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云卿 > 第22章 国丧新朝

青云卿 第22章 国丧新朝

作者:道红豆饼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1:39:10 来源:文学城

“陛下……已于半炷香前,驾崩了。”

陆敬的声音不高,却像一道裹挟着冰碴的寒风,瞬间冻结了东宫偏殿内所有的空气。烛火似乎都为之摇曳了一下,投下更加扭曲晃动的阴影。

萧景玄脸上的暴怒、焦躁,所有情绪在刹那间凝固,然后如同破碎的琉璃般剥落,露出底下空茫的、难以置信的苍白。他张了张嘴,喉咙里发出“嗬”的一声短促气音,像是被无形的手扼住了咽喉,身体晃了晃,猛地向后跌坐在宽大的座椅里。

“……父皇?”他喃喃着,声音轻得如同梦呓,目光失焦地望向虚空,仿佛无法理解这两个字所代表的、冰冷的含义。

沈云霓袖中的手悄然握紧,那盛放着“迷迭引”粉末的木盒硌得掌心生疼。皇帝驾崩了。在这个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关口,维系这个庞大帝国表面平衡的最后一块基石,崩塌了。

她看向陆敬,他垂着眼帘,看不清神色,但那紧绷的下颌线和微微颤抖的指尖,泄露了他此刻绝不平静的内心。是他真的回天乏术,还是……这驾崩的时机,本身就透着蹊跷?那神秘的“迷迭引”粉末刚刚送到她手中,皇帝就……

不容她深想,殿外已隐隐传来了丧钟沉重而悠长的鸣响——九响,帝王驾崩的国丧之音。这声音如同无形的波浪,瞬间席卷了整个皇宫,随即必将以更快的速度传遍京城,传遍天下。

皇宫内外,短暂的死寂之后,爆发出震天的哭嚎声。那是内侍、宫人,以及闻讯赶来的部分宗室勋戚发出的、或真或假的悲声。

萧景玄被这哭声惊醒,他猛地抬起头,眼中不再是空茫,而是被巨大的悲恸和一种骤然压下的、沉甸甸的责任感所取代。他推开试图搀扶的内侍,站起身,身体依旧有些摇晃,但脊梁却挺直了。他看向沈云霓,眼眶泛红,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老师……国不可一日无君。先帝驾崩,叛军叩关,社稷危殆……朕,需即刻灵前即位,稳定人心,统筹大局!”

他甚至不再用“我”的自称,而是直接用了“朕”。这一刻,太子的身份已然褪去,新帝的权柄和责任,不容置疑地落在了他尚且单薄的肩膀上。

沈云霓压下心中翻涌的复杂情绪,深深躬身:“臣……遵旨。请陛下节哀,以国事为重。”

国丧的流程繁复而隆重,但在非常时期,一切从简。皇帝的遗体被小心移至早已备好的梓宫,安置在乾清宫正殿。宫内上下尽缟素,哭声不绝。

萧景玄在沈云霓、陆敬以及几位顾命大臣的见证下,于先帝灵柩前焚香告天,接过传国玉玺,完成了简单的即位仪式。自此,太子萧景玄正式成为大靖王朝的新帝。

接下来的几日,整个京城笼罩在国丧的肃穆与边关战事的紧张双重压力之下。新帝萧景玄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坚韧与果决,他一面主持先帝的丧仪,一面处理雪片般飞来的军政要务。调兵遣将的旨意一道道发出,后勤粮草的调配紧锣密鼓,对赵王逆党的清剿也在暗中加强。

沈云霓作为先帝托孤的帝师、新帝倚重的肱骨,不可避免地卷入这一切纷繁芜杂的政务中心。她协助萧景玄处理奏章,分析军情,稳定朝堂上因权力更迭而浮动的人心。萧景玄对她几乎言听计从,依赖日深,但那种依赖之中,夹杂的占有欲也愈发明显。

他不再允许沈云霓离开皇宫,甚至连她暂居的暖阁周围,守卫也增加了数倍,美其名曰“保护帝师安全,以防赵王余孽狗急跳墙”。沈云霓的活动范围被无形地限制在了宫墙之内,这给她的“金蝉脱壳”计划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而更让她感到不安的,是陆敬的异常。

自先帝驾崩那日后,陆敬便如同换了个人。他依旧每日准时来为沈云霓诊脉、送药,但神色间总是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阴郁与疏离。他对皇帝的病情和“迷迭引”的调查闭口不谈,仿佛那夜在偏殿说出惊天消息的人不是他。沈云霓几次隐晦地提及那日窗外窥探和莫名出现的“迷迭引”粉末,他都以“宫中人多眼杂,大人多虑了”或“下官专注于陛下龙体,未曾留意”等借口轻轻带过。

他像一尊沉默的礁石,将所有试探和暗流都挡在了外面。

沈云霓曾试图通过观墨或其他渠道打听陆敬近日动向,却只得到他“终日埋首太医署,翻阅古籍,沉默寡言”的模糊信息。她写的那封密信,也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这种刻意的回避,反而让沈云霓更加确信,陆敬一定知道些什么,关于先帝的死,关于“迷迭引”,关于那神秘的窥探者。但他选择沉默,是出于自保,还是另有图谋?

先帝的丧仪按制需二十七日,但边关军情紧急,在新帝和一干重臣的主张下,决定缩短丧期,七日后便为先帝发引,葬入皇陵。同时,新帝的登基大典,也定在了发引后的第三日举行。

这意味着,留给沈云霓的时间,只剩下最后十天。

这日晚间,沈云霓借口需要静心撰写先帝挽歌,屏退了左右,独自在暖阁内对着棋盘沉思。“金蝉脱壳”计划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密的计算,任何一丝疏漏都可能万劫不复。替身是否已准备就绪?资产转移是否顺利?登基大典当日的安防漏洞在哪里?如何避开萧景玄无处不在的耳目?

就在她心神俱疲之际,窗棂再次传来一声极轻微的叩响。

不是风,不是幻觉。与上次一模一样!

沈云霓瞬间警觉,袖中弩箭滑入掌心。她没有立刻起身,而是凝神细听。

窗外,一片寂静。但一种强烈的被注视感,如影随形。

她缓缓站起身,一步步走向窗边。这一次,她没有开口询问,也没有贸然推开窗户。她只是停在窗边,隔着薄薄的明纸,与窗外的存在无声对峙。

时间仿佛凝固。

良久,窗外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紧接着,一张被卷成细筒的、边缘粗糙的草纸,从窗缝下被塞了进来。

沈云霓没有立刻去捡。她等了片刻,确认窗外那窥探的气息已然消失,才弯腰拾起那张草纸。

展开,上面只有寥寥数字,笔迹仓促而潦草,与之前弩箭绢布上凌厉的字体截然不同,却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急切:

“迷迭引出自狄人萨满,慎防登基大典,祭天台——”

字迹到此戛然而止,最后几个笔画甚至有些模糊,仿佛书写者是在极度仓促和危险的情况下写就。

沈云霓的心脏猛地一缩!

迷迭引出自狄人萨满!这证实了她最坏的猜测——赵王与狄人的勾结,远比想象中更深,甚至可能涉及到了狄人核心的宗教神秘力量!而“慎防登基大典,祭天台——”祭天台怎样?是会有刺杀?还是会有其他阴谋?

这送信之人是谁?是敌是友?他为何三番两次冒险传递消息?上一次是警告,这一次是更具体的提示。这潦草的笔迹,仓促的中断……他的处境似乎十分危险。

是陆敬吗?这字迹不像他平日开方时那般端正清隽。但若是他,为何要用这种方式?他明明可以当面告知……除非,他受到了严密的监视,或者,他无法确定沈云霓身边是否安全。

还是宫中其他潜伏的、反对赵王或对新帝不满的势力?

无数疑问在沈云霓脑中盘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登基大典,祭天台,必将成为下一个风暴眼。

她将草纸凑近烛火,看着火焰将其吞噬,化为灰烬。

窗外,夜色深沉,宫灯在风中摇曳,映照着这座埋葬了旧帝、即将迎来新皇的宫城,也映照着无数潜藏在阴影中的秘密与杀机。

新帝的登基大典,不仅仅是一场权力的加冕,更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图穷匕见的杀局。

而她,这个被新帝视为禁脔、被逆贼指为“妖孽”的帝师,该如何在这盘死局中,为自己,也为这摇摇欲坠的江山,寻得一线生机?

沈云霓走回棋盘前,拈起一枚冰冷的黑色棋子,轻轻落在天元之位。

棋局,已至中盘。下一步,当决生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