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倾衍录 > 第10章 一叶障目

倾衍录 第10章 一叶障目

作者:细雨生寒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6-12 17:28:35 来源:文学城

阿涟亦是松了口气,问道:“君侯姐姐,我们少庄主呢。”

“她让我照顾你们几日,之后会再来找你们。”蔡霈休道。

宋寄言“啊”了一声,苦恼道:“她还要来,我不想回去。”

蔡霈休道:“胡闹,你一个小姑娘,难不成要在江湖上流浪?如何叫人放心?”叹了口气,续道:“还有顾逸,过几日也一起回去。”顾逸哪想到还能牵扯自己,但她言之有理,也只好点头应下。

蔡霈休转身往回走,宋寄言跑去贴在她旁侧,闷声道:“休姐姐,我姐姐没为难你吧?”蔡霈休看她一眼:“还算有点良心,下次不要再冲动行事。”后面三人你看我一眼,我再看她一眼,赶紧跟了上去。

回到客栈已是傍晚,几人也没多少神气,吃过晚饭就各自回房休息。

宋寄言心下烦闷,在房里坐了没一会儿,走去推开窗户,看着外面高高悬挂的弯月出神。忽听左上角一声长长的叹息,抻头望去,却是顾逸坐在窗上,手里摇着纸扇,同样望着天上月亮。

“喂,顾逸,你晚上不睡在那叹什么?”

顾逸偏头向下一看,便见宋寄言仰头望来,一双眼睛在月色下熠熠生辉。

“我有些想我娘了。你看今晚这月亮,像不像中秋时候的圆月。”

听他这样说,宋寄言转头看向夜空,那弯月散着清冷的光,两头尖尖,哪里像八月十五的圆月?正欲反驳,又听顾逸道:“中秋那天你在做什么呢?”

宋寄言回忆一番,那天庄上大摆宴席,爹喝了很多酒,姐姐没有回家,她一人在院里偷偷练剑,收剑回首时,察觉到爹站在回廊下,也不知何时就立在那。爹看过来的眼神,宋寄言再熟悉不过,那是在看着她的脸怀恋死去多年的母亲。

那晚过后,她时常想起爹那时的神情,没过几日就离家出走,她要逃离飞来庄,逃离令人痛苦的过往。

在顾逸又唤了几声后,宋寄言回过神来,敷衍道:“中秋那日,就和庄上的人一起吃饭,过后放了祈福天灯。”顾逸未发觉她神色间的变化,欣喜道:“我还没放过祈福天灯,是不是很有趣?”随即落寞下来:“我娘给我们做了月饼,我在外已有半月,她一定很担心。”

过了半晌,顾逸没等到下面回应,翻身跳进屋内,又从窗户探头下去,见宋寄言趴着窗子,默不做声,以为她不想听这些,转了话头问道:“宋寄言,你是不是还有个哥哥或姐姐?”

宋寄言神思恍惚,只随口答:“没有,我家只有我和姐姐二人。”顾逸疑道:“那为何你姐姐是宋大小姐,你却是宋三小姐?”顾逸还要再问,宋寄言此时回过神来,脸色一变,喝道:“闭嘴,你真啰嗦!”只听“砰”的一声响,已是回到屋内,关紧窗户。

顾逸摸着鼻子,心里暗道:“我哪里把她给惹着了?是哪句话说的不妥?一人在这胡思乱想也不是办法,明日去找宋寄言问清楚吧。”随后也关上了窗。

阿涟见方才还好好的宋寄言,先是怒气冲冲地关窗,接着头也不回坐到床边,疑惑道:“小姐为何生气?”

宋寄言怒道:“还不是顾逸那个笨蛋,谁要是和他在一块,能被活活气死,回去后定要找爹给我退了这门亲。”阿涟见人在气头上,便也不再多话。

过不多时,宋寄言睡意袭来,裹着被子倒头便睡,阿涟瞧她睡下,才安心闭上了眼。

宋寄言难得梦到小时候,那一年春天娘还未病重,三人坐在桃花树下,娘温柔地抚摸她的脸颊,轻声说着:“言儿要快快长大。”花瓣模糊娘的面容,姐姐在一旁看着她们微笑。

可在娘死后,大家都变了,庄上的人总说她和娘有八分相似,可她已忆不起娘的面容。

姐姐不愿正视她,爹却会盯着她的脸发愣,再后来,爹交给她娘随身的飞雪剑,姐姐便要求她习好饮水剑法,不可辱了娘的名声。

十二岁那年,她透过水面,凝望着这张脸,拿剑胡乱砍掉几株荷花,姐姐见后大发雷霆,被罚站了半个时辰,她眺望西方的落日,却想不明白,几株荷花就如此重要吗?

所有人都把对娘的思念,寄托在她身上,她偏不让她们如愿。她厌恶长大,厌恶飞雪剑,厌恶学习剑法,厌恶这和娘相似的容貌,更唾弃有如此想法的自己。

夜半时分,宋寄言从梦中惊醒,两行泪顺势滑落,看向一旁熟睡的阿涟,默默擦掉眼泪,整个人蜷缩在被子里,心底想着:“明日定不会给顾逸好脸色,若不是他多嘴,哪会梦到从前之事?”

到第二日早饭时,蔡霈休只见宋寄言板着脸喝粥,而顾逸坐在另一方愁眉不展,阿涟和刘志峰一脸茫然。蔡霈休心想:“这两人又怎么了?”

官银案查到现在断了线索,见气氛过于沉闷,蔡霈休权当闲聊,将案子与四人说了几句。

顾逸听后说道:“会不会是官员们有意掩饰?有时候暴露出来的景象,或许是旁人有意让你看见。我就总在叔叔来看我练武时,练得格外勤快,等人走后,便随意舞两下。”

刘志峰一口白粥险些就要喷出,万不想师兄会把偷懒的事,说得……如此坦荡。阿涟也没忍住“嗤”笑一声,宋寄言剜他一眼:“你这偷懒的把戏倒用的熟练。”

顾逸也忽然醒觉,这样说不是自揭老底吗?心下大感郁闷,蔡霈休却是在心里细想了几回顾逸那番话,心思百转间,脑中白光闪过,想通其中关节,笑道:“这次可要好好感谢顾逸,我已有了些眉目,待查明后再与你们细说。”

四人见蔡霈休早饭也未用完,独自出了客栈,互看一眼,大为不解。顾逸一口气喝完碗中的粥,说道:“那就等君侯姐姐的好消息了。”

另一边,蔡霈休叫元一集结人马,吩咐道:“你们一队人,分五路去把受灾区县令控制。”指着一边的五个人:“你们去把杨通判抓进大牢,剩下的人跟我走。”

数十人纵骑狂奔出城,在城外又四散开,今日荣泉城天朗气清,杨通判还在家中未出,便被几个大汉闯进屋内拿下。蔡霈休带着十人行出四十余里,看着眼前高筑的堤坝,命十人拿出铁钻、斧锤一应工具,这一处堤坝在河岸上涨时并未被冲毁。

“砸!”只听她一声令下,那十人便各拿工具埋首凿挖堤坝外壁,几人各自分工,叮叮咣咣指着一处使劲开凿。

过了一个时辰,一人刨开碎石,激动喊道:“君侯,你快来看!”蔡霈休走上前,众人让出一块空地。

蔡霈休抓起褐色的泥土,里面还混有腐烂的树叶草木。

“把铁锹给我。”一人将手中的铁锹递上,蔡霈休对着那露出堤坝狠狠挖了一锹,里面仍是同样的泥土。

蔡霈休一把摔掉铁锹,怒道:“这群狗官。”

甘陵地界位处曲良江下游,一直以来都是防洪重地,朝廷每年下拨数额庞大的款子用于堤坝修筑,太守须亲自巡视,查看有无疏漏,却没想到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防洪坝统一要求用石坝来修筑,堤坝以精选的巨石堆砌,用铁锢之,虽耗费人力钱财许多,却使堤坝犹如铜墙铁壁,轻易不会决堤。

而如今这下游堤坝,内里全是用泥土草木修筑的土草坝,并没有完全加固,外层则是拿石块堆砌了两尺不到深度,也不怪无人发现其中端倪,若不是顾逸的一番话,她也险些受骗。

回程路上,众人途中在驿站换了次马匹,快马加鞭返回荣泉城。所有涉案之人皆已单独关押在牢房,蔡霈休也不急着把人聚在一起当堂问审,从中选了怕事的青山县县丞,打算单独盘问。

蔡霈休手下侍卫,不少是随蔡谨上过战场的兵卒,自身透出一股杀伐之气,那县丞被身后两人拿刀架住脖子,又有一人站他面前,从火盆中取出赤红的铁钩,在他眼前比划,当下两眼一翻吓晕过去。

蔡霈休命人取来一桶井水,那县丞猛被凉水浇身,整个人打着寒颤惊醒过来,放声大喊冤枉,又骂她动用私刑,屈打成招,誓要出去参上一本。

此时元一进入牢房,在蔡霈休耳边低语,少顷,蔡霈休转身看着青山县县丞:“临江县县丞孙运已全部招供,念在他第一个坦白,本侯可酌情减免其罪,留他一条小命。至于王县丞你……”她停顿片刻,复道:“就等着押送京都,择日问斩吧。”

这牢里阴暗潮湿,火光中映出墙上挂满的刑具,蔡霈休站在他面前,身后是分立两侧的凶恶大汉,见蔡霈休轻笑一声,看他的眼神如同死物。青山县县丞吓得不清,连环的刺激令其再难冷静思考,只颤着声道:“我招,我全都招,还请君侯给小人一条活路。”

大堂上,赵宏博整了整衣冠,双手接过蔡霈休递来状纸,才看几行,闭眼跪在地上,呼道:“下官有罪”。

蔡霈休忙命人将他搀扶起来,叹道:“赵太守也是心系朝廷百姓,这几人沆瀣一气,你受其蒙蔽,何罪之有?”赵宏博却道:“下官治下不严,出了这等混账事,实在无颜再做这一城太守。”

说罢就要取下官帽,蔡霈休最怕他这执拗的脾气,劝道:“眼下案子还未审理完毕,丢失的官银也未追回。皇上命赵太守协助我办案,惩处一事,等案子了结再议也不迟。”

赵宏博正好官帽,拱手道:“是下官疏忽,下官定协助君侯审理此案,不放过一个涉案之人。”

知宝山下,田野间,农人正忙着给最后一批小麦播种,就听得官道上传来咯哒咯哒的马蹄声。

农人停了手上活计,但见西方一群人马向这边跑来,那人马足有百数,在这偏远地方出现委实壮观。为首的是一名紫衣女子,只见她左手持缰,右手握的马鞭不断向后抽打,柳眉杏眼,直视前方。

众人催骑前奔,转瞬便从他们面前经过,往知宝山方向赶去,唯留下空中还未落地的尘土。

当年赵宏博下放荣泉的圣旨一出,甘陵一带地方官员人人自危,等赵宏博一到荣泉城,便着手推行新的条例。

甘陵素来是富庶之地,习国官员在此做官,可谓百利无一害的美事,通常在此任满三年,就有望向上晋升,即使不能晋升,也可从中捞到不少好处。

可赵宏博到任后,颁布的第一个条例便是未有实绩的官员,无法得到晋升推荐,并且延长任职期限,不可递交调动申请。

习国地方官吏晋升考核分为三种:

一是在当地做出实绩,传扬到上面人耳中,可由皇上传旨授意朝中官员,层层审核下来,无人异议就可起草策划,再递交到地方颁布施行。

二是官员在当地任职期满,主动申请调离或升迁,朝廷会下派巡查官员来对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便会颁布新的任职公文。

三是地方太守自行考校下属官员,太守将每个官员记录在册,选出符合晋升条件的官吏,向朝廷递交举荐信,再由上面派人巡查,若无疑问,便能晋升。

赵宏博颁布的这一条例,使许多昏庸官吏一生都难得到晋升,而他颁布的另一个条例,更是断了这些官员的谋财之路。

赵宏博严禁治下的官员阿谀奉承、行污受贿,对于一切铺张浪费行为皆从重惩处,又耗费三月重新审查整理各县开支,制定出针对各县的账目。

地方官员无法从中获利,得不到升迁,不能通过送礼来疏通官路,致使他们心中苦不堪言,于是便有官员铤而走险,从水利修筑上做文章。

甘陵一带,原先偶有决堤之事,一些官员就想到用内里填土草,外层再填朝廷规定的石坝原料,以此谋利。这些官员相互掩护,联合采购商人做了假证,又得到通判杨经赋的帮助,成功欺瞒赵宏博四年之久。

杨经赋作为通判,是与太守联系最密切的人,但赵宏博做事强势,并不怕人监察,即便向皇上奏报,依然我行我素。杨经赋认为自己的职权受到威胁,赵宏博从来眼高于顶,不巴结讨好于人,是以他一心想让朝廷将赵宏博调离荣泉。

嘉明四年,甘陵各地迎来秋雨季,而今年的雨势之大,历年罕有。填充土草的堤坝逐一遭洪水击溃,淹没数万田地,与之相邻的平关城也受到牵连,整个甘陵地界受灾严重。

在官员们慌乱之际,杨经赋却认为这是一个机会,欲把所有责任归咎于赵宏博治下条例有误上,他先是借查看水利工程是否有疏漏,前往各地安抚官员,又将谋划与其细谈,那些官员对他自是感恩戴德,做好充足准备,以应付朝廷的追责。

这是皇上继位以来遇到的首个大灾害,对此十分重视,朝廷迅速拨款银两及物资,以期能减轻灾害造成的影响,杨经赋胆大妄为,又伙同几位贪财的官员与山贼勾结,不声不响地截下这批赈灾银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