。

不是狱卒的拖沓步,也不是护卫的沉重步,而是萧彻特有的步伐——不快不慢,每一步都踩得很稳,即使在空旷的狱道里,也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场。

沈清辞心里一紧,又立刻松了下来。他走到牢门边,刚想喊“萧彻”,就见萧彻已经转过拐角,快步走了过来。

萧彻穿着一身玄色宦官袍,袍角绣着的云纹在火把光下泛着暗金的光,腰间系着玉带,手里提着一个食盒,食盒外面裹着一层棉絮,显然是怕里面的东西凉了。他的脸色有些阴沉,眼底的红血丝比昨晚更重,显然是又没休息好,却还是快步走到牢门前,从怀里掏出钥匙,打开了牢门。

“怎么站在门边?冻着了?”萧彻走进来,第一句话就是关心他的冷暖。他伸手摸了摸沈清辞的肩膀,摸到那层冰凉的青衫,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怎么不裹点稻草?昨晚不是让张千户给你留了床旧棉袍吗?”

“棉袍在稻草堆里,”沈清辞摇摇头,目光落在他手里的食盒上,“你怎么来了?现在还早,国舅爷的人可能还在附近盯着。”

“再盯着也得过来。”萧彻把食盒放在地上,蹲下身打开——里面放着一碗冒着热气的小米粥,粥里卧着一个荷包蛋,旁边还有一碟凉拌青菜,绿油油的,看着就新鲜。食盒的角落里,还放着一个小小的油纸包,里面是两块桂花糕,用油纸裹得严严实实,还带着点温热。

“先喝点粥暖暖身子。”萧彻把小米粥端出来,递到沈清辞手里,“这是静尘轩小厨房刚做的,我看着他们煮的,干净。”

沈清辞接过粥碗,碗沿的温度透过指尖传过来,暖得他心里都泛起了热意。小米粥熬得很稠,米粒都煮开花了,上面飘着一层淡淡的米油,荷包蛋的蛋黄是半流心的,散着淡淡的香气。这和刚才狱卒送来的那碗灰白色的粥,简直是天差地别。

“刚才……”沈清辞喝了一口粥,才想起刚才的事,连忙说,“刚才送饭的狱卒来了,说奉了太后的旨意,给我送了碗粥,还说加了油。我觉得不对劲,就没敢喝,把他们打发走了。”

萧彻的动作顿了一下,眼神瞬间沉了下来。他抬起头,看着沈清辞,语气里带着一丝后怕:“幸好你没喝。我刚收到消息,国舅爷让人在你的牢饭里下了软筋散,还让那两个狱卒编了‘太后旨意’的谎话,想让你放松警惕。若是你喝了,现在恐怕已经浑身无力,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沈清辞手里的粥碗晃了一下,热粥差点洒出来。他看着碗里的小米粥,心里一阵后怕——刚才若是他稍微放松一点,或者没想起萧彻的叮嘱,现在恐怕已经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国舅爷竟然这么狠毒,连这种下三滥的手段都用得出来。

“国舅爷怎么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在东厂狱里下毒?”沈清辞皱着眉问,又喝了一口粥。小米粥的香甜在舌尖散开,带着温热的温度,驱散了刚才的寒意和后怕。

“他现在是狗急跳墙了。”萧彻坐在稻草堆上,看着沈清辞喝粥,眼神里满是担忧,“昨天刺杀失败,他知道我会加强戒备,肯定会盯着狱里的动静。软筋散药性慢,喝了之后只会浑身无力,不会立刻死人,到时候他只要再派个人进来,就能轻易杀了你,还能嫁祸给‘畏罪自杀’——既除了心腹大患,又能把脏水泼到你身上,一举两得。”

沈清辞放下粥碗,看着萧彻:“那你查到是谁给国舅爷通风报信的吗?昨晚你从密道进来,还有今天要在牢饭里下毒,国舅爷怎么会知道得这么快?”

萧彻的眼神沉了沉,从怀里掏出一块东厂小旗的腰牌,腰牌上还沾着点血迹。“查到了。是东厂狱里的一个小旗,姓赵,负责看守西狱道的岗哨。国舅爷抓了他的母亲和妻儿,威胁他若是不配合,就杀了他全家。他没办法,才把你在狱里的动静、还有我昨晚去见你的事,都告诉了国舅爷。”

“那现在呢?”沈清辞问,声音里带着点愤怒。这种为了家人背叛同僚的人,虽然可怜,却也可恨——他的一时妥协,差点害了两条人命。

“已经让人把他抓起来了,关在东厂的刑房里。”萧彻的声音冷了下来,“我让人审了他,他招了,除了下毒和刺杀,国舅爷还让他盯着张千户的动静,若是张千户从边境回来,就立刻报信,想在半路上截杀张千户,抢回李老将军的证词。”

沈清辞的心猛地一紧:“那张千户会不会有危险?”

萧彻的指尖顿了顿,拿起一块桂花糕递给他,声音尽量放得平静:“我已经加派了人手,沿着边境到京城的路线去找,每个驿站和关卡都安排了人接应,应该不会有事的。你别担心,先把粥喝完,再吃块桂花糕,垫垫肚子。”

沈清辞接过桂花糕,却没立刻吃。他看着萧彻的眼睛,那里面满是疲惫,还有一丝他刻意掩饰的焦虑。从京城到边境,最快也要五天,现在才过去两天,张千户就算骑快马,也到不了边境,更别说赶回来了。可太后只给了三天时间,三天一到,若是没有李老将军的证词,就算他们找出再多通敌信的破绽,太后也可能会偏袒国舅爷,判他死罪。

“萧彻,”沈清辞放下桂花糕,握住萧彻的手,他的手很凉,萧彻的手却很暖,掌心的薄茧磨得他指尖发痒,“若是……若是三天后张千户还没回来,我们还有其他办法吗?”

萧彻看着他眼底的担忧,心里一阵发酸。他反手握住沈清辞的手,力道大得让沈清辞微微皱眉,却又带着足够的安心:“有。就算没有李老将军的证词,我们也能找到其他证据。你之前说的,通敌信上的笔迹破绽、宣纸和徽墨的问题,我已经让人去查了。翰林院的几个老编修,都愿意为你作证,证明那封信上的字不是你的;负责翰林院宣纸和徽墨的官员,也愿意出面,证明那封信用的纸是前年的旧纸,墨是市面上最普通的桐油烟墨,不是你平时用的江南新贡徽墨。”

沈清辞的眼睛亮了亮:“真的?他们愿意为我作证?”

“嗯,”萧彻点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你在翰林院的口碑很好,那些老编修都很喜欢你的正直,也看不惯国舅爷的所作所为。而且,我也跟他们说了,若是你被冤杀,下一个被国舅爷针对的,就是他们这些清流官员。他们不会坐视不管的。”

沈清辞松了一口气,重新拿起桂花糕,咬了一小口。甜香在舌尖散开,比昨晚吃的那几块更甜,也更暖——那是萧彻特意让小厨房热过的,还加了点蜂蜜,正好合他的口味。

“对了,”沈清辞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那半张通敌信,递给萧彻,“你看这信纸的边缘,我昨天仔细看了,发现上面有个很小的印记,像是被什么东西压过的。你看,就在这里。”

萧彻接过信纸,凑到火把光下仔细看。果然,在信纸的右下角,有一个比指甲盖还小的印记,像是一枚小小的印章压过的痕迹,只是印记很淡,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这是……”萧彻的眼神沉了沉,“像是翰林院档案室的印章印记。翰林院的每一张宣纸,在入库的时候,都会在右下角盖一个小小的‘文渊阁藏’的印章,只是印章很小,又在角落,不仔细看很难发现。这张纸的印记这么淡,应该是有人故意用湿抹布擦过,想把印记擦掉,却没擦干净。”

沈清辞眼前一亮:“这么说,这张纸确实是从翰林院档案室里拿出来的?那国舅爷的人,肯定是先偷了档案室的宣纸,再伪造了这封通敌信!”

“嗯,”萧彻点点头,把信纸叠好,还给沈清辞,“这又是一个破绽。只要我们能找到翰林院档案室的管理人员,让他证明这张纸确实是从档案室里丢失的,就能进一步证明通敌信是伪造的。”

沈清辞握紧了信纸,心里重新燃起了希望。他知道,就算没有李老将军的证词,他们也不是毫无胜算。只要他们把这些破绽一个个找出来,摆到太后和皇帝面前,就算太后想偏袒国舅爷,也找不到借口。

就在这时,狱道里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张千户的声音,带着哭腔,又急又乱:“督主!不好了!督主!出事了!”

萧彻和沈清辞同时愣住,脸色瞬间变了。

萧彻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牢门口,刚打开门,就见张千户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脸色惨白得像纸,身上的铠甲沾满了灰尘,左臂上还渗着血,显然是刚从外面赶回来,连盔甲都没来得及卸。

“张千户!怎么了?出什么事了?”萧彻扶住他,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

张千户喘着气,双手撑着膝盖,好半天才缓过来,声音里满是颤抖:“督主……我们派去边境的人……在半路上被国舅爷的人截杀了!只有一个人活着回来,还受了重伤,现在在东厂的医房里,快不行了!他说……他说张千户他们……他们在快到边境的时候,也遇到了国舅爷的人,恐怕……恐怕已经出事了!”

“什么?!”

萧彻的心脏猛地一沉,像被一块巨石砸中,瞬间凉透了。派去边境的人被截杀了?张千户也出事了?那李老将军的证词呢?没有李老将军的证词,就算他们有再多的破绽,也很难彻底洗清沈清辞的冤屈!

“你说清楚!派去边境的人,具体在什么地方被截杀的?活着回来的那个人,现在怎么样了?他有没有说,张千户他们遇到了多少人?”萧彻抓住张千户的胳膊,眼神里满是急切,力道大得让张千户疼得皱起了眉。

“是……是在离边境还有一百多里的黑风口,”张千户忍着疼,连忙说,“活着回来的那个人叫阿六,是您的旧部,跟着您十几年了。他被国舅爷的人砍了三刀,还中了一箭,现在还在流血,医官说……说他可能撑不过今天了。他说,张千户他们遇到的人,至少有五十多个,都是国舅爷府上的护卫,还有几个是蛮族的武士,手里拿着弯刀,下手特别狠……”

蛮族武士?

萧彻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国舅爷竟然已经和蛮族勾结到这种地步,连蛮族的武士都敢带到大靖的境内,截杀他的人!看来,他之前查到的,国舅爷私藏兵器、勾结蛮族的证据,还只是冰山一角。

“走,带我去见阿六!”萧彻松开张千户,转身就往狱外走,走了两步,又回头看向沈清辞,眼神里满是担忧,“你在这儿等着,别乱跑,我很快就回来。”

沈清辞点点头,心里却满是焦虑。他知道,张千户出事,对他们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若是张千户真的出事了,李老将军的证词也拿不到,那他们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你小心点。”沈清辞看着萧彻的背影,轻声说。

萧彻脚步顿了一下,回头对他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足够的坚定:“放心,我不会有事的。”

说完,他不再停留,快步跟着张千户,朝着东厂的医房走去。

东厂的医房在东厂后院的角落里,是一间不大的屋子,里面摆满了药柜和病床,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药味和血腥味。阿六躺在最里面的一张病床上,身上盖着一张白色的布单,布单下面的身体微微起伏着,却很微弱。医官正跪在床边,手里拿着针线,正在为他缝合胸口的伤口,伤口很深,能看到里面的骨头,鲜血不断地渗出来,把白色的布单染成了暗红色。

“督主!”医官看到萧彻进来,连忙站起身,脸色凝重,“阿六的伤势太重了,胸口的伤口伤到了肺腑,左臂和右腿的刀伤也很深,还中了一箭,箭上可能有毒……小的已经尽力了,可他失血太多,能不能撑过去,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萧彻走到病床边,俯身看着阿六。阿六的脸惨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嘴唇干裂,眼睛紧闭着,眉头紧紧皱着,显然是疼得厉害。他的左手紧紧攥着,像是握着什么东西。

“阿六,”萧彻轻声喊他,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是萧彻,你醒醒,告诉我,张千户他们怎么样了?”

阿六的眼皮动了动,慢慢睁开了眼睛。他的眼神很浑浊,看了萧彻很久,才认出来,嘴唇动了动,却发不出声音。他费力地抬起左手,把手里的东西递给萧彻——是一块染血的腰牌,上面刻着“东厂千户张”五个字,是张千户的腰牌!

“督主……张千户……让我……把这个给您……”阿六的声音很轻,像蚊子叫,每说一个字都要喘一口气,“他……他让我们先跑……他自己……留下来断后……我们跑了没多远……就听到后面……传来打斗声……还有张千户的喊杀声……后来……后来就没声音了……”

阿六的眼泪流了下来,混着脸上的血,显得格外凄惨:“督主……是小的没用……没能保护好张千户……也没能拿到……李老将军的证词……”

萧彻接过腰牌,指尖触到上面的血迹,还带着点温热。他的拳头紧紧攥着,指节泛白,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张千户跟着他十几年了,从他刚入宫,还是个小太监的时候,张千户就跟着他,陪他一起忍辱负重,一起爬上来,一起查萧凛案的真相。他早就把张千户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现在,张千户却为了保护李老将军的证词,为了救沈清辞,陷在了边境的危险里,生死未卜。

“不怪你,”萧彻的声音很沉,却带着足够的坚定,“是国舅爷太狠,也是我安排得不够周全。你好好养伤,等你好了,我亲自带你去边境,找张千户。就算挖地三尺,我也要把他找回来。”

阿六看着萧彻,眼里满是感激,却再也撑不住,头一歪,晕了过去。

“阿六!”萧彻连忙扶住他,却被医官拦住了。

“督主,别碰他!”医官说,“他现在太虚弱了,需要静养。小的会好好照顾他,尽量让他撑下去。”

萧彻点点头,松开手,看着医官继续为阿六处理伤口。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心里满是愤怒和焦虑。国舅爷竟然敢这么明目张胆地截杀他的人,还想对张千户下手!看来,他不能再等了,不能再按照原计划,一点点收集国舅爷的证据了。

他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哪怕是赌上他筹谋了十年的复仇计划,也要救沈清辞。

萧彻从怀里掏出一个锦盒,打开——里面是一叠泛黄的纸,全是这半年来,东厂收集到的国舅爷私藏兵器、勾结蛮族、克扣军饷的证据。原本,他是想把这些证据留到皇帝生日宴上,给国舅爷致命一击,顺便为萧凛翻案。可现在,为了沈清辞,他只能提前用了。

“张千户,”萧彻转过身,看着站在一旁的张千户,眼神里满是决绝,“你立刻去东厂的档案室,把这些证据再抄录一份,妥善保管。另外,让东厂的所有旧部,都做好准备,若是太后和国舅爷敢对沈清辞动手,就算是闯宫,我们也要把沈清辞救出来。”

张千户点点头:“是,督主!”

“还有,”萧彻补充道,“派人去翰林院,告诉那些愿意为沈清辞作证的老编修,让他们做好准备,若是太后不肯松口,就联名上奏,逼太后重审沈清辞的案子。”

“是!”

张千户领命而去,医房里只剩下萧彻和昏迷的阿六。萧彻走到病床边,看着阿六苍白的脸,又看了看手里的证据,心里做出了决定。

他要去见太后,用这些证据,逼太后给沈清辞宽限时间。就算太后不同意,他也要让太后知道,若是沈清辞出事,他萧彻,绝不会善罢甘休。

萧彻把证据重新放回锦盒,贴身藏好,又看了阿六一眼,才转身走出医房。外面的风更大了,吹得院墙上的旗帜“猎猎”作响,像无数人的呐喊。他抬头看向长乐宫的方向,眼神里满是狠戾。

国舅爷,太后,你们欠我的,欠沈家的,欠萧氏满门的,我会一点一点,全部讨回来。

他迈开脚步,朝着长乐宫的方向走去。

这个四字标题好难取呀,改了又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7章 毒粥惊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