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倾衍录 > 第122章 何处为家(上)

倾衍录 第122章 何处为家(上)

作者:细雨生寒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18 13:27:13 来源:文学城

见宋家姐妹携手归来,蔡霈休心念宁怀风所托,展开纸条,就见其上写的却是相忘山中的山神庙。

相忘山位于兴州城下临江县八百里外,待蔡霈休她们渡过泯愁江,便只需再行二十里路就能到达。

虽赢了比试,但一行人惮于二童突生悔意,不敢松懈,五觉双手合十告罪一声,方与顾逸一同将宁怀风尸身安置在马车内。

钟柳函率先翻上马背,随即向蔡霈休递了只手。蔡霈休见她眸中担忧神色,将微颤的左手掩入袖中,含笑握住她手上马。

顾逸本想询问宋寄言可否受伤,见她姐妹二人难得亲近,期盼她们能因此解开心结,倒也默不做声地落在后方,警惕着新济兵卒。

此处非长谈之地,宋寄言欲言又止,抿了抿唇,道:“之后我有事想与姐姐细说。”宋寄悦一顿,当下难得柔了眉眼,松开两人相牵的手,叹道:“再谈吧。”飞雪剑交还她手中。

众人怕再遇变故,行得更快,待出了山坳,眼见浩荡泯愁江横亘于前,水流奔腾,浊浪翻涌。因两国交战,原本在此渡客的船家早已不见踪迹。

蔡霈休四下一望,不见泊舟,若是再绕远,不知又得耗费几日,心下正自犯难,却听一道男声唱道:

“人间又百年,泽润多苍生。潮气蒸平阔,塬山起寒川。二八何壮志,久久渐人心。逐利入蜃城,起手自簪缨。齐砖为几覆,遥想关山路。白头几入土,啸聚几陶朱。披衣骑者愿,尽是路上人。画皮积妩媚,不辨妍媸身。古人今不见,今人亦不见。心鼓声声捶,擂破槐国公。浩浩江流尽,泥偶只影逢。朝乘千帆过,夜半掌灯眠。脚下累土穴,吾辈爬一生。不惭深海念,曾为打潮人。日日潮头日东升,夜夜浪底夜躬行,锦衣未向道中凭,会须一杯俎其愍。先民血,汖地魂,不到鉴良不知春。”

那声音一响起,蔡霈休便知是何许人,倒是心神一缓,露了笑意。循声回头,只见一人扒开树丛走出,斗笠遮面,一手持珠,一手拎酒,随后摘了斗笠,哈哈笑道:“贼女娃,喝酒吗?”

五觉见是无尘,霎时变了脸色,缩着脑袋往后退去。不想无尘早已瞧见,又是哈哈一笑,说道:“无觉教出来个小怂蛋。和尚如今心好,可不想杀你了,啧,缩头缩脑一王八。”

五觉好不尴尬,默然无言,宋寄悦上前道:“大师此话可作数?”无尘视线扫来,道:“里外不干和尚的事,你们无意,和尚何必操这份心?”

蔡霈休眉头一皱,自入了南安城,无尘便与她们告别,今下在此相见,却不好归于巧合一说,拱手问道:“不知大师缘何在此?”

“和尚在此撑船,渡有缘人。”无尘合掌笑道,“便不收你们银钱,但这酒可不得不喝。”

尚有要紧事需做,蔡霈休再不闲谈,一口应下:“大师相邀,晚辈哪能不应?只是不知这渡江的船在何处?”

此话一出,众人这才注意到,无尘独身出现,渡船却还是没影的事。无尘将佛珠绕于腕间,甩着宽袖道:“且等着。”说罢转身往林中走去。

方过一刻,众人就听簌簌声响,杂草丛中突然显出一艘乌蓬小舟,江风一吹,人高的杂草翻叠如浪,因其掩去无尘身形,那乌篷小舟便好似在其间游行,拖出曲折长痕。

众人见无尘仅凭一人之力高举船只奔来,却能面无异色,疾走如飞,心下不由暗自惊叹,而其中五觉尤甚。

他知无尘所御正是菩提门至高内功——《大般涅槃经》中的龙象之力。修行浅薄者皆难参透此法,无尘能将其运行自如,便可见是入道的高僧。

“可师叔早已是破戒之身,如何又能修得此法?”

五觉呆呆盯着无尘举船入水,眼前之景非是虚像,怎能不让他震惊?

小舟哗然入水,无尘踏步跃上,牵出长绳捆上大石,使之稳在岸边。待一切已毕,展臂对众人笑道:“诸位请吧。”

此话一出,众人目光遂移向蔡霈休。宁怀风的尸首尚在车上,却是不好带走,蔡霈休心下犯难,无尘见她犹疑不定,开口询问。待蔡霈休道出此事,无尘合手唱一句佛号,显出悲悯神情,叹道:“生死乃表象,至善者,既见诸佛。女娃若信得过和尚,便将这善人交由和尚驮过这江吧。”

见蔡霈休默然不答,无尘又道:“和尚可对西天诸佛立誓。”既已说到这份上,蔡霈休疑虑顿消,正色道:“有劳大师。”随即,无尘下船入车,以布带将人捆在身上,因烈日当空,顾逸又取自身衣袍将尸首掩好。

待无尘重返小船,蔡霈休自当揽着钟柳函先一步上去,剩下几人见此,也不再拘谨,拿上所需物品放心入了船去。

钟柳函将药箱搁在一侧,但见船外无尘抛了麻绳,挥桨说道:“几位客官坐稳了。”双臂齐下,快速扳动木桨,滔滔江流中,小船移动渐快,无有阻碍。

五觉频频向外望去,这小舟载了八人,却能在此江浪中平稳行近,更加认定无尘用的乃是龙象之力,此异举却被坐在一侧的宋寄悦察觉,以为他是害怕无尘报复,开口道:“你且放宽心,他既直言不会再杀你,想来是并无此念,若你担心,我们几人尚可护你无忧。”

“多谢宋施主,小僧并非此意,只是心中有惑,故而如此。”五觉合十垂首,却因涉及本门秘学,不好言说。

见他神色缓和,宋寄悦也不细究,点了点头,转眼就瞧蔡霈休凑在钟柳函耳边低语,忙移开视线,不想却与宋寄言目光对上。但见宋寄言匆忙扭头,笑对她二人道:“你们感情再好,也不能当着我面说悄悄话啊,我也要听。”

宋寄悦闭眼无奈叹息,心想:“人家正是情浓之时,你去凑什么热闹?”又思及宋寄言并不知二人关系,忙要截住话头。却见钟柳函蹙眉道:“在聊方才那首词。”转而又问船外的无尘:“大师吟的词中的‘陶朱’可是指陶朱公范蠡?不知又是何人所作?”

这首词钟柳函已是第二次听无尘吟诵,但觉旷达不羁、意蕴深长。能写出此词者,想来不是无名之人。

无尘一拍桨,眯眼笑道:“姑娘说的不错,这范蠡与西施的故事可是流传百年,二人忠以为国,最后能全身而退、携手归隐,也是一桩美谈。至于作词之人,和尚却是不知。”

顾逸摇扇道:“这词我也是听人说书时记下,虽说凄美爱情故事叫人难忘,但如范蠡和西施这般为国尽忠,后得两全的动人故事更加让人欣赏,于国于民于人,都是一件美事。”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始于延武时期坊间流传开的一个话本,当时五国争斗不休,乱世之下,这些家国大义、才子佳人的话本犹其盛行,而最负盛名的便是此篇。如今二人的故事仍在泯愁江至鉴良湖一带流传,众人便都有所耳闻。

宋寄言听他二人言语,漫不经心地道:“也不知是哪位酸腐男子写的话本,也就你们男子自己爱听。话本上写西施与范蠡一见倾心,而范蠡为家国大义忍痛舍爱,将西施献给吴王,在我看来,范蠡对西施也没几分真心,若果真的爱慕,又怎会把爱的人亲手送入虎口?”

“话也不能这么说。”无尘皱眉道,“和尚虽说不上是心怀家国大义之人,可若家国大义与儿女情长相较,自是前者更为重要,范蠡为前者牺牲后者,也属无奈之举。”

话音一落,就听钟柳函道:“依大师所言,范蠡为家国大义献出所爱,西施为儿女情长甘愿舍身,一是有大局的男儿典范,一是为爱冲昏头脑的痴情女子,这主要歌颂的是谁,也不需我多说了吧?”

顾逸思索一阵,他却是从未这样想过,但觉各有道理,忙道:“想来是各人所重不同,有人看重情,有人看重义,范蠡为家国大义,西施则舍身取义,也可说范蠡有家国之情,西施有儿女之情,二位都是有情有义之人,没什么好比较的。”

顾逸不说还好,这话一出,倒是连宋寄悦也忍不住道:“大师前面既说了家国大义重于儿女情长,如此来看,西施终究低了范蠡一筹,便也没有二人相配之说,而范蠡献上所爱,到底是无情之人,这话本里写的也不是什么美谈。”

几人争论到此,确是分不出对错,蔡霈休暗想:“世间女子常被看轻,话本多为男人所著,笔下的‘美娇娘’‘痴情女子’也是依作者思想而成,不外乎贵女看上穷书生,仙女思凡下界等,以话本来论,西施与范蠡的故事在其中还算能看的。”

船内一时沉寂,随后传出一声叹息,便听宋寄言叹道:“世人只知范蠡报国之志,却无人问西施之志。而与范蠡的归隐,究竟又是谁眼中的美满?”

“情有始终,志无大小。”钟柳函道,“人生如行舟,有顺亦有逆,一切要等靠岸才知。”

无尘仰头饮一口酒,扯下腰间另一只酒壶,扔进船中,哈哈笑道:“你这女娃当真有趣,看来也得与你喝上一杯,可否告知和尚名字?”钟柳函微一蹙眉,颔首道:“我姓钟,字凝熙,春榆城人。”

无尘扳桨的手稍顿,随后继续划船,笑道:“卫铭净生于程国的卫家,卫家世代出游说,你既是她女儿后人,不怪有此番言论,倒是和尚看走了眼,再自罚一杯。”说罢,又是喝下一大口酒。

这船内小桌下便备有几只小碗,蔡霈休将酒倒入,小船随水摇晃,洒出不少酒水。钟柳函浅尝一口,道:“有感而发罢了。”

几人说说谈谈,三刻钟后到了对岸。宁怀风便由顾逸接下,无尘戴上斗笠,站在船头,眼见蔡霈休转身要走,出声道:“好女娃,今次一别,怕难有再见之日。”蔡霈休心下一惊,回首问道:“大师要去何处?”无尘合手一拜,眼中闪着光亮,微笑道:“此地再无和尚留恋之物,该去见我佛了。”

宋寄悦闻言,神情一变,却听无尘续道:“和尚要西渡去我佛出生地见见,去聆听我佛教诲。”灼灼光华之下,五觉竟自他身上看出几分宝相,当即合手道:“愿师叔早登无上觉。”

蔡霈休心知此为二人最后一次见面,不由生出几分怅惘,拱手道:“山水无别,恭送大师。”

无尘淡淡一笑,他此次助众人渡江,也只为了结这最后一段尘缘,如今己事了毕,再无所挂,撑船悠然而去。

几人没了车马,一路走走停停,直至黄昏时才入相忘山中。过不多时,暮霭沉沉,凉风徐徐,下起淅沥疏雨。蔡霈休取了身上包袱,拿出外衣,罩在钟柳函头上。

众人不想这山中气候变化无常,竟在入夜前下起雨来,几人一合计,只得由宋家姐妹和顾逸三人去寻那山神庙所在,剩下三人在原地等候消息。

钟柳函一张脸愈显苍白,蔡霈休低头瞧见,只怕她寒毒突然发作,问道:“可有哪里不适?”心中焦虑万分。

钟柳函身子微微发颤,抬眸虚弱道:“有点冷。”为吊着宁怀风那一口气,她强施天衍九针,这寒毒怕是压不了几日。

蔡霈休一抿唇,索性伸手将人紧紧抱住,右手按在她背心,不断输入真气。钟柳函有了些精神,叹道:“姐姐,你如今有伤在身,要再为我输送真气,自己又能剩多少?”蔡霈休认真道:“真气没了可以再练,你不能有事。”又恐她再劝,续道:“也不过这几月的事,等到达齐云山,你的寒毒就能解了。”

钟柳函整个人倚在她身上,见她脸上挂了雨水,捉着衣袖仔细为其擦拭。蔡霈休面上神情稍缓,眼睛却直直盯着前方,只盼三人能早些回来。

过了不知多久,顾逸一人赶回,背上却没了宁怀风,只听他道:“找到山神庙和花前辈了。”蔡霈休忧心钟柳函身体,自然未留意到他话语中未带一丝喜悦之情。

当三人随他往山神庙奔去,远远就瞧见庙中的点点烛火,定睛一看,宋家姐妹站在庙外,神色肃然,一金发女子背对这方,正与她们谈话。

四人到得近前,顾逸率先拉着五觉退到旁侧,并未进庙中。蔡霈休心下古怪,转头看向金发女子,却有四十余岁年纪,点漆双眸带着疲惫,金发虽稍显凌乱,仍难掩风姿。

这时间,就听妇人一声叹息,行礼道:“多谢小友带回拙夫。”听到妇人声音,蔡霈休方知此为花无影本来样貌,黯然道:“晚辈未救下宁前辈,实在有愧。”抬眼间,便见花无影眼眶一红,背身道:“失礼了。”待转过身来,已恢复平静。

“柳函。”宋寄言轻声问道,“庙里有位孕妇有早产迹象,生命垂危,你可有法子救她?”

听得此言,钟柳函愣了愣,因那次为陈家婶子接生,之后她便去翻了许多书籍,又请教稳婆关于接生的事,倒是不会如先前那般手足无措,可听到孕妇生命垂危,当下又皱了眉:“我要见了才知。”

宋寄言看向花无影,道:“花前辈,这位便是我先前说的大夫。”花无影打量一番钟柳函,叹道:“还请大夫尽力施救,庙里还有几位伤重的女子,若大夫不弃,也请你出手医治,她们都是可怜人。”

钟柳函微惊,随即颔首应下:“前辈唤我柳函便是,我是大夫,自当尽心而为。”望着钟柳函和花无影进入庙中,蔡霈休欲跟随前往,却被宋寄言拦下,只见她面带怒色,拧眉道:“休姐姐可知营妓?”

本来是想加入一段,大致是几人一番争论后,宋寄言就说若是女子写这话本,就会把范蠡寻美人使美人计,变成西施自身才学兼备,主动找上门来帮忙,然后范蠡在二人联络过程中逐渐欣赏、爱慕西施,最后勾践灭吴时,范蠡说出心意,想与西施携手归隐,西施拒绝与他私奔,在混乱中假意投江死遁,最后全身而退。算是在正文外补充的一个小剧场。

关于营妓一事,我始终是持深恶痛绝和批判的态度,思前想后这部分还是选择保留下来不做删改,如有对此不适的读者,后面两章可选择略过或者直接弃文。以及在《吴越春秋》和《越绝书》中都有关于勾践伐吴时曾将寡妇安置在山上,用于鼓舞士气的记载。虽然这两本都属于杂史,啧,当初也没想到这两段剧情就这么接上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2章 何处为家(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