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云卿 > 第21章 风起朔方

青云卿 第21章 风起朔方

作者:道红豆饼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1:10:05 来源:文学城

东宫书房内,空气仿佛被那封八百里加急军报点燃,灼热而窒息。烛火跳跃不定,映照着萧景玄因震怒而扭曲的年轻面庞,也映照着沈云霓冰封般沉静的侧脸。

“清君侧?诛妖孽?”萧景玄猛地将桌案上的镇纸扫落在地,发出刺耳的碎裂声,“好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萧景明!你身为皇室宗亲,竟引狼入室,勾结狄人,你是我大靖千古罪人!”

他胸口剧烈起伏,眼中布满血丝,那是一种被至亲背叛、被逼到悬崖边的疯狂与暴怒。几位重臣噤若寒蝉,垂首不敢言语,唯有紧握的拳头泄露了他们内心的惊涛骇浪。

沈云霓缓缓放下军报,指尖冰凉。赵王这一招,堪称毒辣至极。他不仅将自己谋逆的罪行粉饰成“正义之举”,更将沈云霓这个“帝师”钉在了祸国殃民的耻辱柱上,以此煽动不明真相的军民,分裂朝堂。而勾结狄人,更是触碰了任何一个王朝最敏感的神经——国祚与存亡。

“殿下,息怒。”沈云霓开口,声音如同浸过冰水,瞬间让书房内灼热的空气降温了几分,“赵王行此倒行逆施之举,正说明他已穷途末路,只能依靠外族之力。此刻,愤怒无济于事,当务之急,是应对。”

萧景玄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但看向沈云霓的眼神依旧带着未散的戾气:“老师说得对。逆贼勾结狄人,数万铁骑叩关,朔风关危在旦夕!朕……我决意,即刻下旨,调动京畿、河西、陇右三镇兵马,北上御敌!同时,悬赏天下,取萧景明首级者,封万户侯!”

他话语铿锵,杀伐果断,已然代入了帝王角色。

“殿下,调兵御敌,势在必行。”沈云霓沉吟道,“然京畿兵马不可尽数调离,需防京城有变。且赵王既敢引狄人入关,必有所恃,恐其在军中仍有暗桩,需谨慎选派统兵大将。”

一位老成持重的武将出列附和:“沈大人所言极是。朔风关易守难攻,守将亦是老成持重之辈,只要能及时支援,坚守待援并非难事。臣以为,可命河西节度使为主将,率本部兵马并陇右部分精锐驰援,京畿大营则加强戒备,拱卫京师。”

“准!”萧景玄当即拍板,“即刻拟旨,八百里加急发出!另,通告天下,揭露赵王萧景明勾结外敌、祸乱江山之罪,凡我大靖子民,当同仇敌忾,共击国贼!”

命令一条条下达,整个帝国的战争机器开始隆隆启动。信使带着皇帝的诏书,如同离弦之箭,奔赴各地。

然而,沈云霓心中的隐忧并未散去。赵王选择在此时发难,时机拿捏得如此精准——皇帝垂死,新帝未立,朝局未稳。这真的是巧合吗?那诡异的“迷迭引”,与关外的狄人,是否存在某种关联?边关的局势,是否真如军报上所言那么简单?

议事持续到深夜方散。众臣离去后,书房内只剩下萧景玄与沈云霓二人。

跳跃的烛光下,萧景玄脸上的暴怒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疲惫,以及……看向沈云霓时,愈发不加掩饰的依赖与占有。

“老师,”他走到沈云霓面前,声音低沉沙哑,“外面都说他是为了清君侧,是为了诛杀您……我不会让任何人伤害您,绝不会。”他伸出手,想要握住沈云霓的手。

沈云霓后退一步,恰到好处地避开了他的触碰,躬身行礼:“殿下信任,臣感激不尽。然眼下国难当头,臣之个人安危不足挂齿。殿下身系江山社稷,当以国事为重,保重龙体。”

萧景玄的手僵在半空,眼底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被浓稠的担忧覆盖:“在朕心里,国事与老师,一样重要。登基大典必须尽快举行,只有朕名正言顺地登上帝位,才能更好地调动天下资源,剿灭叛党,也能……更名正言顺地护住老师。”

他又将话题引回了登基。沈云霓心中明了,这已是他执念所在。

“殿下既有决断,臣自当遵从。”她不再反驳,只是语气疏离。

萧景玄似乎满意于她的“顺从”,语气缓和了些:“大典之事,繁杂冗沉,老师身体未愈,不必事事躬亲。朕已命礼部和内务府全力操办,老师只需在关键处把关即可。”这话听着是体贴,实则是在限制她接触核心流程,削弱她在新朝建立过程中的影响力。

沈云霓垂眸:“臣明白。”

离开东宫时,已是月上中天。冰冷的月光洒在宫道上,映出一片凄清。沈云霓独自走着,身后跟着两名萧景玄“特意”指派给她、名为保护实为监视的侍卫。

赵王勾结狄人,边关战火重燃。萧景玄急于登基,掌控欲日盛。而她,身处漩涡中心,身份危机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而未落。

“金蝉脱壳”计划,已刻不容缓。

回到暖阁,她屏退左右,确认无人窥视后,迅速检查了之前藏匿密码信笺和那支弩箭的地方。东西都在,未被移动。但她心中的不安并未减轻。今日窗外那神秘的窥探,陆敬恰到好处的出现,都像一根根细刺,扎在她的神经上。

她需要确认“听风阁”残部是否收到了指令,更需要了解边关的真实情况,以及……赵王与狄人勾结的更深层内幕。

沉思片刻,她取出一套特殊的笔墨——这是系统早期解锁的、一种利用特殊药水书写的工具,字迹干涸后便会隐形,需用特定方法才能显形。她迅速写下两份密信。

第一份,是给“听风阁”的后续指令:加快替身培养与身份切换准备;利用商队渠道,不惜代价探查狄人王庭与赵王接触的细节,尤其是关于“迷迭引”的来源;严密监控登基大典筹备过程中的所有异常,特别是人员调动与安防布置。

第二份,则是写给陆敬的。内容看似是询问皇帝病情和解方进展,但在特定的字词和句读间隔中,嵌入了隐晦的询问:是否知晓“迷迭引”与狄人的关联?对窗外窥探之事有何看法?

她选择再试探一次陆敬。这个身份成谜、屡次救她于危难却又处处透着古怪的太医,是她目前无法绕开,也无法完全信任的关键人物。

将两封密信用药水处理后,字迹渐渐消失,纸张看上去空无一物。她将其分别装入不同的普通信封装好,做了只有自己人才能识别的标记。

次日清晨,她以需要一些特定安神药材为由,召见了太医署的一名低级医官——此人是“听风阁”早年安插进去的暗桩。借着交代药材的时机,将给“听风阁”的密信递了出去。

而给陆敬的那封,她则命观墨以“沈大人感谢陆太医连日辛苦诊治”的名义,连同一些寻常的谢礼,直接送到了太医署值房。

接下来的两日,京城的气氛如同绷紧的弓弦。大军调动的消息无法完全封锁,各种流言蜚语开始在坊间蔓延。有痛斥赵王卖国求荣的,有为边关将士担忧的,也有少数被赵王散布的“清君侧”谣言蛊惑,对沈云霓暗加指摘的。

登基大典的筹备则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礼部官员和内侍们穿梭于宫闱,将原本因皇帝病重而显得沉闷的皇宫,装扮出几分不合时宜的喜庆色彩。萧景玄愈发忙碌,但每日仍会抽空来暖阁“探望”沈云霓,言语间的掌控与关切交织,让她如坐针毡。

她发出的密信,如同石沉大海,没有收到任何回音。“听风阁”没有动静,陆敬那边也毫无反应。

这种沉寂,比明确的危险更让人心焦。

第三天傍晚,沈云霓正对着棋盘推演边关可能的战局,观墨神色慌张地走了进来,手中捧着一个巴掌大小的木盒。

“大人……这……这盒子,不知被谁放在了暖阁外的石阶上!”观墨的声音带着惊惧。

沈云霓心头一凛,接过木盒。盒子很轻,没有任何标识。她示意观墨退下,仔细检查了盒子外观,确认没有机关后,才小心翼翼地打开。

盒内没有信笺,只有一小撮灰黑色的、带着奇异辛香气的粉末。

沈云霓瞳孔骤然收缩!

这香气……虽然极其淡薄,但她绝不会认错!与之前陆敬描述的、掺杂在皇帝汤药中的“迷迭引”香气,几乎一模一样!

是谁送来的?是警告?是提示?还是……挑衅?

她立刻盖上盒子,心脏狂跳。对方不仅知道她在查“迷迭引”,甚至能弄到实物,并且精准地送到她的住处!这意味着,她的一举一动,很可能都在对方的监视之下!

是赵王的人?还是那个放冷箭的神秘客?亦或是……宫中的某个人?

她猛地想起那日窗外的窥探,想起陆敬恰巧的出现。

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匆匆来到暖阁门外,尖细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沈大人,太子殿下宣您即刻前往东宫偏殿!陆太医令……有要事禀报,关于陛下的病情!”

沈云霓握紧了手中的木盒,指尖因用力而泛白。

陆敬……终于有反应了。偏偏是在这个时候。

她将木盒迅速藏入袖中,整理了一下微乱的衣襟,面色恢复平静。

“知道了。”

她倒要看看,这位深藏不露的陆太医,这次要唱的,是哪一出。

东宫偏殿内,烛火通明。萧景玄坐在主位,面色沉凝。陆敬站在下首,依旧是那身绯色官袍,肩头的伤似乎好了些,但脸色却比之前更加苍白,甚至带着一种近乎透明的虚弱感。

沈云霓步入殿内,目光与陆敬短暂交汇。他的眼神依旧沉静,但沈云霓却敏锐地捕捉到其中一丝极淡的、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似是挣扎,又似是决绝。

“老师来了。”萧景玄开口,语气带着压抑的焦躁,“陆太医,人已到齐,你说吧,父皇的病情,到底如何了?那解方……”

陆敬深吸一口气,对着萧景玄和沈云霓深深一揖,声音低沉而清晰,却如同惊雷,在偏殿中炸响:

“回太子殿下,沈大人。下官无能,陛下所中之毒……已侵入心脉,药石罔效。”

他顿了顿,迎上萧景玄瞬间变得猩红的眼眸,以及沈云霓骤然收紧的目光,一字一句地,说出了那句足以改变整个帝国命运的话:

“陛下……已于半炷香前,驾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