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禁客 > 第5章 新宅

青禁客 第5章 新宅

作者:春台秋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9 13:56:34 来源:文学城

次日正午,邓夷宁在寝殿已经等的不耐烦,李昭澜这才晃晃悠悠踱步进殿,瞥了榻上一眼,懒散一笑:“怎么,将军等急了?”

邓夷宁冷冷地看着他,未接话,直接起身向外走去。李昭澜倒是半点不恼,慢吞吞跟在她身后,身旁的两个奴才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他一边走一边摇着折扇,倒像是在欣赏沿途的宫墙。

“你倒是沉得住气,本殿下可是磨了好一会儿,才让太后点头答应。”

邓夷宁闻言,脚步微顿,侧眸看了他一眼:“你什么时候在意过太后的意思?”

“太后不许的事,本殿下瞒着照做就是;太后准许的事,本殿下更是理直气壮的做。”

邓夷宁淡淡收回目光,这种不服管教的野蛮人往年在军营里见得多,多管教几次便会老实。

二人步出宫门,一路往东,直达新的宅院。

大门外石狮肃立,门匾提笔“昭王府”三字,跨过大门就是一方别致的小景。假山嶙峋,流水自地底上涌,池中有几尾锦鲤。两侧是一片青竹,与院中秋意浓浓的景色格格不入。

邓夷宁驻足,目光落在翻松的土壤上,正想发问。跟在身后的李昭澜看出了她的想法:“这是青禁台的长青竹。”

“佛家的东西,怎会任由殿下转移?”

“什么佛家,本殿下想要的,就没有得不到的。”

邓夷宁皱着眉瞥了他一眼,沉默许久,最终轻轻叹了口气:“我父亲的事有劳殿下了。”

李昭澜笑意微敛,折扇在指尖轻轻转了一下,似是不意外她会突然提起这个话题。

院中竹叶微微摇曳,风声擦过屋檐,掀起两人的衣角。邓氏叛国似乎已成定局,她也按照太后的旨意嫁给了三皇子,邓氏一族彻底毁在了这一道圣旨下。

三皇子与朝政无关,可他终究是皇上的亲儿子,一想日后要跟这男人生活,邓夷宁的心就一抽一抽的疼。

和离之事不宜过早提及,但还是要让李昭澜知晓。邓夷宁刚想侧过身寻他,男人脚步倒是动得快,一下子没了踪影。

李昭澜给她配了一个贴身丫鬟,名唤春莺。丫头看着年纪不大,手脚倒是利索,不出片刻便将她的东西搬去了卧房。

“王妃,屋子收拾好了。这也快到饭点,王妃可有想吃的?奴婢吩咐小厨去做。”

“殿下呢?怎么不见他身影?”

春莺摇摇头:“回王妃,奴婢不知。”

“那就从简,如今国库紧张,能节省的就别浪费了。”

“是,奴婢这就去吩咐小厨。”

邓夷宁在院子里逛了许久,一直等到小厨说晚膳备好,也未见男人回来。

夜色渐沉,邓夷宁坐在小院的亭间,看着院中池水映照的月光,静默不语。

她已经很久没有尝到这样的清闲了。不必听嬷嬷在耳边聒噪,不必在学堂间与那些娘娘们虚与委蛇,更不必学习那些繁琐的礼仪。

似乎现在这一刻,她才是邓夷宁。

这昭王府看似比宫内少了几分森严,但周围的暗卫倒是不少。除开李昭澜的安插的人,怕是太后的人也混在其中,说不定还有太子的人。

“想什么呢?”邓夷宁回过头,只见平日里穿着华贵的三皇子褪去了那些装饰,只是披了一件外袍,缓步走来。

“在宫里过得不痛快吧?”

邓夷宁嗤笑一声:“殿下这不是明知故问?”

李昭澜低头一笑,他这个夫人言语间总是带着一股凌厉,世人都说他娶了这位将军怕是要灭了自己威风,起初他置若罔闻,现在倒觉得有几分真。

“既然如此,那将军可得好好谢谢本殿下?”邓夷宁转头打量着他,快速眨动着双眼,思考眼前这男人打的什么如意算盘。

李昭澜毫不避讳,似笑非笑看着她:“怎么?看上本殿下的俊容?”

“哼。”邓夷宁轻哼一声,收回目光,“既是出了宫,你我二人依旧互不打扰。这是你的宅院,从今日起,卧房归你,书房归我。”

“将军这话倒是新鲜,这府邸这么多地方,偏偏看上了本殿的书房?再者说,本殿一皇子,让一女子委身书房?这要是传出去,皇家岂不是丢了脸面?”

邓夷宁斜睨他一眼:“脸面?你的脸面早就没了,何来在意一说。今日刚回宅邸,你却消失了整整一下午,这要是传出去,我的脸往哪儿放?”

“夫人教训的是,往后没有夫人的命令,我一定不擅自外出。”

邓夷宁没理会他的贫嘴,先去占据了书房的位置,也不管李昭澜会不会住卧房,抱起床上的被褥就走。将一切尽收眼底的李昭澜:“……”

他走到书房门口懒散的靠着,轻叩木门。

“将军当真要在这过夜?”

邓夷宁从案桌上抬起头,只说了八个字——战时夺营,理所应当。李昭澜被噎了一下,望着她毫不客气将被褥铺在书房的躺椅上,他瞧着这一幕似曾相识。

幼时因为记不住那些绕弯的书册,经常被教书先生留下,后来就学着父皇,经常半夜外出去书房补罚抄。有次被母后发现了,不但没有责罚,而是命人在书房放了一张躺椅,铺上一层厚厚的被褥,罚抄多了,他便在书房过夜。

赶走李昭澜后,邓夷宁在巡视着屋内的陈设,最后将目光落在架子上的一把匕首上。匕首银光内敛,形制特别,刀柄上刻着几只大雁,倒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

她眸光微动,顺手将匕首握在手里,打量片刻,便毫不犹豫塞进袖中。

自从那夜满门被屠,她还未来得及亲眼看一看,邓府如今是什么模样。

于是次日趁着天色还未大亮,她早早醒来,换上便服,直接出翻墙而出。本以为过了这么多日子,她已经不会难过了。然而,当她真正站在邓府门前时,心口还是猛地一紧。

大门已被重新修缮过,朱红的门漆显然是新刷的,连同门前的石阶都被细细打磨过,昔日狼藉已被彻底清理干净。唯独大门之上的牌匾被摘下,只剩下光秃秃的一片。

这个地方,已经不属于邓家了。邓夷宁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院中早已不复旧日模样,丛生的花草被连根拔起,地面干干净净,连半点血迹也寻不见。她漫步穿过庭院,目光扫过那些截断的梁柱,指尖微微收紧,掌心生凉。

李昭澜做事确实细致,她找不到一丝关于家人的痕迹。

邓夷宁一路走向后院。

后院是她儿时最常待的地方,记忆中曾有藤萝蔽日,绿意缠绕,她总爱带着阿弟爬上顶端,坐着望天,看院墙之外云卷云舒,遐想万里山河。

可如今,藤萝架已被拆除,偌大的庭院空旷而死寂,只余一口老井仍伫立角落。她脚步顿住,站在原地打量许久,终是朝井口走去。

井面的水位下降的厉害,露出石壁上的青苔,水桶被放在一侧,估计是那晚救火用了里头的水。邓夷宁望着贫瘠的后院,准备进屋里瞧瞧有没有落下什么的,路都走到一半了,又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快速跑回井边。

院子里的这口井足足有十米深,当初说是为了便于维护,井口被父亲扩大了一圈。水位的恢复时间受到土壤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按理说水位下降至一半,不出半日便会恢复,何况前几日还下了一场大雨。

邓夷宁趴在井口朝里探去,正好容纳住她的身子,大约还有两拳的余地。紧接着她扯开上方缠绕的绳子,向下望了一眼,毫不犹豫跳下去。

四周的石壁有些光滑,越是深处越站不住脚。邓夷宁在四周大打探着,察觉一侧的几块青石要比边上的略微新些,石缝间是被人为铺上的青苔。

邓夷宁沿着石缝缓缓滑动,落到一处时,眼神瞬间冷了几分,毫不犹豫抬手用手试图撬动那块砖,可那砖只是微微松动。她眯了眯眼,从小腿抽出匕首插入缝隙,用力一撬,原本平静的水面开始泛起涟漪,水位瞬间退回到脚腕处。而那块坚硬的石砖轻轻一碰,便露出后面漆黑的通道。

这井底,竟藏着密室。

邓夷宁掏出火折子,身手灵巧地在通道里缓缓前行。火折子光线有限,只能瞧见四周也是被封死的石墙,墙面隐约有些潮湿,直达尽头,一道沉重的石门挡在面前。

这种机关在西戎见得多,邓夷宁轻而易举就找到开关所在处,轻轻一按,石门缓缓开启,一股难闻的霉味扑面而来。密室内光线微弱,墙上的许多红烛已燃尽,只剩下个别还跳动着。借着烛光,密室陈设尽收眼底。

这好似一间书房,两面墙的架子上堆满了书籍卷册,角落里还放着数十个木箱,邓夷宁抬手拂去上面的一层薄尘,打开一看,里面赫然堆满了密密麻麻的卷则。

她随手翻开一卷,眉头微微皱起,这些卷宗都是过往十余年的战报,兵力调度还是战局部署,就连军械库的存留记录都清晰可见。

只是这些东西,为何会被藏在邓府密室里?

邓夷宁喘着气,继续向下翻找,在最边上的一个木箱底下发现封存完好的信函。她抽出其中一封,目光扫过上头的字迹,明显是父亲的。

迅速拆开,展开书信,视线在字里行间流转,她的瞳孔一点点缩紧。

“北疆兵部尚书刘集,私截军资,擅调兵马。”

“北疆贼匪势力膨胀,行事跋扈,恐有幕后推手。”

邓夷宁盯着这些信,每张信纸都只有短短的一两行字,可却足足有十二张,直到她展开最后一张纸——

“姜大人今日赠我一言,劝诫我收手。陛下前几日也召见我,说太后娘娘有意赐婚夷宁与太子殿下,我的女儿,西戎的将军,怎可被婚姻之事困住。”

邓夷宁心里五味陈杂,对于父亲的记忆停留在十岁之前,那时候她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因为父亲偏爱弟弟妹妹而不满,于是常常跟父亲反着来。

她收拾好情绪,将信件放进胸口,准备回去后仔细分析。就在她起身的瞬间,余光忽然撇见书架最底层的角落——

那里有一块木板,纹路略深,若不是仔细查看,与周围几乎一样。邓夷宁眯起眼,将周围的卷册搬下,抬手按了按木板,微微下陷。

是一个暗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