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权宦 > 第51章 宫闱博弈

权宦 第51章 宫闱博弈

作者:祁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22:56:09 来源:文学城

天还没亮透,窗外的雪就停了。

萧彻站在静尘轩的镜前,指尖捏着玄色宦官袍的领口,慢慢将衣襟理平整。袍子是新制的,玄色缎面在烛火下泛着细腻的光泽,袍角绣着的云纹用的是银线,针脚密得看不见缝隙——这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规制,每一道纹路都在昭示着他在宫里的权力,也在提醒着他,这十年忍辱负重换来的一切,从来都不是为了自己。

他抬手,摸了摸领口内侧缝着的暗袋,里面藏着那枚“萧氏忠魂”的残玉。玉的棱角硌着掌心,凉得刺骨,却让他混乱的心绪稍稍安定了些。今天要去见太后,那个一手策划了十年前萧凛案,如今又想借着“通敌”的罪名除掉沈清辞的女人,他不能有半分差错。

“督主,车马已经备好了。”门外传来张千户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萧彻应了声“知道了”,最后看了眼镜中的自己。镜里的人脸色苍白,眼底的红血丝还没消去——昨晚几乎没合眼,满脑子都是沈清辞在东厂狱里的模样,不知道那间阴冷的牢房会不会冻着他,不知道国舅爷会不会提前动手。他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担忧都压进心底,脸上重新覆上一层冰冷的面具。

走出静尘轩时,院中的红梅上还积着雪,风一吹,雪粒子簌簌落下,打在玄色的袍角上,瞬间就化了。张千户站在马车旁,手里捧着一件狐裘斗篷,见他出来,连忙递过去:“督主,外面冷,披上吧。”

萧彻没接,只是摇了摇头:“不必。”他要去见的是太后,不是去赴宴,一身狐裘只会显得刻意示弱,他需要的是气场,是能让太后不敢轻易拿捏的姿态。

张千户看着他单薄的背影,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他家督主从来都是这样,明明心里比谁都在意,表面上却总要装出一副无懈可击的模样。他默默跟在萧彻身后,看着他弯腰钻进马车,才挥手示意车夫启程。

马车轱辘碾过积雪覆盖的青石板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缓慢地朝着养心殿的方向驶去。车厢里很安静,萧彻靠在软垫上,闭着眼睛,脑子里却在飞速盘算

太后会怎么应对?是直接拒绝他的请求,还是会故意刁难?国舅爷现在肯定就在太后宫里,两人会不会已经商量好了对策?沈清辞只有三天时间,张千户去边境找李老将军最快也要五天,他必须从太后那里争取到更多时间,哪怕只有一天,也是希望。

还有萧凛案。

他昨晚想了一夜,太后和国舅爷之所以急着杀沈清辞,除了沈清辞之前多次顶撞他们,更重要的是,沈清辞接触到了萧凛案的残档。他们怕沈清辞找出当年的真相,怕萧凛案的盖子被揭开,所以才会用“通敌”这种重罪,想让沈清辞死得不明不白,永远闭嘴。

今天见太后,他必须试着提一提萧凛案,看看太后的反应。哪怕会引起太后的疑心,哪怕会让自己陷入险境,他也得试试——这不仅是为了沈清辞,更是为了他死去的家人,为了那桩沉冤十年的血案。

马车突然停了下来,车夫的声音从外面传来:“督主,养心殿到了。”

萧彻睁开眼,眼底的迷茫瞬间褪去,只剩下冰冷的锐利。他推开车门,踩着车夫递过来的脚踏下车,抬头看向养心殿的方向。这座宫殿建在皇宫的最高处,琉璃瓦在初升的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却透着一股让人窒息的压抑——这里是权力的中心,也是阴谋的漩涡,多少人在这里步步高升,又有多少人在这里身败名裂。

守在殿外的太监见他过来,连忙躬身行礼:“萧督主,太后正在偏殿等着您呢。”

萧彻点点头,跟着太监往里走。穿过长长的回廊时,他看到几个宫女正蹲在地上扫雪,动作小心翼翼的,连呼吸都放得很轻。廊柱上挂着的宫灯还没摘,红色的灯穗上结着冰碴,在风里轻轻晃动,像极了那些在宫里挣扎求生的人,看似鲜活,实则早已被冻得麻木。

走到偏殿门口,太监先进去通报了一声,很快就出来说:“督主,太后请您进去。”

萧彻整理了一下衣袍,推门走进殿内。

偏殿里很暖和,地上铺着厚厚的羊绒地毯,踩上去没有一点声音。太后坐在靠窗的暖榻上,身上盖着一件明黄色的织金披风,手里拿着一串紫檀木的佛珠,正慢悠悠地拨着。她面前的小几上放着一盏刚沏好的雨前龙井,茶叶还在水里浮着,冒着淡淡的热气。

听到脚步声,太后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是淡淡地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萧督主今日怎么有空来见哀家?不去管你的东厂,也不去查那沈清辞的通敌案?”

萧彻走到殿中,对着太后躬身行礼,动作标准而恭敬,语气却平静得听不出情绪:“回太后,沈清辞通敌一案,臣仔细查过,发现其中疑点重重,臣以为,应暂缓处斩,待查清真相后再做定论,以免错杀忠良。”

“疑点重重?”

太后终于抬起眼,目光像淬了毒的刀子,直直地射向萧彻。她放下手里的佛珠,端起面前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水面上的茶叶,动作优雅,却说出来的话却带着十足的冷意:“那封通敌信,是翰林院的王典籍亲自举报的,上面还有沈清辞的笔迹,白纸黑字,证据确凿,这还不够?萧督主莫不是老糊涂了,连这点分辨能力都没有?”

萧彻垂着眼,长长的睫毛掩去眼底的寒意。他早就料到太后会这么说,王典籍是国舅爷的人,他的举报本就不可信,那封所谓的“通敌信”更是漏洞百出。可他不能直接这么说,太后现在一心想杀沈清辞,说再多也只会让她更加反感。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到太后耳中:“太后,笔迹可以伪造,证人可以收买。沈清辞是今年的新科状元,师从御史大夫周大人——周大人是出了名的清流领袖,一生刚正不阿,沈清辞若是真有通敌之心,周大人怎么可能会收他为徒?再者,沈清辞负责整理前朝史料,每日都在翰林院待着,身边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若他想通敌,早就有机会和蛮族接触,何必留下这么一封漏洞百出的通敌信,等着被人发现?”

“哼,”太后冷笑一声,将茶杯重重地放在小几上,茶水溅出几滴,落在明黄色的披风上,留下淡淡的水渍,“萧督主这是在为沈清辞辩解?哀家倒是忘了,你和沈清辞最近走得很近——上个月盐运案,你让他帮你整理证据;前几天整理前朝史料,你又特意把萧凛案的残档调给他看。怎么,萧督主是看上这个状元郎了?还是说,你们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话带着十足的羞辱,不仅是在说沈清辞,更是在暗讽萧彻——一个太监,竟敢和朝廷官员走得这么近,甚至还想为他出头。

殿内的空气瞬间变得紧张起来,站在一旁的太监吓得大气都不敢喘,偷偷抬眼看向萧彻,生怕他会忍不住发作。

可萧彻却没动怒。他知道,太后这是在故意激怒他,只要他一失态,太后就有理由治他的罪,到时候不仅救不了沈清辞,连他自己都会身陷险境。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直视着太后,眼神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太后说笑了。臣与沈清辞只是同僚,之前让他帮忙整理盐运案的证据,是因为他心思缜密,擅长从文字细节中找出破绽;让他整理萧凛案的残档,是因为他对前朝史料熟悉,能更快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臣所作所为,皆是为了朝廷,为了陛下,绝无半分私心。”

他顿了顿,语气稍稍加重了些:“臣只是觉得,此案若不查清,恐会寒了天下文人的心。毕竟,沈清辞是陛下亲点的状元,是陛下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夸过的‘栋梁之才’。若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斩了,天下人会怎么看陛下?会说陛下容不下正直的文人,还是会说太后您为了外戚,不惜滥杀无辜?”

太后的脸色瞬间变了变。她倒是忘了这一茬——沈清辞是皇帝亲点的状元,皇帝虽然年纪小,却很看重这个“自己选出来的状元”。而且沈清辞师从周大人,周大人在清流官员里威望极高,若是沈清辞死得不明不白,周大人肯定会带着清流官员联名上奏,到时候朝堂肯定会乱成一团。

可国舅爷那边,已经把话放出来了,一定要杀沈清辞。国舅爷说了,沈清辞已经接触到了萧凛案的真相,再留着他,迟早会出事,到时候不仅他们的权力会受到威胁,连太后的位置都坐不稳。

太后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里的佛珠,心里在快速权衡着。杀了沈清辞,会引来清流官员的不满,甚至可能会让皇帝对她产生隔阂;不杀沈清辞,国舅爷那边不好交代,而且沈清辞知道得太多,夜长梦多。

她沉默了片刻,手里的佛珠转得越来越快,殿内只剩下佛珠碰撞的“哒哒”声,还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

萧彻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耐心地等着太后的回答。他知道,太后现在心里肯定很矛盾,这是他争取时间的最好机会。

终于,太后停下了手里的动作,抬眼看向萧彻,语气带着一丝妥协,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强硬:“萧督主,哀家知道你是为了朝廷好,也知道你担心错杀忠良。可沈清辞通敌的证据确凿,若不斩,确实难以服众。这样吧,哀家给你两天时间,若你能在两天内找出沈清辞没有通敌的证据,哀家就暂缓处斩;若找不出,就休怪哀家无情,到时候就算是陛下求情,哀家也不会改变主意。”

两天。

萧彻的心里冷笑一声。他早就料到太后会故意刁难,两天时间,根本不够。张千户去边境找李老将军,最快也要五天,就算他现在立刻派人去催,也赶不上。而且国舅爷肯定不会给他们机会,这两天里,他说不定会想出更多的办法来陷害沈清辞,甚至会提前动手,让沈清辞活不到处斩的那天。

可他不能拒绝。

一旦拒绝,太后只会更快下令斩了沈清辞,连一丝周旋的余地都没有。两天时间虽然短,但至少还有希望,他可以利用这两天,再找找其他的证据,比如沈清辞说的那个翰林院刘编修,说不定能从他那里找到突破口。

萧彻躬身行礼,语气依旧平静:“臣遵旨。多谢太后宽宏大量,臣定不会让太后和陛下失望。”

“嗯,”太后淡淡地应了一声,重新拿起佛珠拨着,“没别的事,你就退下吧,哀家累了。”

“臣还有一事,想请教太后。”

萧彻突然开口,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似的。他抬起头,目光落在太后脸上,仔细观察着她的反应。

太后拨佛珠的手顿了一下,眼底闪过一丝不耐烦:“还有什么事?”

“十年前,萧凛案,”萧彻的声音压得更低了,几乎要被窗外的风声淹没,“太后还记得吗?”

“轰”的一声,像是有一道惊雷在殿内炸响。

太后手里的佛珠猛地掉在地上,紫檀木的珠子滚得满地都是,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她猛地从暖榻上坐直身体,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而凶狠,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死死地盯着萧彻:“萧督主提这个干什么?萧凛通敌叛国,是先帝亲自定的铁案,早已盖棺定论,难道你想翻案?”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萧彻的心里瞬间有了答案。

果然,太后和国舅爷当年脱不了干系。萧凛案根本就是他们一手策划的阴谋,他们怕有人提起这桩案子,怕当年的真相被揭开,所以才会这么紧张,这么愤怒。

他垂下眼,掩去眼底的冷意,语气依旧平静,像是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臣不敢。臣只是觉得,萧凛是开国功臣萧老将军的儿子,当年也曾为大靖立下过不少功劳,若真的通敌叛国,未免太可惜了。而且,臣最近查盐运案时,发现一些线索,似乎与萧凛案有关,所以才想问问太后,当年的案子,是否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细节。”

“够了!”

太后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被震得跳了起来,茶水泼了一地。她指着萧彻,手指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萧凛案是先帝定的案,容不得你一个太监置喙!哀家再说一遍,不许你再提!萧彻,你别忘了自己的身份——你是个阉人,管好你的东厂,管好你的批红权就够了,不该管的事,别瞎管!否则,哀家不介意让你知道,什么叫祸从口出!”

她的话里带着十足的威胁,像是一把锋利的刀,直直地指向萧彻。

萧彻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却透着一丝不屈:“臣知错,以后再也不敢提了。”

他慢慢蹲下身,帮太后捡起地上的佛珠。紫檀木的珠子还带着太后的体温,却让他觉得无比冰冷。他一颗一颗地捡着,动作缓慢而认真,心里却在飞速盘算着——太后的反应已经证明了萧凛案的猫腻,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找到当年的证据,不仅要救沈清辞,还要为萧凛翻案,为他死去的家人报仇。

“捡完了就退下!”太后的声音依旧冰冷,却少了几分刚才的凶狠,多了几分疲惫。

“臣告退。”

萧彻拿着捡好的佛珠,放在太后面前的小几上,然后躬身行礼,转身走出殿外。

刚走出偏殿,一股寒风就迎面吹来,萧彻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后背,才发现不知何时,后背的衣袍已经被冷汗浸湿,贴在身上,冰冷刺骨。

刚才在殿内,他每说一句话,都像是在走钢丝,稍微一步踏错,就会粉身碎骨。太后的眼神,太后的愤怒,太后的慌乱,都像一把把刀,悬在他的头顶,随时可能落下。

他抬头看向天空,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却还是驱散不了空气中的寒意。雪虽然停了,可地上的积雪却很厚,一眼望过去,白茫茫的一片,让人分不清方向。

就像他现在的处境。

太后只给了两天时间,张千户还在去边境的路上,刘编修那边还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证据,国舅爷随时可能动手——到处都是难关,到处都是陷阱。

可他不能放弃。

他想起沈清辞在东厂狱里的眼神,想起他说“我信你”时的坚定,想起他说“一起去江南看桂花”时的温柔。那些画面像一束光,照亮了他眼前的黑暗,让他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萧彻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拳头,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他转身朝着东厂的方向走去,脚步坚定而沉稳。

两天就两天。

就算只有一天,就算只有一个时辰,他也要拼尽全力,救沈清辞出来。

不仅是为了沈清辞,更是为了他自己——为了那个不再只为仇恨而活,为了那个心里有了牵挂和温暖的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