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倾衍录 > 第137章 请君入瓮

倾衍录 第137章 请君入瓮

作者:细雨生寒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22 13:46:15 来源:文学城

静澜郡主深深望她一眼,却未多言,只道:“堂姐非蠢笨之人,应知一些事不好摆在明面上论,我话尽于此,堂姐就随我段时日,总不叫你受了伤害。”

此话不说还好,既已出口,惠平县主不得不多想,若是她爹的意思,那便是谋逆大罪,可她一个女儿家又能做得了什么?为何要把她支去南山别院,如今又到了此地?可要是皇上的意思,岂不是弃一城百姓不顾?不会的,皇上必不会这般。她去南山别院是太后授意,本是让她盯着静澜,要是察觉有不妥之处,当即刻传信告知宫里。

刚去别院,静澜也只在自己院中,并未与她交谈。惠平县主以为她因失了玉珍暗自神伤,万没料到,自己不过在别院待了五日,再次醒来就是在马车上,之后又一路南下,到了这兴州城。

想到此,惠平县主只觉口中艰涩,失色道:“静澜,告密一事是我不对,我也没想到姑母会把玉珍留下,你小时就爱耍弄我,方才那些话无非是又想诓骗于我,我不会信。”

“静澜从未有戏耍堂姐之心,堂姐怎么想也是堂姐的事。”静澜郡主眼望战场,习军这几日明显憋着一口气,此次出城围杀,气势如虹,就似一杆长□□入敌阵,几个回合便使新济前锋落败逃窜。

惠平县主同样见得此景,心中不免为己军喝彩,眼角眉梢方露喜意,转瞬又听静澜郡主道:“新济铁骑竟是未出。”话才出口,但见纷乱之中,有三千骑兵从外沿突入两军乱阵。

随三千骑兵入阵的还有千余骏马,原本躲避习军长枪的弩手趁乱翻上马背,当即纵马迂回,又从箭袋内抽出铁箭搭弦射出。入阵的三千骑兵见时机已至,分作两股搅乱习军阵势,长枪一划,连挑几人落马,受此两面夹击,习国骑兵一时乱了阵脚,城头习军见状,忙命弓弩手连发几矢,以掩护余下骑兵返城。

眼下城门大开,见习军又生退势,何涛心中赍恨,即叫两翼持弩骑兵御马狂追,试图阻断习军退路。同一时,郑连敬脸色大变,反身就要喊人鸣金收兵,兴州守军不似南安守军骁勇,却多有韬略,先前他已在此吃了次大亏,如今形势,己军要再临近城下,势必又遭重创。

奈何前军疾驰如电,再要收兵已是不及,郑连敬跨上马背,当下便要领兵去救。

“慢!”唐景初大步跨出,飞身扯住缰绳,郑连敬身下马儿前膝一屈,跪在地上,鼻中连连喷气,躁动间,唐景初伸手捏上马颈,便即温顺下来。

事情发生太快,郑连敬双手握紧缰绳,回神皱眉道:“唐先生这是何意?”却见唐景初叫几门炮台继续开炮,以此扰乱习军骑兵后撤,习军马匹经此一阻,退势降下,何涛带领骑兵追至。

“听闻驻守南安的那支精锐铁骑,如今已交由小将军兄长接管?”唐景初拍了拍马颈,随口说道。

调令在半月前就已发下,唐景初本就是从南安那方赶来,此时明知故问,不禁引得郑连敬皱了眉头:“郑将军深谋远虑,特命我来助何将军攻城,此事先生不能不知吧?”

唐景初笑笑,道:“小将军勇武过人,假以时日,定能建得一番功业,如今却在此磋磨,实在可惜。”郑连敬闻言哼了一声,冷脸道:“先生也是习武之人,有话大可直说。”

“不瞒小将军,此次唐某到兴州,一则是为攻城的事,一则是得郑将军授意,为小将军而来。”唐景初话未说尽,就听数声惨叫响起。

两人定睛望去,但见习军在高墙两侧架起床弩,那床弩却经改造而成,原本搭装弩箭的地方换上瓦罐,一发之下,无数瓦罐砸进新济正自追击的骑兵阵中,紧接着城头蓄势已久的另一队弩手发出火箭,一时红焰若霞,坠如流星雨落,与那瓦罐中的麻油一触,燃出一道长线。

新济马匹受此惊吓,再不敢冲前,何涛勒马在火线外徘徊,眼睁睁见着习军尽数回城,惊怒无比,却也无法可施。此次出击未能攻下兴州,虽说伤亡比之前几役少了半数有余,然己军士气又将低了一头,此消彼长,何涛心中愈发急迫。

唐景初目视兴州城头,转眼又看向那条火线,粗略算来相距竟有一千五百大步,方才发箭之时他也有心留意,那床弩却是一发四矢,箭身有枪杆粗细,若将床弩下移对准军马,势必刺穿铁甲,击溃骑兵。

既有如此射程威势,却只是将新济骑兵逼退,唐景初忽地一笑,心下了然,说道:“兴州守军看来尚不熟悉这武器。”郑连敬也知其间威力,见己军安然退回,庆幸之余,忧心道:“习军何时造出此等武器,唐先生可有破解之法?”

旁人猜不明白,唐景初心中却已有人选,只听他冷哼一声,道:“不出十日,我军必拿下兴州,还需小将军的骑兵帮助一二。”

因先前一事,郑连敬心中对唐景初心生不满,但攻下兴州是头等大事,一些私人恩怨倒可过后再议,遂拱手道:“若能赢得此战,我手下骑兵尽听唐先生调遣。”

听此一言,唐景初微微一愣,心中只觉好笑,按说郑连敬正当少年气盛之时,却不得不掩盖锋芒,终日活在其父教诲之下,郑怀谋又过于偏袒他那位瘸腿的大儿子,竟将精锐铁骑交到他手中。此事郑连敬竟也能忍下,带着一千骑兵到了这兴州城,他今日一番试探,其心虽有芥蒂,仍要以所谓大局为重,该说是太能隐忍,还是根本就是个孬包。

想到走前,郑怀谋要他为其执行对郑连敬的一百军棍,唐景初看一眼郑连敬,笑道:“小将军合该明白,不争不闹,到头来什么都不会是你的。”郑连敬一怔,望着唐景初走向何涛的背影,捏紧双拳,纵马回到骑兵阵中。

眼见新济收兵,静澜郡主只觉兴致大失,城头那床弩她此方较唐景初等人看得更为真切,转身道:“我军从未造过这四弓床弩,宋寄言定是与天衍宫人有所接触,才得了这床□□,蔡霈休几人如今到哪了?”

一人忙回道:“前几日来信,要到齐云山了。”

静澜郡主略一思索,转头看向垂首不语的惠平县主,淡笑道:“堂姐这般安静,倒让静澜不大习惯。”惠平县主闻声身子一动,抬起眼皮直直看过去。

二人相识也有十年,她只知静澜不得先皇宠爱,某一日生了怪病就被抱给贤王,后来贤王因病逝去,贤王妃又突发疯疾,静澜自此便一人待在南山别院,直到先皇驾崩,方被继位的新帝接入宫中。因这些事,惠平县主对静澜一直有怜悯之心,可到如今,她却发觉自己错了,静澜对亲情淡薄,就是块捂不热的石头,任何人在其眼中都是一样,从来都是她们一厢情愿罢了。

“吴宁,我不管你有何念头,姑母和堂兄都一心为你着想,他们……他们是你的亲人,总不会害你,你莫叫他们心寒。”惠平县主涩声道。

静澜郡主目光一闪,遥望兴州城外尸横遍野,摇头道:“堂姐固然有几分智慧,却爱去胡思乱想,有些事不能只看表面,我带堂姐到此也是下策,只待兴州城破,一切都将告一段落。”

兴州城内军民一同便有二十余万,要是被攻城,依何涛小性,势必杀人解恨,更不论那些老弱妇孺,念及此,静澜郡主叹了口气,兴州守将张从喜坚持不愿受降,兴州沦陷是迟早的事,用千万人性命换得张从喜一人身后美名,何尝不是一件令人发笑的事。

“堂姐以为京都好还是外间好?”静澜郡主蓦地问道。

惠平县主道:“你也不用试探我,待在哪里又有何分别?皆是受制于人,失了自由。”

静澜郡主笑笑:“本以为堂姐有几分胆识,看来是静澜多想,也罢,堂姐只需知道,你这条命是被静澜救下,千万珍惜。”言尽,再不看她,掀袍下了山丘。

惠平县主听得一怔,继而奋力挣扎,叫道:“吴宁,你把话说清楚,什么叫我这条命是你救的,我问心无愧,谁又能降罪于我?”

五月初五,蔡霈休四人下了齐云山,一行人在小镇却未探到兴州有关的消息,只道地处偏远,还需到最近的引源城再行探听。

四人走了两日方见到官道,再往南走,天气渐渐回暖。这日,四人驾马至引源城外,方一入城,便有一行商装扮的男子从茶摊走出。

眼见男子步伐轻快,径朝蔡霈休走来,宋寄悦拧眉不语,正欲拔出软剑,便在这时,蔡霈休上前一步,笑问道:“阁下何以来此?”

来人却是曾一路跟随蔡霈休的暗卫,见已认出他来,步子未停,与蔡霈休擦身而过,轻声道:“静澜郡主有令,若你想知武阳侯当年真相,便来兴州城一会。”蔡霈休目光一厉,随即笑道:“有劳阁下追踪千里前来相告,霈休定当赴约。”暗卫却似未听进去,身子一拐,去往马厩。

经此一事,如今不论兴州是否被攻陷,蔡霈休都需走上一遭,不禁看向钟柳函,目露歉疚,道:“阿熙,看来我们不能去天衍宫了。”

钟柳函早知她们一旦下山,必将又卷入纷争,是以蔡霈休先前提起时,她才未应声,眼下叹道:“在南安城我便说过,姐姐要坚持查明真相,无论是哪,我都陪你去。如今真相既在兴州,虽不知真假,但去也无妨,旁的事,可以之后再看。”

蔡霈休心中仍含愧意,却不是忸怩之人,钟柳函既已如此说,她也不再拘于此事。宋寄悦本就是要去兴州,当下见二人也要同往,不由担心道:“那郡主怎么说都是朝廷的郡主,依我看,你们还是小心为上。”

静澜郡主看似纯良,心计却颇深,蔡霈休对此已是多有领教,道:“她只约我一人相见,到时还需宋姐姐与小师父替我护着阿熙。”说罢,目光转向钟柳函,却怕她难过。

钟柳函暗自叹一口气,抬眸笑道:“这事我也帮不了姐姐,你对上那郡主,千万小心。”

蔡霈休见状,终是舒展眉目,点了点头。

既已决定,四人便先在城中寻了客栈住下,待歇息一夜再赶往兴州。

入房之际,宋寄悦看一眼蔡霈休,蔡霈休心领神会,让钟柳函先行进去,自己则走至宋寄悦房门前,问道:“宋姐姐可是有事要说?”

宋寄悦侧身将人让入房中,关门道:“你们不该去兴州,即便不为自己,你也该为钟柳函考虑。”不说蔡霈休这不尴不尬的处境,两国现下仍在寻天衍宫众人,钟柳函若是去了兴州,势必遭遇危险。

“宋姐姐以为我们躲得掉吗?”静澜郡主既能派人在引源城等候,对于她二人踪迹必是了如指掌,只是不知此为静澜郡主授意,还是皇上也参与其中,此局牵连甚广,唯有亲身入局,才可找寻破解之机。

宋寄悦自能想明里面机要之处,可想到二人吃了这许多苦,日后不知还要面临多少险境,心中又十分不忍:“凭你二人机智,总能走得远远的,避开这是非之地。”

蔡霈休叹道:“未想到宋姐姐也会说出这种傻话,宋姐姐该能明白,亲人永远是我们的牵绊。”

“她是我妹妹,我恨谁也不该恨她。”宋寄悦摇摇头,“若你想清楚了,我不拦你,我与宋寄言也不会坐视不管。”

话已至此,两人相看无言,蔡霈休抿了抿唇,道一声谢,起身离开。

翌日清晨,四人从引源城启程,快马加鞭赶了数日,还未至荣泉,便听闻兴州失守的消息。眼见道上已现难民身影,不禁紧了心神。钟柳函见不得这些无辜百姓受累,施手救下病重之人,奈何她此一出手,就被其余难民盯上,纷纷跪拜在地,祈求活菩萨悯怜施药救下一条性命。

蔡霈休瞧着此幕,真如天阳石窟饿鬼道中所绘壁画重现,便觉人间、鬼狱已无多大分别。

钟柳函不想一时行善竟会这般,四人还要赶路,必不可在此久留,她只得硬下心肠,叫蔡霈休使轻功带她脱了围困,驾马狂奔一阵,直至再见不到那些难民,才降下马速,闷头行在前。

五觉与宋寄悦跟在两人后方,见钟柳函神色凝重,不由向宋寄悦问道:“宋施主,小僧有一事不明,钟施主为何不把药留给那些可怜人?”宋寄悦闻言皱眉道:“给了反倒是害了他们,钟柳函手上的药始终有限,哪里够他们分用。”

人至绝境总易失了理性,若因药生出争抢,见血都难以罢休,大大违背本意。五觉想明这点,心中更为难受,道:“便只能见死不救吗?”

“你有好心没错,他们想活命也没错,可因好心出了事端就是错,明明都是没错的事,为何后面就成了错?你心中可有答案?”宋寄悦有意问道。

五觉听得怔怔出神,心怀激荡,当真是把数年修行于一朝推翻,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可他们都活生生的在那,如何是虚像,如何成虚妄?生便是生,死便是死,若无心、无我、无为便能合道,合的是什么道?真如又该去哪求?极乐之地又在哪方?

紧赶慢赶,又走了五日,四人终到兴州地界,远远瞧着兴州城头,已是破败不堪,换了旌旗。

嗅着空中弥漫不散的烟血之气,蔡霈休皱了皱眉,时下她正位于城外不远的一座无名山中的小亭。

方系好马绳,就听身后一个声音道:“光瑞侯果然守时。”蔡霈休转身看向来人,也不执着其称呼,漠然道:“许久不见,郡主倒是客气了。”

此次静澜郡主只带了两人跟随,听她此言,笑道:“那便闲话少说,还请光瑞侯入亭一叙。”走至近前,展袖做礼。

蔡霈休拱手回了一礼,待入了亭去,静澜郡主道:“有一物本想亲自交与钟姑娘手,今日她既然未来,也只能请光瑞侯代劳。”言罢,身后侍卫扯开手上拿着的黑布,将画轴奉到蔡霈休身侧。

蔡霈休瞥一眼画轴,心中已有猜想,伸手拿过打开,望着画中景象,目光一闪,面无异色。

“郡主这是何意?”蔡霈休问道。

静澜郡主道:“物归原主,亦是想表明我的一份真心。”蔡霈休轩眉道:“这画我收下,其他的事,郡主可是愿说了?”

静澜郡主微愣,忽地展颜一笑,挥退身后两人,走至石桌旁坐下,问道:“你知我爹是怎么死的吗?”蔡霈休眨了眨眼,却是走到小亭边缘,道:“郡主问的是先皇,还是贤王?”

静澜郡主眸色一沉,道:“看来你并不想了解当年真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