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倾衍录 > 第136章 渐露端倪

倾衍录 第136章 渐露端倪

作者:细雨生寒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20 13:53:07 来源:文学城

“此处山峰险峻,我只怕见过的人极少。”蔡霈休将画一卷,说出心内担忧。

钟柳函宽慰道:“如今四季图已有三幅在姐姐手里,若我们也难窥其中玄机,其他人更是不能,倒不用急于一时。”

蔡霈休从前并不是急躁之人,今次对四季图一事却显得格外不安,钟柳函看在眼中,索性开口问道:“姐姐是有顾虑?”

蔡霈休道:“你说,若卫清子墓中真有完本的《天工图》,该如何处置?”此话出口,钟柳函想到当年两人在侯府,也一同谈论过此事,只觉匆匆两载光景,竟也有了几分人是物非之感,不由叹道:“姐姐曾说愿秘宝永远只是秘宝,即便为人所用,也需交给为天下人之人,现在是改变主意了吗?”

蔡霈休略略沉默,握住她手,徐徐道:“你当时也问过我,那为天下人之人是否为当今皇上,经历这种种,我今日要告诉你不是。人非圣贤,皆有私欲,天下人的命运不该由几人来掌控,无论哪方挑起战事,苦的永远只有百姓。皇上宁可丢失几座城池,也要借新济之手灭了天衍宫,如此不顾国人性命,不配为天下之主。”

“其实那日,新济大军行至谷外,并未立时进攻,直到梨林被另一方人潜入,谷内燃起大火,新济军才似得了号令,大举进发。”钟柳函闭了闭眼,脑中浮现当夜山谷大火,眼睁睁见众人冲出“不思道”,是她下令拉锁,断了大家生路。

蔡霈休一怔,转眼见钟柳函悲痛模样,将人抱紧,话未出口,眼泪却先落下。

钟柳函缓了一阵,待心神平复,拿指抹去蔡霈休眼角泪珠:“姐姐为我哭的够多了,我不想姐姐伤心。”

蔡霈休吸了口气,道:“我想明白了,等送天衍宫众人平安出海,我先带你回家见我娘,之后你要去哪我便跟你去哪,其余人事,就随他们去吧。”

钟柳函知这不过一时气话,即便她们想抽身,又岂是易事,听她提及母亲,不觉伤怀,垂眸道:“我想回天衍宫,见见我娘。”

那时蔡霈休一心为寻钟柳函,见得天衍宫惨状,悲愤之余只想还清无尘银两,两人离开得急,倒没有去旁处察看,也不知坟冢是否完好,遂道:“若兴州城已破,那我们便与宋姐姐兵分两路,我同你回天衍宫。”

钟柳函看她一眼,却没应下,只道:“姐姐还要找秘宝吗?”蔡霈休道:“自然要找,我想知晓两位前辈会在其中留下些什么。”

听她如此说,钟柳函想到被烧毁的万卷藏书,卫大家与其学生护下的书籍,终究还是在她这代没了。她正自失神,忽听蔡霈休道:“左冷仟对此执着多年,若到时告知他秘宝已被我所毁,你说他会是何反应?”

“姐姐要毁了它们?”钟柳函猛然抬首,皱眉看向身前人。

蔡霈休摇头笑道:“无论秘宝为何,都有其存在之理,皆乃前人心血凝聚之物,未经本人许可,哪能随意损毁?我不过想以此气一气左冷仟,让他断了念想。”言罢,将画递出。

钟柳函看着画轴,接过叹道:“姐姐还想报仇吗?”蔡霈休一愣,轻皱眉头,半晌方道:“至母亲来信后,这事我已慢慢看淡,我也曾想过,周忘生为报亲仇,终与心爱的人错过,留下遗恨,甚至还因此牵连到姐妹两人的感情,致使她们到现下仍存芥蒂。”

“虽不认同‘冤冤相报何时了’这话,但经历了二叔、宋家以及两国间的恩怨,我却不想为报仇而累及外人,再说我爹这事牵扯太深,真要细细算来,我不知要去杀几人才能罢休。我杀了他们,他们的亲友再来杀我,何时能是个头?倒不如就在我这里断去。上一次,我与左冷仟并未分出胜负,日后再有一战,也与报仇无关。”

蔡霈休轻叹一声,见钟柳函低眉沉吟,问道:“阿熙,你呢?”

钟柳函摇摇头:“如今我只望天衍宫人能安稳一生,无暇顾及这些,就如姐姐所说,倘若我真要报仇,该死的人太多,是杀不完的,若因此牵出新一轮复仇,就成了我的罪孽。”然唐景初判出师门,两次害得天衍宫陷入危难,此人孤恩负德,罔顾人命,已是罪大恶极,不得不除。

蔡霈休呆了呆,忽地笑道:“确是如此,两国之事却非我们能左右,只是我心中仍不愿见百姓受此苦难,若能让两国息了战事,也是好的。”

此念说来轻巧,真要施行却比登天还难,两国之间积怨日久,新济一心想收复旧都,匡扶正统,而习国怎可能会将打下的江山拱手相让?这话要让常人听了,只怕会嘲笑蔡霈休痴人说梦,是个傻子。

钟柳函默然一阵,似是打定主意,道:“姐姐想做什么,便去做吧。”蔡霈休遽然一惊,仔细打量她神色,随即叹道:“你也不劝我。”钟柳函道:“要让两国休战不是易事,若是实现,拯救的就会是千万人性命,我学医也不过治病救人,姐姐此般比我行医救的人还多,哪有劝阻之理?”

此言一出,蔡霈休似被点醒,愣了半晌,怅然道:“你学医为救人,我从前习武,却未想过自己想要什么。”她自拜张远道为师,习武已有十余载,却是从未认真想过,自己习武究竟为了什么,又志在何方。

“姐姐现在想也不晚。”钟柳函把画轴装入包袱,给两人各倒了一杯茶。

蔡霈休也真思索起来,没过一会儿,即笑道:“那我有些贪心,我想亲人康健,想早日了结与他人恩怨,想永远与你在一起。”

钟柳函听得一怔,缓缓道:“我以为姐姐会说解救天下万民。”蔡霈休摇头道:“你我心里都清楚,这是凭己身不可实现之事,有抱负是好,也需量力而行。”

钟柳函想了想,却觉松了一口气,问道:“姐姐当真能看开?”蔡霈休道:“两国休战只是我的一个妄想,阿熙你也不必放在心上,要真日日为此烦忧,却是将自己困住,到头来不仅救不了人,还会令自身陷入无尽痛苦。”

原本那句话也只是蔡霈休有感而发,不料钟柳函以为她真有此意,即便在外人看来是不切实际之言,也依然选择相信。惊讶过后,心中则余感动,当听到钟柳函解释为何不劝阻她时,蔡霈休又觉释怀,她从前确有如父亲一般叫天下长久安定的念想,可到如今她也杀了许多不相干的人,那些人,是否又有亲人孩子?以战止戈已非她所愿,何必又把两国战事看得太重,徒增烦恼。

纵使蔡霈休未想通此事,也不会拿钟柳函和天衍宫众人的性命去赌,人在面临选择之时,更该明白哪些才是最重要的。

七日前,兴州城头轰鸣不绝,新济军摆开阵势,持盾兵卒行在前列,随后紧跟携爪钩、短刀的步兵,几门攻城车炮不断向前推进。而在城门上,习国两千名弓箭手早已蓄势待发,待新济军接近,便在炮台两侧交替射箭,一时炮矢如雨,击溃前方阵势。

何涛骑马立在军阵之中,眼见己军前锋死伤过半,脸色微沉,转头问道:“唐先生,林大人虽将此次攻城战交予你指挥,可若让我新济兵将这般送死,这罪责该由谁来背?”

“若将军治军严谨,也不会让人走漏消息,大军今日早入黄谷关了。”唐景初收紧缰绳,着一身青衣,下颌处蓄上短须,只见他眼望城头弩炮,原本阴柔的脸上添了几道疤痕。

本以为新济军有了攻城车炮,再以轻骑、战车突袭,不出几日便可攻下兴州,孰料兴州城将领先一步得到攻城消息,等骑兵到了城下,兴州这边已更换布防,佯装应变不及,退至内城。而当骑兵攻入外城,埋伏已久的伏兵飞驰而出,紧接着城头火石飞箭呼啸落下,原本趁势冲上的新济步兵死伤惨重。

骑兵后路被截断,正在前方领兵突杀的郑连敬神色一变,急转马头,忙号令众骑摆出长剑之阵,将冲散骑兵汇聚一处,又顶着乱矢御马踢开关门兵卒,长枪一探,卡上将关闭的城门。

那一役,新济吃下大亏,郑连敬腰、背各中一箭,加之毁了两门攻城车炮,林午得了消息,就遣唐景初带上兵卒工匠连夜驰援。为防习国临近几城派兵增援,唐景初命何涛继续带兵架炮猛轰城门,以求在援军来前拿下此城。

谁知兴州上下一心,众兵将拼死守城,硬是拖了四日也未能攻进,到了第五日,唐景初又叫工匠将炮车拆解,以人力把一门炮台向前送出百米,改换轻的火弹填充,如此连发两炮,竟都打上城头,虽威力降下,但杀人足矣。唐景初如法炮制,前后命兵卒运了七门炮台上前,连番轰击之下,兴州城头兵将只得避身于石墙后,攻势骤减。

寻此间隙,新济步骑兵同时奔出,步兵百人举一架云梯,云梯上又载十余位弩手,千余人不断逼近兴州。

眼见离城墙愈来愈近,就在这时,但见城门大开,先听得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随后黄土飞扬,奔出百余头黄牛。新济军哪见过这般阵仗,一时愣住,忽听前方惨呼大起,就见发狂牛群已冲入兵阵,顶飞数十人。

一些步兵回过神来,举枪抵挡,不料枪尖方刺进牛身,黄牛吃痛更是急奔,枪杆便即脱手,即使枪杆握在手中,受此冲势也已折断,黄牛带着断裂枪杆继续疾冲,直把人扎个对穿。

牛群四处冲撞,毫无章法,步兵与弩手急往后撤,然仍有不少死在牛蹄之下,骑兵得令勒马在后,不敢贸然冲上,剩余兵马护在炮台前方,以防黄牛冲毁炮台。

回想昨日败局,唐景初目光倏厉,目测炮台已进射程,挥袖道:“开炮!”传令兵立时举旗纵马在军中奔驰,号角声随之响起。前方运送车炮兵卒得其号令,忙将火药填入,架炮攻城,手持云梯的步兵紧随其后。

泄露军机一事是何涛过失,对此也无从辩解,可见唐景初仍以昨日之法攻城,且因未将行车拆解,光把车炮运到前列就已折损数百兵力,不禁皱眉道:“唐先生是将习国贼子当成了傻子不成?”

唐景初遥望兴州城门,冷然道:“将军稍安勿躁,敌军大方,为我军送来黄牛做了口粮,我倒要看看那城内还有多少黄牛够他们使唤。”何涛手按佩剑,道:“但愿如先生所言,若此战仍未攻下,后续兴州之事也不需先生再劳心劳神。”

唐景初瞧他一眼,掌中劲力暗生,想了想,忽又收了内力,目光一转,见兴州城门打开,忙要发号施令,却见自城中冲出千余骑兵,云梯上弩手当先跃下,持弩激射。

骑兵登时分两路散开,摆开圆阵,并未与其正面碰上,而在此时,城门中又有数千步兵杀出。

何涛见此,拔剑笑道:“无胆鼠辈,今日既敢出洞,便叫你们有来无回。”挥鞭喝道:“众将士随我杀进城中!”

一众兵马应声而出,郑连敬手下骑兵却是未动。唐景初翻下马背,垂袖观望,哂而不语。

“唐先生。”郑连敬驾马行来,下马拱手道,“父亲前日来信,让我跟随先生行动,现下战事未定,先生何故如此?”

唐景初摸上短须,眯眼道:“既如此,你便在此静观其变,兴许能救下何将军一命。”郑连敬皱了皱眉,问道:“先生何出此言?”

“你爹很好,你也不错,我送你一份军功,在此看着便是。”唐景初望着两军混战,悠悠说道。

其时,东北方山丘上,一人看向远处交战两军,不禁嗤笑道:“新济军实在愚蠢,到今日也未能拿下兴州,堂姐你以为呢?”

惠平县主此时被一人押着,双手捆在身后,怒视静澜郡主面容,骂道:“静澜,那城内可都是我习国子民,你通敌叛国,必遭报应。”

“这习国中,可不止我一人想兴州失守。”此时静澜郡主已褪下钗裙,穿着轻便的长袍,摆手道,“罢了,堂姐也是可怜人,还是少知道一些为好。”

惠平县主见静澜郡主含笑瞧着两军厮杀,已辨不清她是否真的发病,只觉胃里阵阵翻涌,一股气冲上脑门,咬牙恨道:“你又在发什么疯?我可不可怜哪用你来下定论?”

静澜郡主闻言笑笑:“我有时真羡慕堂姐,活得糊涂,未尝不是一件幸事。”惠平县主一愣,问道:“什么意思?”静澜郡主道:“凭我一人之力,可不能将堂姐掳走。”

惠平县主心绪如麻,思来想去,忆起被叫去南山别院陪静澜养病,忽地脸色一白,急道:“是我爹,还是皇上的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